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发展智力的一条途径_第1页
修辞,发展智力的一条途径_第2页
修辞,发展智力的一条途径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修辞,发展智力的一条途径     摘要:修辞知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讲究修辞不但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会使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显得深刻广阔。 关键词:修辞发展智力想象力感知力记忆力 一些人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各项内容里,修辞只不过是把话说的生动形象罢了,它很难承担起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任务。我认为,修辞知识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没有修辞知识可以说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我以为讲究修辞不但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会使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显得深刻广阔。 一、抓联系,培养想象力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

2、的。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世界或反映主观世界,就是要达到语言的准确、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说达到文学美的享受,而语言的自然、准确、生动、巧妙都是借助讲究修辞进行的;因之,我们要是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补充在语言的链条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必将大大有助于他们形象思维(不脱离感情的想象)的发展。 选准“联系点”,引导学生想象。将会使所授知识更进一步地深化,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杰作。全篇一千三百多字,就运用了十五、六个新鲜、恰切、独到的比喻,给人以美的享受,准确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为了使学生真正体会出这篇文章的鲜活幽深的意境及主旨,我首先要学生找出各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然后由此

3、及彼地触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品尝语言的精妙。特别是对其中的两个比喻,一个用“渺茫的歌声”来比喻清香,一个用“梵娜玲上奏着的名曲”来比喻月色,学生只有找出这两个比喻所具有的幽微断续和优美和谐的特点后,才能更好地想象出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所构成的“静美”境界。 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孙荪的云赋,通过描绘夏云的千变万化,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为了使学生了解夏云的独特风貌,我便组织学生回忆自己一年四季观察高空云层的感受,然后再阅读课文中有关夏云的形状、动态、色彩等一系列的比喻描写,就感到其声势和气魄,远不是春日的淡云,秋日的轻云和冬日的浓云所能比拟的。 联系写作,再造想象。一些诗

4、文常出现修辞密集区。对这些语言片段,学生往往有着“妙”、“不可言”的感觉。对此,最好是诱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自己造境,把书中的无“我”之境想象成有“我”之境,使外物和内情相融合。一旦学生进入有“我”之情境,就容易理解词语深邃的含义了。选自老残游记的明湖居听书,在描写王小玉说书的高超技艺时,以景写声,用了许多恰切而生动的比喻和夸张。但学生对这种描写声音强弱快慢、回转起伏的意象认识模糊,于是我便以白妞说书为题,要学生用缩写的形式概述白妞说书的全过程。这样,学生神思正越,反复揣摩,仿佛听到了白妞说书的唱声,尖细亮亢到婉转悠扬,由回旋激荡到乐声大作,从而捕捉了稍纵即逝的声音的本质。我让学生自我揣摩

5、,联想,在无我场景中有我,在客观上积极地起到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加深了对文章生动深刻的理解。 二、抓比较,培养感知力 同样一篇课文,由于感知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文中形象的理解和知识的领悟,难易程度就大不相同,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最好是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鉴别语言的异同高下,从而组织起他们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表象,以逐步提高掌握语言的本领。 将课文与原稿、原文进行比较。中学生语文课本中的多数文章,是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修改而成的。文章内容深刻,语言精妙,作者在修辞方面是下了功夫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亦是如此。大家所熟知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鲁讯先生在无限的悲愤中写下了“惯于长

6、夜过春时”的七律。修改稿同原稿相比有三处改动:“过春时”原为“度春时”,“忍看”原为“眼看”,“刀丛”原为“刀边”,仅仅是几个字之改,悲愤的感情和“沉静”的意境就迥然不同。也有一些文章,在编入课本时,经作者同意,编者作了精心的修改,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原稿:“那扇铁门一推开,就像放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课文:“那扇铁门一推开,带工老板就好像赶鸡鸭一般把一大群没锁链的奴隶赶出来。”改句明确了主动者与被动者两者关系,有力地揭示了包身工所受到的非人折磨。 将同一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鲁讯先生的作品中多次使用一个“老”字。在阿Q正传里,赵太爷听到革命党进城的消息后,称

7、阿Q是“老Q”;一字“老”的称谓,足显赵太爷的畏惧惶恐,把昔日不放在眼中的阿Q抬高许多;阿Q由此更神气了许多,“老”字明显地起到了衬托作用。对“老”字的玩味准确地表达了二者对辛亥革命的不理解情状。在社戏里,描写双喜等孩子们所使的航船,博得“夜渔的几个老渔父”的喝彩。一“老”字足显示了渔父们丰富的经验,衬托了孩子们行船技艺高强。横向比较的结果,使学生懂得,熟字巧用,语言精当,神秘,起到了传神的作用。 将题材相同或主题相仿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绿时,我补充印发了艾青的一首同题诗给学生们阅读。当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读着诗中的描写时,他们不由得赞叹诗、文中所出现的新奇、美妙的拟人和比喻

8、。但他们同时也发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用了陪衬、对比的手法,而艾青的诗里,诸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则更多使用铺陈、夸张的方法。 比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语言大师驾驭语言的功力,而且可以启发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满足他们被激发出来的求知欲,养成斟酌字句的习惯,增强语言感知力。 三、抓均衡,培养记忆力 追求语言的均衡,历来是使用语言的原则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它整

9、齐押韵,读起来顺口,还因为它便于人们记忆,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所以优美,应该说,这是很重要一个因素。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有意识地强调音节的和谐,押韵的规律,同语的选择,句式的配搭,无疑地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背诵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贾谊的过秦论对今天的学生来说,难度颇大。教师如果不能就文章的语言骈散互用的特点,找出其中的一致性,对学生将是较为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在要求学生背诵前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找出同义词,明确在句中所处的位置;第二步,找出对偶句,同桌同学之间相互问答;第三步,找出排比句,数人之间蝉联续接。这样,背诵的范围由小到大,记忆功倍,同时也体会到了文章畅快淋漓的语势和跌宕疾徐的波澜。 均衡不仅表现在词语和句式上,也表现在篇章结构上。我愿意是急流这首爱情诗中的一个句式“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先后间隔反复了五次,好像音乐中的主旋律一样,始终回荡在诗人和读者的心中。我在讲析诗篇时,利用这种结构上的对称,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反复像螺旋一样,愈旋愈深,逐步推动着感情的加深和情节的发展。 语言的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