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劳恩斯遥控和防盗系统维修手册_第1页
款劳恩斯遥控和防盗系统维修手册_第2页
款劳恩斯遥控和防盗系统维修手册_第3页
款劳恩斯遥控和防盗系统维修手册_第4页
款劳恩斯遥控和防盗系统维修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件和部件位置1. 发动机罩开关2. 警报喇叭3. RF接收器4. 钥匙插入开关5. 前车门开关6. 前门锁执行器&开关7. 后门锁执行器&开关8. 后车门开关9. 电动行李箱盖开关10.车门闭锁/开锁蜂鸣器部件和部件位置说明防盗系统喇叭警报系统的防盗特性:警戒,由- 转动驾驶席侧车门内的机械钥匙闭锁开关- 根据RKE或被动闭锁命令。- 所有车门闭锁,所有车门关闭触发警报- 任意车门打开- 发动机盖打开- 根据未知信息打开行李箱- (钥匙插入= ON)或(IGN1 IPM = ON)或(IGN2 IPM = ON),事件仅在中国地区内。解除警戒- 转动驾驶席侧车门内的机械钥匙开

2、锁开关- 根据RKE或被动开锁命令。工作IPM防盗警报月除警戒如果点火开关钥匙OUT = TRUE,LED闪烁。否则 LED OFF。如果ATWS状态变为解除警戒,IPM撤销5秒闭锁确认时间控制。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报状态意外 30秒内点火开关ON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且任意车门打开 锁止(由RKE CMD),但确认故障 行李箱(利用RKE CMD打开行李箱)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任意车门打开 行李箱(利用RKE行李箱或SMK行李箱打开行李箱)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但确认故障作用 状态转至解除警戒状态 警报危险警告灯闪烁,喇叭O

3、FF 只解锁(通过RKE CMD或 RKE 解锁或 SMK 解锁)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2.条件 2初始状态解除警戒状态,所有车门开启(拔出点火钥匙 )。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PAS开锁)作用 没有状态变化 只解锁(通过RKE CMD或 RKE 解锁或 SMK 解锁)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3.条件 3初始状态警戒等待状态意外 任意出口打开 任意车门开锁 钥匙插入、ACC或ST 机械开锁作用 状态转至解除警戒状态4.条件 4初始状态自动闭锁计时器1状态意外 任意出口打开 自动闭锁锁止,但确认故障 钥匙插入、AC

4、C或STNON-SMKSMK(智能钥匙)闭锁(利用RKE CMD),但是确认故障闭锁(RKE闭锁或SMK闭锁),但是确认故障机械闭锁,但确认故障作用状态转至解除警戒状态5.条件 5初始状态自动闭锁计时器2状态意外 任意车门打开 钥匙插入、ACC或ST 发动机盖/行李箱打开,而记忆的发动机盖/行李箱状态为闭合 利用自动闭锁功能闭锁,但是门锁确认故障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由RKE CMD),但确认故障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但确认故障 机械锁止但确认失败作用 状态转至解除警戒状态6.条件 6初始状态警戒状态或警戒保留状态意外 IGN KEY ON 机械开锁作用 状态转

5、至解除警戒状态7.条件 7初始状态重新进入警戒状态意外 30秒内点火开关ONNON-SMKSMK(智能钥匙) 行李箱(利用RKE CMD打开行李箱) 锁止(由RKE CMD),但确认故障 行李箱(利用RKE行李箱或SMK行李箱打开行李箱)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但确认故障 机械开锁 用机械钥匙打开行李箱 机械锁止但确认失败作用 状态转至解除警戒状态进入解除警戒模式时,喇叭OFF。如果没有设置bi机械闭锁开锁,用机械钥匙直接进行车门闭锁至开锁程序时,不能解除防盗功能。ARM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戒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RKE CMD锁止) 锁止(由RKE锁止

6、或SMK锁止)作用 没有状态变化 只锁止(通过RKE CMD 或RKE 锁止或 SMK 锁止) 蜂鸣音器响1次,危险警告灯闪烁1次2.条件 2初始状态保持警戒状态意外 警戒等待状态下,行李箱关闭至少行李箱释放超时(缺省30秒)作用 进入 ARM 状态3.条件 3初始状态警戒等待状态意外 警戒警告计时器终止作用 进入警戒状态警报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戒状态意外 任意出口打开作用 IPM发送防盗警告蜂鸣器。无EC且无中国区域: IPM 发送C_蜂鸣器 = 5:模式(报警)3次, 喇叭以27秒(±2秒)ON、10秒(±2秒)OFF的频率响3次。EC或中国区域: IPM 发送蜂鸣器

7、 = 6:模式(报警)1次, 喇叭响一次,持续27秒(±2秒)。 危险警告灯也亮(警报喇叭驱动期间) 状态进入警报模式T1 : 27s(±2秒), T2 : 10s(±2秒), T3 : 0.5s ± 0.1秒2.条件 2初始状态保持警戒状态意外 任何车门打开或发动机罩打开作用 IPM发送防盗警告蜂鸣器。无EC且无中国区域: IPM 发送C_蜂鸣器 = 5:模式(报警)3次, 喇叭以27秒(±2秒)ON、10秒(±2秒)OFF的频率响3次。EC或中国区域: IPM 发送蜂鸣器 = 6:模式(报警)1次, 喇叭响一次,持续27秒(

8、77;2秒)。 危险警告灯也亮(警报喇叭驱动期间) 状态进入警报模式3.条件 3初始状态重新进入警戒状态意外 车门、发动机盖或行李箱中的任何一个打开作用 IPM发送防盗警告蜂鸣器。无EC且无中国区域: IPM 发送C_报警警告蜂鸣音 = 5:模式(报警)3次, 喇叭以27秒(±2秒)ON、10秒(±2秒)OFF的频率响3次。EC或中国区域: IPM 发送C_蜂鸣器 = 6:模式(报警)1次, 喇叭响一次,持续27秒(±2秒)。 危险警告灯也亮(警报喇叭驱动期间) 状态进入警报模式警戒等待模式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戒等待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

9、(由RKE CMD)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作用 没有状态变化 只锁止(通过RKE CMD 或RKE 锁止或 SMK 锁止) 蜂鸣音器响1次,危险警告灯闪烁1次2.条件 2初始状态解除警戒状态,拔出点火钥匙 ,且所有入口关闭。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由RKE CMD)确认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确认 机械锁止确定 (所有车门闭锁),(从任意车门打开状态变换为所有车门关闭状态)作用 闭锁命令发送至车门模块,使车门闭锁(通过CAN 通信请求),如果DCM LU 确认超时(缺省5秒)期间,车门模块响应,车门闭锁。然后转至ARM WAIT状态Else:解除警戒状

10、态 启动警戒等待计时器 蜂鸣音器响1次,危险警告灯闪烁1次3.条件 3初始状态警报状态,所有出口关闭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由RKE CMD)确认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确认 机械锁止确定作用 闭锁命令发送至车门模块,使车门闭锁(通过CAN 通信请求),如果DCM LU 确认超时(缺省5秒)期间,车门模块响应,车门闭锁。然后转至ARM WAIT状态Else:解除警戒状态 警报危险警告灯闪烁,喇叭OFF 起动警戒等待计时器 蜂鸣音器响1次,危险警告灯闪烁1次4.条件 4初始状态自动锁止计时器1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RKE CMD确认 SMK或被动

11、锁止确认 机械锁止确定作用 向车门模块发送闭锁命令以驱动车门闭锁(经由CAN 通信发出请求)CAN闭锁命令包含产生最后开锁的遥控器ID。DCM LU确认车门闭锁超时(默认5秒)中,如果车门模块响应然后转至警戒 WAIT状态Else:解除警戒状态 起动警戒等待计时器 蜂鸣音器响1次,危险警告灯闪烁1次重新进入警戒状态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报状态意外 所有出口关闭&警报模式结束作用 进入再次警戒状态自动闭锁计时器1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戒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 转至AUTO-LOCK计时器1状态 起动自动锁定

12、计时器1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2.条件 2初始状态自动闭锁计时器1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例1:开锁 没有状态变化 只解锁通过RKE CMD 或RKE解锁或SMK 解锁)-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 自动锁止计时器1计时重新开始例2:终止自动锁止计时器1 自动闭锁3.条件 3初始状态警戒等待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 转至AUTO-LOCK计时器1状态 起动自动锁定计时器1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4.条件 4

13、初始状态解除警戒状态,所有入口关闭(拔出点火钥匙 )。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 转至AUTO-LOCK计时器1状态 起动自动锁定计时器1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5.条件 5初始状态警报状态,所有出口关闭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 转至AUTO-LOCK计时器1状态 起动自动锁定计时器1 警报危险警告灯闪烁,喇叭OFF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6.条件 6初始状态重新进入警戒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

14、E CMD) 开锁(利用RKE或SMK开锁)作用 转至AUTO-LOCK计时器1状态 起动自动锁定计时器1 鸣音器响2次,危险警告灯闪烁2次预备警戒1.条件 1初始状态保持警戒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开锁(利用RKE CMD)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确认作用 机械锁 转至预警戒状态2.条件 2初始状态自动闭锁计时器2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锁止(由RKEvCMD)确认 锁止(由RKE锁止或SMK锁止)确认 机械锁止确定作用 向车门模块发送闭锁命令以驱动车门闭锁(经由CAN 通信发出请求)如果利用机械开锁触发自动闭锁且DCM LU确认车门闭锁超时(缺省5

15、秒)时,如果车门模块响应状态下,CAN闭锁命令包含遥控器的产生最后开锁(FOB编号或RKE编号)的遥控器ID。转至预警戒状态其它 : 解除警报状态3.条件 3初始状态警戒等待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行李箱(利用RKE CMD打开) 行李箱(利用RKE行李箱或SMK行李箱打开) 行李箱(利用RKE 机械钥匙打开)作用 转至预警戒状态 起动行李箱计时器(行李箱释放时间OUT(缺省30秒)4.条件 4初始状态解除警戒状态,拔出点火钥匙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任意车门打开或行李箱打开或发动机盖打开),确认(通过RKE CMD装置)闭锁 (任意车门打开或行李箱打开或发动

16、机盖打开),确认(通过RKE闭锁或SMK闭锁装置)闭锁 (任意车门打开或行李箱打开或发动机盖打开),确认机械闭锁 (所有车门闭锁),(从任意车门打开状态变换为所有车门关闭状态)以及(行李箱打开或发动机盖打开)作用 闭锁命令发送至车门模块,使车门闭锁(通过CAN 通信请求),如果DCM LU 确认超时(缺省5秒)期间,车门模块响应,车门闭锁。转至预警戒状态其它 : 解除警报状态保持警戒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戒状态意外NON-SMKSMK(智能钥匙) 行李箱(利用RKE CMD打开) 行李箱(利用RKE行李箱或SMK行李箱打开) 用机械钥匙打开行李箱作用 转至警戒 HOLD状态 行李箱警报停止,但

17、是车门和发动机罩警报保持警报状态。重设1.条件 1初始状态警报、预警戒期间意外 取出蓄电池(冷或热重新设置)作用 重设后,最新开始警报启动(喇叭和闪光灯)(没有剩余的警报信号时间)。- IPM再次发送警报蜂鸣器(=5或6) 重设后,最新开始警报启动(喇叭和闪光灯)(没有剩余的警报信号时间)。检查前门锁执行器检查1.拆卸前车门装饰板。(参考车身章前车门)2.从执行器上分离6P连接器。3.根据表格连接电源和搭铁,检查执行器工作。为了防止执行器损坏,暂时应用蓄电池电压。后门锁执行器检查1.拆卸后车门装饰板。(请查看车身章- 后车门)。2.从执行器上分离6P连接器。3.根据表格连接电源和搭铁,检查执行

18、器工作。为了防止执行器损坏,暂时应用蓄电池电压。行李箱盖释放执行器检查1.拆卸行李箱盖装饰板。(参考车身-燃油箱盖)2.分离执行器上的4P连接器。3.根据表格连接电源和搭铁,检查执行器工作。为了防止执行器损坏,暂时应用蓄电池电压。前门锁开关检查1.拆卸前车门装饰板。(参考车身章前车门)2.从执行器上分离6P连接器。3.根据下表检查每个开关位置的端子之间的导通性。后门锁开关检查1.拆卸后车门装饰板。(请查看车身章- 后车门)。2.从执行器上分离7P连接器。3.根据下表检查每个开关位置的端子之间的导通性。车门开关检查拆卸车门开关并检查端子之间的导通性。发动机罩开关检查1.从发动机室盖开关分离2P连接器。2.根据下表检查端子和搭铁之间的导通性。防盗喇叭检查1.拆卸螺栓并从防盗喇叭分离2P连接器后拆卸防盗喇叭。2.警报喇叭端子1连接蓄电池电源,端子2搭铁,检查警报喇叭的工作状态。3.警报喇叭应能发出声音。如果不发出声音,要更换。检查1.按下遥控器上的闭锁或开锁按钮,检查红灯是否闪烁。2.如果红灯不闪烁,拆卸蓄电池并检查电压。规定电压:3V3.如果电压低于3V,用新品更换。然后按动遥控器闭锁或开锁按钮56次,闭锁和开锁车门。4.若门锁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