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点滴_第1页
作文教学点滴_第2页
作文教学点滴_第3页
作文教学点滴_第4页
作文教学点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经16年的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这板块在我的教学中一直是非常看中的教学环节。为此也一直在探索作文教学的路径,在网上查找名人专家的作文教学案例。甚至耐心地看视频听录音,也借鉴过名人专家的教学案例。自己在教学后,学生习作后都要认真反思,认真总结,记下每次习作或教学中的不足与亮点,也坚持下水作文。我感触最深的,最值得探讨的、最有发展探究性的作文教学方向还是鼓励学生说真话。因为一个人的真人真事都在生活中,只要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作文不存在没话说,更不存在不生动。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视剧,为什么会成为学生必看的教育影片,就是因为它的真实与一连串感人的细节组成的。本人通过无数的“摸、爬、跌、打”

2、等所谓的作文教学招术,对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分如下几点谈谈:一、鼓励学生拜生活为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不少老师只要谈起学生作文都是苦不堪言。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作文教学的确谈不上有什么高就,仍处于一个薄弱环节。不少老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连自己都不明白到底要教会学生什么,一些语文素语让一个个10岁左右的孩子怎么去理解。接着就是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然后宣布学生动笔。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肯定是学生“死咬笔杆、死扣桌子”没什么法子写的,就只好敷衍了事,随之害怕作文,与写作为敌。1、记生活中的吃吃喝喝“吃、喝、拉、撒、睡”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恰恰又是小孩子很敏感的本质属性。这

3、样从生活中暴露出来的素材,不但真实,而且有兴趣。可以避免学生不愿讲真话的弊端,同时也可以避免教师教学无序和要求失当。比如:水果、炒蛋饭(一次,本人为了引导学生如何准确运用动词。我在课堂上实地操作,炒了一大碗蛋饭。首先让学生观察炒饭前的准备,炒饭时的动作程序,炒饭后的感受。经观察后,学生自己命题。有孩子说:老师“打”开煤气灶,再“放”锅儿在灶上,然后“倒”油,“打”鸡蛋。用锅铲“翻”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并没有讲述准确运用动词的作用或好处,只是适当更正。如“打”鸡蛋的“打”字,我给学生做了演示,我将鸡蛋放在桌子上,然后举着东西正准备打下去。有学生喊叫了,“老师,不行,那样鸡蛋会烂在桌子上,就没用了

4、。”我问,那怎样做才不会让鸡蛋破而有用呢?于是,我用手拿着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磕”两下,然后沿破口处拔开蛋壳,这下很多孩子举手说:“轻轻地磕”。根据学生口述,我板书:准备:油、米饭、鸡蛋等辅助材料过程:扭开、倒油、烧油、磕蛋、拔开蛋壳、搅拌蛋、翻炒、舀感受:色香味具全(自己动手劳动的滋味)(引导学生说,然后写一写)为了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不雷同与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己做饭。比如,包饺子、做汤圆等。当然也可以写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有一种南瓜仁,吃起来香极了,削起来烦透了,半天吃不到一颗完整的南瓜仁。橘子,从外形,内形到吃都是一种乐趣。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引导学生写一种水果,以橘子为例,从引导学生看橘

5、子,削橘子、想橘子、吃橘子、论橘子等过程。不但激活了学生思维,也引导了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乐趣。为此该堂课反响很大。也有老师说,难怪老师的学生爱写作文,而且有话可说,这样的作文指导课学生肯定喜欢。(有个孩子在“论橘子”时说:橘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吃在嘴里甜丝丝的,吞下肚子凉凉的。可是有谁想过橘子的真正价值呢?它的皮可以做药还可以煮肉吃,橘子胫也是药,橘子肉大饱口福,它不仅仅是一种人人都喜欢的水果吧)学生的回答,当时就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有老师问我,孩子的这些语言哪里来的?我笑了笑说:“生活中呗。”说实话,我的每堂课,我都会去预设与生活中相关联的事物。同时也不主张所谓的详案,因为详案很容易把学生

6、赶尽“死胡同”它得靠老师本身的教学功底与智慧。“人小神通大”别看是孩子,课堂上什么样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只要老师善于捕捉,它将又是写作素材。在我的课堂上,时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这时想写点东西。”每当这时,我会停下自己的教学,满足孩子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把写作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我的语文教学或是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最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品味其中的乐趣。总是从自己的教学行径中渗透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这样学,鼓励学生评论,无论说的对错,层次高低都行。现在我班是二年级末期,学生都会写读书笔记,他们小小年纪有自己的见解,我都是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的见解。2、捕捉生活中的偶然偶然,这里的“偶然

7、”是指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那种想不到的事。比如、当你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飞来一只鸟或是一只胡蝶、一只淘气的小狗撞进了教室,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老师的课还能讲下去吗?一张张小嘴一字不漏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可是那一双双大眼睛早开动了“滑轮”跟着教室里的“不宿之客”直转的。这时,请老师千万别阻止孩子的兴趣,可以附和着孩子们,甚至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引导学生观察,“客人”的外貌、神态等,然后让学生小心地拿出日记本,记下这美丽的瞬间“客人的到来”。一次我正在上新课,讲得投入,突然一只小鸟呼啦一声扑进了教室。围着教室飞个不停,更气人的是还将鸟屎拉在学生课桌上,弄得课堂乱糟糟的。我本

8、想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可那小鸟也有些可爱,就悄悄地不讲了,用手指“嘘”,让学生别太闹,看看小鸟到底想干什么。有学生说,是来听老师讲课的,有的说是不小心撞进了我们教室,还有学生说是孙悟空变的专门来看我们听讲认不认真。更有趣的是,有学生说是我们班的哪位学生抢走了它的孩子也正巧,课间,我们班的冉强还真捉住了一只刚学飞的鸟儿,我让他把小鸟放到柳树上去了。这下教室里都指着冉强,说是来找他要孩子的我让学生将此情景命题,学生纷纷举手,“不宿之客”“找孩子”“美丽的瞬间”孩子们的命题都较新颖。接着让孩子们写下来。20分钟左右学生几乎完成了,而且写得很好。(习作例略)当然这只是偶然,或许在繁华的城市根本就不可能。

9、这只是谈谈老师在教学过程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本身也需要兴趣和灵感,灵感是来自偶然的。有了灵感必然会产生某种兴趣,没有兴趣的生活是僵硬的。3、写生活中的真近几年,我们也不时地从报刊杂志上看到些关于论谈作文虚假的问题,现实生活中作文造假的问题的确不少。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经常发现有的内容真的有些脱离现实。刘炳炎先生撰文认为虚假是困扰作文训练的一个问题。的确是这样,有时候,有种虚假竟然到了近乎荒唐地步。比如,有这样一则虚假作文的论谈。内容是:有一小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一个高尚的人他写的是:在一个阴沉沉的天,一位小孩子不小心掉进粪池里,正好一辆高级轿车经过,看到后,连忙停车,下来一位高大的

10、人,跳进了粪池救起了小孩,原来救小孩子的人就某省的省委书记。从记叙文的角度也没什么错,但它的真实性太小了,哪有这么巧的事,发生了这样的事还会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吗?由此可见,作文训练一定要忌“为写而写”否则就会阻碍作文教学与训练。在我的教学中,我非常关注记事作文的真实性。学生习作中的人和事,我是要和当事人对质的。比如,我在训练学生描写人物外貌时,发现班上一男孩儿,他写自己的眉毛像柳叶,眼睛又大又圆像珍珠(我在批改作文时,给他写了个“错”)他问我,什么地方错了,我拿出小圆镜,(专门准备的)让他看着:我笑笑说:“你眉毛稀疏而不成形,你的眼睛是一线天就努力地睁大眼睛也就小梅豆大小”孩子听了我对他的真实描

11、绘,不好意思笑了,说:“是从书上抄来的。”我说:“我知道。”尤其是记事作文,我更是求得真实内容。因为记事作文不同于幻想篇目。记事作文要靠事情的真实性,细节性作支撑,再说,作文也是做人,真实才可爱。这样可以避免无中生有,而幻想作文,即便生活中根本就不可能有的,作者一样可以在作品中“无中生有”。二、把持作文的倾向性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是没机会讲真话。1、教师作文指导的倾向现在小学里搞的“读写结合”显然在说或写时,学生须按语言所规定的形式去组建材料。不知不觉的给学生灌输“从什么入手”之类的阻碍误区,学生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标准,就开始造假,时间长了就成了固定的模式,这种“逆操作”“绝招术”对学生非常有害。

12、你不难听到有很多家长说,他们的学生写作文时长期就是那一个,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是“老鹰叨小鸡”“自己救起了小鸟”“帮大爷大妈推车子”等。朱水根曾分析教师作文指导上的失当而使学生作文认知活动中的负性情绪,认为“阅读过程 ”首先是接触语言,然后领会思想。而作文的过程正好相反,有了思想内容再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一定作文能力的人有一个共识:给特定的思想内容找到一个相应的表达形式,无论是结构的,言语的、情调的、那从来就是写作者个人的事情。但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文化知识等十分肤浅,尚未有足够量的表达方式。因此,让初学作文的儿童想为自己寻觅到一个尽可能适合的文字定型,那是不可思议的。2、作文教学的零乱倾

13、向目前市场上各种写作教学的书应运而生,令人目不暇接。从侧面看,有它一定的教学序列,但缺乏实用性较强的“作文教材”的支撑性。加之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也缺乏务实的研究性,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关注和培养,就那么简单的一个习作轮回就结束了。学生到底通过一次习作有哪些进步,有些老师就一个“分数”或“阅”字也就是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在习作训练中写什么文体,什么段落组建,不明确要求。这显然是教学的随意性,零乱的倾向。3、作文教学中硬渗透德育化倾向孔子论语所言“学以四教”:文、行、忠、信。“大学之道在明德”。我们的母语教学自然负载着德育的重任。“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学作文就是学做人。”这是多年来我们作文教学的主

14、要的德育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的作文大多是一些渗透“德育”意识的选题。如有意义的星期天可敬的人劳动的滋味就连低年级看图说话也如此,不能摘花保护小鸟等。从古到今“思想健康”成为我们语文老师评判写作的第一要义。而我从今年(2010年春)我县小学语文第六单元试卷作文内容,却发现了另一道风景线。内容是:一个女孩拿着一分99.5分的试卷伤心地哭着。另一个是男孩儿手里拿着一分59.5分的试卷高兴地跑着。该题显然没有什么“道德标准”的束缚,主题的确定较为灵活。我认为这次的作文是我班学生两年以来写得最好的一次。命题很新的知足者常乐只差半分一个哭一个笑该笑不笑,该哭不哭其中有一女孩的作文题目知足者常乐。她这样开头的:好分数不是万能的,没有好分数是万万不能的。有这样一幅画(内容是描绘图的画面)这篇作文被我给了满分。本人认为这样的作文较接近美国小学生作文。美国小学生作文,有较高的价值判断,作文题倾向于开放性,没有多束缚性,灵活度较高,有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言之成理,就能得到老师的高度认可。是不是在作文教学中就不该渗透政治道德等教育教学呢?当然不是。只是不过分追求政治,德育的浓度色彩。听说在60年代,小学毕业,有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写了关于骂老师的片段,听说那篇作文不错,就是很真实。结果被评改作文的老师给了个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