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1) 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国故之争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1919年,刘师培、黄侃、梁淑溟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批评文化思想界对孔子传统的激进态度。自是,在对待国学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拥孔派和反孔派的对立,其中以毛子水和张煊的对立为代表。 19
2、19年,毛子水在新潮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精神一文,认为国故不一定是“三纲五常”,也不一定是“四书五经”,“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在“古代”与“现代”二元对立预设下,毛子水认为国故就是过去的历史材料,它好比是一具得了奇病而死的“尸体”,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虽说国故对现代没有影响,但对其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理清一段中国的学术史和中国民族的历史,也可以揭发“国丑”。 毛子水的这些观点,立即遭到张煊的反击。张煊在国故上发表了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他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强调古代与现代、旧学术与新学术之间的连续性
3、,反对古代与现代的对立二分。张煊认为,国故就是孔子传统,它还“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于四万万人之心中,依然生存”。只要国人不弃之不顾,肯继承创新,国故就可适应时势的需要。国故派的薛祥绥则径直认为,国学研究就是为了发扬孔子道德,以挽救沦丧的世道人心,这颇能道出国故派把孔子传统当作国学的想法。有意思的是,傅斯年、胡适也加入了论争。傅斯年认为,研究国故有“整理国故”和“追慕国故”两种手段。他本人最佩服整理国故的方法,而反对拥孔派追慕国故,因为它“忘了理性,忘了自己,真所谓其愚不可及了”。胡适则批评张煊说,所谓国故能“应时势之需”,便是传统儒家“通经而政治平”的梦想。1919年11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
4、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其中“研究问题”就是要回答: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国粹?“输入学理”就是要输入“实用主义”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就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方法,从乱七八糟、无头无脑的“旧国学”里寻出一个前因后果的条理脉络来,从胡说谬解、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真价值来,以便再造中国的现代文明。国学书目之争 1919年后,胡适打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始写文章、作演讲,积极宣传研究国学。1923年
5、,应清华留美学生的请求,胡适发表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引起了知识界关于“国学书目”的争论。 在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里,胡适开列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周礼孔子集语春秋繁露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史记探原考信录新学伪经考等180余种书目;而且他还说所拟书目“并不为国学很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实际上,胡适的书目主要涉及哲学史和文学史领域,况且数目多,短时间绝不能读完,显然不是“最低限度”的书目。 胡适的国学书目,引起梁启超的反弹。他批评胡适的书目“文不对题”,认为这些书目不
6、过是胡适按自己治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参考资料写成,许多书是“做白话文学史”的人才需要读。他还指责胡适不要“因为自己爱做文学史便强一般青年跟着你走”。梁启超还批评胡适不列基本的历史书籍,并发问道:“试问连史记没有读过的人,读崔适的史记探原懂他说得什么?连尚书史记礼记国语没有读过的人,读崔述考信录懂他说的什么。连史记·儒林传汉书·艺文志没有读过的人,读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懂他说什么”?为反对胡适,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中,也规定“最低限度必读书目”,开列四书易经书经礼记等25种。他认为,如果这些书不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7、0;胡适和梁启超开列的“国学书目”,表面上,只是数量的差别,实际上关系着研究国学的方法及目标的差异。在胡适看来,国学只是一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没法阅读的“死”材料,必须用科学的精神,把它整理成“人人能读”、“人人能用”的古书。因此,国学研究要“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整理老东西,把历来圣人和经典的偶像打破,拿他当作平常人和平常著作一样看”。胡适看重哲学和白话文学这两个领域,就是通过整理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为反孔、输入新思想及“文学改良”来提供接引和服务,其终极目的就是要除掉依靠偶像的旧势力这一“恶鬼”。可见,胡适整理国学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孔子这个“偶像”和打孔子这个“恶鬼”。相反,梁启超
8、没有把国学看作过去死的材料。1923年,也就在列国学书目不久前,梁启超在治国学的两条路的文章里,认为科学方法和德性学是治国学的两条路。他强调国学最突出的是“人生哲学”,孔门人生哲学是用内省及躬行的方法(即德性学的方法),而不是用科学研究得来的。如果联系到当时的“科学与人生观之争”,我们就体味到梁启超的国学研究,是把以孔门学问为核心的国学当作活的“人生哲学”来体验和实践,而不是把国学当作死的科学材料来研究。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梁启超认为,论语孟子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它支配着中国人内外的生活。他强调说:“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
9、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隔阂。”梁启超告诫青年学生,要在中国社会有影响,必须躬行孔孟人生修养,熟悉中国社会的“共同意识”。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余 论 在国学研究问题上,胡适与梁启超尽管存在差异,但作为文化界的领袖人物,他们开书目、提倡国学研究行为本身,似乎是一种学术思想转变的“象征”或“号召”。从此以后,开书目、治国学便成为“时髦
10、”,迅速影响到全国文化界,形成一股声势不小的“读线装书”的潮流。受这股思潮的刺激,老一辈的吴稚辉、康有为、鲁迅,年轻一辈的“文学研究会”的沈雁冰和郑振铎,“创造社”的郭沫若和成仿吾,为了挽救“五四”反孔成果,鼓励年青人学习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他们都把矛头指向胡、梁倡导的国学研究,掀起了“反对读线装书的运动”,并一直持续到1929年。总之,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其所谓“国学”、“国故”,表面上是指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历史,但如果具体到“国学书目”及研究国学的最终目的便可知:无论是传统派的人生观,还是反传统派的“打鬼”,他们心目中的“国学”,实际上就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正如梁启超所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在儒家”。“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中国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会督察部工作总结(6篇)
- 网络设备管理的最佳实践试题及答案
- 深度探索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城市更新项目全方位可行性评估报告
-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 行政法与犯罪预防的法律关系试题及答案
- 医学三基(泌尿科、内科、消化科)-泌尿外科三基测试题三
- 铁路公用协议书
- 车主签名协议书
- 返修祖屋协议书
- Unit8SectionA1a2d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6700字
- 铝电解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2025年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上诉状的课件
- 【合同范文】传媒公司合作合同6篇
- 乳腺癌防治知识手册运动与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 2024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融资融券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11000字【论文】
- 预防肺癌健康教育
- 工业蒸汽生产安全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