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_第1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_第2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_第3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_第4页
森林昆虫复习资料1—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昆虫部分复习1发生与危害概况:我国森林害虫种类繁多,发生频繁,危害严重。(食叶害虫:松毛虫、叶蜂 、大袋蛾 、叶甲 、毒蛾 、尺蛾、竹蝗 、叶蜂钻蛀性害虫:天牛、小蠹、吉丁、象甲、长蠹;木蠹蛾、透翅蛾;树蜂等种实害虫:落叶松花蝇、落叶松种子小蜂、微红梢斑螟 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枝梢害虫:板栗瘿蜂、叶蝉、蚜、蚧等)我国森林害虫发生的主要特征: 常发性重大害虫周期性发生 境外重大害虫不断传入,威胁剧增 因检疫不严,国内一些重大害虫分布区不断扩大 次要性害虫逐步演化成重要威胁 重大灾害基本发生在人工林,但近年来天然次生林和荒漠灌木林害虫发

2、生呈加剧趋势 监测和预警水平较低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持续上升、损失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Ø 林业地位的提升Ø 人工林面积的急剧增加(但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森林资源只能主要依靠发展人工林,这是国情所定)Ø 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次期性病虫害的大发生Ø 关注种类和区域的增加,从重点到一般Ø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加剧和重视程度的提升Increasing area of man-made forestCutting off excessively natural forest in past timeChemical pesticides used frequent

3、ly and unreasonablyPassive control of Forest pestLow capability in survey and monitor to forest pests disaster2、森林害虫的主要控制策略的演变过程与主要内涵:害虫防治简史: 自然防治到综合治理 片面以来化学防治(3R)有害生物综合管理(40-50年代初期提出)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提出3种新策略:害虫综合管理(IPM);全部种群管理(TPM)大面积种群管理(APM)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策略发展历程: 综合防治(IC)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害虫综合管理IPM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按照

4、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马世骏(1979)对IPM作如下说明: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 有害生物总体治理(TPM)彻底消灭害虫IPMTPM针对农林害虫,因目前尚无可行的消灭措施针对卫生害虫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考虑尽量避免使用主张将杀虫剂作为消灭害虫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不育释放技术一般必须有化学防治配

5、合先行压低虫口强调自然控制,生物防治则是助增自然控制不反对生物防治,却持怀疑态度多考虑短期收益注重长期效益着重于生态学原则注重消灭技术 有害生物区域治理(APM) 害虫防治可分为3个阶段:n 低级阶段:是局部种群管理IPM,以取得小面积上减轻受害程度为目的;n 过渡阶段:是APM,是IPM和TPM的结合,目标是控制大面积内的害虫种群,使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保持在经济阈值之下,并尽可能设法使之继续降低。在技术措施上采用所有的防治方法,特别是TPM的方法,理论上采用IPM理论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阈值的概念,但在经济上着重长期效益,面向整个社会;n 高级阶段:是TPM,其目标是害虫种群灭绝,可取得长远效果

6、。 有害生物合理治理(RPM) 有害生物生态控制(EPM) 森林健康(Forest Health) 有害生物持续控制(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SPM)理论基础:横向:是可持续发展,这反映了不同学科甚至不同领域对有害生物治理策略的影响或促进,是外部动力;纵向:是人们对有害生物控制理论在认识上深化,是内部因素;其基石是IPM,但在策略上则更接近EPM。 以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时控稳定性为基础,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功能, 协调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 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

7、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 简言之,SPMF是一种融技术、社会和经济因素于一体的有关森林有害生物的协同御灾策略。3、防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森林害虫综合管理森林害虫综合管理,就是在林木一个轮伐期以至整个生命周期内,结合林木经营管理,有计划地应用各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使森林害虫种群维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下,以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防治技术与策略:用于调节、抑制或消灭害虫种群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组合即为策略 生物的,如增加寄生昆虫,捕食性昆虫,食虫鸟兽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化学的,如各种杀虫剂,行为化学物质性激素、集合外激素、拒斥外激素等多种信息素; 物理的如立即采伐利用或烧毁

8、被害寄主,在楞堆上喷水雾防止小蠹定居,以及利用声、光、热、电能方法直接扑灭现有害虫种群以减免损失等 法规防治(植物检疫) 营林防治4、如何体会“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到“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5、森林害虫检测与预警的重要性及主要途径大尺度:遥感监测监测目标:l 灾害发生动态监测,特别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l 灾害等级划分与损失评估(尤其对植被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l 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动态评估,尤其是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重要性:明确了灾害的发生蔓延规律;揭示了灾害发生与生态环境因子变化,特别是年降水量,地貌地形等因子的的关系;提出了大尺度生物灾害的监测理论与预警

9、体系;为灾害的预警和控制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中尺度:信息素监测信息素类型与监测对象:l 昆虫性信息素沙棘木蠹蛾、沙柳木蠹蛾、沙蒿木蠹蛾l 昆虫聚集激素八齿小蠹l 植物源昆虫引诱剂沙蒿钻蛀性害虫、多种墨天牛、双条杉天牛Ø 重大害虫的性引诱剂、(小蠹)聚集激素、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Ø 信息素应用技术标准化(如剂量、组分与比例、缓释载体等);Ø 建立诱捕器的诱集数量与林分虫口密度的关系;Ø 有效诱集面的空间特征分析;(与坡向、海拔等因子的关系)小尺度:地面人工监测,如生命表监测对象:l 前述主要钻蛀性害虫6、与农业与卫生害虫相比,森林害虫生态调控的优势与劣

10、势有哪些?实现森林害虫生态调控的优势和基础:(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 物种多样性丰富 群落结构复杂 时空上的稳定性 对生物灾害的补偿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强 类型多样化劣势:人工林生态系统一旦构建,其组成较难改变7、进行森林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步骤和途径?EG: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1)提出了从“点状调控”上升为“网状调控”,即从单纯防治有害生物到“四位一体”调控的理念。并以生态系统的主体植被的时空结构和稳定性为主线进行调控。2)系统地提出了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人工林生物灾害的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对生物灾害的调控能力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风险分散机制:人工林生态系统

11、遭受某种毁灭性病虫灾害而被摧垮的风险,可因多树种的合理配置得到分散和降低。 抗性相对论:同一树种对某种病虫害的抗性是相对的,在不同条件下(特别是不同的树种配置结构),其抗性可显著不同。(3)经系统研究,基于群落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炼出具有生态调控天牛灾害功能的防护林网应包括三类树种,明确了在调控天牛灾害中的定位与功能。类别非寄主树种抗性树种(目标树种)诱 饵 树定位天牛完全或基本不危害的树种 对天牛抗性强,特别是生长快的杨柳树 天牛的嗜食树种功能增加树种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不可替代的主体树种,主要发挥生态防护效益将“面”(抗性树种)上的天牛诱集到“点”(诱饵树)上,以便集中杀灭。

12、(4)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生态调控的技术要点树种选择:将天牛的嗜食树种选为诱饵树。较合理的配置模式:非寄主树种:抗性树种:诱饵树45:45:10;诱饵树管理:应用简便实用的多种环境协调性化学控制技术,及时杀灭诱饵树所诱集的天牛。(5)诱饵树的管理 喷洒触破式微胶囊获国家发明专利 截干后在树干上施涂抹剂 树干基部注射高效内吸剂(6)招引与保护大斑啄木鸟实现防护林:肩星天牛灾害的生态控制害虫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态调控Ø 入侵顺序,明确初期性和次期性种类Ø 复合生态位Ø 灾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明确成灾主因Ø 优势种类,特别是初期性种类信息素的开发,特别是在监测和控制

13、中的应用技术8、我国重要林业外来害虫有哪些?主要分布区与主要危害数种。9、与本土害虫比较,外来害虫在控制策略上有哪些特点?10、在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为检疫性对象时,判定原则和主要程序有哪些?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又称法规防治。植物检疫对象确定原则: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人为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是否有人为传带的可能 本地区是否有该虫的分布,或者具备适于该虫分布的自然条件 危险性害虫的危害性质及防治的难易程度植物检疫对象确定:凡危害严重,防治不易,主要由人为传播的国外危险性森林害虫应列为对外检疫对象。 如地中海实蝇、欧洲榆大小蠹、美国榆小蠹。凡已传入国内的对外检疫对象或国内原有的危险性害虫,当其在国内的发生地还非常有限时应列为对内检疫对象。 如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n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的林木种苗基地。n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依法对林木种苗和木材、竹材进行产地和调运检疫。n 发现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应及时采取严密封锁、扑灭措施,不得将危险性病虫害传出。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