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探棉铃虫综合防治 Tags:棉铃虫 综合防治 论文关键词:棉铃虫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使棉铃虫越冬其数逐年积累。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棉铃虫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场所。不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农田生态失去了平衡。加之,棉铃虫本身抗药性的增强,诸多因素导致了棉铃虫的发生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农场12连6000余亩地,由于棉铃虫造成的损失就达7万余公斤籽棉,平均蛀铃率1.2%。为了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首先要掌握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变化规律,根据新的发生动态,采取新的测报技术,为适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防治技术上
2、要协调运用各项综防措施,构造一个有利于益虫生长而不利于棉铃虫生存的综合环境体系。1.棉铃虫的规律 1.1棉铃虫介绍 棉铃虫俗称桃虫、青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棉花的重要害虫,常造成幼蕾脱落、烂铃等,严重影响棉花的质量和产量。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520毫米,翅展3140毫米,雌蛾多赤褐色或灰褐色;雄蛾多绿褐色或青灰色。复眼球形、绿色。前翅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呈波纹状,外横线很斜,与亚缘线皆呈波浪状,两线间灰色,外缘有7 个黑点,肾形纹、环形纹暗褐色。后翅灰白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在宽带中央有2 个相连的白斑,斑与缘毛间有褐色隔开。卵高0.55毫米,宽0.48毫米,近半球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初产
3、时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将孵化时有紫色斑。幼虫一般有6龄,有时也有5龄。成长幼虫体长4050毫米,头黄褐色,有褐色网纹,体色有绿色、淡绿色、黄白色、淡红色等,背线一般有2条或4条,气门上线可分为不连续的34条,其上有连续白纹;体表满布褐色和灰色小刺,长而尖;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前胸侧气门前下方的1 对毛的连线穿过气门或气门下缘相遇。蛹长14-23.4毫米,宽5-6毫米,纺锤形,初为绿色,渐变为黄褐色,近羽化呈黑褐色,有光泽。腹部末端有1对臀刺,刺基部分开,腹部第57节有78排稀而大的马蹄形刻点,滞育蛹化蛹后3-4天,眼面可见斜行黑点4个。 1.2 棉铃虫生活习性棉铃虫属杂食性害虫,棉铃虫数量
4、的多少,取决于农作物花蕾期与发蛾期是否吻合以及作物长势的好坏。一般来说,水肥足、密植、蕾花铃多的棉田虫口密度大,集中棉区比分散棉区发生重,有密源棉花较无密源棉花受害重。棉铃虫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上,气温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羽化的迟早和产卵活动,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棉铃虫成虫有日伏夜出、趋向蜜源植物和光源及化学激素的习性,成虫羽化在上半夜最盛,羽化后部分当晚交配,2天后产卵,雌蛾产卵数量与摄取的蜜源营养有关,一般产卵 500粒以上。根据2004-2006年的田间调查,卵多产在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嫩尖、苞叶、 嫩叶上。二、三代卵也产在棉株上部茎杆、花瓣上。有散产也有集中产
5、卵,在蕾、苞叶、嫩尖以及顶部嫩叶上,一般产卵 5-10粒,花瓣上最多产卵 3-6个,茎杆上 2-5个。因此在生长茂密棉田、地块落卵多,百株卵量 40-80粒,幼虫 15-30头以上。根据观察,在无外界因素干扰下,棉铃虫自然孵化率达 80%以上。棉铃虫初孵幼虫吃掉卵壳,就近转移到棉株中心和叶背面栖息, 多集中在生长点、鲜嫩部位取食,进入 2龄幼虫以后开始蛀食幼蕾, 3龄幼虫以后取食量骤增,除取食蕾花,还蛀食青铃。 一生可蛀食 8-12个以上蕾铃,幼虫具有转移为害习性,转移多在凌晨4时以后,6时后进入取食阶段,中午 1时至下午 7时左右,隐蔽在花蕾、铃内及苞叶内栖息,下午 8时后又开始活动, 夜间
6、 11时以后大部分幼虫爬在棉叶上,幼虫虫体展开,平躺在棉叶正面或抓住棉叶边缘,悬空挂在棉叶上。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前,停止取食,然后从棉株上滚落地面,爬至适宜场所入土化蛹。 1.3为害症状 棉铃虫2代:以为害生长点及附近的顶尖和嫩叶为主,使棉花顶尖不生长,侧枝生长较快,造成“破头病”棉;嫩叶为害后形成缺形,有细虫粪,并有许多小孔。蕾被害后蛀孔处有虫粪,苞叶张开,很快脱落。花被害后,雄蕊和花柱被吃掉,花开后呈“风车”状,不能结铃。 棉铃3、4代:主要以为害幼铃为主,棉铃基部有蛀孔,孔附近有虫粪,正蛀食的幼虫虫体大半露在铃外;被蛀棉铃遇雨很容易霉烂脱落,不脱落的被害棉铃部位成为僵瓣。1.4棉铃虫发生规
7、律我区棉铃虫一年发生 3-4代,全年发生3个完整世代和1个不完整世代。越冬代棉铃虫蛹羽化在 4月底至5月上旬。一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5月 15-25日左右,产卵高峰在 5月 20日-6月 5日,一般 5月底-6月 5日出现幼虫。一代幼虫滞蛹期为 6月 10-20日,二代羽化期为 6月 20-30日,发蛾高峰期为6月 23日-7月 4日左右。产卵高峰期 6月25日-7月 5日,一般 7月 1日后出现幼虫。二代幼虫化蛹期为7月 15-24日,羽化期在 7月 21日-8月 1日,发蛾高峰 7月 27日-8月6日,产卵高峰在7月 29日-8月 8日,8月 4日后出现幼虫。三代幼虫化蛹一般在 8月 20-
8、28日,羽化期8月 26 -9月6日,羽化盛期 8月 30-9月 10日左右。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三代蛹大部分滞育,仅有 20%-40%羽化产生四代。二、三代发生世代重叠严重,进入 6月 20日以来诱蛾一直居高不下,成虫发生高峰期不太明显,6月 30日-8月 30日棉田内 1-6龄幼虫均有发生,直到 10月15日仍能发现幼虫。棉铃虫化蛹一般选择棉田内直埂、横埂或棉田沟内,在土壤较湿润向阳处越冬,每平方米棉铃虫蛹 1.2-6头以上,最高达 112头,棉田沟内向阳处每平方米 0.4-3.6头,棉铃虫化蛹深度 2-7cm,占 60%-70%,8-10cm占 20%-30%,10cm以上仅占 5%-
9、10%左右。棉铃虫化蛹深度、发生时间与气温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如 2006年 5月份气温比正常年份高出近 100以上,各代棉铃虫发生期比 2002-2005年提前 5-8天。2.棉铃虫综合防治2.1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 适时间苗、定苗、整枝、打顶、打空枝和打边心等,并及时带出棉田集中处理。 选种抗虫品种(系),例如选98-6等品种。棉田种植诱集作物,如每亩棉田种植玉米诱集带,能较明显地减少棉上棉铃虫的落卵量,减轻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2.2生物防治虫制虫,保护棉田有效态天敌,如瓢虫、中华草蛉等,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使用生物性农药,如爱福丁等生物性农药。2.3成虫诱杀技术 杨树枝把诱杀每亩用杨树枝把10把左右,效果显著,此外应用性诱剂效果较好,可减少棉田有效卵量。灯光诱杀成虫用高压荧光汞灯、黑光灯诱杀棉铃虫成虫效果显著,尤其在棉铃虫大发生时,可减少棉田落卵量50%以上,每灯距200米左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井筒掘进施工方案
- 水池降水施工方案
- 空调DDC施工方案
- 白蛋白在肝脏切除术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及对内皮保护的影响
- χ2二次谐波系统的新型解
- 膀胱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微环境中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胃癌术后患者居家营养管理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检验
- 海南鸡饭的研究与开发
- 基于情感和关键词特征的情感对话生成研究
- 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 2024华能四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钢结构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 JJF 2221-2025导热系数瞬态测定仪校准规范
- 华为手机协议合同
-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公司两班倒管理制度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25年春)教材变化详细解读
- 鸡头黄精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