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_第1页
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_第2页
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_第3页
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_第4页
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规划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规划说明书说明书( (简本简本)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2005.9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规划区概况规划区概况 .3 3一、规划区基本情况 .31.规划区自然条件 .32.规划区社会经济条件 .33.规划区历史文化条件 .3二、规划区现状及评价 .31.规划区用地现状 .32.植物现状 .43.规划区的优势与问题 .4第二章第二章 总总 则则 .4 4一、规划区区位及范围 .41.规划区区位 .42.规划范围 .4二、规划的依据

2、及原则 .41.规划依据 .42.规划原则 .53.规划期限 .5三、规划定位及目标 .51.规划定位 .52.规划目标 .5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区总体布局规划规划区总体布局规划 .5 5一、总体规划 .51.功能分区 .52.结构规划 .6二、主要园区的详细规划 .7(一)自然生态观光区 .71.自然景观带 .72.国道景观带 .83.长山度假村 .84.土桥休闲中心 .9(二)乡村旅游体验区 .91.土桥茶文化体验园 .92.农事体验中心 .10(三)林果花卉示范区 .111.林果花卉示范园 .112.花卉景观带 .113.果园景观带 .12第四章第四章 相关保障系统规划相关保障系统规划 .

3、1313一、道路交通规划 .131.现状 .132.路网规划 .13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4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2二、灌溉系统规划 .141.现状 .142.工程原则 .153.主要园区灌溉模式规划 .154.工程管理 .155.投资概算 .15三、组织实施方式规划 .151.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152.采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163.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164.妥善安置规划区的农民 .175.加强规划区环境管理 .17第五章第五章 分期建设规划与工程概算分期建设规划与工程概算 .1717一、分期建设规划与建设效果 .171.分期建设规划 .172.规划建设效

4、果 .18二、投资概算 .18三、建设项目资金来源 .19附附 表表 .2020附表 1 果树种植技术说明.20附表 2 人工造林区造林类型表.20附表 3 山体补绿造林类型表.20附表 4 林相改造造林类型表.20附附 图图 .20201.规划范围图 .212.小班分布图 .223.功能分区图 .234.景观结构图 .245.总体规划图 .256.山体绿化规划图 .267.长山度假村平面图 .278.长山度假村意向图 .289.土桥休闲中心平面图 .2910.茶文化体验园平面图 .3011.茶文化体验园意向图 .3112.农事体验中心平面图 .3213.农事体验中心意向图 .3314.林果花

5、卉示范园平面图 .3415.林果花卉示范园意向图 .3516.景观带意向图 .3617.道路现状分布图 .3718.道路系统规划图 .3819.灌溉系统规划图 .39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3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规划说明书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规划说明书(简本)第一章 规划区概况一、规划区基本情况一、规划区基本情况1.1.规划区自然条件规划区自然条件规划区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以大小长山为主的山体,主要以红壤和黄棕壤为主,非山体部分则主要为水稻土,土质均匀,持水力好。山体所占面积比例大,水体零碎。2.2.规划区社会经济条件规划区社会经济条件规划范围涉及洪山行政区,其中

6、包括九峰乡的何刘村,新跃村,九峰园林场和花山镇的土桥村,联合村五个行政(场) ,用地面积 52.1 hm2,建筑面积约 12.25 万 m2,人口约 7167 人。包括小刘村,范家坡,王家坡,方家村,宋家村,曾家湾,小王村,小熊村,大山刘,上铺,中铺熊,山口陈,曾家村,黄家村,大熊村 15 个自然村。3.3.规划区历史文化条件规划区历史文化条件规划区地处武汉市城郊,历来是为武汉市民提供蔬菜瓜果等鲜食品种的基地之一,见证着城郊农业的变化和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技术并存。至今仍保留着如牛耕、小户作业等传统农业模式,部分村民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有着田园诗中描写的生活方式,楚文化和传统

7、的农耕文化在这里沉淀,是这块土地发展的深厚基础。二、二、规划区现状及评价规划区现状及评价1.1.规划区用地现状规划区用地现状规划区规划总面积为 777.9hm2,绿色资源用地 685.1hm2,占规划总面积的 88%。详见表 1规划区用地现状统计表。表表 1 规划区用地现状统计表规划区用地现状统计表用地类型用地类型面积面积(hm2)百分比百分比(%)小班数小班数(个个)备备 注注耕 地285.136.6550农耕地和苗圃水 体30.83.9617山 体369.247.46245荒山、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居民地61.37.8724居民用地建设用地31.54.0617工业、殡葬、商服和特殊用地总 计7

8、77.9100.0353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42.2.植物现状植物现状规划区内占总面积近一半的山体,植被景观差,未能形成完备的森林景观,在现场调查统计出现有植物种类主要有乔木 26 种,灌木 23 种,草本 20 种。3.3.规划区的优势与问题规划区的优势与问题(1)优势有一定的林果花卉种植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客源市场广:(2)存在的主要问题山体面积大、占总面积的 47.5%,山体土壤贫瘠、植被覆盖度较低(37.2%) ;水体面积仅占总面积的 4%,灌溉条件差;人口密度大,居住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小,对植被的破坏严重;景观破碎,缺乏主导特色景观和旅游休闲场所;第一

9、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章 总 则一、一、规划区区位及范围规划区区位及范围1.1.规划区区位规划区区位武汉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是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四园之一,位于武汉主城东部,毗邻国家级东湖风景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2.规划规划范围范围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以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总体规划对长山农业观光园的范围界定为参考,以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绿化专项规划设计小班调查为依据,确定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东以武大铁路为界,西以王青公路为界,北临石门峰名人文化园,南至土桥村边界。总面积 777.9hm2,涉及小班353 个。二、二、规划的依据及原则规划的依据及原则1.1.规划依据规划依据(1) 风

10、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2999) (2) 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 (3)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04 年版)(4)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2004 年版)(5)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总体规划 (2005 年)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5(6)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市政专项规划 (2005 年)(7)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绿化规划设计 (2005 年)(8) 武汉市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旅游总体规划 (2005 年)2.2.规划原则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三大效益统一原则(2)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原则(3)突出重点、体

11、现生态观光特色原则(4)统一规划、分步分项目实施的原则(5)遵循上位规划、与专项规划协调原则3.3.规划期限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 2005 年2010 年。三、规划定位及目标三、规划定位及目标1.1.规划定位规划定位以现有大地机理和山水骨架为基础,依托现有植被资源和林果花卉种植,通过山体绿化、林果花卉基地建设和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创建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2.2.规划目标规划目标(1)自然生态观光的休闲胜地;(2)乡村旅游文化的体验中心;(3)林果花卉产品的生产基地。第三章 规划区总体布局规划一、一、总体规划总体规划1.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1)自然生态观光区规划

12、包括山体绿化和国道绿化形成的自然景观带、国道景观带、由现状麻风病疗养院改造的长山度假村和村湾改造形成的土桥休闲中心。自然景观带和国道景观带结合山体补绿、封山管护、林相改造及道路景观建设等绿化措施,对大小长山、雨台山等主要山体和道路两侧进行绿化景观建设,形成自然、幽深、野趣的森林景观,为各景区提供厚实、优美的天然背景。并在碧色连人、艳翠沁香的自然风光中在长山度假村和土桥休闲中心辅以供游人休闲、疗养的生态场所,涉步成景,是一处修身养性的生态佳境。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6(2)乡村旅游体验区规划包括现状茶园扩建的茶文化体验园、九峰园林场改造形成的农事体验中心。展示长山景区恬静

13、、舒适的田园风光和农家纯朴的乡土气息。体验采茶、推磨、踏水车、垂钓、品尝农家美食、品味古老茶文化的乐趣,让乡村旅游体验区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世外桃源。(3)林果花卉示范区规划包括在现状洪山都市农业生态园的基础上改造扩建成的林果花卉示范园、主园路两侧的花卉景观带和王青公路武大铁路沿线的果园景观带。高新的技术、新型的种植模式、奇特的品种展示以及由此示范推广形成的花卉景观带和规模化的果园景观带,向游人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绝美画卷。这里少了些田园牧歌的悠闲,却多了份大地丰收的喜悦,高新技术使人惊叹,奇花异果使人流连,丰富的产品给人满足!乡村田园风光无时不在向游人传递着时代的气息,召唤着人们投向大自然的怀

14、抱。2 2. .结构规划结构规划在满足规划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山水景观资源,形成“两心、三园、四带”的基本结构。(1)两心农事体验中心:充分利用周围现状良好的农耕地,结合村湾改造的居民点,发挥山体景观优美浓郁的背景作用,挖掘乡村农耕文化,成为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体验中心。土桥休闲中心:规划服务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配套设施,统一规划,便于管理,结合集中后的土桥行政村和园区市政基础设施要求,成为园区集娱乐、购物和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休闲中心。(2)三园土桥茶文化体验园:以体验采茶、制茶乐趣和品味古朴深邃的茶文化为主题的茶文化体验园,让人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人生百态。林果花卉示范园:本着“高新、

15、高效和科技推广”的理念,向游人展示现代化的科技及新型品种,成为林果花卉高新技术和品种推广转化的孵化器。长山度假村:利用山环水绕的绝佳地势,三面环山的清幽环境,营造世外桃源般宁静、古朴的休闲胜地。(4)四带果园景观带:沿大长山以北规划主路,规模种植的果园将人带入一个果实高挂的果树长廊,丰收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自然景观带:穿越连接农事体验中心和长山度假村的游览路,沿途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致尽收眼底。花卉景观带: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规划主园路穿行而过,沿途栽种的奇花异草让人犹如倘佯在花的海洋。国道景观带:驰骋在 316 国道上,两旁精心布置的宽阔的绿化带引导人们从古朴的自然风光进入一个现代与科技的世界。武

16、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7二、二、主要园区的详细规划主要园区的详细规划( (一一) )自然生态观光区自然生态观光区1.1.自然景观带自然景观带(1)位置及现状自然景观带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内的各大小山体 10 余座,面积占规划区总面积的 41%,占山体总面积的 86.5%。由于该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和粗放管理,该区域的绿化也存在相当问题:森林覆盖面积小,绿化率相对较低。林相单一,植被结构相对简单,群落稳定性不高。现有植被景观布局不合理。(2)规划原则与特色自然景观带绿化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兼顾景观多样性原则,森林保护与林相改造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分类规划设计原则,应用高新技术、科

17、学规划原则。其主要特色是多层次、多色彩的合理搭配乡土植物,增加景观层次性,作为园区的基质,强调其野趣味,使游人在游览生态观光园时犹如在欣赏一副自然起伏、野趣浓郁的山水田园风光画。(3)规划目标根据规划区森林植被现状和立地条件,协调总体功能布局,开展人工造林和林相改造,提高森林覆盖率,营造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存的独特农业生态环境;并充分利用规划区山林一体、山水共生的自然资源,进行林相改造和农业区森林景观建设,提高农田山水景观美景度,构建具有自然、生态、清新、野趣环境和具经济高效特色及农业生态旅游功能的生态景观。(4)布局及绿化规划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长山生态观光区内的森林状况进行分析,对

18、不同特点的地段进行相应的保护或改造措施。详见表 2绿化模式分区规划表。表表 2 绿化模式分区规划表绿化模式分区规划表人工造林人工造林绿化模式绿化模式宜林地宜林地造林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林( (含林果含林果观光带观光带) )拆迁地拆迁地造林造林采石场废采石场废弃地植被弃地植被恢复恢复村湾村湾植树植树小计小计山山体体补补绿绿林林相相改改造造封封山山管管护护道路道路景观景观林带林带总总计计面积面积(hm(hm2 2) )77.0142.237.812.18.6277.7128.364.683.960.4614.9面积比面积比(%)(%)12.523.16.12.01.445.120.910.513.6

19、9.8100规划区规划区总计总计小班个数小班个数41453361413995527574531人工造林:规划区内森林林冠郁闭度小于 0.2 的宜林地造林(含园区绿化) 、采石场废弃地植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8被恢复、拆迁地造林、退耕还林和村湾植树等五种类型的造林工程。山体补绿工程:规划区内森林林冠郁闭度在 0.2 至 0.5 之间的林相残破、功能低下的乔木林或灌木林进行补植。林相改造:规划区内森林林冠郁闭度在 0.5 以上,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较差的林分进行改造,或对林冠下层幼树进行抚育的工程。主要包括封造和封育等两种类型。封山管护:主要为规划区内森林

20、林冠郁闭度大于 0.5,植被现状较好,有较好的生态和美学效益,稳定性较强的林地进行的封山管护措施。(5)造林作业设计(6)人工造林工程规划设计表表 3 人工造林用地来源表人工造林用地来源表用地类型用地类型荒山荒山拆迁地拆迁地采石场采石场农耕地农耕地苗圃苗圃居民商用居民商用总计总计面积面积(hm(hm2 2) )77.037.812.1138.63.68.6277.7面积比面积比(%)(%)27.713.64.449.91.33.1100规划规划区总区总计计小班个数小班个数4133640514139绿化模式绿化模式宜林地造林拆迁地造林废弃地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宜林地造林村湾植树(7)山体补绿工程规划

21、设计(8)林相改造工程规划设计2.2.国道景观带国道景观带(1)位置及现状国道景观带指对 316 国道进行道路绿化形成南侧 30m 和北侧 50m 宽的绿化带。(2)特色建设以两侧原生景观为背景,因地就势,采用“俗则屏之,佳则收之”的园林手法,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常绿与落叶的比例,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色彩丰富、季相明显的景观大道。(3)布局及绿化规划结合沿途的景观变化要求,在不同的路段选用相应的树种进行绿化,在满足移步换景、步移景异而又总体协调的景观要求前提下,根据各个部分得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造林模式。a.高地下水位造林地的典型模式:b.低地下水位造林地的典型

22、模式:3.3.长山度假村长山度假村(1)位置及现状长山度假村现有面积 34.5hm2,位于长山生态观光园的最东北端,处于大小长山的环抱之中。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9现状为麻风病疗养院,大小水面 6 处,总面积 5hm2,周围现有多个采石场,其余基本为荒地和农田,景观效果较差。(2)目标长山度假村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将其建设成为交通方便,四时景色各异,水清气新的休闲旅游佳境,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的近郊旅游度假需求。(3)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建筑的点缀,突出生态性、景观性、自然性。度假村内水体、花草、树木与白墙灰瓦式的建筑相映成趣,与大小长山相得益彰,融为一体。(4)布

23、局及植物规划长山度假村以水体为中心,以沿水体主道路为载体,各景区依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度假村内分为密林草地区,疏林草地区、滨水广场、休闲健身区、老年人活动区、景观大道、室外娱乐区、水上活动区、生态公寓、垂钓区及太白文化园。4.4.土桥休闲中心土桥休闲中心(1)位置及现状土桥休闲中心规划总面积 40.5hm2,设于长山生态观光园的东端,南面紧邻 316 国道,林果花卉示范区相毗邻,西与吴沙公路相连,东北方向紧靠武大铁路。(2)目标土桥休闲中心规划旨在满足长山生态观光园内职工和游客的居住、餐饮、娱乐、购物等方面的需求,并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宜游、宜居的户内、户外休闲空间。(3)特色整个休闲中

24、心在组织空间上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和构图艺术原理组织景观,划分景区和景点,既突出主题,满足功能要求,又有富于变化的园林景观。将不同类型的空间按照艺术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在植物运用和园林小品的设计上,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精神。(4)布局整个休闲中心主入口呈线型设计,道路呈环状布局,依据景观功能要求分为五区:主入口区、商贸区、办公生活区、宾馆区、健身区。 ( (二二) )乡村旅游体验区乡村旅游体验区1.1.土桥茶文化体验园土桥茶文化体验园(1)位置及现状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0土桥茶文化体验园规划占地 37.5hm2,相间于 316 国道和

25、整个园区的次园路之间,其北靠山体,东邻园区土桥休闲中心,西南相接有农业大棚种植区,现已有成规模的茶树种植。(2)目标我国是茶的原产地,也同时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本给人以恬淡清雅之性,而茶之花却给人以热情奔放之美,无不予人以爽心之美,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也正是茶之写照。整个茶园集中体现茶的赏、品、闻、听,通过旅游者不同感观的体验,品味茶文化之美。(3)特色赏茶,亦是给以游人视觉上的冲击,茶花本为中国名花,不仅在于其色,亦在于其花形,赏茶可为文人一雅事,给人以沁入心肺之悦;品茶,茶之味,浑厚清新,自古为人所乐道。品茶,古有“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的感言,而今人们同一职位休闲、保健

26、饮品;闻茶,闻不仅在于茶之清香,也同样体现于茶花之味。茶香味淡雅清香,给人以清爽之感,也有提神之功效。当满山茶花盛开时,品茶,坐观别样桃源风光;听茶,听茶水沏泡的声音,听说着茶经之事,可谓人生一乐事。(4)布局及植物规划茶园可分为经济茶和观赏茶种植区和中心休闲娱乐区两个功能区。2.2.农事体验中心农事体验中心(1)位置及现状规划占地 29hm2,位于长山生态观光园中心地带,北靠大长山,西依小长山,南临花卉观光带。包括已规划道路、池塘水泽、农耕田地及居民用地,其中池塘水泽两个,占地 1hm2;农家建筑 10余户占地约 2500m2。是长山生态观光园中少有的几块大面积农耕地之一。(2)目标该体验中

27、心定位为春观桃花,夏尝鲜果,悠闲垂钓和休闲体验。围绕“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题,挖掘民习风情、注重文化体验,让农事体验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成为现代人陶冶心灵的天然农场。(3)特色以原有农舍、村庄为依托,突出“原始、生态”的特点,让旅游者体验实实在在的乡村生活。游人不但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饭,体验亲自播种,收获的乐趣,更能领略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的楚文化。(4)布局及植物规划全园分为六个区:桃花涧、民俗广场、农事劳作体验区、垂钓园、休闲农庄、果园。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1 ( (三三) )林果花卉示范区林果花卉示范区1.1.林果花卉示范园林果花卉示范园(

28、1)位置及现状林果花卉示范园规划占地 59hm2,地处长山生态观光园东南角,北临 316 国道,南面紧邻狮子峰水库。现状为农田和荒地,并有少量居民点,并在其中心区建有洪山都市农业示范园。(2)目标设施农业生态园规划着力体现“高新、高效和科技推广”的理念。向广大市民和当地农民展示现代高科技的农业种植技术、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和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条件下的园艺成果。使游人在了解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达到增长农业知识的同时,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并以期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示范园由设施农业园和品种观赏园组成。(3)设施示范园规划特色园内将建成名、特、优、新花卉、林果育苗与示范基地,重点展

29、示现代化增产增效技术、滴灌技术、生物技术等,是集高科技技术展示与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设施林果花卉示范园。布局及植物规划全园占地约 15.28hm2。根据设施的用途共分为五个区:花卉设施栽培区、蔬菜设施栽培区、果树设施栽培区、设施育苗区以及温室大棚出租示范区。园内将建有各式大,中小型设施设备,其中大型设施如现代化单栋、连栋温室约 6 座,占地 0.58hm2,塑料薄膜大棚及荫棚 3.61hm2。包括花卉设施栽培区、果树设施栽培区、设施育苗区、温室大棚出租示范区及配套非生产性建筑设施。(4)品种观赏园规划特色以观赏园艺新品种和园艺习作为主要功能,通过融入地方文化历史色彩来形成园区特色,营造一种古朴

30、、舒适的观赏学习氛围,为提高游人的观赏效果和增强参与积极性,各栽培小区均设置了介绍该植物品种生态习性和欣赏要领的标识牌,并安排园艺师给予讲解,具体指导游人学习园艺知识和园艺技艺。 布局及植物规划园区占地约 42hm2,划分为五个区域:入口区、科教培训区、盆景园区、露地栽培区、温室区。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22.2.花卉景观带花卉景观带(1)位置及现状花卉景观带是指位于规划主园路两侧的绿化带及其外侧一定范围的区域,该区域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现有植被多为草坪和水田,土壤多为水稻土。(2)特色整体上营造出人在画中走,情在景上游的醉人景色。同时提高该区域农民

31、的收益,为其他地区种植业结构的转变提供一定的指导。(3)布局及绿化规划道路景观带红线范围内以疏林花卉为主,树种选择以树形优美的高大乔木为主,主要选择水杉、池杉、栾树、香樟、广玉兰等,花卉品种选择短生长期与长生长期花卉相结合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平均收益,并且易于管理的花卉品种,推荐马尼拉、狗牙根、高羊茅、矮牵牛、一串红、金盏菊、玉簪、雏菊、百日草、万寿菊、三色堇、鸡冠花、月季、牡丹、芍药、虎刺梅等花卉或其品种。其余地区引导农民种植高产出的花卉,并通过种植技术的引导,不断提高该区域的经济性,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具体的花卉品种随市场变化进行选择。具体种植模式参照不同花卉的管理方式进行。3.3.果园

32、景观带果园景观带(1)位置及现状果园景观带位于雨台山、救主山、大长山的北侧,铁路线内侧的区域,作为退耕还林区域,该园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具有较好的水利条件,土壤多为水稻土,立地条件相对较好。(2)特色通过绿化经济林建设营造出瓜果飘香、红满枝头的丰收果园景象,建设特色鲜明的板栗园、油桃园、梨园等小园区,使之成为带动农民经济收入增长的动力源。(3)布局及绿化规划绿化模式上参照退耕还林的相关规程,主要以还经济林为主。主要依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并兼顾生态经济和景观效益,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选择造林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种栽培成功的引进树种。树种主要有板栗、曙光油桃、翠冠梨、老桥香柚、H

33、B 柚、枇杷、美国红冠等。树种配置:配置类型为板栗、曙光油桃、翠冠梨、老桥香柚、HB 柚等各树种纯林多种类型。种植点沿等高线步设,呈品字行布置,在平地为正方形布置,株行距为 3m3m,1111 株/hm2。 造林措施:带状清理造林地杂草、灌木并就地覆盖掩埋。造林前进行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为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30.8m0.8m0.8m。采用植苗造林,造林季节为冬季或春季,雨季补植。抚育管理:造林成活后及时定干,每年适时进行修剪、松土、除草和施肥等,并加强病虫害防治。管理上认真落实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文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农

34、户,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第四章 相关保障系统规划一、一、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1.1.现状现状(1)对外交通该区域现状道路有 4 条 :316 国道、王青公路、吴沙公路、武大铁路线。(2)内部交通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内基本为 23m 的宽碎石土路。山体沿山脚现状有 23m 的小道基本成环。(3)存在的问题园区间缺乏相互联系的通道和深入园区内部的道路。园区内部道路未形成系统,现状道路路况较差,游人集散交通不便。缺乏道路交通标识,引导性差。2.2.路网规划路网规划(1)规划的指导思想道路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遵循总规的思想和具体指

35、标,并充分考虑市政专项规划。在现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路网系统规划。协调好城市道路与景区道路的关系,建设、完善周边地区的城市道路及景区内部道路系统创造外部城市道路“快速、畅通、安全” ,内部景区道路“舒适、怡人、环保”的交通环境。(2)规划目标园区内形成“一轴两环”的路网结构。一轴为园区主干道构成的园区森林大道。两环为农业生态观光园的长山部分和九峰部分分别成环,通过一轴串联起来并与周边的道路有机联系。协调好城市道路交通与园区交通在接点的转换关系,建立良好的交通联系。园区内部以各个区为中心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行及自由式道路,并以一条贯穿东西的景区主干道联系起来。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36、光 园 规 划14园区范围内在空间上实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交通系统,在环境上达到“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园区道路规划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内部道路分为四个等级:园区主干道、园区主游览路、园区次游览路、园区游览步道。园区主干道:宽 15m,连接马鞍山风景区与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的主要游览干道,由西向东贯通整个农业生态观光园区,是联系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与外部城市道路的交通性道路。园区主游览道:宽 8m,连接各区各园之间的道路,在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形成园区主出入口。园区次游览道:宽 5m,连接各园区内部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形成园区次出入口。园区游览步道:宽 3m,根据自然地势设置的自

37、然道路。(4)景区交通流线组织规划以 316 国道和王青公路、园区主干道、园区主游览路构成车行主流线,以园区次游览路、园区游览步道构成行人主流线。形成“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格局。园区外部社会车辆流线过境车辆由王青公路、316 国道、吴沙公路等道路通过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对农业生态观光园区不产生过大干扰。要进入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游客车辆通过周边道路立交或道口转向进入各园区内部游览道路。车行主流线 根据园区用地规划、景点、服务设施及园区路网系统规划,以各园区为中心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行及自由式道路,其中 8m 宽的景区主游览路为主要车行流线,以一条贯通东西的景区主干道将各个园区、王青公路、316

38、国道及外围道路联系起来,以方便游客园区内远距离穿游各主要专类园。人行主流线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内除两山峡谷地带有丰富景观外,其余山体部分均以生态恢复为主。园区主、次游览路均为人行主流线。即载客车辆停放于园区各入口停车场,游人再步行进入园区。以各园区为中心形成所有游览步道均为人行主流线。3.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设施规划集中停车场在定性分析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的计算,确定停车场的合理规模和布局主要设置两个大的停车场主入口设置 150 个车位,体验区入口设置 40 个车位。停车场总面积 0.65hm2。路边停车点主要是考虑人驾车观光过程中有停车驻足对景区进行细品漫游的需要,结合路边观光休憩设施而

39、设置,单侧开辟小面积的路边停车点。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5二、二、灌溉系统规划灌溉系统规划1.1.现状现状(1)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以丘陵为主体,并有少许平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地区地形破碎,耕地分散且坡耕地多,土层薄,保水、保肥性差。雨量充沛,光热条件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2)水资源特征降水丰沛、暴雨集中。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3)水利建设成就 现有狮子峰水库及十几个塘坝。(4)存在的主要问题居住分散,耕地分布零散,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大、成本高。长期投入不足,水利建设滞后,现有水利工程以中小型为主,蓄水工程以塘坝为主。水利工程

40、建设标准低,工程配套不完善,病险隐患多,老化失修严重,达不到设计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管理不善,部门和地区管理分割严重,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未能充分发挥。2.2.工程原则工程原则(1)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原则;(2)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原则;(3)因地制宜、根据植物种类选择最佳的灌溉方式原则;(4)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原则;(5)依法治水、按经济规律办事原则。3.3.主要园区灌溉模式规划主要园区灌溉模式规划按地块农业生产条件及示范作用的不同分为六部分:设施农业固定式喷灌展示区,设施农业滴灌展示区,茶园微喷灌展示区,苗圃畦灌区,果树沟灌区和山体幼苗灌溉。4.4.工程管理工程管理(1)基本设

41、备管理(详见规划说明书)(2)管道管理(详见规划说明书)(3)经营管理(详见规划说明书)5.5.投资概算投资概算见表 6基础设施投资概算表。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6三、组织实施方式规划三、组织实施方式规划1.1.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是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洪山区农业经营方向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体工程。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安置的人员多、任务重。为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将该项目建设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采取以下组织领导措施:(1)在“武汉市洪山区九峰森林保护区建设指挥部”下成立“长山生态

42、观光园建设领导小组” 。由区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区计划、国土、财政、规划、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各有关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农林业局主持办公室日常工作,区农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2)组建长山生态观光园常设管理机构。建议参照东湖风景管理区和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成立“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管理委员会” 。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统一组织成立,直接由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区农林业局为主要成员单位。管理委员会负责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的制定、实施进程的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理、验收及后期管理。(3)武汉市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工程所涉及的各行政区的组织管理机构

43、,依照区一级机构形式设置。2.2.采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采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长山生态观光园项目投资以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业主开发为主,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体制。原则上政府宏观协调,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它项目通过政府的政策性资金引导,以招商引资的方式由业主对园区进行建设,由当地的农民或村委会组织实施(表 4) 。本项目建设区涉及的法人主体多,项目建设的任务重、年限长,特别是园区后期的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项目建设方式可采用: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管理监理制,项目资金审计制。表表 4 组织实施方式项目规划表组织实施方式项目规划表项项 目目政政 策策 依依 据据实实 施施

44、方方 式式保护区规划道路九峰森林保护区建设政府投资园区规划道路九峰森林保护区建设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其它基础设施九峰森林保护区建设政府投资自然景观带绿化专项规划政府投资国道景观带绿化专项规划政府投资长山度假村九峰森林保护区建设政府引导、招商引资自然生态观光区土桥休闲中心村湾改造政府引导、招商引资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7茶文化体验园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乡村旅游体验区农事体验中心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引导、招商引资林果花卉示范园农业结构调整政府引导、招商引资花卉景观带绿化专项规划政府引导、农民投资林果花卉示范区果园景观带退耕还林政府引导、农民投资3.3.落实产业结构调

45、整政策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以政策为依据、项目为依托、资金为保障,其建设项目涉及退耕还林、村湾改造、农业结构调整及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等政策性项目和资金,它们是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的基础与保障。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项目引导性投资应及时到位,并加强管理,以保证长山生态观光园经营方向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配合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工程建设。4.4.妥善安置规划区的农民妥善安置规划区的农民规划区涉及洪山九峰乡的何刘村、新跃村、九峰园林场和花山镇的土桥村、联合村五个行政村(场)的 7167 人口,分布于规划区内的 15 个自然村。长期以来他们以农业种植为主,至今仍保留着如牛耕、小户作业等

46、传统农业模式,部分村民还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第一产业比例大,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推进,政府应按照“武汉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总体规划”要求,及时对规划区村湾进行集中和改造。具体以土桥、何刘、新跃和九峰中学为中心,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湾改造,统一规划、加快建设,逐步将规划区内的村民搬迁,集中到这 4 个居住区。同时,根据规划区经营方向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参与旅游服务与管理、通过培训向其它产业转移等方式对规划区农民进行妥善安置。5.5.加强规划区环境管理加强规划区环境管理长山生态观光园将建成武汉市自然生态观光的休闲胜地和乡村

47、旅游文化的体验中心,与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的其它园区一起将成为武汉市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的绝佳去处,也是武汉市城市环境建设的最大绿心。因此,规划区的环境建设与管理是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规划区内仍存在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问题存在,如麻风病院、小型练铁厂、零星分布的坟墓和废弃采石场等。政府应统一组织和积极协调,逐步安排麻风病院、小型练铁厂和零星分布的坟墓的外迁,并迅速按“武汉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绿化规划”要求进行采石场废弃的植被恢复,以便在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的同时,遏制园区环境污染,改善园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证长山生态观光园建设的进度与效果。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48、 观 光 园 规 划18第五章 分期建设规划与工程概算一、分期建设规划一、分期建设规划与建设效果与建设效果1.1.分期建设规划分期建设规划长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工程建设遵循“滚动发展、分部实施”的原则,工程建设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为近期 20052007 年,第二阶段为远期 20082010 年。20052007 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王青公路建设,园区规划道路建设,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业示范区中的洪山都市农业示范园改造与扩建,土桥村的集中及改造;完成农事体验区中的农事体验中心改造与建设,土桥茶文化体验园改造与建设;完成生态观光区中的原疗养院迁址工程,太白文化园建设,山体绿化,国道两

49、侧的改造与绿化;完成农业推广区中的退耕还经济林工程,主园路两侧花圃改造,土壤改良与品种引进。20082010 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国道、主园路建设;完成农业示范区中的土桥农贸中心的建设,示范与品种设施的完善;完成生态观光区中的长山度假村的建设和自然景观带的管护;完成农业推广区中的主园路绿化并形成花卉景观带,逐步实现品种推广。详见表 5分期建设项目规划表。表表 5 分期建设项目规划表分期建设项目规划表项项 目目近期近期(2005(200520072007 年年) )建设建设远期远期(2008(200820102010 年年) )建设建设保护区规划道路王青公路建设国道、主园路建设规划区规划道路

50、完成园区规划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其它基础设施完成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自然景观带基本完成山体绿化自然景观带的管护国道景观带完成国道两侧的改造与绿化长山度假村太白文化园、原疗养院迁址完成长山度假村的建设自然生态观光区土桥休闲中心完成土桥村的集中及改造完成土桥休闲中心的建设茶文化体验园完成改造与建设乡村旅游体验区农事体验中心完成改造与建设林果花卉示范园洪山都市示范园改造与扩建示范与品种设施的完善花卉景观带主园路两侧花圃改造与主园路绿化形成花卉景观带林果花卉示范区果园景观带完成退耕还经济林工程2.2.规划建设效果规划建设效果长山生态观光园规划建成后,森林覆盖率提高 23.4%;新增混交林面积 219.6hm2;新建休闲娱乐区 4 处;新增道路长度 29.6km、灌溉水渠 17.4km。二、二、投资概算投资概算表表 6 基础设施投资概算基础设施投资概算项项 目目内内 容容投资投资( (万元万元) )武 汉 市 长 山 生 态 观 光 园 规 划19保护区规划道路316 国道长山段、王清公路长山段、主园路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