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4 4章章 超临界水氧化超临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内 容1超临界流体技术概述超临界流体技术概述2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的特性35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42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与评价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与评价超临界水氧化研究进展超临界水氧化研究进展 第一次超临界 水氧化研讨会 1995年年 4.1 超临界水 氧化技术 超临界萃取 工业化生产 首次报道了超临界现象1822年年 1970s 1980s 众多的超临界流体技术 超临界流体成核, 气体抗溶剂结晶, 超临界印染, 聚合物溶
2、胀, 超临界色谱, 超临界水氧化等 第一次超临界水氧化研讨会由美国能源部会同国防部和财政部召开 讨论用SCWO技术处理政府控制污染物. 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所列的六大领域之一能源与环境中, SCWO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处理技术. 4.1 1985年 美国Modar公司 第1套超临界水氧化中试装置 处理含10%有机物的废水和含多氯联苯的废变压器油,有害物质去除率99.99% 1995年 美国Austin 商业性的SCWO装置 处理长链有机物和胺 有机物去除率达99.9999% 日本 日处理1m3 中试工厂 1994年 德国医药联合体 处理能力5-30吨/日 中国起步较晚,现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超临界
3、水氧化技术发展状况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发展状况4.1.1 超临界流体 对于纯物质,当系统温度及压力达到某一特定点时,其气-液两相密度趋于相同,两相合并为一均勻相,此一特定点即为该物质的临界点,所对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则分别定义为该纯物质的临界温度(TC),临界压力(PC)和临界密度(C) 。 温度与压力分别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均匀相称之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物质的第四态 )纯物质的压力温度相图纯物质的压力温度相图ABTTc 临界点前后的相变过程临界点前后的相变过程 4.1.1 超临界流体 4.1.1 超临界流体 rcTT Trcpp p对比温度(T
4、r) 实际温度T与临界温度Tc的比值.SCF是对比温度和对比压力同时大于1的流体 对比压力(Pr) 实际压力P与临界压力Pc的比值.4.1.2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超临界流体的特点:超临界流体的特点: 具有接近于液体的密度具有接近于液体的密度 很强的溶剂化能力很强的溶剂化能力 ; 粘度类似气体粘度类似气体 扩散系数大于液体扩散系数大于液体 表面张力为零表面张力为零 可进入任何大于可进入任何大于SCFSCF分子的空间分子的空间 临界点附近临界点附近SCFSCF的性质的性质 通过调节体系通过调节体系T T和和P P控制其热力学性质控制其热力学性质 突变且可调突变且可调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 传质系数传质
5、系数 化学反应性质化学反应性质 优良的传质性能优良的传质性能4.1.2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4.1.2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 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的特性4.24.2.1 高温水状态水的存在状态水的存在状态临界温度 Tc=374.3临界压力 pc=22.05MPa临界点密度 c0.3g/cm3 超临界水超临界水:温度和压力分别高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亚临界水:温度低于其临界温度,而密度高于临界密度的水 水蒸气:温度低于或高于其临界温度,而密度低于临界密度的气态水4.2.1 高温水状态流流 体体普通水普通水超临界水超临界水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温度/25450450压力/MPa12713.6介电常数78.5
6、1.81.0氧的溶解度/(mgL-1)8密度/(gcm-3)0.9980.1280.00419粘度/cp0.8900.02982.6510-5有效扩散系数/(cm2s-1)7.7410-67.6710-41.7910-3各种状态水性质比较各种状态水性质比较4.2.2 超临界水的特性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均会引起SCW密度的大幅度变化;SCW的粘度介电常数离子积等性质随其密度增加而增加;SCW扩散系数随其密度增加而减小。通过改变温度与压力,可有效地对SCW的密度进行调控,进而调控其相关特性.4.2.2 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超临界水的介电常数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介电常数
7、急剧减小,与标准状态一般有机溶剂的值相当,显示出介电常数急剧减小,与标准状态一般有机溶剂的值相当,显示出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性质,能与非极性物质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无机物尤其是盐类的,能与非极性物质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无机物尤其是盐类的溶解度急剧下降溶解度急剧下降4.2.2 超临界水的特性 密度越高,水的离子积越大. 标准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10-14, 在临界点附近, 温度升高, 流体密度迅速下降, 离子积减小. 在450和25MPa时, 密度约0.1g/cm3, 此时离子积为10-21.6 在远离临界点时,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升高,离子积增大.在1000和密度
8、为1g/cm3时, SCW的离子积为10-6, 即中性水中的H+浓度和OH-浓度比正常条件下同时高出约10000倍;这时,水成为了高度导电的电解质溶液.4.2.2 超临界水的特性 在1atm,20时水的粘度为1.005 10-3Pa.s; 超临界水的粘度大幅度降低,如在1000时, 密度为1.0g/cm3时,水的粘度只有410-5Pa.s,与通常条件下空气的粘度接近. 在较宽的范围内(密度0.6-0.9 g/cm3, 400-600),粘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在高密度时,随温度增加而下降; 在低密度时,随温度增加而上升。 4.2.2 超临界水的特性(1) 介电常数急剧减小,相当于标准状态下一般有
9、机溶剂的值,使超临界水显示出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能与非极性物质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同时无机物尤其是盐类的溶解度急剧下降。(2) 与空气、O2、N2、CO2等气体完全互溶。(3) 具有很高的扩散性和优良的传输能力,分子运动激烈,体系能量高,化学反应速率快。(4) 物理性质(如密度、介电常数、粘度、溶解性等)可以通过压力、温度连续改变。超临界水与普通水的溶解度对比超临界水与普通水的溶解度对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反应4.34.3.1 氧化原理 利用SCW作为介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过程与湿式氧化类似。超临界水的特性使有机物、氧化剂和水形成均一的相,克服了相间的物质传输阻力,使原本发生在液
10、相或固相有机物和气相氧气之间的多相反应转化在单相进行,同时高温高压又大大提高了有机物的氧化速率,因而能在数秒内就能对有机成分产生极高的破坏率,反应完全彻底。美国Modar公司 反应条件:600650, 25MPa, 反应停留时间约5s. 4.3.1 氧化原理 n 有机化合物O2CO2H2O 有机化合物中的杂原子 酸、盐、氧化物 O 酸NaOH无机盐 超临界水氧化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有机燃料的简单燃烧,反应是放热超临界水氧化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有机燃料的简单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只要进料中有机物含量适宜,仅需启动所需的外界能量输入,反应。只要进料中有机物含量适宜,仅需启动所需的外界能量输入,整个反应
11、便可用自身反应热维持进行整个反应便可用自身反应热维持进行。4.3.2 反应机理 22RHORHO222H OMHO2ROROOROORHROOHR自由基是由氧气进攻有机物分子中较弱的自由基是由氧气进攻有机物分子中较弱的C-HC-H键产生键产生 分子较小的化合物分子较小的化合物(甲酸或乙酸甲酸或乙酸 ) 分解分解分解分解CO2和水 4.3.3 反应动力学 中间控制产物生成中间产物分解步骤 反应网络法反应网络法初始反应物初始反应物转转 化化 途途 经经1. 直接氧化为最终产物2. 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3. 先生成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 有机物的有机物的SCWOSCWO反应途经反应途经12kAOC 2
12、BOk2 k3 C为氧化最终产物;B为中间控制产物;A为初始反应物以及不同于B的其他中间产物 4.3.3 反应动力学 把乙酸看做中间控制产物,反应途径为 CmHnOr 为初始反应物或不稳定的中间产物CO2和H2O 为氧化最终产物4.3.3 反应动力学 低温下含氮有机物的超临界水氧化途径 CmNqHnOr 为初始反应产物或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N2为主要的氧化最终产物;NH3通常是含氮有机物的水解产物 H2O4.3.3 反应动力学 在短链氯化物中,把氯仿看做中间控制产物 CmCIsHnOr 为短链氯化物初始反应产物或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氧化的最终产物为CO2、H2O、HCl P150, 表4-3 列出
13、了文献报道的一些有机化合物在超临界水中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 R 已转化的有机物进料中的有机物反应温度为550-600反应时间为5sR可达99.99% 要求:污水的热值4000kJ/kg相当含10%(质量)苯的水溶液 4.3.4 超临界水氧化工艺流程 最早由最早由ModellModell提出的提出的SCWOSCWO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反应转化率反应转化率循环反应物超临界水氧化反应 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的特性(1) 介电常数急剧减小,呈现出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能与非极性物质和其他有机物完全互溶,无机物尤其是盐类的溶解度急剧下降;(2) 与空气O2N2CO2等气体完全互溶;(3) 具有很高的扩散性
14、和优良的传输能力,化学反应速率快;(4)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压力、温度连续改变 利用SCW作为介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过程为均相反应,高温高压可显著提高有机物的氧化速率,因而能在数秒内就能对有机成分产生极高的破坏率,反应完全彻底.有机化合物O2CO2H2O 有机化合物中的杂原子 酸、盐、氧化物 O 酸NaOH无机盐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及评价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及评价 4.44.4.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 一、酚的氧化一、酚的氧化 酚大量存在于各类废水中,是美国EPA最初公布的114种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之一 4.4.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 二、含硫废水二、含硫废水 产生于石油炼制、石油化
15、工、炼焦、染料、印染、制革、造纸等工厂通常的处理方法:气提法、液相催化氧化法、多相催化氧化法、燃烧法等 超临界水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 效果良好效果良好, , 处理复杂体系优势显著处理复杂体系优势显著450、26MPa超临界水氧化条件下,氧硫比为3.47,反应时间为17s,S2-可被完全氧化成SO42-除去。 三、降解聚苯乙烯泡沫三、降解聚苯乙烯泡沫 处理废弃PS泡沫的主要方法:填埋;焚烧利用热能;挤出造粒;热分解为气体和液体;溶剂溶解制涂料或胶粘剂 PS泡沫SCWO 气体液体固体 燃料或化工原料粘稠糊状物用作防水涂料或胶粘剂残渣用作铺路或其他建筑材料 4.4.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 五、污
16、泥的处理五、污泥的处理 Shanableh研究结果 停留5min, 99%的有机污染物 被 迅速氧化成CO2、H2O等无机物 四、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四、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2001 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哈灵根水厂 首次建成两条城市污水污泥SCWO 处理的作业线 总处理量132.5 t/d 4.4.1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应用 六、从固体废弃物中制取能源六、从固体废弃物中制取能源 日本三菱水泥公司 从固体有机物中制氢 该法可获得纯度为99.6%的氢气,且氢气所占发生气体的体积约为60%. 4.4.2 超临界水氧化的评价 1.多相反应转化为均相氧化反应,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反应器结构简单且体积小;2
17、.均相反应消除了多相反应的相际传质阻力,反应效率大大提高,有机物分解率可达99%以上;3.反应环境封闭, 产物通常为水、CO2 、氮气,不产生NOx和SO2等二次污染物,反应产物清洁,废水处理后可完全回收利用;4.适用范围广 可适用于各种有毒物质、废水、废物的处理;5.放热反应,当反应相中有机物含量高达2%时,便可实现自热.一、超临界水氧化的优点一、超临界水氧化的优点 处理方法SCWO法WAO法焚烧法温度()400-500150-350 2000-3000压力(105Pa)300-40020-200常压催化剂可不要要要停留时间(min)10去除率(%)99.9975-9099.99自热是是不是
18、适用性普适有限有限排除物无毒无色 有毒有色 含NOx等后续处理不要要要SCWO法、焚烧法、法、焚烧法、WAO法比较法比较 4.4.2 超临界水氧化的评价 1.1.强腐蚀性强腐蚀性 超临界水具有强的腐蚀性超临界水具有强的腐蚀性 不锈钢、镍基合金、钛等高级耐腐蚀材料在SCWO系统中均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 (1) 流出液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如铬等)会影响水处理的质量; (2) 影响系统正常工作,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300-500,pH值2-9, 氯化物浓度为400mg/L的条件下, 对合金腐蚀情况的测试研究 在300的亚临界状态下,水的介电常数和无机盐的溶解度均较大,主要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当温
19、度升至400以上时,水的介电常数和盐的溶解度迅速下降,这时以化学腐蚀为主.二、超临界水氧化存在的问题二、超临界水氧化存在的问题 4.4.2 超临界水氧化的评价 2. 2. 盐的沉淀盐的沉淀 为缓解设备的腐蚀问题,常在进料中加入碱以中和为缓解设备的腐蚀问题,常在进料中加入碱以中和SCWOSCWO过程形成过程形成的酸的酸, , 结果形成大量无机盐并析出结果形成大量无机盐并析出. . (1) 导致系统的换热率降低,增加系统压降, (2) 引起反应器或管路堵塞. 3. 3. 催化剂催化剂研发在超临界水中既稳定又具有活性的催化剂,是成功实现催化超临界氧化过程的技术关键.4. 4. 热量传递热量传递 4.
20、54.5.1 具有溶盐池的逆流反应器 图1 具有溶盐池的逆流反应器超临界温度区亚临界温度区C 经由喷嘴的高速液体射流进料与由上部管道排出的净化水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良好搅拌效果的逆向环流,进而有效避免了SCWO过程析出的盐在反应区壁面上沉积;C 落入亚临界温度区的盐重新溶解水于中并从底部排出,从而可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6003004.5.2 逆流管式反应工艺图图2 2 逆流管式反应器逆流管式反应器设备特点设备特点1. 换热器将反应器分隔成两区:超临界与亚临界温度区;2. 周期性交替地将废水从A端或B端送入反应器进行氧化; 3. 物料流与换热流体始终处于逆流状态,确保两段受热区中的一段为超临
21、界温度区,而另一段为亚临界温度区. 通过周期性调控操作流程,逆流管式反应器的1与2反应区交替进行盐沉积与盐溶解排出过程,确保整个操作长期稳定进行而不堵塞设备 4.5.3 固体流态化反应与吸附工艺 将固体流态化技术引入SCWO过程, 开发形成的辅助水热氧化(Assisted Hydrothermal Oxidation, AHO)工艺,以解决盐沉积堵塞问题. 可用作流化床固体颗粒的材料, 包括硅酸盐,硼酸盐, 磷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研究大多使用碳酸钠作为固体相;与传统的SCWO系统相比,AHO的操作温度(典型温度380420)相对温和, 以确保碳酸钠固体颗粒不溶于水相。 将待处理的有机物、超临界
22、水及氧化剂送入碳酸钠流化床反应器中; 进料中的有机物吸附于碳酸盐颗粒表面, 与来自碳酸盐颗粒及进料中的氧反应; SCWO过程析出的盐吸附于碳酸盐颗粒表面, 进而可避免盐在反应器壁面的沉积 4.5.4 渗透壁反应器 图图3 3 渗透壁反应器渗透壁反应器渗透水反应室承压外壳多孔内壳废水和氧化剂净化出水设备主体设备主体 由承压外壳与多孔内壳组成 1. 反应流体及氧化剂从设备底部中央进料管注入多孔内壳进行SCWO反应;2. 从设备顶部向外壳与内壳间环隙注入高压水以平衡反应流体对内壳的压力,并透过内壳壁面小孔形成连续水膜;3. 内壳壁面连续流动的水膜可有效阻隔反应流体对内壳壁面的腐蚀,并将析出的盐裹携或溶解而由反应器底部排出.4.5.5 SUWOX反应器 设备主体设备主体 内壳壁面无孔的双壳容器1. 将废水与氧化剂混合液注入内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及维护合同
- 产品品质保障及售后维修服务合同
- 产品市场推广合作合同
- 工程款退款合同协议书
- 足浴会所定金合同协议
- 转让出租店铺合同协议
- 建筑工程劳务大清包承包合同
- 沙特签约协议书
- 合伙制合同协议书
- 运费结算方式合同协议
- 2024年湖南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生物质燃气利用的市场前景
-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文本精排版)
- 提水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
- 小型货物提升机的设计
- 2023年第37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真题(学生版+解析版)
- 动物实验生物安全
- GA/T 2015-2023芬太尼类药物专用智能柜通用技术规范
-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 雾都孤儿读书报告
- 志愿服务证明(多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