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机制_第1页
心律失常药物机制_第2页
心律失常药物机制_第3页
心律失常药物机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失常心率窦性心动过速 100-150bmp房性心动过速 150-200bmp房扑 250-300bmp房颤 350-600bmp(f波频率) 100-160(室率)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0-150 bmp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50-250 bmp室速 100-250 bmp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60-110bmp尖端扭转型室速 200-250 bmp 各种临床心律失常的可能发生原理发生原理临床心律失常折返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经旁道房室来回性心动过速持续单形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特别自律性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某些类型的房速和室速后除极触发感动洋地黄毒性反应所致房性、房室交

2、接处性与室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加速的交接处性和心室自主节律某些类型的室速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la suppression trial,CAST)在临床上引起了巨大震惊。其结果表明,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室速,非但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反而显著增加了患者猝死和病死率。我们从CAST试验猎取的最大启示为:(1)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应削减或消退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更重要的是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猝死和总病死率。(2)可削减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平行地改善病人的预后,反而使病人预后恶化。(3)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

3、对预后不是独立的猜测指标。(4)对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合并有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的病人的治疗应针对预防基础心脏病的进展,爱护和改善心室功能,而不是单纯“围剿”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CAST现象同样见于房颤。奎尼丁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转复房颤,并削减其复发,但可能增加猝死和总病死率。房颤的治疗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外,仍为满足把握心室率 (心室率把握的目标是削减和/或消退症状、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把握的标准是静息时心室率60-80 次/min,而运动时90-115 次/min)、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两类:1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的药物

4、,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以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它们作用于房室结,以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过去,曾有些临床医师将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误会为有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或预防房颤复发的功能,如洋地黄类(毛花甙丙、地高辛)、非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和受体阻滞剂。一些随机双盲的争辩表明,毛花甙丙与劝慰剂比较,其复律的有效率和恢复窦性心律距开头给药之间无显著差异。奎尼丁曾在我国广泛用于持续性房颠的

5、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发,但临床争辩表明,奎尼丁虽可有效治疗房颤,但可能增加病死率。 各种类型房颤的治疗对策 1阵发性房颤:在房颤发作时,即可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也可选用复律的药物。对发作频繁者,在其发作的间歇应使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而不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孤立性房颤和高血压或左室肥厚的非冠心病房颤,首选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如无效,则选索他洛尔,后选胺碘酮。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后房颤,不用IC类药物。如病人年轻、心功能好,可选用索他洛尔;年龄大、心功能差,选用胺碘酮;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阵发性房颤选用胺碘酮。 2持续性房颤:其治疗对策包括:1)复律和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复发。2)减慢心

6、室率和抗凝。如选对策1,应考虑用作用于心房的复律药物,选药原则同阵发性房颤;如选对策2,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 3永久性房颤:是不行能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类房颤,治疗上应选用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和抗凝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颤病人。因洋地黄类药物减慢心室率的机制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间接作用于房室结,延长其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所以洋地黄类药物可满足把握睡眠与静息时房颤的心室率。而在活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或在肺心病、哮喘、急性左心衰竭、围手术期等危重急症时,交感神经兴奋状况下,洋地黄类药物疗效有限。 (2)受体阻滞剂,可拮抗交感神经活性。非二氢吡啶

7、类钙拮抗剂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而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不但对睡眠或静息状态,而且对运动时的房颤均可有效把握心室率。对上述危重急症时,毛花甙丙等药物无效时,可选用静脉地尔硫。另外,预激综合征合并的房颤,禁用洋地黄、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也不用受体阻滞剂。应选用延长房室旁道不应期的药物(如静脉普鲁卡因酰胺、普罗帕酮或胺碘酮)。 (3)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原发性LQ-T伴室扑的机制是抑制心室肌的自律性,加速心室内传导,改善单向阻滞而中止折返,缩短浦肯野纤维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以达到防治室扑的目的。本例Q-T间期为0.6s,室扑由室早RonT诱发,故在静脉点滴利多卡因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利多卡

8、因,使心律转为窦性。(4)维拉帕米为钙拮抗药,能选择性阻滞钙内流,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4相斜率降低,抑制其自律性,它对窦房结和房室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低浓度就可以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减慢其传导速度,由于钙内流也参与快反应活动的复极过程,高浓度时也能延长浦肯野维纤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均有助于消退折返,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胺碘酮药理学抗心律失常机制:药理作用(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减慢窦性心律 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传导药理作用(2) 抗心肌缺血作用l 降低外周阻力并且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

9、负性肌力作用轻或无 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从而维持心输出量1抗心律失常作用:a延长心脏纤维动作电位相时程以削减钾内流(Vaughar Williams分类为类),这种作用与心率无关.b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因其可导致对阿托品无反应的心动过缓.c非竞争牲 -和 -肾上腺能的抑制作用.d减慢窦房、房内和结区传导(心律快时表现更明显).e不转变室内传导.f延长不应期,降低心房、结区和心室的心肌兴奋性.g减慢房室旁路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2抗心绞痛作用:a降低外周阻力,减慢心率以致削减摄氧量.b非竞争性 - 和 -肾上腺素能的拮抗作用.c直接作用于心肌动脉平滑肌以增加冠状动脉输出量.d降低主动脉压力和外周

10、阻力,维持心输出量.3其它无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静脉胺碘酮早期主要是、类作用,类作用不明显,短时间内使用不会造成QT延长、窦缓等现象,静脉用药时间过长,也会消灭口服给药的效应急性心肌梗塞动态性转变1 超急性期:发病数小时内,可消灭特别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2 急性期: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消灭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QS波常长久不退。3 亚急性期:ST段抬高持续数日于两周左右,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变为平坦或倒置。4 恢复期: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对称性倒置,此可永久存在,也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护理急性心肌梗塞分成4个阶

11、段或称时相时相:发病后35天,在监护病房. 时相:其余住院时间,在一般病房. 时相:自出院8周,在患者家里. 时相:8周后,恢复工作以后病日内容1卧床休息 2擦脸,被动活动,5分钟/次,2次/天 3坐位洗漱进餐,床边便桶4床上静坐,5分钟/2次,2次/天 5床边静坐,10分钟,2次/天 6就餐时坐椅子30分钟 7倾斜床立位,10分钟,2次/天 8床边站立 9床边走动 10步行50m,2分钟/天 11上午卧位踏车25W,下午步行100天 12步行100m,2次/天 13下一层楼再上来,2次/天,步行150m/次,2次/天 14步行200m,2次/天 15踏车50W,下午步行250米 16下二层楼

12、再上来,2次/天,步行300m,2次/天 17步行350m,2次/天 18步行400m,2次/天 19步行450m,2次/天BR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机械工人可在病后7周,重体力劳动者可在病后13周恢复原来的工作。1.典型 AFL 的发生气制被全都认为是局限于右房、围绕 TA 环的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的大折返 , TA 环是心房感动向前传导的阻滞线 ,终末嵴和 EV 是心房感动向后的阻滞线 ,缓慢传导区在峡部 ,在峡部消融形成双向阻滞成功率高。使认真内超声对厚峡部或解剖特别的典型 AFL 有助于明确其解剖 ,从而提高消融成功率。2 不典型房扑的发生气制不典型 AFL 为非峡部依靠型 AFL ,即 IV

13、C2TA 不参与折返 ,其电生理特点是: (1) AFL 的频率快 ,为 340430 次/min ;(2)体表心电图上 F 波形态呈不规章和多样性;(3)常表现为一过性 ,可自行转变为 AF 或典型 AFL 近年大多数学者认为 ,不典型AFL 的电生理基础可能是围绕手术瘢痕、 右房游离壁功能阻滞线、 终末嵴多位点、 房间隔膜部、 肺静脉、 二尖瓣环、 冠状窦等部位形成的折返。AFL为位于右房内单个大的折返环,在环径上有缓慢传导区,它位于冠状静脉窦口、三尖瓣环和下腔静脉间的峡部,常见的折返方向为由上而下沿右房游离壁传到峡部,传导减慢,越过峡部沿房间隔由下向上传导,完成一次折返感动,此为型AFL

14、。假如折返的方向反转过来(与型AFL相反),它的折返速率比型AFL快,此为型AFL或不典型AFL,较少见。 AF与AFL不同点为AF折返环不是一个,它有多个折返环发生在左心房和右心房,此为子波(wavelets)折返,折返径路不固定,但也可沿解剖学路障而折返。近年也报道了不少局灶性起源的房颤(focal AF),其AF的起始灶90%以上都位于肺静脉口内。其中以左上和右上肺静脉口内居多,其次是左下肺静脉口内,右下肺静脉内口发生率较少1,也可在左、右心房的其他位置,但很少。 2.心房抖动的发生气制 AF的发生和持续的电生理基础是有效不应期缩短2,而且不应期不随窦性心律或心房起搏周期的延长而延长,也就是心房肌不应期的频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