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 - 1 - / 60XXXXXXXXXXXXXXXX 桥隧桥隧 PPPPPP 项目项目XXXXXXXX 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1(1 号线、号线、5 5 号线、环线、号线、环线、9 9 号线号线) )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XXXXXXXX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XXXXXXXX 桥隧项目项目经理部桥隧项目项目经理部XXXXXXXX 年年 3 3 月月 2828 日日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 - 2 - / 60目目 录录1 工程概况 .11.1 基本概况.11.
2、1.1 下穿轨道交通 1 号线概况 .11.1.2 下穿轨道交通 5 号线概况 .21.1.3 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概况 .31.1.4 上跨轨道交通 9 号线概况 .51.2 工程地质条件 .61.2.1 地形地貌.61.2.2 地质构造.61.2.3 地层岩性 .71.2.4 水文地质情况.71.2.5 不良地质作用.72 编制依据 .73 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对策.84 施工进度计划.105 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115.1 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1 号线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115.1.1 风险分析 .115.1.2 设计参数 .125.1.3 施工方法.135.1.4 施工技术控制措施.15
3、5.2 下穿轨道交通 5 号线施工方案.165.2.1 风险分析.165.2.2 设计参数.175.2.3 施工方法 .185.2.4 施工控制措施 .195.3 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方案.195.3.1 风险分析.195.3.2 原设计参数.215.3.3 施工方法.225.3.4 施工措施.244.4 上跨轨道交通 9 号线方案.245.4.1 风险分析 .245.4.2 设计参数 .255.4.3 施工方法 .275.4.3 施工控制措施 .296 超前地质预报.297 监控量测.307.1 隧道施工常规监控量测.30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
4、案 - 3 - / 607.1.1 监控量测目的及流程 .307.1.2 监控量测项目设置 .327.1.3 测点设置 .337.1.4 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和频率 .357.1.5 量测数据分析处与反馈 .377.1.6 警戒值 .387.1.7 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387.2 穿越既有结构物自动化监控量测.398 保证措施.448.1 技术保证措施 .448.2 质量保证措施.448.2.1 组织机构.448.2.2 施工保证体系.448.2.3 暗挖、初支质量保证措施.457.2.4 专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68.3 安全保证措施.478.3.1 安全目标 .478.3.2 组织保障 .47
5、8.3.3 安全技术保证措施.499.应急预案 .509.1 应急组织机构.509.2 专项应急预案.549.2.1 洞内涌泥突水应急预案 .549.2.2 拱顶下沉或隧道周边收敛过大应急预案 .549.2.3 既有轨道交通线、建(构)筑物开裂、失稳预控及应急预案 .559.3 急救物资准备.56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 页 共 57 页XXXXXXXX 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1.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1.1.11.1.1 下穿轨道交通下穿轨道交通 1 1 号线概况号线概况三
6、纵线 XXXX 隧道左线于 ZK5+590ZK5+608,右线于 YK5+608YK5+620 里程段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1 号线,与轨道交通 1 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厚度约为 23.7m,其中:(1)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5+607.178 处与轨道交通 1 号线左线 K10+442.341相交;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5+602.286 处与轨道交通 1 号线右线 K10+440.675 相交;交角均为 70。(2)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14.350 处与轨道交通 1 号线左线 K10+476.376相交;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09
7、.458 处与轨道交通 1 号线右线 K10+474.710 相交;交角均为 70。表表 1.1.1-11.1.1-1 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1 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m)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1YK5+614.350(右线)275.338K10+476.376(1 号线左线)308.97033.6327023.4424ZK5+607.178(左线)275.396K10+442.341(1 号线左线)308.76633.3707024.048图图 1.1.1-11.1.1-1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下穿轨
8、道交通隧道下穿轨道交通 1 1 号线平面图号线平面图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2 页 共 57 页图图 1.1.1-21.1.1-2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隧道与轨道交通 1 1 号线交叉段立面图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1.21.1.2 下穿轨道交通下穿轨道交通 5 5 号线概况号线概况三纵线 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 5 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厚度约为 16.6m,其中:(1)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里程 ZK5+632.277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左线ZCK28+931.396 相交,交角为 64;三纵线 XXXX
9、左线隧道于 ZK5+616.451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右线 YCK28+913.187 相交,交角为 65。(2)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42.897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左线ZCK28+966.754 相交;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26.769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右线YCK28+948.418 相交;交角均为 66。表表 1.1.2-11.1.2-1 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程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5 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m)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2YK5+626.769(右线)275.412YC
10、K28+948.418(5 号线左线)302.90127.489663YK3+819.816(右线)275.509ZCK28+966.754(5 号线左线)303.12327.61466约 17.85ZK5+616.451(左线)275.451YCK28+913.187(5 号线右线)301.70326.252656ZK5+632.277(左线)275.546ZCK28+931.396(5 号线左线)301.93226.38664约 16.6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3 页 共 57 页图图 1.1.2-11.1.2-1 三纵线三纵线 XXXX
11、XXXX 隧道下穿轨道交通隧道下穿轨道交通 5 5 号线平面图号线平面图图图 1.1.2-21.1.2-2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隧道与轨道交通 5 5 号线交叉段立面图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1.31.1.3 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概况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概况三纵线 XXXX 主线隧道上跨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环线,两隧道交叉段相交关系及净距如下:(1)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6+734.158 处与轨道环线右线 AK44+133.400 相交;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4 页 共 57 页于 ZK6+746.191 处与轨道
12、环线左线 AK44+133.506 相交;交角均约为 86;(2)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6+732.113 处与轨道环线右线 AK44+165.488 相交;于 YK6+744.416 处与轨道环线左线 ZK44+165.594 相交;交角均约为 86。(3)XXXX 主线隧道仰拱底结构线与轨道环线拱顶设计图纸中的净距分别为:3.494m(右线) 、3.846m(左线) ;根据轨道环线提供的图纸,我部复核两条隧道间的净距分别为:1.069m(右线) 、1.333m(左线) ,与原设计相差约 2.22.5m。(4)轨道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 XXXX 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 80m 左右
13、,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 23m。表表 1.1.3-11.1.3-1 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仰拱底标高围岩级别其他线里程环线仰拱底标高相对高差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1YK6+731.594(右线)284.172AK44+266.355(环线右线)283.1031.069862YK6+744.630(右线)284.513ZK44+272.283(环线左线)283.1801.33386约 1.069m3ZK6+732.714(左线)284.406AK44+221.171(环线右线)282.0052.401864ZK6+745.750(左线
14、)284.750ZK44+227.098(环线左线)282.0592.69186约 1.333m图图 1.1.3-11.1.3-1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上跨轨道交通环线平面图隧道上跨轨道交通环线平面图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5 页 共 57 页图图 1.1.3-21.1.3-2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环线交叉段立面图隧道与轨道交通环线交叉段立面图1.1.41.1.4 上跨轨道交通上跨轨道交通 9 9 号线概况号线概况三纵线 XXXX 主线隧道上跨拟建的轨道交通 9 号线,两隧净距约 30m,9 号线与预
15、开工的轨道交通 5 号线 XXXX 暗挖区间隧道净距约为 17m,两隧道交叉段相交关系如下: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分别于 ZK3+810.411 和 ZK3+827.580 处与轨道交通 9 号线左线 AK5+131.452 和右线 AK5+139.379 处相交,平面交角为 7071;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分别于 YK3+803.014 和 YK3+819.816 处与轨道交通 9 号线左线 AK5+109.150 和右线 AK5+115.867 相交,平面交角为 75。表表 1.1.4-11.1.4-1 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里程及高程统计表交点号三纵线里程三纵线路面设计高程程围
16、岩级别其他线里程9 号线轨面设计高程相对高差两线交角隧道间净距(m)2YK3+803.014(右线)254.108AK5+109.150(9 号线左线)216.67137.437753YK3+819.816(右线)254.546AK5+115.867(9 号线左线)216.53938.0077517.25YK3+810.411(左线)254.171AK5+131.452(9 号线右线)216.11538.056706YK3+827.580(左线)254.628AK5+139.379(9 号线右线)215.95838.6707117.3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
17、专项施工方案第 6 页 共 57 页图图 1.1.4-11.1.4-1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上跨轨道交通隧道上跨轨道交通 9 9 号线平面图号线平面图图图 1.1.4-21.1.4-2 三纵线三纵线 XXXX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隧道与轨道交通 9 9 号线交叉段立面图号线交叉段立面图1.21.2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1.2.11.2.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1.2.21.2.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拟建 XXXX 隧道工程处于金鳌寺向斜西翼,为川东褶皱束中沙坪坝XXXX 复式褶皱曲中的次一级褶曲,无断裂构造通过,构造裂隙不发育。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XXXX 桥隧 PPP 项目
18、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7 页 共 57 页应力条件简单,应力水平极低。岩层产状:120140610,优势产状1408。1.2.31.2.3 地层岩性地层岩性根据地勘资料显示,本工程隧道沿线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 、残坡积层(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1.2.41.2.4 水文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分为两种类型:松散层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场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中的裂隙水和孔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素填土和砂岩为透水层;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基岩中的裂隙水、孔隙水因地形较
19、高不利地下水的赋存。隧道穿越沙溪庙组中风化沉积岩岩层段地下水进入隧道的水量不大,主要以裂隙水淋滤形式为主,局部存在小股状裂隙水涌水。1.2.51.2.5 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已经完成地质勘察地地质报告显示,在拟建 XXXX 隧道场区范围内未发现断层、滑坡、围岩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对隧道临近穿越军事区地段需要进行后期地质补勘,对工程地质进行进一步确认。2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XXXX 市 XXXXPPP 桥隧项目招标文件、施工招标图、地勘资料和施工现场踏勘资料,与项目公司签定的施工合同 ,以及前期施工准备期间与建设、监理、设计等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的新增和变更的项目方案、图纸等全部
20、资料;2、经专家评审通过的XXXXXXXX 桥隧 PPP 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2-2006) ;5、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0 号)及 XXXX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发的XXXX 市轨道交通条例 、 XXXX 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 、 XXXX 市轨道交通第三方监测管理暂行办法 、XXXX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建设工程安全信息快报制度的通知(
21、104 号) 、XXXX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工程建设应急预案(试行) 的通知(144 号) 、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8 页 共 57 页XXXX 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XXXX 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爆炸物品管理办法 (12 号)的通知、关于加强轨道交通节点工程管理的通知(渝轨道发20134号文) 、关于印发XXXX 轨道交通节点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338 号)等相关条例、规定、通知及办法的文件;6、XXXXXXXX 桥隧 PPP 项目工程 XXXX 隧道施工图设计(含图纸会审过程中的设计答疑及澄清、设计交底等资料)
22、 、地勘资料、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7、我公司在地铁项目施工中积累的相关经验及对地铁施工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存、临近既有线或建(构)筑物施工相关经验等;8、我公司在城市轨道方面的施工能力及积累的施工经验,并借鉴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以及机械设备配套能力。9、国家颁发的市政、轨道交通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 版)(3)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10、部颁及行业标准:(1)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60-2009)
23、(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JTGF202-2000) (3)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3 3 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对策工程重难点分析与对策1、大规模高密度洞群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工程施工组织重点和技术、大规模高密度洞群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是工程施工组织重点和技术难点。难点。XXXX 进洞口处下方有 5 号线 XXXX 车站隧道,上方有三纵线 XXXX 隧道,左右两侧有歇台子连接线匝道隧道、下方有梨菜隧道及拟建的轨道交通 9 号线,群洞呈上下叠加、左右平行接近位置关系,隧道群总体呈现出复杂的空间关系,且洞间近接,三纵线隧道与 5 号线 XXXX
24、隧道净距只有约 2m 左右,规模浩大、应力变化复杂,开挖难度大,隧道群总体风险极高,是施工技术难点也是施工组织难点。三纵线隧道及 5 号线 XXXX 车站暗挖段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支护参数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加密监测点布置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和工法优化,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适时调整施工方法和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2、下穿、上跨既有轨道隧道,隧道间距离近,变形大,沉降控制要求高,如何确、下穿、上跨既有轨道隧道,隧道间距离近,变形大,沉降控制要求高,如何确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9 页 共 57 页保结构安全是施工难点。保结
25、构安全是施工难点。三纵线 XXXX 隧道于 YK6+715YK6+765 里程段下穿轨道交通环线,经现场调查和计算复核,XXXX 主线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环线段两隧竖向净距仅为 1m 左右(与设计图纸提供的约 4m 的净距有较大出入) ,属于超净距隧道。后期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如何减小结构之间岩柱的扰动、预防主线隧道开挖后环线上方围岩应力释放造成的影响、确保环线结构和主线隧道结构安全是施工难点。目前环线与三纵线 XXXX 隧道交接段距离约为 80m 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 23m,爆破对上方围岩扰动影响较大,环线隧道超挖部位的回填质量和衬砌背后注浆质量,直接影响后期主线隧道结
26、构安全。三纵线隧道后期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管超前、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设计按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必要时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和支护参数调整,提高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严格控制围岩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适时加密监测点和加大监控量测监测频率,做好信息化施工,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根据信息反馈结果及时进行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的调整,确保交接段结构和施工安全。3、隧道开挖方式选择要求严、机械开挖和静力破碎开挖效率低、控制爆破振速控、隧道开挖方式选择要求严、机械开挖和静力破碎开挖效率低、控制爆破振速控制标准高,如何确保节点工期是重点。制标准高,如何确保节点工期是重点。针对本隧道实际情况,开挖方式分为控制爆破和
27、机械开挖。其中控制爆破为既有建(构)筑物距离本隧道相对较远,隧道爆破开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控制爆破规模的情况,本工程设计要求爆破振速控制在 1.0cm/s,施工爆破振速控制要求高,特殊地段严禁爆破作业;机械开挖为既有建(构)筑物距离本隧道相对较近,隧道爆破开挖对其影响很大的情况。隧道施工中需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爆破设计,并应多分部、严格控制每一循环开挖装药量、一次开挖方量和循环进尺,应严格控制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及时调整支护和衬砌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和建(构)筑物安全。三纵线主线隧道施工工程中,根据施工进度及现场实际情况,拟适时采用作业效率高的机械设备如悬臂式隧道掘进机、三臂凿岩台车、
28、混凝土喷射机械手、仰拱液压栈桥、整体式液压衬砌台车等先进开挖支护及衬砌施工设备,提高隧道施工作业效率,降低围岩外露时间,提高开挖支护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4、本工程穿越的轨道交通线多为在线或拟建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主线施工、本工程穿越的轨道交通线多为在线或拟建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对主线施工方案确定和后期保证结构安全影响大。方案确定和后期保证结构安全影响大。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0 页 共 57 页根据目前现场调查和向相关单位咨询,轨道交通 9 号线预计 XXXX 年年内开工,本项目已经
29、进场并完成了相关临建及管线改移等准备工作陆续准备进行隧道施工,因此9 号线对本工程隧道施工相对影响较小,但 9 号线施工过程中需加强或采用保护措施,确保交叉段三纵线隧道及 5 号线 XXXX 车站暗挖段已完结构后期安全;轨道交通 5 号线XXXX 车站暗挖断与三纵线隧道施工按照“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中间轨道交通 5 号线下穿三纵线主线的段落设计原则为“先下后上“顺序施工,但是目前 5 号线已经施工,不排除后期先行三纵线隧道施工此交叉段部位可能,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同相关单位信息沟通,并制定主线后续施工预案;轨道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 XXXX 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 80m 左右,开挖方式为
30、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 23m,根据目前轨道环线的施工进度,主线施工至该交叉段时,轨道交通环线初步估计提前12.5 个月已经完成,三纵线 XXXX 隧道实际为后行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中需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自身施工安全和保证已建环线结构不被破坏。4 4 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XXXX 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影响段控制爆破进度计划综合指标为 1 天 2 循化,每循化进尺不大于 1.0m;下穿(上跨)轨道交通线段机械开挖进度计划综合指标为 2 天3 循化,每循化进尺不大于 1 榀钢支撑间距。其余地段综合指标见表 4.1-1、表 4.1-2 和表 4.1-3。施工工期计划:开工时间为 2015 年
31、12 月 31 日(以具体批复日期为准) ,洞通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 12 日。表表 4.1-14.1-1 匝道隧道施工综合进度指标匝道隧道施工综合进度指标衬砌地段衬砌地段隧道掘进指标隧道掘进指标(控制爆破)110(控制爆破)70(控制爆破)45机械开挖40表表 4.1-24.1-2 控制爆破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控制爆破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项目测量放线钻孔装药爆破通风除尘清除危石装碴运输初喷砼立钢支撑、钢筋网、打设超前小导管补喷砼合计时间(h)0.520.50.50.53.50.52.51.512表表 4.1-34.1-3 机械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机械开挖作业循环时间表XXXX 桥隧 PP
32、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1 页 共 57 页项目测量放线钻孔、切割、破碎通风除尘装碴运输初喷砼立钢支撑、钢筋网、打设超前小导管补喷砼合计时间(h)0.590.52.50.531.517.55 5 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施工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5.15.1 下穿既有轨道交通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1 1 号线施工方案号线施工方案5.1.15.1.1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5+607.178 处与轨道交通 1 号线左线 K10+442.341 相交,交角为 70;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14.350 处与轨道交通 1
33、 号线左线K10+476.376 相交;交角为 70。三纵线 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 1 号线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净距约 23m,存在施工高风险,见图 5.1.1-1 风险识别。图图 5.1.1-15.1.1-1 隧道穿越轨道交通隧道穿越轨道交通 1 1 号线风险识别图号线风险识别图 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施工中变形超出允许变形值时危及既有轨道交通线运营安全。3、风险控制措施(1)对下穿轨道交通 1 号线的保护措施:加强超前支护措施:YK5+595YK5+635 段、ZK5+580ZK5+620 段采用 76 超前中管
34、棚加强支护,全环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2 页 共 57 页I20a 型钢钢架 0.6m/榀;考虑对既有结构的保护要求,对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严格控制,制定沉降控制标准,并为此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如 CD 法或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并以机械或微振爆破开挖掘进;根据对既有结构及 XXXX 隧道监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固,以及采取何种加固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监测力度,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用加强支护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成环;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交叉段监测并贯穿施工全过程。必要时应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工艺,全
35、力保障既有线的运营安全。(2)监测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5.1.25.1.2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三纵线 XXXX 隧道下穿轨道交通 1 号线交叉段的围岩等级为级,开挖段断面宽为 16.47m,高为 10.09m,衬砌类型为B加强衬砌,断面见图 5.1.1-1,设计参数见表5.1.1-1。图图 5.1.2-15.1.2-1 B B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表表 5.1.2-15.1.2-1 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钢架钢架C25C25 初期支护喷射初期支
36、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厚度(cmcm)C35C35 钢筋混凝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土衬砌厚度(cmcm)桩号桩号长度长度(m m)衬砌类型衬砌类型施工施工方法方法开挖开挖方式方式类型类型每环每环根数根数纵向纵向间距间距(m m)长度长度(m m)类型类型部位部位间距间距(m m)拱墙拱墙边墙边墙仰拱仰拱拱墙拱墙仰拱仰拱YK5+59540B加强衬砌CD 法机械76274.87I20a0.82727276060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3 页 共 57 页桩号桩号长度长度(m m)衬砌类型衬砌类型施工施工方法方法开挖开挖方式方式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钢架
37、钢架C25C25 初期支护喷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厚度(cmcm)C35C35 钢筋混凝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土衬砌厚度(cmcm)YK5+635开挖中管棚全环YK5+635YK5+66530B加强衬砌CD 法控制爆破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ZK5+580ZK5+62040B加强衬砌CD 法机械开挖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ZK5+620ZK5+65030B加强衬砌CD 法控制爆破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5.1.35.1.3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方法(1)施工工法三纵线 XX
38、XX 隧道穿越既有轨道交通 1 号线交叉段净距相对较大、围岩整体性相对较好,但是轨道交通 1 号线为既有运营线,为保证既有线施工安全,叠加穿越段 XXXX隧道施工工法采用 CD 法,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影响段施工工法采用弧形导坑法,开挖方法为控制爆破法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 2、施工流程(1)CD 法施工流程CD 法施工断面见图 5.1.3-1 和 5.1.3-2,施工步序见表 5.1.3-1。图图 5.1.3-15.1.3-1 CDCD 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
39、专项施工方案第 14 页 共 57 页图图 5.1.3-25.1.3-2 CDCD 法施工方案纵断面图法施工方案纵断面图表表 5.1.3-15.1.3-1 中隔壁中隔壁法(法(CDCD 法)施工步序法)施工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左侧上导坑开挖左侧上导坑及侧壁锚网喷支护,侧壁施作I16临时钢架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 13cm,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 8cm。左侧下导坑开挖左侧下导坑及侧壁锚网喷支护,侧壁施作I16临时钢架1)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35m(加快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开始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
40、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复喷至厚度,中隔墙一次喷够8cm。右侧上导坑开挖右侧上导坑锚网喷支护1)待左侧下导坑开挖长度达到 35m(加快初期支护闭合成环)后,开始右侧上导坑开挖;2)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 13cm,安设拱部钢架,复喷至厚度。右侧下导坑开挖右侧下导坑锚网喷支护,拆除临时钢架1)待上导坑施工长度完成 35m 后,开始导坑开挖;2) 导坑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 13cm,安设边墙及仰拱钢架,封闭成环,复喷至厚度。 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注拱部及边墙砼浇筑1)拆除中隔壁,浇注仰拱混凝土;2)浇注拱墙混凝土。(2)台阶法施工流程台阶法
41、开挖断面见图 5.1.3-3 和图 5.1.3-4,施工开挖步序见表 5.1.3-2。图图 5.1.3-35.1.3-3 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5 页 共 57 页图图 5.1.3-45.1.3-4 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台阶法施工方案横断面图表表 5.1.4-15.1.4-1 台阶法开挖步序台阶法开挖步序序号施工步序内容备注上断面开挖上断面支护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完成后,开始上端面开挖;2)上断面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拱部格栅钢架,复喷至厚度。下断面开挖下断面支护1
42、)待上断面施工长度完成515m后开始下断面开挖;2)下断面初支,隧道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完成,初喷13cm,安设边墙格栅钢架,复喷至设计厚度。仰拱开挖,仰拱及填充砼浇筑拱部及边墙二衬砼浇筑1)分段开挖仰拱,进行仰拱及仰拱填充砼浇筑;2)二衬砼浇筑。3、主要施工方法(1)机械开挖隧道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1 号线为减少施工对其结构的震动影响及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上断面全部采用机械开挖方式。机械开挖采用水钻+切割机+破碎机(带炮头挖机)相结合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时先用水平钻机沿隧道外部轮廓依次进行钻挖,利用隧道断面周边钻挖形成的隔离层做临空面,用切割机纵横向切割分块,再通过破碎机(炮头挖机)对中部岩体进行分
43、割破碎。(2)控制爆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下台阶可采用微振控制爆破技术,尽量减小对既有构构物的震动,临近既有既有线地段爆破震速控制在 1cm/s 内。微振爆破参数详见爆破设计专项方案。5.1.45.1.4 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施工技术控制措施1、隧道开挖支护(1)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进尺(循环进尺控制在 1m 内) ,不得欠挖,超挖控制在 10cm 以内。上导坑开挖进尺每次不大于一榀钢架间距,下导坑不大于两榀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6 页 共 57 页钢架间距,土质较软时适时在拱(墙)脚、拱腰和拱顶部位加密纵向连接筋和锁脚锚杆(管) ,严
44、格控制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2)做好超前支护和支护结构早封闭,早封闭就是快速开挖仰拱,开挖成形后,快速安装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快速灌注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 3m,仰拱到掌子面距离不大于 35m。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提高钢拱架整体受力,减少拱顶沉降及边墙收敛变形速度,降低初支钢拱架变形。(3)混凝土二次衬砌尽快施工衬砌混凝土,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封闭后期围岩的蠕变形,提高隧道稳定性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拱墙混凝土二次衬砌选用 10.5m 液压台车一次衬砌成型,加快衬砌施工进度和整体外观质量。 (4)加强监控量测,交叉段监测贯穿施工全过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5
45、.25.2 下穿轨道交通下穿轨道交通 5 5 号线施工方案号线施工方案5.2.15.2.1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5+632.277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左线 ZCK28+931.396相交,交角为 64;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5+616.451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右线YCK28+913.187 相交,交角为 65;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42.897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左线 ZCK28+966.754 相交;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5+626.769 处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右线 YCK28+948.418
46、 相交;交角均为 66。三纵线 XXXX 隧道与轨道交通 5 号线区间隧道之间的最小岩层净距约 16.5m, ,存在施工高风险,见图 5.2.1-1 风险识别。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7 页 共 57 页图图 5.1.1-15.1.1-1 隧道穿越轨道交通隧道穿越轨道交通 5 5 号线风险识别图号线风险识别图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3、风险控制措施(1)施工控制措施:对同处于交叉地段的的轨道交通 5 号线区间隧道,采取“先下后上”的施工方案,先施工三纵线 XXXX 隧
47、道,待交叉段 XXXX 隧道二衬施工完成后进行相关地段的 5 号线施工,同时考虑以下加强措施:加强支护措施:YK5+635YK5+665 段、ZK5+620ZK5+650 段采用42 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全环 I20a 型钢钢架 0.8m/榀;先行施工隧道采用中壁法施工控制爆破开挖,为后行隧道施工提供可靠的外部条件;加强对隧道的观测和监测,根据监测成果,及时调整隧道爆破参数,循环进尺及支护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2)监测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5.2.25.2.2 设计参数设计参数交叉段主线隧道围岩等级
48、为级,开挖段断面宽为 16.47m,高为 10.09m,采用B加强衬砌,断面见图 4.2.2-1,设计参数见表 4.2.2-1。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8 页 共 57 页图图 4.2.2-14.2.2-1 B B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加强衬砌断面设计图表表 4.2.2-14.2.2-1 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钢架钢架C25C25 初期支护喷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厚度(cmcm)C35C35 钢筋混凝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土衬砌厚度(cmcm)桩号桩号长度长度(m m)衬砌类型衬砌类型施工施工
49、方法方法开挖开挖方式方式类型类型每环每环根数根数纵向纵向间距间距(m m)长度长度(m m)类型类型部位部位间距间距(m m)拱墙拱墙边墙边墙仰拱仰拱拱墙拱墙仰拱仰拱YK5+595YK5+63540B加强衬砌CD 法机械开挖42小导管4334.5I20a全环0.62727276060YK5+595YK5+63530B加强衬砌CD 法控制爆破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ZK5+580YK5+62040B加强衬砌CD 法机械开挖76中管棚274.87I20a全环0.82727276060YK5+620YK5+65030B加强衬砌CD 法控制爆破42小导管4334.5
50、I20a全环0.627272760605.2.35.2.3 施工方法施工方法1、总体施工方法(1)先下后上法施工交叉段轨道交通 5 号线滞后于三纵线隧道施工,为保证轨交 5 号线结构安全,叠加穿越段 XXXX 隧道施工工法采用 CD 法,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开挖,影响段施工工法采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19 页 共 57 页用弧形导坑法,开挖方法为控制爆破法施工,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结果及时适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方法和加固措施。 (2)先上后下法施工(预案)三纵线 XXXX 隧道滞后轨道交通 5 号线施工,即交叉段 5 号线隧道先行施工,
51、待交叉段衬砌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再进行下部三纵线隧道施工,由于施工环境较原设计图纸发生变化,需进行相关设计变更,结合变更后的施工方案进行组织施工。2、施工流程施工流程见图 5.1.3-1 和 5.1.3-2。3、主要施工方法(1)机械开挖隧道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5 号线和下穿既有轨道交通 1 号线中间影响段YK5+595YK5+635 及 ZK5+580ZK5+620 里程段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采用机械开挖。机械开挖采用水钻+切割机+破碎机(带炮头挖机)相结合施工方法,隧道开挖时先用水平钻机沿隧道外部轮廓依次进行钻挖,利用隧道断面周边钻挖形成的隔离层做临空面,用切割机纵横向切割分块,再通
52、过破碎机(炮头挖机)对中部岩体进行分割破碎。(2)控制爆破YK5+595YK5+635 及 ZK5+620ZK5+650 里程段采用微振爆破技术,尽量减小对既有构构物的震动,临近铁路地段爆破震速控制在 1cm/s 内。5.2.45.2.4 施工控制措施施工控制措施1、隧道开挖支护(1)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断面尺寸及进尺(循环进尺控制在 1m 内) ,不得欠挖,超挖应控制在 10cm 以内。上导坑开挖进尺每次不大于一榀钢架间距,下导坑不大于两榀钢架间距,土质较软时适时在拱(墙)脚、拱腰和拱顶部位加密纵向连接筋和锁脚锚杆(管) ,严格控制开挖引起的沉降进行。(2)做好超前支护和超前衬砌(早封闭) ,
53、超前衬砌(早封闭)就是快速开挖仰拱,开挖成形后,快速安装钢拱架和喷射混凝土,快速灌注仰拱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 3m,仰拱到掌子面距离不大于 35m。加强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并尽早封闭。提高钢拱架整体受力,减少拱顶沉降及边墙收敛变形速度,降低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20 页 共 57 页初支钢拱架变形。2、监控量测 加强对掌子面围岩和既有建(构)筑法结构的监控量测,实行第三方监控量测。根据对既有结构及 XXXX 隧道动态监测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加固,以及采取何种加固措施。4、混凝土二次衬砌尽快施工衬砌混凝土,减小初期支护结构
54、封闭后期围岩的蠕变形,提高隧道稳定性减小对既有线的影响。拱墙混凝土二次衬砌选用 10.5m 液压台车一次衬砌成型,加快衬砌施工进度和整体外观质量。 4、加强监控量测,交叉段监测贯穿施工全过程,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5.5.3 3 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方案上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方案5.3.15.3.1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1、风险识别三纵线 XXXX 主线隧道上跨规划建设的轨道环线,两隧竖向最小间距约 1m 左右,该段三纵线与规划建设的轨道环线隧道相交关系如下及净距如下:(1)三纵线 XXXX 左线隧道于 ZK6+734.158 处与轨道环线右线 AK44+133.400 相交;于 ZK6+746.19
55、1 处与轨道环线左线 AK44+133.506 相交;交角均约为 86;(2)三纵线 XXXX 右线隧道于 YK6+732.113 处与轨道环线右线 AK44+165.488 相交;于 YK6+744.416 处与轨道环线左线 ZK44+165.594 相交;交角均约为 86。(3)XXXX 主线隧道仰拱底结构线与轨道环线拱顶设计图纸中的净距分别为:3.494m(右线) 、3.846m(左线) ;根据轨道环线提供的图纸,我部复核两条隧道间的净距分别为:1.069m(右线) 、1.333m(左线) ,与原设计相差约 2.22.5m。施工分险高。2、风险事件主线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或遇到隧道开挖
56、变形及塌方、造成既有结构损害和地表沉降等风险。3、风险处理措施(1)原设计处理措施该段三纵线 XXXX 隧道上跨轨道环线且三纵线 XXXX 隧道先行施工,为了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采取以下措施: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21 页 共 57 页1)加强初支和二衬结构,采用 IVB型衬砌,全环 I20a 型钢钢架 0.8m/榀;2)先行施工 XXXX 隧道采用控制爆破开挖,尽量保护围岩,减少对遗留围岩的损伤,为后续拟建工程提供有利的穿越条件。3)监测、管理措施:加强与规划轨道环线业主、设计等各方的协调和沟通,加强施工监测力度,通过监测信息适时
57、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保证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与协调。(2)现场实际情况1)交叉段两隧道的净距实际为 1m 左右,属于严重超近距隧道;2)轨道交通环线目前施工掌子面与 XXXX 隧道交叉点水平距离约 80m 左右,开挖方式为全断面爆破开挖,每天循环进尺约 23m。根据目前轨道环线的施工进度,主线施工至该交叉段时,轨道交通环线初步估计提前 12.5 个月已经完成,三纵线 XXXX 隧道实际为后行施工隧道,由于设计尺寸及施工环境较原设计图纸出入均发生变化,需进行设计变更处理。(3)建议处理措施1)建议将提高交叉段处主线隧道纵断面坡度,增大结构间岩柱的厚度,降低主线隧道施工时对中
58、间岩柱的的二次震动和对环线结构的破坏。2)为减小三纵线 XXXX 隧道施工自身安全和减小对轨道交通环形结构的变形破坏,交叉段隧道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施工,降低围岩扰动和震动变形。由于目前轨道交通环线正处于施工建设期,为确保后期轨道交通线结构安全和XXXX 隧道施工安全,建议提高轨道交通环线支护参数和衬砌厚度及加密加大钢筋配筋率,同时在轨道交通环线施工时,增设超前管棚支护,超前管棚的作用:在环线隧道施工前形成一道承载拱,提高初期支护整体支护能力,减小围岩变形。起卸载压顶梁效果,降低 XXXX 隧道开挖后载荷卸载应力释放造成既有环形的变形。同时在 XXXX 隧道施工时进行全断面径向注浆,确保围岩的完整
59、性,减小后期围岩累计变形。 5.3.25.3.2 原设计参数原设计参数三纵线 XXXX 隧道 YK6+715YK6+765 段上穿轨道交通环线,主线与轨道交通 1 号线的围岩等级为级,开挖段断面宽为 16.67m,高为 10.36m,穿越建筑物特殊衬砌断面见图 5.3.2-1,设计参数见表 5.3.2-1。XXXX 桥隧 PPP 项目 XXXX 村隧道穿越轨道交通线专项施工方案第 22 页 共 57 页图图 5.3.2-15.3.2-1 特殊衬砌断面设计图特殊衬砌断面设计图表表 5.3.2-15.3.2-1 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施工方法、支护及衬砌参数表超前支护超前支护钢架钢架C25C2
60、5 初期支护喷射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混凝土厚度(cmcm)C35C35 钢筋混凝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土衬砌厚度(cmcm)桩号桩号长度长度(m m)衬砌类型衬砌类型施工施工方法方法开挖开挖方式方式类型类型每环每环根数根数纵向纵向间距间距(m m)长度长度(m m)类型类型部位部位间距间距(m m)拱墙拱墙边墙边墙仰拱仰拱拱墙拱墙仰拱仰拱YK6+715YK6+76550B加强衬砌弧形导坑法控制爆破42小导管432.44I20a全环0.82727276060YK6+765YK6+81550下穿构筑物特殊衬砌双侧壁导坑法机械开挖76中管棚274.87I22b全环0.529292980805.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木遗传育种与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数字智慧方案5486丨如何高效构建智慧零售系统
- 肉类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实施考核试卷
- 聚丙烯酸甲酯纤维染色考核试卷
- 建筑幕垟安全施工方案
- 《销售渠道策略》课件
- 2025年二级造价工程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能力测试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 《空调技术与设备》课件
- 双减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 GB/T 15108-2017原糖
- 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新疆理工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名行政教辅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PPT
- 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增值税条例课件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西藏男孩丁真 课件
- 挖掘机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大全(600题版)
- 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和机制课件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布草间管理制度(3篇)
- 高校电子课件:产业经济学(第五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