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_第1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_第2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_第3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_第4页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快速发表论文网2010-11-8 19:57:41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疗效。方法 对本组68例高血压患者在完善治疗的基础上, 注重做好心理护理, 全程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常规心电监护, 持续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 本组病例均顺利出院, 在全程护理过程中, 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4例心理存在问题的患者, 确保了患者的康复。结论 高血压有焦虑、抑郁情绪,心身状况较差,良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人情绪。关键词: 高血压 心理 诊疗 护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

2、并残症多,病死率高。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的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的冠心病、脑卒中、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及引起死亡的重要疾病1。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1 一般资料我科2008年06月2009年08月间,共收治高血压梗死患者68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 62 岁。经过治疗和有效的治疗护理均好转出院。2 护理体会1.心理护理正

3、确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焦虑、紧张、膀胱内充满尿液、室温过热或过冷、疼痛、昼夜变化都影响血压 的变化。据研究,暴怒、激动时,人的血压可急升30mmHg左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将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应用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影响患者的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增加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2诊疗护理2.1 急症高血压的护理急症高血压包括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病情凶险、变化极快,如不及时有 效的

4、控制血压,常导致脑出血、脑梗塞、心衰、肺水肿甚至心 肌梗塞等并发症。此类患者常需快速降压,如用硝普钠降压 治疗,但此药若降压过快也会引起心血管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例如患者出现头痛加剧、恶心、呕吐、燥动不安、抽搐、意识障碍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即予吸氧、镇静等。加强治疗时护理: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根据降压疗效 调整硝普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观察尿量、尿液颜色、血压、意识状态、心率及心律的改变,做好记录,尽早发现可能的并发症,早期对症治疗。注意硝普钠代谢物的蓄积中毒,静滴6h应更换,并避光,必要时监测硫氰酸盐浓度。 本组患者挽

5、救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中毒及其它并发症发生2。2.2 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病是一代谢疾病,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 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护理有指导意义巧。因此治疗上应该检测血尿酸、血胰岛素、血糖、血脂,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选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制剂,如ACEI,有高血糖者宜用二甲双胍,以上药物都有较好的降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护理上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指导患者血糖控制不宜过低过快。强调饮食指导,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半斤为宜,减轻体重,适量运动。2.3 降压药物合理给药的护理,正常人血压24h呈动态

6、变化,清晨即刻升高,610点为第一高峰,之后渐下降,至下午1720点出现第二高峰,午夜降至最低。部分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呈非杓形改变,因此降压药的选用应以长效、能24h稳定降压为宜。对于减轻靶器官损害至关重要。短效药物,药物半衰期短,降压幅度变化大,容易引起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应尽量避免。护理上根据血压变化特点及药物降压的TP比值(谷-峰比或患者血压测定结果指导用药,说服患者充分合作,定时定量长期服药,更必须按医生定期检查并调整药物的药量。动态血压的应用,家庭电子血压计的广泛应用对于指导服药及给药时问十分重要,应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方法,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及调整药物

7、的药量。一般以清晨给药为宜,若清晨血压很高,下午及傍晚不高,则提倡晚上服长效药或者在原服长效制剂的基础上于清晨加服一次短效制剂。部分患者服用小剂量阿斯匹林,有益的二、三级心脑血管病预防作用3。总之,高血压是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护理上加强宣教力度,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及自护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和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07 年2 月2008 年7 月128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2 组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分析。结果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结论心

8、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障碍症状及临床症状,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高血压是当今世界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1. 3 亿高血压患者中,老年患者占25 %35 %1 ,且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及知晓率、控制率低的特点。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诊断治疗的同时进行全方位整体护理,有利于患者焦虑状况的改善及血压的达标与稳定,减慢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 年2 月2

9、008 年7 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128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诊断均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学会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 140 mmHg(1 mmHg = 0. 133 kPa ,且舒张压(DBP 90 mmHg ; 年龄65 岁; 无继发性高血压、无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和精神病史。将患者随机分为2 组:心理干预组64 例,男33 例,女31 例;年龄6583 (73. 4 ±619 岁;血压(142172 / (92112 mmHg。对照组64 例,男34 例,女30 例,年龄6780 (72. 2 ±6. 5 岁;血压(1411

10、70 / (97113 mmHg。2 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均> 0. 05 。1.2 方法2 组均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综合治疗组进行焦虑状态的调查,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 一般性心理治疗:指导患者正确、科学认识疾病,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并倾听患者介绍病史,耐心回答问题,向患者提出健康向上的建议,关心、体贴患者,从言行、感情上亲近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其要求,消除其心理顾虑。指导家属对患者给予体贴和关心,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稳定患者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11、。个别心理指导: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到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鼓励和诱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以乐观、豁达的胸怀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解除思想上的顾虑、增强抗病信心,特别指出焦虑/ 抑郁对患者病情的影响,采取疏导、支持和帮助等措施,减轻乃至消除其负性情绪,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赖,使他们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身心放松训练法:向患者讲解放松训练的作用原理、特点和注意事项,并使他们了解高血压与心理社会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反应及个性缺陷的密切关系,同时使患者保持心境宁静,分散其注意力以使之淡化患者角色,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缓解其身心压力。家庭干预:指

12、导家庭对患者给予体贴和关心,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稳定患者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心理护理干预应由有经验的主管护师实施,每周进行1 次,每次2030 min。有些中、重度焦虑的患者开始1 周可进行23 次,好转后每周1 次连续4 周,以后3 个月、6 个月各随访1 次。对于其中焦虑状态较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应用黛力新10 mg 2 次/ d ,氯硝安定0. 5 mg 每晚1 次,经过心理干预及上述药物治疗后如血压仍不能达标,由主管医师酌情调整降压药物尽可能使血压达标。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珔x ±s 表示,采用SPSS 12. 0 软件包进行组间t 检验。2

13、 结果2.1 组SAS 及SDS 评分变化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1 。2.2 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见表2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 < 0. 01 ; 与治疗前比较, P < 0. 01 。3 讨论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高血压的防治上决不能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 %和25. 6 % ,且有18. 9 %的患者焦虑和抑郁兼有3 。焦虑和抑郁既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也是高血压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焦虑抑郁和高血压的发生相关

14、4 。高血压患者在重视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在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方面,除了有关疾病和康复保健知识的教育以外,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的评估和心理卫生指导,使患者自觉的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实该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给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加强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症状是很突出的,良好的健康教育加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在老

15、年高血压患者情绪转归、躯体症状改善及促进疾病恢复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降低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论文首页格式: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 黑体二号 字,其余用 宋体四号 字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

16、确。4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院(系)名称:计算机系本科生学号:学 位 论 文 题 目学 科、专 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生姓名: _ _指导教师姓名: _指导教师职称: _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年 月摘 要( 粗宋体居中四号字)(空一行)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空一行)关键词:词1、词2目录: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计算机概论 .11.1 计算机产生.11.2 计算机的发展.21.3 计算机中的进制 3一 二进制表示法.3第二章

17、计算机文化基础 .6其中:“章”部分使用 宋粗体四号 字;“节”部分采用 宋体5号 字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4 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 5 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4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

18、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4 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空一行)§1.1 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空一行)粗宋体5号字左起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 ,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

19、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诊断研究2012-05-16 17:29:18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 分析初建的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 用该量表对21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别计算信、效度值。结果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同质性信度、内部相关系数、评分者信度系数均在0.6以上;肾气亏虚证组量表各维度得分与非肾气亏虚证组有显著差异;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3.136%,旋转因子模型结构与量表维度及条目设置完全吻合。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宏观诊断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可以利用其进行老

20、年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证的证候诊断研究。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 肾气亏虚证; 量表; 信度; 效度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干预的效果观察2012-04-29 06:56:35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组织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高血压患者设置干预组(82例)和对照组(10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进行随访,对药物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在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药物依从性在干预后明

21、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下降明显。结论: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干预,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得到良好改善,值得推广。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高血压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易发因素及依从性的影响2012-04-22 16:04:13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病易发因素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1999年颁布的高血压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的且全部病例除高血压病外无并发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高血压病例100例,进行包括心理干预、生活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习

22、惯等易发因素、血压水平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护理干预前,患者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的拥有率为51.8%,干预后生活习惯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能完全按医嘱用药者78例,占78.00%,血压持续升高者未见,情况良好。结论:社区护理可改善高血压病的生活习惯等易发因素,能提高患者依从性,可有效降低血压。关键词:高血压病;易发因素;依从性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渐次增加,高血压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不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且给全社会带

23、沉重的负担1。研究证实,肥胖、高盐膳食、吸烟、酗酒、心理紧张等是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因此,对此在社区进行包括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高血压学会1999年颁布的高血压指南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确诊的高血压病例100例,且全部病例除高血压病外无并发症及其他严重脏器病变。病例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6.7岁。SBP 150210 mm Hg(1 mm Hg=0.1333 kPa),DBP 90130 mm Hg。研究过程中原高血压病治疗药物不变。1.2 护理干预方法医学专业护理干预:采取多种形式

24、的健康教育方式,每月组织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讲座,在社区服务站中放置高血压防治小册子和健康教育处方,在社区宣传栏上反复宣传高血压相关知识或者采取家庭互访等形式,针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脂高热饮食、摄盐过多、紧张刺激、肥胖、吸烟、缺少锻炼,使患者明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2。每周注意观测血压变化,并做记录,每周测量记录血压1次,如有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治疗,控制血压;坚持服药,切忌自行停药或减药,以免病情出现反复。日常生活护理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患者做到饮食适宜,以清淡为度,少食辛辣厚味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限制吸烟及饮酒,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

25、持充足的睡眠,作息时间规律,保持良好的心理及情绪状态等。从而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自愿地参加和接受各项干预措施,保持良好的心境。1.3 观察指标: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表格,记录100例患者的服药情况及每月血压情况、患者的生活习惯改变情况以及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血压情况记录。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5.0软包进行统计学处理。2 结果2.1 干预前、后生活习惯比较: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护理干预前,患者高血压不良生活习惯的拥有率为51.8%,干预后生活习惯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干预前、后生活习惯对照生活习惯干预前干预后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

26、)合理饮食控制烟酒坚持锻炼作息规律血压监测按时服药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2.2 干预前、后血压比较及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情况:干预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护理干预后能完全按医嘱用药者78例,占78.00%,血压持续升高者未见,情况良好。表2 干预前后血压对照表(,mm Hg)比较项目SBPDBP干预前干预后126.7±12.177.4±8.6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3 讨论社区护理干预,主要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高血压程度,在熟悉高血压的各种易感因素的基础上,促使患者自觉地选择有益

27、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因素的一种防治方式。一般包括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护理指导两方面的内容,进而使患者不仅正确认识本病,保持心理平衡,情绪稳定,维系健康心态。而且可使其生活合理,膳食平衡,从而有效地防治高血压。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改变明显,血压改善显著,而且对于服药依从性的改善较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针对高血压病易发因素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疗效肯定,值得推广。4 参考文献1 罗 雷,栾荣生,袁 萍.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10(1:50.2 陈 勇,濮 欣,刘晓明,等.高血压病社区综合干预

28、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2(1:26.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2012-04-14 10:03:12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对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6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B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再发作的例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

29、常明显。关键词:心理干预;降压药;高血压;老年患者文章对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随机抽取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96例,并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用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等一些常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6例患有高血压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

30、男26例,女22例;年龄5689岁,平均73.8岁;病程425年,平均9.4年。B组患者男21例,女27例;年龄5985岁,平均75.2岁;病程521年,平均8.2年。抽样患者自然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1.2 方法:将抽样中的96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病情出现反复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舒张压降至正常,或下降幅度20

31、mm Hg(1 mm Hg=0.1333 kPa);有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但已正常,或下降幅度在1020 mm Hg之间,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无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 Hg,没有恢复正常,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1.4 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要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再发作的案例要显著少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32、组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复发A组4811(22.9)27(56.3)10(20.8)38(79.2)19(39.6)B组4822(45.8)23(47.9)3(6.3)45(93.7)8(16.7)P值0.050.050.050.050.053讨论高血压患者均需要接受长期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出现心、脑、肾的并发症现象的人数也明显增多,是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冠心病等症状的主要原

33、因1。对该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并非是不治之症,就其发病的具体原因、机理、临床症状表现、转归及影响因素等问题向患者进行讲解;生活干预:实行饮食管理;情绪干预: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高血压防治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尽快消除,使其信任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行为干预:进行适当的音乐疗法、气功疗法、超觉静思法等,鼓励患者尽量多参加一些兴趣小组和公共活动;出院医嘱:可以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要嘱咐患者定期来院进行复查。采用心理干预与降压药联合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在进行对症治

34、疗的同时还可以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促进预期治疗效果的尽快到达。4参考文献1谢秀梅,余国龙,何劲,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17(22:389.2邵山红.心理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2012-04-09 18:22:17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收住入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56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从医

35、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从医行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血压;从医行为;依从性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仍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1。高血压病病程漫长,因此疗效难以巩固,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认识不足,不能够长期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导致血压控制不佳。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从2008年2月2010年2月对收住入院的178例患者实行全程

36、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大大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从医行为,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收住入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56例,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按住院顺序将35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8例。对照组中,男101例,女77例,年龄3281岁,平均(51.2±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62例,高中文化68例,大学及以上文化48例。观察组中,男104例,女74例;年龄3579岁,平均(52.1±3.3)岁;初中以下文化65例,高中文化67例,大学及以上文化4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

37、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选取的护理干预人员均在实施护理前经过严格的培训,护理干预人员需对患者做到首接负责制,按护理程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全程健康教育计划并由专职人员实施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为:做好入院宣教,于患者入院时即让患者对高血压的一般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对医院环境做一介绍,让患者尽快融入到就医行为中;在进行各项检查前,告诉患者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让患者能够配合各项检查;在入院后护理人

38、员应通过高血压防治的宣传片、宣传手册及相关书籍等手段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危害,让患者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及意识到遵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向患者介绍常用降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用药方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告知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案;告知患者预防高血压的方法,饮食注意事项,及长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每天均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对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疑问及时予以解决,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定期统一进行高血压病知识的宣教,集中病房的高血压患者,由护理人员组织健康讲座,包括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并发症及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饮食

39、禁忌、运动锻炼、血压监测等知识及出院指导等,让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2。1.3 从医行为判断标准:完全从医:患者能够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戒烟酒及心理状态良好达95%以上;不完全从医:上述项目达50%94%;完全不从医:上述项目达50%以下2。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比较:见表1。观察组在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酒及心理状态良好等从医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0、。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比较(例) 组别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酒心理状态良好观察组完全从医行为125135118120132128不完全从医行为534254554142完全不从医行为016358对照组完全从医行为584547514153不完全从医行为8497898310192完全不从医行为2636424436333 讨论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常因患者不能够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能够定期监测血压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血栓、脑出血、缺血性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

41、高血压危象等心脑血管及全身其他脏器疾病,危险性较高3-4。因此,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从医行为,让高血压患者能够遵从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锻炼等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5-6。护理人员不但要对高血压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还要注意健康宣教,及时解决患者的顾虑和疑问,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等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计划,严格实施,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的认识,强化其从医行为,让患者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掌握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的方法,并且能够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从医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本研究资料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

42、干预,患者的从医行为大大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按时完成相关检查、按时服药、合理饮食、休息与运动适度、戒烟酒及心理状态良好等从医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从医行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宣教意识,不仅局限于常规护理,更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反应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改善患者的从医行为,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 参考文献1 秦克宁.护理干涉对高血压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J.健康天地·学术版,2010,4(3:75.2 石瑞兰,安 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J.

43、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20.3 张 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96.4 李士芬.护理干预对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8:108.5 王锦宁.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28(35:138.6 张 红,沈 倩,曹 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90.预防医学,2007,13(31:416.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2012-04-05 18:13:2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归

44、纳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普及防治知识、定期体检、定期回访等方式,把家庭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相结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并通过家庭随访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压逐渐下降,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提供高血压社区护理服务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以提供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有效的护理措施。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家庭护理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它不仅是造成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也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闭塞性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瘤和肾功能衰竭的前

45、因1。许多专家认为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得到控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社区防治,动员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增强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使社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就社区护理措施对本社区里39例高血压患者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9年2月起在本社区抽取39例高血压患者资料,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5271岁,患病时间215年,患者中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级高血压患者15例、2级高血压患者24例。2 护理措施2.1 社区护理:由社区护理人员对39名病患建立健康档案,每周为患者监测血压,登记所吃药物及药量,掌握患者生活饮食习惯、性格特征、

46、家庭情况等,定时上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对患者和家属发放宣传高血压病防治的资料,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参加的护理与健康保健培训班,由医护人员进行集中讲述,在公共场所设立高血压健康保健与疾病防范电话,解答病患在治疗期间的疑问,及时发现纠正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在社区可以定期组织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户外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要使病患养成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对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有氧运动同减肥一样都可以降低血压。2.2 家庭护理:高血压病属于慢性疾病,在患者患病期间需要全家人共同关注和支持。

47、在家庭护理中要注意饮食调节,肥胖者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适当减轻体重,不吸烟。根据病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防止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都有作用。正确的自测血压: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可以灵活的掌握血压变化情况,并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护理人员要教授患者或家属正确的自测血压方法。按时按量服药:对每天服药的患者,要让患者了解所服药物药效、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患者在非医嘱情况下随便增减药物或者停药,而引起的血压波动和出现并发症等后果及时警示患者。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饮食应该控制食盐量,忌食咸肉

48、、咸菜、泥螺等。忌暴饮暴食、高热量食物,戒烟限酒,忌浓茶、咖啡和辛辣食品。控制能量的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少吃肉汤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还要及时的对患者补充钙、铁等微量元素2。2.3 心理护理:美国科学家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孤独感会使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患高血压的机率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社区护理中要引导患者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患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除了平时注意心理状态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便的“小招数”来减压

49、。深呼吸,全身放松,精神集中于慢呼气、慢吸气上,呼吸柔和平缓,连续几次就能马上使心情恢复平静。静思,找一个光线暗淡、安静的地方,端坐放松,排除杂念,默默聆听自己的呼吸、数数,或者听着优雅的轻音乐想象阳光明媚的海滨,就能使心情很快恢复平静,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3 护理禁忌3.1 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要限制大量饮酒,高浓度的乙醇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同时也要忌浓茶、咖啡和辛辣食品。3.2 合理适当参加运动: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

50、运动。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 结果进行护理措施检测的39例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个人及家庭防病意识加强,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血压平均下降2242 mm Hg(1 mm Hg=0.1333 kPa)。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的行之有效的护理后,对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增强全民自我健康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参考文献1 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7.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

51、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2:103.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2012-03-10 15:38:5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及一般的临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定期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血压平稳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而生活质量水平有显著的提高。结论:降血压药物和心理护理的有机结合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关

52、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通过评价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1年4月2011年11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诊断的标准,及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舒张压(DBP)90 mm Hg(1 mm Hg=0.1333 kPa)且收缩压140 mm Hg;年龄65岁的患者;无继发性高血压、物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以及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男34例

53、,女22例,年龄6481岁;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年龄668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测量方法:两组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患者空腹在静坐15 min后测量右肱动脉的血压,统一采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3名护士分别对每例患者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值,每天测量2次,分别是8:00和17:00。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控制饮食,休闲时间多运动,戒除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要接受定期的心理护理及时帮助患者及时消除顾虑,正确面对疾病这一现实,树立康复的信心。两组患者的观察治疗时间均为5

54、周。记录这两组患者达到血压平稳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1.3 治疗判定的标准:血压控制到良好标准。从入院到治疗5周以后,患者的血压连续1周都控制在(120140)/(6590)mm Hg之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按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来评定,记分方法采用国际统一的记分方法,分别纪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焦虑程度;生活质量的评分。采用SF-36健康量表来纪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主要包括有: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等5个指标。生活质量的总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水平越好。1.4 统计学分析:将

55、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血压平稳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降低,而生活质量水平有显著的提高。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试验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表1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量表的评分比较(,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试验组5651.36±9.8843.26±9.65对照组5649.86±7.5148.16±6.27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的比较()组别例数GHPFSFMHRE试验组56治疗前41.2±9.869.4±8.958.7±10.146.4±8.268.1±2.1治疗后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