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_第1页
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_第2页
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_第3页
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_第4页
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毕兴权【内容提要】四川汶川地区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了国内罕见的特大地震,震撼了国人,震惊了世界。本文结合汶川大地震后消防官兵在震区生命救援的实践,简述了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与行动要求,旨在探求地震灾害生命救援方法,提高生命救援能力。【关键词】地震灾害生命救援对策与行动要求The strategy and action needed in life rescuing during earthquake disastersXing Quan BiAbstract: On 12th, May, 2008, an infrequent and dev

2、astating earthquake happened in Wen Chuan, Si Chuan Province, which shocked everyone from China a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ire fighters in rescuing lives during the Wen Chuan Earthquake, I have discussed the strategy and action needed in life rescuing during earthquake

3、disaster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ays of rescuing live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fe rescuing in earthquake disasters. Key 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s life rescuing strategy and action needed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波及全国十多个省的10万余平方公里,受灾群众达数千万人,造成6.92万余人遇难,1.79万余人失踪,37.46万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8541亿元

4、。地震发生后,国家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国数十万军民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由1.38万名官兵组成的消防救援队,携带总价值2.8亿元、约20多万件的专业救援装备器材,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迅速投入到生命救援的战斗中。在余震不断、环境险恶的情况下,消防救援官兵不惜代价,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地搜寻被困人员,全力抢救生命,靠着坚韧的毅力,精良的装备,过人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科学施救,专业施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奇迹,共从废墟中成功救出埋压人员8100人,其中生还者1701人,安全转移受灾群众51730人,成为救援生命率最高的一支专业队伍。汶川地震破坏强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建筑毁损之重,

5、人员伤亡之多,抢险救援之难,均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地震灾害之最。抗震救灾的第一任务是抢救生命,特别是在国际普遍认可的72小时黄金时间内救出更多的生命。然而,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其突出的特点:一是地震造成大量建筑倒塌,埋压被困人员多,营救难度大;二是余震不断,救援人员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三是大量路桥震毁,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工程机械无法及时到达救援目的地;四是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影响生命救援;五是救援人员长时连续作战,身体疲惫,饮食供给困难等。根据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特点和消防救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地震灾害生命救援中应采取以下对策和行动要求。1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对策消防救援队有专业的救

6、援装备、丰富的救援经验、过硬的救援技术,是一支生命救援的专业队伍。汶川地震生命救援的实践证明,消防救援官兵在震后的生命救援中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震后的生命救援,是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应采取如下对策:1.1 以最快速度集结,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灾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当地震灾害发生后,消防救援队应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接到出动指令后,要在第一时间赶赴救援现场,迅速展开生命救援行动。 当驻地发生较强地震灾害,且有建筑倒塌、人员伤亡时,消防救援队应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全部执勤力量,主动赶赴受灾最重、人员伤亡最多的现场,第一时间全力投入抢救生命的救援战斗。指挥

7、员要及时将灾情及救援情况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消防部队领导报告。 当本省发生较强地震灾害时,本省消防救援队都应迅速做好支援灾区生命救援的出动准备。当接到总队的出动指令后,按要求迅速出动,以最快的速度安全到达救援目的地,展开生命救援工作。 当外省发生较强地震灾害时,相邻省的消防救援队应及时做好支援灾区生命救援的出动准备。根据国家发布的地震灾害严重程度,其他省消防救援队也应做好相应的出动准备。当接到公安部消防局的调动指令后,按要求迅速出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陆、水、空交通同时出发,用最短的时间赶赴救援灾区,展开生命救援工作。1.2 混合编组救援力量,实现高效统一指挥地震灾害的生命救援,是在特殊条件和

8、环境下的紧急救援。由于现场情况复杂,需要抢救的人员众多,因此必须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救援行动。 消防救援队到达灾区后,首先要接受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同时要服从现场消防救援指挥部的直接指挥。根据消防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迅速到达救援目的地,开展生命救援行动。 为提高救援速度和效率,指挥部应根据到场的救援力量,采取混合编组的方式展开生命救援,除了有消防救援队外,还应编入武警或解放军、医疗救护、公安、工程机械操作、志愿者人员等。在整个生命救援过程中,不同的救援人员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命救援的速度和被救者的生还率。各参战救援力量,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协同作

9、战,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积极营救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1.3 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快速搜寻生命迹象地震过后,大量人员被埋压在倒塌的建筑废墟中,要及时抢救出来,首先要搜寻到被埋压人员的具体位置。搜寻生命迹象,确定具体位置,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非常重要的工作,救援人员应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多法结合,快速搜寻生命迹象。 探测仪器搜寻。运用各种生命探测仪进行生命探测,如音频探测,通过声音来探测搜寻;视频探测,直接把蛇形管送到建筑坍塌的废墟当中进行探测搜寻;电磁信号探测,探测出生物体的呼吸或者被埋者身体移动后反射的信号来确定被困者的位置等。 搜救犬搜寻。搜救犬是直接用高灵敏度的嗅觉去寻找生命迹象。因为搜救

10、犬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的30万倍,借助搜救犬可以寻找到被埋压的幸存者。汶川地震生命救援中,消防救援队共有62条搜救犬参加了大搜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搜救犬的搜寻结果应与其他搜寻方法相互印证。 人工搜寻。对于易于寻找的可使用人工方法搜寻,即运用人的眼、耳、口、手等器官对被困者进行搜寻。通过高声喊话或敲击等发出信号,然后注意聆听被困者的回音,经过反复证实其具体位置。人工搜寻要求现场比较安静,一般可选择在清晨、夜间或现场比较安静的时间进行。1.4 救援装备与工程机械组合,提高抢救生命效率在生命救援中,仅靠消防救援装备是不够的,有时必须与工程机械科学组合,密切配合,才能提高生命救援效率。使用工程机械

11、设备时,一定要确认不会对被困或埋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并有利于加快救援进度,否则应谨慎使用。 对于有钢筋混泥土大梁、楼板、立柱等较大建筑残骸的救援现场,可及时使用起重机械配合救援,清理影响生命救援的建筑构件堆集物,然后运用消防救援装备实施救人。 对于倒塌建筑瓦砾较多,直接影响抢救生命行动的救援现场,可用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清理瓦砾,然后运用消防救援装备实施救人。 对于被困人员处于距地面较高位置,举高消防车因场地限制不能作业,救援人员无法攀高上去或被救者无法运到地面的救援现场,可用作业斗能举升到一定高度的铲土机等工程机械配合救援。 生命救援中使用工程机械时,要选择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并有专人负责

12、指挥,不管是起吊、挖掘,还是铲推、拽拉,都要精心组织,谨慎操作,避免引起连锁反应,对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1.5 多法并举营救生命,提高伤者生还率地震生命救援是一项十分艰巨、艰难、艰苦的工作,救援人员为救出一名被困人员,往往需要经过数十、上百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整个救援过程要始终坚持严谨、科学的施救方法。汶川地震生命救援的实践证明,多种营救方法并用,可以提高被救人员的生还率。 清除埋压物,暴露被困者施救法。当发现被救者后,迅速将埋压在其身上,特别是头部的堆集物清理掉,首先要暴露头部,能让其呼吸,然后再清理其身上的埋压物。当埋压物不易清理时,要使用工程机械吊离,或使用消防救援器材剪切、破拆等,创造条

13、件快速救出被困者。 打洞挖井施救法。汶川地震中有的被困者深埋在多层建筑倒塌构件下,清理埋压物已不可能,救援人员就采取打洞挖井的方法救出埋压者。打洞挖井施救法,就是在被困者倒塌建筑的适当位置,在接近被困者的一侧、或四周、或高处、或下部,用机械或人工打开一个或几个洞,或挖开一个井,使救援人员一步步接近被困者,最终将其救出。此施救法在汶川地震生命救援中大量采用,且效果很好,许多被困或深埋者就是采取此法被救出。 开孔输氧施救法。许多被埋压人员往往因为所处环境缺氧而失去了生命。由于救援条件险恶,环境复杂,被埋压人员短时间内无法救出,而被困者所处环境又严重缺氧,此时救援人员就应采取打孔输氧的方法,先送进氧

14、气和饮品延续被救者的生命,然后加快作业,这样就可加大被救者的生还希望。 心理安抚施救法。地震中很多被埋压者有的已经受伤或者觉得没有生存的希望,其精神处于极度的恐惧、惊吓、失望之中,此时急需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其建立起对生命的希望,坚定生存的信心。在生命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对被救者及时进行心理安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给被救者以生命的支撑,可以大大提高被救者的生还率。2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行动要求地震灾害生命救援是一项与时间赛跑,与灾情抗争,与死神争夺,与困难拼搏的重要工作,其行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措施、每一个动作,都直接关系到被救者的生与死,因此,地震灾害生命救援的行动要求是:2.1 坚持“

15、科学施救”,提高生命救援的成功率地震灾害的生命救援实际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救援人员到达灾区后接受救援命令、到达救援目的地、搜寻被困埋压人员、展开抢救行动、伤员救出后的处置等生命救援的全过程,每一环节都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败。因此,在整个生命救援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坚持“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快速的行动去营救每一个生命。“科学施救”,要求救援人员在实施救援的每一个行动中都要讲究科学,切忌盲目,提高生命救援的成功率。如搜寻被救者时应使用什么探测仪器,采取什么组合方法搜寻;搜寻以后,选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工具把人从被埋压的废墟当中救出来;在施救过程中如何避免被埋压

16、人员因受到坍塌建筑梁、板、柱等的移动而造成二次伤害;对处于恐惧、失去生存信心的被困者,如何及时给予心理安抚,进行心理疏导,坚定其生命的希望等。所有这些行动都要从科学的态度出发,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救援,避免失利。“科学施救”,要求救援人员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要永不放弃。地震后的生命救援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救援人员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攻坚克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用百倍努力。2.2 建立陆、水、空立体交通,快速运送救援人员、机械和装备汶川地震由于重灾区的所有道路阻断,大批救援物资、装备和人员无法及时到达救援目的地,使救援行动被迫延缓和推迟,后来由空军陆航团建立了空中通道后才使这一矛

17、盾有所缓解。在震后交通道路完全瘫痪的情况下,要通过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时建立陆、水、空立体交通,特别是空中通道,使无法从陆地和水域到达目的地的救援人员、装备、机械和物资,通过空中及时运到重灾区,以确保生命救援行动的快速展开。汶川生命救援的实践证明,陆、水、空立体交通建立的越早、越及时,生命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就越高,就会有更多的人被及时救出。2.3 谨慎使用工程机械,避免被困者再受伤害生命救援过程中,由于要搬移如梁、柱、楼板等重大的建筑跨塌物,必须使用起吊、牵引、铲土、挖掘等工程机械配合救援,否则,救援行动将严重受阻。使用工程机械,要严密组织,谨慎实施。首先要组织有关人员或专家对使用工程机械可能引发

18、的后果进行论证;其次要对移动每一个建筑跨塌物制定具体方案,避免动一处而引起大跨塌;第三要对被困者实施临时的保护措施,避免其受到再次伤害。2.4 设立安全观察员,确保救援行动安全参战生命救援的官兵是在条件险恶,环境恶劣,余震不断,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的,救援行动的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为保障救援行动安全,在每一救援现场,特别是在险恶地段和环境救援时,都必须设立安全观察员,密切注视和观察现场建筑的安全状况和救援人员的作战行动,当发现有异常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通知救援人员撤出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不测。安全观察员可以由消防救援人员担任,或由专业的建筑专家担任,也可以由责任心强的志愿者担任。2.5 加强战勤保障,全力确保给养古人言“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地震抢险救援的战勤保障,是一项保障救援部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工作,必须想方设法做好,否则救援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战勤保障,包括救援部队的装备器材、燃料油料、炊事饮食、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震后的生命救援,除了一线官兵进行抢救生命的战斗外,后方的战勤保障更为重要。战勤保障人员要充分利用灾区的现有条件,如及时与当地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派出人员在灾区附近采购;部队后方向救援现场提供等,尽最大可能向救援官兵提供较好的作战、生活保障,使他们能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