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_第1页
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_第2页
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_第3页
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_第4页
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数码摄像机比较数码相机优劣势-几年前,很多人都曾经议论过手机的发展之路,随着摄像头、MP3播放等功能的融入,手机会成为未来随身娱乐的终端、手机会替代MP3和数码相机吗?而现在,大家讨论的话题已经掉转方向,焦点转移到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上面,由于最近两年,数码相机在像素方面取得了突破,短片输出效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三分钟无声短片,到无限时有声拍摄,如今还支持变焦拍摄和防抖功能,有人就放出豪言:“数码相机将会在未来三年内取代数码摄像机”。这话说的有道理吗?难道数码摄像机真的已经成为昨日黄花,无法摆脱淘汰的命运吗?我觉得,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之间的关系,这就像铁路运输永远无法取代公路和航空运输

2、一样,由于它们各自在领域中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功能相近,但要相互取代是不可能的,感光元件上的矛盾数码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利用传感器的感光面积形成图像,传感器感光面积的利用率越高,就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线信号,感光能力就越强,拍摄出来的画面也就越清晰亮丽,这和数码相机成像的原理基本一样,但通常考虑到成本,数码摄像机所配备的CCD 或者CMOS 感光元件都是面积小,一片CCD 同时完成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的转换,因此难免两全,使得拍摄出来的图像在彩色还原上达不到专业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出现了3CCD 数码摄像机,这样光线通过特殊棱镜后,会被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而这

3、三种颜色就是我们电视使用的三基色,通过这三基色,就可以产生包括亮度信号在内的所有电视信号。从成本的控制来看,3CCD 数码摄像机要明显高于单CCD 数码摄像机,而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最佳的画质,配合高像素的输出,往往CCD 感光元件的面积会比较看,像目前比较主流的千万像素相机,CCD 的面积基本都要达到1/1.8英寸,而像索尼DCR-HC90E 这样中档次单CCD 数码摄像机的CCD 感光元件配置只有1/3英寸,这样一来,数码摄像机要达到数码相机的CCD 配置,成本要提高不少,在售价上也要做响应的调整。可是数码摄像机配备这样大面积的CCD 感光元件有必要吗?以前大家都是将数码摄像机录制出来的数据制

4、作成VCD 碟片,分辨率仅为352*288,现在随着DVD 刻录机的普及,DVD 输出格式已经成为主流,但它的分辨率也只有720*480,即便我们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数码摄像机的发展,高清格式所需要的分辨为1920*1080,这也仅仅需要数码相机四百多万的像素就可以实现的,所以说,在画质能够保证的情况下,数码摄像机根本没有必要配备那么大面积的感光元件,况且3CCD 的特殊结构在色彩还原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并不是大面积CCD 所能比拼的,而数码相机为了高像素照片的输出,则需要大面积的感光元件的保障,两者之间无法取得共识。画质上的矛盾众所周知,数码摄像机拍摄出来的照片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要比数码相机拍摄出

5、来的效果差,即便是上万元的准专业数码摄像机拍出的照片也无法和售价只有两千元的入门级数码相机相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看看如今数码摄像机的宣传广告,什么200万、300万,甚至400万像素配置的参数屡见不鲜,但CCD 像素越多并非DV 影像越清晰。因为目前在数码摄像机中所采用是一种叫DV 格式的标准,它是在1996年由多家电子巨头联合制定,每秒摄取二十五张静止的图像,每帧视频具有固定的尺寸,PAL 制DV 影像为720*576像素,而美国标准是720*480像素,这样算下来,PAL 制DV 影像的信息量在40万像素左右,也就是说数码摄像机获得的影像在屏幕上播放每帧画面大约40万个像素。从原理来看

6、,由于数码摄像机基本都是采用的隔行扫描CCD 结构,当数码摄像机达到40万像素*4,也就是160万像素的时候,影像的清晰度基本达到了一个极限,这时候即便将像素配置到500万,甚至1000万,对于面画质的提高可以说微乎其微,往往在这中情况下,镜头的素质和内部芯片的处理能力,对画质的影响才是最大的。目前数码摄像机普遍采用高速电子快门,为了得到正确曝光数据,只能加大信号放大电路的功率,这样高频噪声放大更为明显,造成图象质量严重下降,画面上一些本来是平滑过渡的部分会变模糊,用去噪软件去噪后虽然明显改善,但经不起放大,所以很多画面在CRT 电视上的表现就比较鲜艳,轮廓线条比较清晰,但一到了分辨率比较高的

7、液晶电视上来看,就会发现层次细节丢失严重。由于受成本限制,目前普遍静态照片的输出和动态视频是采用相同的一套图像处理系统,所以要想实现静态照片的高像素,只能通过插值,而且是建立在CCD 感光元件非常小的情况下,此外,还有接下来我们要说的镜头因素,画质就可想而知了。要想提高静态图片的画质,除非将摄像功能和拍照功能完全分裂开来,但在成本上的提高会导致最终产品的售价远大于同样效果的一台数码摄像机加上一台数码相机的价格。换做你,会买吗?操作和体积上的矛盾如今消费级数码相机已经进入到平民化年代,大众对于相机的追求主要是体积小巧、操作简单,而数码摄像机在这两方面恰恰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劣势。数码摄像机往往配备的

8、都是十倍甚至二十倍光学变焦的镜头,虽然在镜头素质上,大家都很清楚,数码摄像机由于镜头口径比较小,焦距过长,在色散和色彩还原上的表现会比较差,这也是家用型数码摄像机先天的不足,但大变焦在数码摄像机的拍摄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很多数码相机不能完成的特写镜头,它都可以完成。大光学变焦必然会使镜头系统的行程变长,而轻薄型数码相机的潜望镜设计,最大限度只能够提供三倍光学变焦,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数码摄像机的体积不可能变得像家用型数码相机那么小。此外,在供电方面,由于数码摄像机长时间的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利用传感器的形成图像,所以绝对算得上是个电老虎,很多数码摄像机所配备电池的容量在2400-

9、3600mA ,而数码相机配备的电池容量在600-700mA ,前者一般可以连续拍摄2-3个小时,而后者很可能连1个小时的拍摄任务都完成不了。所以电池的体积也限制了数码相机短片拍摄功能的发展。在操作上,大家都知道,数码相机通常都有简单拍摄模式,就是那种一打开相机的电源,只管按快门的设计,确保拍摄主题在取景器里面就可以了,但数码摄像机就不一样。一方面,数码摄像机在操作的时候拥有非常丰富的选项,在拍摄的过程中,流动画面的构图和静态图片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个别机型还可以在机内完成过场效果,所以操作不可能实现化繁为简。此外,长时间的握机很容易让人觉得疲劳,试想,如果拿着一部索尼T10这样的卡片机,连续拍

10、摄20分钟,准保你手酸吃不消,而且拍摄的画面稳定性非常差,后期根本没有办法剪辑。存储介质的矛盾传统的数码摄像机都是采用Mini DV 来进行数据保存,其中LP 和SP 模式都是磁带记录速度的格式,SP 模式是标准速度,即一盘60分钟的Mini DV带可以录制60分钟内容,LP 模式是以比标准速度慢50%的速度录制,同样是一盘60分钟的Mini DV 带可以录制90分钟内容,如果将这些数据通过1394接口,使用最原始,画质最好的.avi 格式进行保存的话,60分钟的片子需要12-13GB 的硬盘空间,换句话说,一盘Mini DV带的数据容量大约在12-13GB ,以一盘带子售价25元来计算,每G

11、B 数据的成本大概在1.9元左右,每分钟数据的成本在0.42元。如今,DVD 式数码摄像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可以边录边刻的特点让大众很快就接受它,如果使用单面1.4GB 容量DVD 光盘来存储数据的话,可以拍摄30分钟的视频数据,单张盘片的售价42元,每GB 数据的成本大概在30元左右,每分钟数据的成本在1.4元,目前还有一种可以支持反复刻录的DVD 光盘,它的售价为64元,可以通过DVD 刻录机来进行翻录,这样一来,在成本上可以大幅度下降,每分钟数据的成本会比Mini DV 带还要便宜很多。硬盘式数码摄像机是目前最为新潮的,市场80GB 、120GB 、160GB 容量的比较多,由于硬盘也能够反复使用,通过DVD 刻录来保存数据,所以在单价方面的优势非常大。 相比之下,如果使用数码相机来拍摄短片,成本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以索尼T50为例,使用640*480的分辨率,最大精细度,一张1GB 容量的记忆棒只能拍摄约12分20秒的数据,而一张1GB 记忆棒最低的成本在220元,算下来,数据的成本在17元左右。这样的对比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大的意义,但大家应该明白两件事情,首先是数摄像机在存储成本上永远都会比数码相机要便宜很多,其次受到存储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