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docx_第1页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docx_第2页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docx_第3页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docx_第4页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银行业影响限于短期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王剑田维韦陈俊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短期冲击,部分行业陷入经营困境,导致银行业信贷需求下滑和资产质昂:承压。从中长期来看,疫情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运行的原有轨道,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被疫情抑制的企业融资需求会出现明显反弹,企业现金流状况也会好转,且货币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银行业全年受疫情影响有限。需要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区域经济风险暴露旦经营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面临生存大考,中小微企业经营风险会向中小银行传导。疫情控制后,稳增长是核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各银行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2、,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同时积极调整信贷结构谋转型,加大对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和大零售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疫情给银行业带来短期冲击,但中长期影响有限疫情对银行2020年信贷投放、资产质量和贷款利率的冲击备受市场关注。短期来看,如果34月经济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疫情导致的经济活动的骤然降温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季度,在逆周期政策对冲之下,全年银行业受影响有限。笔者从信贷需求、资产质量、净息差三个主要角度分析疫情对银行业造成的影响。1.疫情对信贷的影响:投放节奏改变,总量无虞<1)对公信贷:23月需求偏弱,但预计全年放量首先,受疫情影响最直接、最明显的是第三产业,

3、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娱行业、批发零售、商业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经营业贷款违约概率虽然较大,但我国金融机构投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比例偏低,2019年末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小微企业(普惠)的比例仍不到10%(如图6所示),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对银行业整体影响有限: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城投类贷款比例较高,基本不会出现违约。此外,货币政策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给予了较强的信贷支持,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监会、证

4、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强化金融对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的30条举措,明确指出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业,贷。<3)关注失业率走势对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的冲击近儿年,由于部分银行信用卡客户资质有图6小微企业(普9.)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中国信用P所下降,疫情期间部分客户还款能力受到影响,2月信用卡逾期有所增加,但风险整体可控。零售信贷风险主要取决于后续就业情况,在疫情可控、失业率未出现明显提升的情况下,零售贷款仍相对较安全。主要结论: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区域和行业企业面临较大的现金流断裂风险,中小微企业由于现金流储备和再融资能力较弱,会产生一定的逾期和不度贷款。但疫

5、情发生以来的货币政策支持缓解了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加之我国金融机构投向小微企业的信贷比例偏低,因此疫情对银行业资产质量影响有限。中K期来看,银行业资产质量仍由宏观经济决定,只要经济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银行业不良率整体可控。3.疫情对净息差的影响:净息差下行,关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下,货币和信贷政策更加宽松,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让利实体企业,银行净息差有收窄的压力。一方面,针对特定区域和行业(主要是防疫救灾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安排专项贷款,给予减免利息、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另一方面,疫情之下,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给贷款基础利率(LPR)提供了更大的下降空间:同时,LPR下降的时间也有所提前

6、,2月20日,1年、5年LPR分别下降了10BP、5BP。由于目前正处于银行存量贷款定价换锚的敏感时期,LPR下降对银行净息差构成了较大冲击,但笔者认为银行息差下行会是-个缓慢的过程。人民银行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我国经济转型攻关期,银行需要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长与资产规模较大和管理成本较低有关,银行利润大部分用于补充资本,有助于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因此,银行让利实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的过程中也会配套出台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相关政策。二、疫情对中小银行带来较大负面冲击1.

7、疫情冲击之下,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笔者认为,只要疫情控制住,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态势不变,那么疫情对大部分企业的冲击就是暂时的,疫情过后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恢复正常。不过,由于中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且集中于受疫情冲击更明显的第三产业,因此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挑战。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商贸业等劳动密集型以及轻资产行业集中的中小微企业数比例超过70%。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机构联合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34%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如图

8、7所示);29.58%的企业估计疫情导致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28.47%的企业预计营业收入下降20%50%(如图8所示)。50中国信用卡S特别关注pecialReport15.g34.0%33.1%.1个月内2个月3个月.4个JJ及以上图7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4.02%.下降10%以下.下降10%-20%.下降20%-50%.下降50%以上.无法判断图8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联合调研的995家中小企业反馈疫情对公司2020年营收影响程度i中国信用卡i2.区域经济风险暴露,经营能力差的中小银行面临大考从银行业整体来看,虽然小微

9、企业的信贷占比偏低,但对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占绝对比重,中小银行的经营发展与这些区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情况休戚相关。如果疫情导致区域经济风险暴露,中小微企业生存艰难,那么区域性中小银行也将面临重大的考验和挑战。此外,中小银行开展小微信贷业务主要采用人海战术,信贷投放、信贷催收等核心工作都依靠员工扎根基层,但疫情期间银行客户经理和分控人员无法上门核实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贷后管理人员也无法上门催收,给中小银行2020年信贷投放规划和贷后管理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中小银行经营情况一直存在巨大差异,从不良率指标来看,491家城农商行(包括农信社)统计样本中,2018年末,北京

10、农商行和海南银行不良率仅为0.36%,而个别农商行不良率高达20%以上(如图9所示)。笔者认为,如果疫图9491家城农商行(包括农信社)统计样本2018年末不良率分布情况中国信用卡情导致区域经济风险暴露,那么经营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将面临大考。三、疫情给银行业带来的启示疫情来势凶猛,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同时也成为倒逼银行业变革的契机。银行业可在多个方面谋求变革与转型,提升未来的发展能力。1. 抓住稳增长政策机遇,积极主动调整信贷结构谋转型(1)稳增长政策加码,对冲疫情负面冲击疫情控制后,稳增长是核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年初预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力。一是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在继续引导L

11、PRI、降的同时,也通过降准、降低货币政策利率等方式释放长期稳定资金,预计全年货币政策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将保持低位。人民银行近期连续释放“存款基准利率适时适度调整”信号,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更明显地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减税降费、稳投资等精准发力。三是疫情过后经济的着力点在于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有望出台新政策刺激消费。(2)加大对新基建领域和大零售领域的信贷支持在宏观政策鼓励信贷投放的大背景下,银行应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科学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同时需积极主动谋求结构转型,将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争取政策资源的领域和优质资产。是加大对受疫情

12、冲击较大的第三产业,如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疫情冲击,这些行业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银行只有和企业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二是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以5G、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传统零售信贷投放力度。疫情之下,部分中小微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暂时的困难,但中长期现金流尚有保障,对银行来说属于优质资产。疫情之后消费刺激政策有望出台,将拉动信用卡和消费贷款规模增长。2. 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和运用本次疫情的出现进步彰显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疫情期间,银行与客户的沟通、业务往来等都只能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线上渠道来实

13、现,一方面,推动客户向线上迁移,为银行电子化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客户基础: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运用较强的银行不仅线上业务不会受到影响,还将部分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而电子化业务发展落后的中小银行在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加速发展自身业务,实现线上化、智能化,成为各家银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和未来转型的方向。特别关注栏目编机:彭惠新pcnghuixin活动自1月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疫情完全控制住前很难恢复正常经营。其次,为了控制疫情延期复工复产的制造业,由于当前工业体系产业链复杂,牵涉众多上下游,3月中旬之前生产活动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14、。因此,23月企业的信贷需求会有所下滑,甚至部分中小微企业因为付息压力较大而选择提前还贷。全年来看,大多数企业的融资需求会因疫情的影响而延后,但不会消失。预计疫情过后企业的信贷需求会出现集中反弹。同时,在宏观政策推动信贷投放的背景下,预计全年信贷投放会超过年初预期。不过,由于银行历年一季度“开门红”的信贷投放节奏生变,预计过去“3322”(季度投放占比分别为30%、30%、20%、20%)的信贷投放节奏在2020年将呈现类似“2332”(季度投放占比分别为20%.30%、30%、20%)的步调。历年第一季度信贷投放规模和占全年的比重如图1所示。一季度信贷投放规模占全年比重图1历年第一季度信贷投

15、放规模和占全年的比重S特别关注pecialReport(2)零售信贷:按揭需求后移,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需求暂时卜降疫情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较大冲击,按揭贷款的需求大幅下降,预计疫情控制住后按揭贷款的需求会集中反弹。疫情期间,为了对冲疫情冲击,部分城市房地产政策出现微调,虽然本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因城施策”的政策环境下,地方对于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灵活度有所提升,居民购房需求不会被抑制。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的投放一般基于特定的消费场景,虽然疫情期间消费需求被抑制,且部分消费需求不会再恢复,但历年数据显示,12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占全年的比重并不高(如图2所示),可能是因为春

16、节前后消费需求虽然旺盛,但居民现金流较为充裕,较少通过借贷来满足消费需求:此外,消费作为稳定经济和提升经济质量的关键因素,刺激消费很可能成为疫情过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因此,预计银行全年投放目标能够实现。(%)20151050-5-10-15图2历年12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占全年比柬中国m45在零售信贷业务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受疫情冲击较大,主要是因为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行业,然而,由于个人经营性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不高,201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投向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比重仅7%(如图3所示),因此对银行整体信贷规模影响不大。主要结论: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服

17、务业以及延迟复工复产的制造业企业信贷需求在23月会出现下降,零售信贷在疫情期间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但从全年来看,如果疫情能够在34月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经济活动恢复正常,那么企业的融资需求会出现集中反弹。同时,为了对冲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逆周期政策会更加积极,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规模将超年初预期。2,疫情对资产质量的影响:不度小幅提升,整体风险可控(1)关注特定区域客户资质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湖北武汉、孝感、黄7%对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经营性贷款图32019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投向S特别关注pecialReport【中国信用目冈等区域的经济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企业复工复产的难度也大于其

18、他区域,区域贷款可能会出现一定数量的逾期和不良,但考虑到货币政策巳加强对受疫情冲击较大地区的信贷支持,预计区域风险整体可控。2019年末,湖北地区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仅为3.4%(如图4所示),湖北区域不良率的上行对银行业整体影响不大。此外,受春节因素和防控措施的影响,其他地区的不度率也会出现小幅上行。(2)关注特定行业客户资质:现金流是生死线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在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之前很难完全恢复正常经营,部分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现金储备状况和再融资能力比较弱,在收入基本断绝的情况下,部分企业或会出现资金链断裂,进而产生一定的逾期和不良贷款。延期复工复产的制造业存在阶段性压力,已经开工的企业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