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_第1页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_第2页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_第3页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_第4页
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郑和远航。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呢?3、过渡:是的,六百年前的一个夏日,在苏州府刘家河码头,郑和的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远航,这是古代航海史上最壮观的一幕。二、精读课文。(一)相机映示: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1、把这段话好好读读。2、你读懂了什么?3、就这一段,你想问些什么?【引导质疑,如:郑和远航,规模有多大?

2、时间有多长?范围有多广?为什么说“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为什么说“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二)有了问题,怎么办?是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仔细去读读全文,相信你会找到答案。别忘了用不同的符号划出与问题相关的语句,有什么感受可在边上写一写。1、学生读书,圈划批注。2、把学习收获与小组的学习伙伴谈一谈。(三)通过读书,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弹性设计】a、当学生说到问题时,导:从哪儿可看出规模之大呢?1、抓“人山人海”“两万七千多人”体会“人多”。2、相机映示: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在码头边。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

3、观,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50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许多战船、粮船和水船。出示:出航及“宝船”进一步理解规模气势之大。(1)把这段仔细地读一读。学生读书。(2)船队规模之大,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读:他读得怎么样?再指名读。(3)呀,这“宝船”好长、好宽、好高啊!你看咱们的教学楼:映示:教学楼 、宝船 相比长 35米 150米宽 8米 60米高 四层楼 十多层楼指名说。一艘宝船就要好几个教学楼那么大呢!(4)、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相信

4、你会读得更好!齐读。3、还从哪儿可看出?“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1) 示文,再读一段,你从字里行间还能读出什么来?特别从哪里?(体会郑和十分威武自信)(2) 示图,这是个多么威武自信的人啊,你该怎么来读?指名读,齐读。4、还从哪儿找到了答案?指名说(第6节)5、是啊,郑和远航,规模好大呀!引读: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三十多个国家。出洋七次,长达 28 年;范围之广,到达了 30多 个国家。6、出示:航行图。这就是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图。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到达古里即返航,后四次则横渡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及非洲的东海岸,最远到过木骨都束、索马里和肯尼亚。7、引入历

5、史资料:在郑和远航87年后,哥伦布才开始为期十年的到美洲的四次探险;在郑和远航的114年之后,麦哲伦才开始那次环球的航行。他们率领的船只只有两三艘,随从不过2、3百人。8、所以书上说,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9、此时此刻,你最想说:b、当学生答到问题时,导:你是从哪里读明白的?1、把第5自然段再细细地去品味一番,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当学生讲到“遇上险恶的风浪”时,导:(1)谁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再指名说。(2)书上这样写道,映示: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同时播放

6、海浪声。把这句再好好地读一读,你有什么新的感受?3、当学生讲到“遇上海盗”时,导:还有谁想说?4、从1405年到1433年,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遇到到险恶的风浪,遇到过海盗的袭击,还会遇到?5、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引读课文。再映示读:镇定自若 严阵以待 奋勇向前 化险为夷好一个郑和!6、此时此刻,你想送郑和一句什么话?(不畏艰险,有勇有谋,镇定自若。)7、是啊,当郑和的船队从木骨都束回来时,不仅带回来了十七国的使节,他们都同明朝建立了邦交,还带回来了非洲的珍禽异兽,有狮子、金钱豹、麒麟、千里骆驼和鸵鸟等等。所以说,郑和远航,引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

7、的眼界。谁来用上关联词来说这句话。c、当学生答到问题时,导:你是从哪里读懂的?1、认真去读读第四自然段,去文中看一看,听一听。2、船队出了长江口,希望和他们友好交往。你仿佛听到了:映示:国王对郑和他们说:大臣们对郑和他们说:老百姓对郑和他们说:3、是啊,郑和出使,使者态度之友好亲切,且带去了咱们中国名扬海外的丝绸、瓷器。 出示:丝绸,陶瓷图片,体会名扬海外,增加自豪感。4、所以说:郑和出使示文,有力地读: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的心情如何呢?指名说。三、总结提升。1、郑和最后一次出航,已是61岁,鬓发全白了,一直到达非

8、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不幸的是,63岁的郑和因积劳成疾,在归途中魂断古里。但是,郑和,这个响亮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人们无法忘记郑和,因为人们无法忘记那七次神话般的远航,也无法忘记那个自信威武、有勇有谋的郑和。作为苏州人,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郑和,他与苏州的关系十分密切。去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郑和纪念馆向我们征集郑和碑文,你打算在这块纪念碑上刻上什么? 映示图片。2、写碑文:用几句话不仅要写出他的功绩,还要写出你对他的看法。3、交流。4、让我们永远记住,读: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5、直到现在,有关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