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第1页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第2页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负势竞上 好鸟相鸣 出淤泥而不染 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2.翻译以下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2、叫无绝。 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4、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 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从流飘荡:随着 B.负势竞上:凭依 C.窥谷忘反:通“返 D.在昼犹昏:夜晚 6.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7.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8.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0.看

3、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游、水之 、山之 、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 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 的人生态度。 13.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 , (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 的人生态度。 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练习检测 一、解释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亲旧知其如此 箪瓢屡空,晏如也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二、翻译以下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三、选择题 1、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亦不详其姓字(详

5、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选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B、每有会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C、家贫不能常得 安得广厦千万间 D、亲旧知其如此 其如土石何? 4.选出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 之: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B. 其: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C. 焉:因以为号焉且焉之土石 D. 以:以此自终以乐其志 5.选出理解有误

6、的一项()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6、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1)( )(2)( )(3)( ) (1) 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 A、或置酒而招之 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 D、又数刀毙之 (3) 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 D

7、、其真无马邪 四、问答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全文的中心句是: 2.详读全文,可以看出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 3、文意理解: (1)、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是否赞成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不,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3)、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怎样的愿望? 5、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学简要介绍五柳先

8、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 6.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达到了_ 的程度;二是_,达到了_的程度。 7.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3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

9、以下加点的词语: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执策而临之 才美不外见 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无马邪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执策而临之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选择题 1、以下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10、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3.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4.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1、 5.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四、问答题 1、理解:本文通篇运用的是 的写法,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 的思想感情。xkb1 .co m 2、文章第二段流露出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4.文章第二段流露出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5、理解填空。 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 。 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12、 。 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6.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的理解: 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我选第 题,我的看法是: 8.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9.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表现: 思想感情: 10.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12.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

13、。 13.文中“呜呼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4.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4、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五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n)差

15、(c)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除了结合脚注疏通文意之外,还应当进行详细的圈点勾画,结合语境,反复揣摩,找出自己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东西,对那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当然,有条件的话,还应当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在预习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反复诵读课文,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将不懂的地方制作成问题卡片,以便上课时及时与老师交流或互动,切忌不懂装懂。 2、课后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加深理解,触类旁通,培养自己的迁移能力。因此,同学们一定不要贪图省事儿,要是上课听听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头来,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文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