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卡介苗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卡介苗;肿瘤,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使得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及化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卡介苗成功治疗膀胱癌的经验,使得卡介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本文就卡介苗的抗肿瘤机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卡介苗治疗肿瘤的历史  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 BCG) 是强毒的牛型结核杆菌经过13年传种230代所得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活菌苗

2、,最早用于结核病的预防。直到1935 年, Holmgrea 首次报道用卡介苗治疗癌症。到了20世纪5060年代,曾有研究报道卡介苗对白血病、结肠癌、肝癌、肺癌和黑色素瘤等都有治疗作用。1976 年Morales等首先报道将卡介苗用于治疗膀胱癌。2002年,Bassi总结了1 496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证明卡介苗治疗膀胱原位癌的完全缓解率为60791。目前认为卡介苗治疗膀胱癌是肿瘤免疫治疗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2  卡介苗抗肿瘤机制  卡介苗治疗肿瘤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明卡介苗抗肿瘤是通过局部而起作用,但也有研究证明,机体完整的免疫系统是其发挥作用

3、所不可缺少的。Ratliff等2研究发现卡介苗在去除胸腺的大鼠体内不能起到抗肿瘤作用, 所以认为卡介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机能而起到抗肿瘤作用的。目前通常认为卡介苗抗肿瘤机制有4种。  2.1  卡介苗具有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受体  卡介苗具有高亲和力的FN受体,FN是一种大分子非胶原蛋白,存在于血浆和各种体液、细胞表面及基质中。卡介苗通过FN结合在膀胱壁上,这是卡介苗发挥抗肿瘤免疫效应所必需的第一步。当正常上皮被完整破坏时,基膜及黏膜下层暴露, 卡介苗上的FN受体与局部损伤处膀胱壁表面的FN结合,从而启动了机体免疫反应来杀灭肿瘤细胞。全身或

4、膀胱内使用改变纤维蛋白稳定性的药物可影响卡介苗与膀胱壁的结合及卡介苗灌注治疗效果。卡介苗与肿瘤或黏膜上皮细胞FN结合,不仅是卡介苗黏附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也是卡介苗介导局部细胞免疫和直接细胞毒作用的中心环节。  2.2  卡介苗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  卡介苗不仅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表达能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抗原肿瘤相关抗原和交叉反应抗原(如热休克蛋白),还可诱导肿瘤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如ICAM-1)和Fas受体,从而增强免疫活性效应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结合3,通过Fas-fasl和穿孔素等作用使肿瘤凋亡或死亡。在膀胱腔内灌注卡介苗治疗后,肿瘤细胞可以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类分子(MHC-)4, MHC-可通过与巨噬细胞的结合,激活CD4+T细胞。卡介苗可以促进肿瘤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易感性、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活性。Ikeda等5报道, 卡介苗可诱导鼠膀胱癌细胞株MBT-2和人膀胱癌细胞株T24,T28等增加表面抗原MHC-II,CD1,CD80和I2CAM-1等分子的表达,而且卡介苗作用过的MBF-2 细胞能刺激经卡介苗激活的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膀胱内灌注卡介苗后,可诱导肿瘤细胞产生IL-1,IL-6,IL-8,IL-2,IL-12,INF-等细胞因子,发挥直接抗肿瘤作用、免疫细胞网络

6、调节效应和放大免疫细胞抗肿瘤活性。此外卡介苗可以增强膀胱黏膜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B7抗原的表达。B7属于共刺激因子中的一种,在肿瘤抗原作为第一信号、共刺激因子作为第二信号的刺激下,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细胞因子,并激活NK细胞,提高了卡介苗局部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卡介苗的胞壁成分可以激活TLRs(Toll-like receptors)钟样蛋白受体,该受体属于人类IL-1受体家族,有9个亚型。在人类膀胱癌上皮细胞株和人类尿路感染模型上皮细胞也检测到TLRs-2和TLRs-4的表达, 卡介苗的胞壁成分激活肿瘤细胞表面的TLRs-2 和TLRs-4,使肿瘤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表面分子,如INF-,I

7、L-8,IL-2,IL-12,GM-CSF,ICAM-1,B7.1,B7.2等,这些少量的细胞因子和分子可以促进Th0细胞向Th1细胞转化。李响等6报道,经卡介苗刺激诱导后,人膀胱癌细胞株TLR-2和TLR-4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强,且经卡介苗刺激后,T24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升高,并且与卡介苗呈剂量效应关系。IL-12的分泌增加与TLR-2和TLR-4表达水平的增强有量效关系,两者具有一致性,而卡介苗刺激后人膀胱癌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IL-4的分泌量并无明显增加。  2.3  卡介苗对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原提呈

8、细胞,未成熟的DC可以通过吞噬颗粒物质经加工处理后由MHC-类分子呈递给CD8+T,细胞由MHC-类分子呈递给CD4+T细胞。在抗原提呈这一反应过程中,卡介苗感染细胞的强烈抗原信号可诱导大量免疫细胞趋向卡介苗抗原部位,在免疫细胞识别、吞噬与清除卡介苗感染细胞的同时其自身进一步被卡介苗抗原激活,使相关静止的NK细胞直接或通过细胞因子激活,后者可直接杀伤多种变异细胞。DC吞噬活化的分枝杆菌后可促进成熟,可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并上调其表面和MHC-类分子的表达。因此,非成熟DC通过摄取卡介苗显示出潜在的抗原提呈能力。新的研究表明,卡介苗的细胞壁骨架(BCG-CSW)可介导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表面的

9、CD40,CD80,CD83,CD86表达增高,其效果同TNF-,热灭活卡介苗后刺激结果相似7。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HSP70)是卡介苗细胞质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使DC诱导同种异体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加快,从而促进DC成熟,增强其抗原提呈能力8。  2.4  卡介苗对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作用         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 是从卡介苗的核酸还原糖等有效活性成分中提取制成,它除去了原卡介苗中异种蛋白成分,保留了卡介苗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证明BCG-PSN可以激活淋巴细

10、胞,抑制IL-4 的产生,促进INF-的产生,使处于平衡状态的Th1/Th2向Th1转化15 。CPG序列(CPGmotif) 是卡介苗菌DNA所含的非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通过激活NK细胞、巨噬细胞和DC细胞来发挥抗肿瘤活性16 。CPG-ODNS是具有CPG序列的寡核苷酸,同样具有调节Th1型细胞免疫反应的功能,并且在不同的肿瘤模型中证实了其抗肿瘤活性。苏昀等17用CpG-ODN 2006在体外刺激HPBMCs产生了高水平的IL-12 。  5  以卡介苗为主的联合治疗  联合用药是为了克服以往单用免疫药物或化学药物疗效不佳的缺点,从而进一步降低肿瘤

11、术后复发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卡介苗的联合治疗已成为又一热点,人们发现用某些毒副反应小的抗癌药物和小剂量的卡介苗联合治疗肿瘤,不仅可以取得类似或更好的疗效,而且大大减轻了其副反应。  卡介苗膀胱灌注时加用IL-2可提高后者膀胱内浓度,而且IL-2可以增强卡介苗的免疫作用,同时减少卡介苗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李伟东等18用卡介苗加IL-2行膀胱灌注来治疗膀胱肿瘤,发现其复发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卡介苗。临床上单独应用IFN-有效率和复发率两项指标不如卡介苗,但毒副作用小。杜信毅等19联合应用IFN-和卡介苗,对56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膀胱灌注,平均随访26.8月,发现复发

12、率仅为7。  细胞化疗药物是通过细胞毒性来抑制和破坏肿瘤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合成,而卡介苗能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力,并通过各种免疫细胞因子攻击杀伤肿瘤细胞,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可相互取长补短。Lamm等20对膀胱癌术后患者分别应用卡介苗或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平均随访27个月,377例肿瘤患者复发率分别为19.4%和32.6%。谭政等21用吡揉比星联合卡介苗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膀胱灌注,平均随访11个月,发现其复发率仅为7.7%。  6  重组卡介苗的研究  重组卡介苗(rBCG)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卡介苗改造成具有携带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

13、近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从事重组卡介苗的研究,使卡介苗能够高效表达IL-2,TNF,IFN等细胞因子,以求进一步提高卡介苗的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其毒副作用。rBCG对膀胱癌、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等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重组卡介苗的高效低剂量可以降低毒性,同时对以前卡介苗治疗失败的病例,仍可以选择重组卡介苗治疗22。 Dhar等23报道用rBCG表达结核杆菌的抗原Ag85B,可以提高Th1 型细胞免疫反应,并且可以通过rBCG来提高表达抗原,降低活卡介苗的剂量,提高其免疫效果,降低副反应。Anold等24构建了可分泌IFN-的重组卡介苗,并做体内外实验检测其免疫刺激能力。体外实验表明,

14、重组卡介苗可以上调MB49细胞MHC-分子的表达。重组卡介苗体内灌注后,CD4+T细胞及IL-2,IL-4均较野生型有明显升高,较低剂量的重组卡介苗可以显着提高膀胱癌患者生存率。  随着研究的深入,卡介苗的免疫调节机理将得到更充分的揭示。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为卡介苗治疗肿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久的将来,具有良好抗肿瘤效果,又无副作用的卡介苗生物制剂将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参考文献】  1 Bassi P. BCG therapy of high risk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J Surg Oncol,200

15、2,11(1-2):71-832 Ratliff TL, Gillen D, Catalona WJ. Requirement of a thymus dependent immune response for BCG mediated antitumour activityJ.J Urol, 1987,137(1)155-158.3 史久华.膀胱癌的卡介苗免疫治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23(1):7-9.4 Jackson AM, Alexandroff AB, Lappin MB,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mo

16、st success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J. Immunology,1994,8(1):208-215.5 Ikeda N, Toida I, Iwasaki A, et al. Surface antigen expression on bladder tumor cells induced by 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 A role of BCG internalization into tumor cellsJ.J Int J Uro1,2002,9(1):29-35.6 李 响,龚志勇, 李 虹,等. 卡介苗诱

17、导膀胱癌T24细胞表达钟声蛋白样受体和产生细胞因子的研究J. 中华外科杂志, 2004,42(3):117-181.7 Tsuji S, Marsumoto M, Takeuchi O, et al. Maturation of human dendritic Cells by cell wall skeleton of 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involvement of toll-like receptorsJ.J Infect Immun, 2000, 68(12):6883-6890.8 郭建巍,秦力维,蔡美

18、英,等.肝癌DC疫苗诱导CTL的效应与机理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3,19(5):368-3719 李晓强.肿瘤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J.中华外科杂志,2001,39(8):619-621.10 Suttmann H, Jacobsen M, Reiss K, et al. Mechanisms of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mediated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ationJ.J Uro1,2004, 172:1490-1495.11 Lamm DL, van der Meijden, Morules A,et a1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of 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intravesical therapy in 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JJ Uro1,1992,147(3):596-60012 Librenjak D, Situm M, Eterovic D, et al. Immunoprophylactic intrav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