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静脉留置方法的改良和维护_第1页
早产儿静脉留置方法的改良和维护_第2页
早产儿静脉留置方法的改良和维护_第3页
早产儿静脉留置方法的改良和维护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早产儿静脉留置方法的改良和维护        【摘要】  目的 分析极低体重儿静脉输液中改良静脉留置方法,并对静脉通路进行有效地维护。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新生儿科200701/12极低体重儿共175例,通过置管方式的改变,有效固定留置针,关注疼痛;合理使用静脉,警惕压脉带现象,完善药物护理和皮肤护理。观察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外渗率、有无静脉炎和皮肤破损等严重并发症。结果 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5%,静脉外渗率为14%,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组织坏死和皮肤破损。结论 改良静脉留置方法,有效

2、维护静脉通路,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避免了输液出现的副反应。 【关键词】  婴儿,早产; 护理方法学研究;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护理; 输注,静脉内/护理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技术的,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逐渐上升,存活比例也不断上升。一方面,这类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自稳能力差,吸吮吞咽困难,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热卡需要,故静脉营养支持对早产极低体重儿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患儿康复和预后1;另一方面,早产儿的血管细小,隐匿,给静脉穿刺带来了很大困难2,且对输液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感觉,易被医护人员疏忽,这对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从200701/12共收治极

3、低体重儿175例,占当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总患儿人数的1.75%,为帮助他们渡过营养难关,笔者在临床静脉留置操作中不断改进方法和维护,现将经验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01/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极低体重儿共175例,其中男94例,女81例;平均体质量(1 256.5±139.3)g;平均孕周(30.3±2.2)周。175例患儿因各种原因未能作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1.2 诊断标准 极低体重儿的诊断标准参照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3。1.3 纳入标准 (

4、1)出生体质量1 0001 499 g,妊娠期大多在32周以下;(2)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1.4 排除标准 PICC置管者。1.5 护理方法1.6 观察指标 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前年比较);静脉外渗率(与前年比较);有无静脉炎和皮肤破损(纸胶撕除引起)发生;有无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 结果2.1 护理结果 一年来,通过总结以上护理措施,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85%,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静脉炎,亦无发生纸胶撕除引起的皮肤破损,静脉外渗率由原来的29%降至14%,且无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2.2 预后与转归 175例患儿中康复出院108例(61.7%),自动出院

5、18例(10.3%),转院36例(20.6%),放弃并死亡13例(7.4%)。3 讨论拇指指腹退管其优点在于无需更换拇指手势,拇指指腹与留置针Y型分支接触面积大,阻力小,能顺势推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不易刺破血管,提高了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5。极低体重儿输液时间长,反复遭受穿刺的疼痛刺激,其应激调控系统则会发生改变,并严重影响脑的发育6,可引起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征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行为功能障碍7。所以,通过甜味刺激和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产生镇痛效果,有效缓解侵入性操作引起的疼痛哭闹,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全8,患儿的配合相应地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极低体

6、重儿无自控能力,随意活动明显,烦躁哭吵时可将头皮留置针拔出,或者是关节部位摩擦易造成四肢留置针移位脱出。有效地固定好留置针,可延长留置时间,相应地减少了静脉穿刺频率。早产儿治疗疗程长,抗感染过程中往往每12 h或每8 h用药,因此静脉穿刺频率高,为了使治疗顺利进行,各条静脉交替使用,使受损的血管有足够的修复时间。早产儿一般于生后23周逐渐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如无感染或酸中毒等其他原因,在恢复出生体质量后,每日以1030 g增长9,手臂或足亦随着体质量增长而变粗。另外,极低体重儿住院时间长,腕带使用时间一长后,易发硬、变窄,导致静脉通路不畅,造成局部肢体肿胀。本文中曾发生2例,腕带出现压脉带现象,

7、所幸及时发现,未发生意外事故。1         极低体重儿头皮下脂肪少,血管虽然显露清楚,但大多数为毛细血管,表浅细小,血管外观小于留置针;四肢血管管腔细小、窄,所以在套管针留置周围静脉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易刺激管壁,加上血流速度慢,在推注药物频繁或用力过快,产生一定冲击力,易引起局部皮肤发白。完善药物护理,可大大减少针管对局部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极低体重儿过早离开母亲体内,故呈低球蛋白血症,加上皮肤不成熟性,角质层薄,皮下脂肪少,对阻止病原入侵十分不利。极低体重儿头皮面积小,四肢臂围较细,

8、可用无菌剪子将敷贴适当剪小,严禁贴敷贴时将整个臂围包裹。拔除四肢留置针后,常规用无菌棉球压迫针眼再用3M纸胶包绕止血。现用数个棉球包绕肢体一周的做法可使以后在撕除3M纸胶时避免皮肤破损,防止张力性损伤。包绕太紧,造成循环障碍,包绕太松,静脉失血。极低体重儿长期卧床,加上血浆蛋白低下易水肿,头部和双下肢明显,所以不易区分液体渗漏和体位性水肿。极低体重儿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弱,故24 h维持静脉通路尤为重要;同时作为服务对象,他们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外界各种不良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因此静脉支持在早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预防措施,对静脉留置的方法不断进行

9、改良,并重视静脉通路的维护,为极低体重儿持续输入静脉营养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通路,同时避免了静脉炎和组织坏死,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杨辅直,钟汝玲,李伟生.高危新生儿静脉和肠道营养的时机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1,19(6):375376.2 谭启明,窦月玲.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引起水泡原因分析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7638.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2.4 王瑞英,金姚珍.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

10、2005,21(2):1718.5 刘丹,金姚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套管手法的比较J.护理与康复,2007,6(12):831832.6 Mitchell A,Boss BJ.Adverse effects of pain on the nervous systems of newborns and young childr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sci Nurs,2002,34(5):228236.7 Grunaur RE.Longterm consequences of pain in human neonatesA.In:Anand KJS,Stevens BJ,McGrath PJ.Pain in neonates:pain and research clin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