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_第1页
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_第2页
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_第3页
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_第4页
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孩子一双语文的眼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 赵小妹曾看过一篇文章,说孩子应该有一双语文的眼去看文字,就会看到一个奇妙的自然,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番别样的人生,看见瞬间中的永恒和永恒中的瞬间,就会获得一种神奇的魔法,进入一种神奇的境界。再看一看我们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何尝不是在给孩子们一双“语文的眼”,书本上那一个个抽象的文字被精彩的演绎成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一曲曲婉转动听的音乐,引导着孩子们用用语文的眼去读文本,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孩子能设身处地地想,能入情入境地读创设了一种氛围,为孩子和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笔者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就开展情境教学的途径

2、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用优美的语言培养孩子一双语文的眼有人说过:语文教师的嘴是彩色的喷泉,有着无穷的魅力。语言是是架起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激情四溢的语言令人热血沸腾、绘声绘色的朗诵令人耳目一新,发自内心的赞美令人喜笑颜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中最美的风景。它如一股叮咚山泉,悄悄地流淌过学生的心田。它如美妙的音乐,轻轻地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自然流露的表情变化以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教材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春

3、雨的色彩这一课,语言非常的美,富有童趣,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在教学中,我运用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春雨就像大地妈妈的手,是那样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孩子;春雨就像神奇的画师,为我们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春雨就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走到哪里,哪时就是一片生机勃勃”,用优美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悟时,我又用绘声绘色的朗读,以此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师精彩地描述与诵读中,给孩子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春天,让他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神奇。孩子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小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对春雨,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喜爱。二、用形

4、象的图画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文字源于图画,他们的关系一向不可分割,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 ,你很难分得清哪是诗 ,哪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提示了文与画之间的关系。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感性的形象思维去认识事物,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性,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孩子看语言文字时,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文字,而是一幅幅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这不仅使学生较快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文字看到画面,又从画面中读到了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还培养了孩子

5、对语言文字的感情,积累了语言,受到了美的熏陶。如教学古诗小池时,诗人从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这首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诗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着力描绘了夏初小池的美丽可爱。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通过再现图画,展现诗的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体会诗的意境美,收到了“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三、用生动的演示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思维必须以感知为基础。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对形式活泼的事物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

6、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文大多非常形象、生动,适合学生进行直观演示。将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演示中学,在演示中用,在演示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在演语文中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主体地位得以显现,他们不再是知识的盛装容器,而是知识重组整合的主人。如教学课文称象时,课文中描写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而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了演示教学的方法,用玻璃水缸模拟河面,做一个塑料小船,然后分别用砝码和沙子代替大象和小船,我请学生说说曹冲的办法,学生们边说我边演示,学生们举手踊跃,发言积极。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第二步,看船

7、身下沉多少,在船舷上画一条线作记号,学生们不知船舷在哪里,我借助水盆给学生们讲解船舷就是船边。第三步先把大象赶上岸,再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第四步,称船上的石头就行了。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整个这个称象的演示过程,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后边座位的同学都欠起身来看我的实验,在教学中我通过演示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而正是动手演示这种方法,触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浓郁兴趣,发展了孩子的语言。四、用扮演角色给孩子一双语文的眼语文教学首先要把学生看成人,要立足于人的发展,把语言教学看成是学生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学生是学习活

8、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根据教材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用另一种方式表现他们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使得语文课堂更加充满情趣。如教学荷叶圆圆时,我让学生戴上头,扮成青蛙、蜻蜓、小鱼、小水珠,表演课文的内容,在教学小伙伴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人物,进行表演,再现课文的内容。扮演角色,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他得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自主地投入到对内容的感悟之中,在自我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内容熟记于胸,这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内化和个性成长的过程,还能够入情入境地把课文内容用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展现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了

9、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学生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五、让孩子用语文的眼去看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唯一源泉,一切作品都是当时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虽然年龄小,生活阅历也不丰富,但他们对社会生活仍有所认识、有所了解,对生活充满期望,同时也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积累了这样那样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找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达到在生活中积累词语,积累语言的目的。在口语交际找春天中,我分为在三个板块在生活中寻找春天,在词语中寻找春天,在诗文中寻找春天,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去进一步的感悟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词语和春天的诗文,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写的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春天写下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欲望。”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样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学生个性发展的张力,生命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