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学基础_第1页
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学基础_第2页
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学基础_第3页
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学基础_第4页
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2018学年第2学期)教研室基础护理学教研室教师 马江平职 称助教程 基础护理学级2015级本科护理学专业长治医学院护理学系长治医学院2017年04月25日授课对象系别(专业)护理学本章节授课时数2 ( 8 0分 钟)年级、班次201 5级58班人数1 45次数 1授课章节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一、二节)教 学 目 标识记:能正确说出体温和脉搏的正常值及生理变化理解:能正确识别异常体温和脉搏应用:能正确测量和记录体温和脉搏;能运用所学知识,为体温过高患者制定护理措施教 学 内 容导言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第

2、二节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总结2m in15min17m i n1 Omi n8 mi n18m i n8min2min教学重点1 .体温和脉搏异常变化的观察评估2 .正确测量体温和脉搏的方法教学难点体温和脉搏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思考题口腔测温适合哪些病人,操作时应注意什么?参考资料李小寒等主编护理学基础第五版课后分析通过讲述体温和脉搏的相关内容,重点掌握两者的异常变化的观察和评估以及如何进行护理。授课教师:马江平职称:助教3 / 11-时间 2min15<nin1 7min10 min8

3、 m in18m in8min教学 内容备注导入课题_患者,女,26岁,文员。40岁,体温在3940左右波动, 持续两周,日差不差过脉搏106次/分,呼吸28次/分. 患者神志清,面色潮红,口唇干裂。患者精神不振,食欲差,对 健康表示担心。如果你是一名护士,你将如何护理这位患者,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探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机体温度分为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体温(b。d y temperatu r e):又称体核温度(c o re t e mp e rat ure),是指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 肤温度高的特点。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

4、l tempe r ature):指皮 肤表面的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 度。一、正常体温生理变化(一)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 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 其总量的5 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不断地散 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的能量储存于三磷酸腺菩(ATP)内, 共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二)产热与散热1 .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主要的产热部位是 肝脏和骨骼肌。产热的方式为战栗产热和非战栗产热,成年人 以战栗产热为主,而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2 .散热过程:以物理方式散热。最主

5、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 呼吸、排尿、排粪也能散发部分热量。散热方式有四种,即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1)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 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 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外 界环境的温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2)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 的物体的一种散热形式。与物体接触面积、温差大小及导热性 有关。由于水的导热性好,临床上常采用冰袋、冰帽、冰(凉) 水湿敷为高热患者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到散热的原理。(3)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指通过气体或液 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形

6、式。受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速 度、温差大小的影响,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4)蒸发: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的一 种方式。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有不感蒸发(不显汗)、发 汗两种形式。例如:临床上对高热患者采用乙醇拭浴方法,通过 乙醇蒸发,起到降温作用。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 方式散热,当等于或高于人体温度时,蒸发成为唯一的散热方 式。(三)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生理性)体温调节,其 方式是:1 .温度调节器:分为外周、中枢温度感受器。2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前部:散热中枢;后部:产热 中枢(四)体温的生理变化1.正常体温部位平均温度

7、正常范围口温37.0(36.3 37.2C)肛温37.5 (36.5 37.7)腋温36.5 (36.0 37.0C)2.生理变化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药物等出现生理变化, 但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1。(1 )昼夜: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呈周期性波动,清晨 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这种波动称为昼夜节律。(2)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 体温低于青、壮年。(3)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女性 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的变化,在排卵前体温较低, 排卵日最低,排卵后升高。这与孕激素水平有关,其具有升高体 温的作用,临床上可通过连续测量基础体温了解

8、月经周期中有 无排卵日和确定排卵日期。(4)肌肉活动(5)药物影响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过高1 .定义:体温过高(h yperthermia):又称发热(feve r )。 是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 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2 .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热37.338.0(99.1100. 4°F)中等热38. 1 39.0C ( 1 00.6-1 O2.2T)高热39.141.0(10 2.410 5.8°F)超高热 41.0以上(105.8°F以上)3 .发热过程及表现(1)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大于

9、散热。表现为疲乏无 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有骤升和渐升两种 形式。骤升指体温突然升高,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于肺炎球菌 肺炎、疟疾等。渐升指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高峰,见于伤 寒等。(2)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 衡。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 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3)退热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有骤退、渐退两种形式。4 .热型(f eve r t y pe)(1 )稽留热(constant f e v e r):体温持续在39 40度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

10、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2)驰张热(remit t e n t fever):体温在39度以上,24 小时内温差达1度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多见于败血 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3 )间歇热(int e r mi t t e nt f e v er):体温 骤然升高至39度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 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多见于疟疾。(4)不规则热(ir r egu I ar fe v e r ):发热无一定规律, 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5 .护理措施(1 )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 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

11、方法。体温超过390C,选用局3 / 11-部冷疗,可用冷毛巾、冰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超过39.5°C, 选用全身冷疗,可用温水拭浴、乙醇拭浴方式。使用药物降温 应注意剂量。实施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2)加强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一般每日 4次,高热时4小时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 次。观察是否出现伴随症状,如寒战、淋巴结肿大,干屁 打,出血,结膜充血等。观察发热的原因和诱因是否消除。 观察治疗效果。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 变化。(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

12、为宜。(4)促进患者舒适:休息、口腔护理、皮肤护理。(5)心理护理(二)体温过低(h ypot h ermia)L原因(1)散热过多(2)产热过少(3)体温调节中枢受损2 .临床分级轻度:3 2. 1 35. 0(89.895.O°F)中度:30.03 2.0C (86.O-89.6T)重度:v30.0C(8 6.0°F)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 3.02 5.0 (73. 47 7.0°F)3 .症状:发抖、血压下降、心跳、呼吸减慢、皮肤苍白冰 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三、体温的测量(一)体温计种类与构造1 .水银体温计2 .电子体

13、温计3 .可弃式体温计4 .其他(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三)体温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注意事项】(1 )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 张口呼吸病人禁忌测口温。(2)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病人禁忌测肛温。(3)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 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测腋温。第二节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 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波动,称为 动脉脉搏(a rter i a I pul s e),简称脉搏(pulse)o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一)脉搏的产生(二)脉搏的生理变化1 .脉率:指每分

14、钟脉搏波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 为6 0 1 00次/分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体形、活动、情绪、饮食、药 物2 .脉律3 .脉搏的强弱4.动脉壁的情况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一)异常脉搏的评估1 .脉率异常(1)心动过速:成人脉率100次/分,常见于发热、甲亢 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一般体温每升高10C,成人脉率约 增加10次/分,儿童5次/分。(2)心动过缓:成人脉率60次/分。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 室传导阻滞、甲减、阻塞性黄疸。2 .节律异常(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 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称间歇 脉。(2)脉将短细: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 细。特点是心率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 见于房颤患者。3 .强弱异常洪脉;细脉或丝脉;交替脉;水冲脉;重博脉; 奇脉4 .动脉壁异常三、脉搏的测量(一)测量脉搏的部位:梯动脉(二)脉搏测量的方法:【操作步骤】1 .核对2 .体位3 .测量4 .计数:正常脉搏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