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_第1页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_第2页
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分析与预防         【摘要】  目的 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 对2007年我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归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原因是ALT不合格,其后依次是脂肪血、梅毒、离心破损、HBsAg、抗-HCV以及其他。结论 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咨询指导工作,严把体检质量关,同时完善改进检测模式,严格按SOP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原因  

2、血液是抢救缺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采集足够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因此,了解分析造成无偿献血采集的血液报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血液的报废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现将本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的血液在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中造成不合格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站2007年1月12月无偿献血7979人次,共采集全血2157700ml,另外调全血5800ml,机采血小板147人次,共采集血

3、小板156个治疗量。所采集的全血、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检库,对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合格血液则进入成品库发往临床。   1.2  方法  无偿献血者在填写献血登记表并体检合格后电脑查询,快速检测HBsAg、血型、血比重,快检合格后则进行献血。血液的实验室检测均严格按照卫生部所要求双人双试剂进行,实验室测定项目有ABO血型、Rh(D)、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2  结果   2007年1月12月所采集全血和机采冰冻血小板经成分室分离制备、加工后入待检库,

4、全年本站所采集制备后入待检库血液总量为21642u(血液统一以u计算,每1u血液品种为:全血200ml、血浆100ml、血小板1个治疗量),其中全血107.5u(21500ml),手工分红细胞悬液10537u,手工分冰冻血浆10517.5u(1051750ml),普通血浆35u(3500ml);机采血小板20u,机采冰冻血小板136u,机采新鲜冰冻血浆289u(28900ml)。在采集、检测、分离制备过程所发生的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见表1。表1  不合格血液原因统计从表1可看出,血液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为:ALT(占3.23%),依次为脂肪血(占2.33%)、梅毒阳性(占0.89%)、

5、离心破损(占0.63%)、HBsAg阳性(占0.48%)、抗-HCV阳性(占0.32%)、其他(占0.22%)。3  讨论   3.1  ALT增高  因ALT不合格报废血液698u,报废率达3.23%,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占总报废率的39.78%。引起献血者ALT升高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还是一些非病理性因素,如体型肥胖、运动、饮食、睡眠不好、服药、精神因素等。本站绝大部分血液来自街头无偿献血,由于受街头无偿献血流动性、及时性的限制,本站对献全血的献血者不做ALT快速筛查,导致献血者血液ALT不合格的比例较大。因此,提醒必须加强对无偿献血者

6、献血前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的宣教;做好咨询、体检工作,来把血液质量关;在献血前先行ALT筛检可有效杜绝血液的浪费。所以也迫切地希望能有简便、快速、经济的ALT筛查试剂可用于献血前的检测。            3.2  脂肪血  脂肪血报废504u,位居报废第二位,报废率达2.33%,占总报废率的28.73%。脂肪血报废的成分为血浆。造成脂肪血报废的主要原因为宣传不到位,献血者不了解献血前应注意的事项,绝大部分为献血前一天或当天进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造成,如肥肉、牛奶、鸡蛋、

7、豆类制品等。可通过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献血宣传:注意献血知识和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在采血的前一天或当天严禁暴饮暴食及进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宜清淡饮食;(2)献血前先抽取3ml左右血液离心,观察是否为脂肪血,但献血者要承受多穿刺一针,绝大部分不愿意,且在大型集中采血时也不大适用;(3)按照国家规定确定脂肪血报废标准,减少人为随意判定。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明确规定血液外观无重度乳糜,乳糜程度以乳糜指数5为重度,判为不合格。轻度及中度乳糜血临床输注不出现输血反应则不应判为不合格报废,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浪费。   3.3 

8、梅毒阳性  血液检测梅毒阳性报废血液193.5u,报废率达0.89%,位居报废第三位,占总报废率的11.03%。目前我国性病传播趋势严峻,梅毒感染率逐年上升与社会风气有关,造成梅毒阳性报废率逐年增多。因此,在献血咨询时做好询问保密工作,动员有危险行为的人员主动退出献血。   3.4  离心破损  成分分离制备时血液离心破损造成的血液报废有137u,报废率达0.63%,占总报废率的7.81%。引起离心破损的原因有离心时间过长、转速过快、血袋放置离心杯受力不均、血袋在低温环境下脆性增加、个别厂家血袋材料本身质量如塑料张力不够以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均

9、可能造成离心破损。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成分分离SOP中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正确进行各项操作,选购好质量的塑料采血袋等减少造成离心破损的因素,从各方面总体控制离心破袋率。   3.5  HBsAg阳性  HBsAg阳性报废血液104u,报废率达0.48%。我国为乙肝大国,正常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10%,在血液复检时HBsAg阳性率较正常人群中比率较低,表明参加无偿献血者多为身体相对健康者,且献血前先经快检筛查淘汰绝大部分HBsAg阳性献血者。在快检筛查时选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检试纸条将能提高HBsAg检出率,从而降低复检HBsAg阳性

10、报废率。   3.6  抗-HCV阳性  抗-HCV阳性报废血液69.5u,报废率达0.32%。目前我国感染HCV的人群有所增加,全国因输血感染HCV的纠纷也较常见,在血液检测时需注意选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的试剂进行检测。   3.7  其他原因  因采血不足量、渗血、冰冻血袋破损、红浆等造成报废的血液有48.5u,报废率占0.22%。因无偿献血主要在采血车上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车内空气流通不畅、温度过高、血液在冰箱外存放时间较长等均可影响血液质量。有些献血者初次献血,由于心理、生理、血管较细以及工作人员穿刺技术等因素造成血流不畅、多针采血等现象,以致出现采集血液不足量、凝块、溶血等。因此采血时应加强与献血者进行沟通交流、护理,讲解血液正常生理知识,缓解献血者精神紧张,让献血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献血;对于血管过细无法穿刺的献血者应婉转地予以拒绝;在采血车上采血时及时将血液放入冷藏冰箱内保存;注重加强采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一针穿刺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