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_第1页
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_第2页
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    一个值得商榷的哲学命题 关于“合规律与合目的”问题质疑 陈先达    【论文分类】哲学原理 B1 【期刊期数】2009年11期 【论文期刊来源】学术研究(广州)2009年8期第2332,50页 【英文标题】A Query to the Problem of "According with the Law and According with the Purpose" 【作者简介】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

2、2 【内容提要】 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提法值得商榷。社会发展有规律无目的;人的活动有目的但不一定合规律。历史规律的自发性与人类活动的自觉性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状态。人类社会至今仍处在由必然向自由过渡的过程之中。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在于它是人类以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对自己社会总体性发展和发展方向的自觉规划。 【关 键 词】规律性/目的性/合规律与合目的/异化/自发性/自觉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B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9)08-0023-10 人类社会发展“合规律与合目的”的提法,似乎为一些哲学家

3、认同并被写进哲学论文或哲学教科书。这个命题把人类社会发展等同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实际上规律的自发作用与人类活动的自觉性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状态。人类活动并没有真正成为一种合规律合目的的活动,人类社会仍处在由必然向自由过渡的过程之中。 一、规律性与目的性 自然无目的,历史也无目的。黑格尔在小逻辑关于目的性的论述中说过,“目的是被规定为主观的”,“目的论的看法常基于一种善意的兴趣,想要揭示出上帝的智慧特别启示于自然中”。1(P387、391)目的论往往引向神学决定论。自然目的论如此,社会发展目的论同样如此。 历史自身无目的,历史是人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动。人的目的性活动并不一定符合规律。在现实中人的活动

4、破坏规律、违背规律的事极为常见。规律与目的分属于两个领域。规律属于现实领域,具有客观性;目的属于属人的活动领域,具有主体性。但在社会领域它们又是不可分的。没有人的活动就不能形成和实现社会规律,可社会规律又不依实践主体的目的为转移。规律和目的是在社会自发因素和自觉因素相矛盾相交织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的。 我们应该分清两种目的:一种是个人活动的目的,一种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说社会发展合目的,实际上是把个人劳动或产品制作的目的当成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劳动产品是人的目的的对象化和实现,人的个体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过程。马克思以建筑工程师与蜜蜂对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

5、稿中以哲学语言概括的两种尺度问题。马克思说动物只按自己那个种的尺度生产,而人按两种尺度,即对象的尺度和自己内在的尺度生产,这表明个体的实践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的目的与对象规律相统一的实现。任何一个劳动产品包括艺术作品,都可以发现人(制作者)的目的,也可以发现对象的规律。一个不符合艺术规律的所谓艺术品不可能是真正的“艺术品”,艺术中的上品是艺术家个人构思与艺术规律的统一。建筑中的里程碑式的建筑物同样如此,一个既不符合建筑学规律包括力学规律,又不呈现建筑师的独特审美构思的建筑物,既不美观也不稳固。柳宗元的梓人传为长安著名工匠立传,讲的就是建筑规律与主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则不然。马克思和恩格

6、斯从来没有把两种尺度的观念用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不是像艺术家构思艺术品或建筑师绘制建筑物的蓝图一样,按照伟大理想家的目的和理想构建的。人类可以按照主体设计构建自己的劳动产品但不能按主体设计构建一个社会。西方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歪曲为社会建构的乌托邦主义者,似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理想是按照主观目的(图纸)在建构未来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P40)没有任何科学社会主义者会把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看成是一项按预定图纸施工的建筑流程,像雕

7、刻家制作雕像一样。 其实,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按资产者的目的构建出来的。资本主义是在封建母胎中逐步孕育成熟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凡是在货币关系排挤了人身关系和货币贡赋排挤了实物贡赋的地方,封建关系就让位于资产阶级关系。”3(P450)资产者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关系产生的参与者。资产者之所以成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参与者,是因为现实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对自身利益的直接追求。经济必然性仍然是以一种隐藏在社会深处自发的盲目必然性在起作用。处于向资产者转变中的农民和小生产者,他们直接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利益的追求的目的性活动是自觉的,而完成客观经济开始成熟出现的历史使命则是自发的

8、。在这里,规律的作用有点像黑格尔讲的“理性的机巧”,它让事物自身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自己的目的”。1(P384)而在社会中,社会规律则通过人们对自身利益的直接追求间接实现规律的作用。 尽管资产阶级思想先驱在理论上依据理性原则提出有关构建自由、民主、人权的社会理想。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们都为他们憧憬的新社会做过某种设计,但并不知道那就是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启蒙主义理想的实现,相反,启蒙学者理想中的因素是新的经济关系的某种映现。现实资本主义社会是按资本主义规律运行的,它的现实矛盾和状况远远超出任何资产阶级理论家和思想家们的主观构建图式。毫无疑问,启蒙主义的理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建

9、立在思想上起了推动作用,但它首先是现实发展的结果,然后才成为推动现实发展的原因。 至于人的活动合规律说亦是极其粗糙和简单化的说法。人们可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实现规律的某种要求,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规律的作用,直接动力是利益的驱动;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人的活动常常违背规律并受到规律的惩罚。在社会发展中,规律的自发作用和各种偶然性的影响,人的宏伟目的和“遗恨江东”的非预期的结局相矛盾的情况极为常见。因此人的目的并不一定符合规律,而规律的作用也不会迎合人的目的。在自发性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中“两合”常常会变成“两不合”。 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在人类的行为中形成并由人的行为实现的规律。但不能由此得出社会

10、本身没有规律,而规律只是人的实践规律,因而人的实践活动“天然地”符合规律。其实,人的活动的目的不能等同于社会规律。列宁在批评波克丹诺夫时说过:“人们进行交往时,是作为有意识的生物进行的,但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同一的。在一切稍微复杂的社会形态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中,人们在交往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又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发展的”。4(P218)社会规律是社会的规律,社会规律的载体是社会而非人。人,任何个体可以死亡,任何一代人可以逐渐为新一代人所取代。人由于自然死亡而不断更新,但社会规律只能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而不会因为人的自然更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