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策略_第1页
探讨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策略_第2页
探讨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讨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策略    摘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是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分析近年来地下水持续下降以及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后来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地下水, 可持续 ,下降 ,污染 Abstract: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recycling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ound

2、water continues to decline in recent years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of the reason and harmfuln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o as to provide for others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groundwater, sustainable, drop, pollution 中图分类号:TU99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下水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3、干旱、半干旱地区它是重要的用水来源,有时甚至是仅有的水源。分布广、水质好、供水量稳定、可持续利用时间长是地下水的特点,因此,自古以来地下水就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181个大中城市中,有61个城市主要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有40个城市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作为供水水源,1/3的全国人口饮用地下水。与此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水源匮乏的国家。全国年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8142亿m3,排名世界第4位。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232m3,还不够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110位以后。此外,我国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基本情况是:北方少,南方多;西南多,西北

4、少。在某些人口密集区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少,水资源的短缺造成了地下水开采利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正确地认识地下水,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开发地下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1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地下水位降低、资源枯竭。 降雨和地表水是地下水的补给和恢复的主要来源。潜水也就是浅层地下水直接通过地面的降雨入渗和各种回归补给以及河渠渗漏补给作为来源,一般有1年至10年自然循环周期。承压水也就是深层地下水则由较远的上游山区入渗进行补给,其自然循环周期更长需上千甚至上万年。,我国华北地区许多地区的承压水在20世纪中叶以前都可以

5、自喷,存在不少自流井与喷泉。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用水的急剧增加,因为地表水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导致对地下水进行无节制地开采,山东、山西、河北、北京、辽宁等省市每年的地下水超采量达数十亿吨,位于河北中南部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以平均每年1m-1.5m的速度下降,机井深度也由最初的20-30m增加到300m-400m。许多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因超采而形成。山西省在大运路沿线的5大盆地地区大同、太原、忻定、临汾、运城,已经超过了地下水开发的合理限度,基本上处于一种高开采状态,超采区面积达6561km2,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达3141km2。 1.2开采过量造成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 地下水的超量开

6、采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自然循环周期,导致水质变差,使良田变成盐碱地。例如,甘肃省河西走廊的石羊河由于上游用水过量,导致下游的地下水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从而造成民勤县绿洲萎缩,植被退化,大量沙枣树枯死,土地被沙化、碱化,这也间接造成了腾格里沙漠的向南推进,形势十分危机。而与之类似,我国其他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也大多与地下水的日益枯竭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3造成地面下沉和塌陷等严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早在20世纪初,由于日本东京的部分沿海区域陆地出现被潮水淹没的现象,从而发现了当地地面沉降的问题。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止了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基本停止;但是战后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加,结果地

7、面沉降又再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东京地区1t地下水的开采费用仅为1-5日元,而当时花费在克服沉降造成的危害方面的资财,就相当于为每抽取1t地下水额外支付230日元费用。1895年至1956年期间墨西哥城全城地面沉降达5m-7m。我国的上海市在1965年沉降中心值也曾经达到2.37m。泰国的曼谷、我国的天津、沧州、太原、西安、宁波等城市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过地面沉降问题。 1.4在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 地下水位的下降容易造成海水入侵内陆淡水区域,导致水质恶化,污染城市供水水源地,造成耕地无法灌溉、饮用水出现危机、机井报废、工业产品生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20世

8、纪初欧洲濒海地区就曾发现了海水入侵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严重、地下水超量开采等原因,也发生了海水入侵现象。我国河北、辽宁、山东三省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陆续发现了海水侵入内陆淡水地下含水层的现象。 1.5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也会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地下水的运动形态明显不同于地表水,因此其监测、发现和治理污染的难度都要大大超过地表水。如:化粪池、城市垃圾、农药、地下污水管泄漏、化肥、地下石油化工管道和储藏罐的泄漏、地下或露天矿场有机体的意外泄漏等都是不可忽视的污染源。我国曾对57座城市进行过调查,其中46座城市的地下水氮含量被发现超标。根据中国科

9、学院对京津唐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地下水中存在多达133种的有机物种类,尽管部分有机物含量很低,但却有很大的毒性,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而工业废水和其他废弃物则是危害最大的污染来源,如:石油化工产品、电镀废水、硝酸盐等。 2.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开采的措施 2.1加强立法工作,将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纳入法律范畴。 严格规范和执行用水许可证制度,以限制地下水过量开采,确定和划分水资源保护区,依法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从法律上确立“谁开采、谁补给”“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遏止地下水过量开采及污染地下水的趋势从源头上抓起。 2.2科学规划,摸清现状。 在项目的前期论证评估过程中,一定要充

10、分考虑到该项目对于水资源的需求,特别是针对地下水资源的用量需求,将用水需求转化为制约项目的重要因素。同时对地下水资源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价,制定统一的合理利用规划,并提出控制措施。由其对于那些重大的工业生产项目更是如此。 2.3尽量补给地下水,避免地面沉降的速度过快。 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对地下水进行适当人工回灌补给,尽量提高含水层水位,以控制沉降。应尽可能多的使用地表水,降低地下水用量,保证期能够休养生息,帮助其逐渐恢复动态平衡。 2.4利用经济杠杆,限制地下水的开采。 依据“优先使用地表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提高那些对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地区的水资源费标准,实行累进加价机制限制超计划用水,

11、并鼓励利用再生水资源,尤其针对洗车、洗浴等特种行业。如果可以发挥价格机制,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就能对用水的需求起到调节作用,推动用水户节水投入的增加,有效加强用水管理,避免跑、滴、冒、漏水的现象发生,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地下水的开采有效控制,对地下水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保护,增强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2.5加强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 在治理现存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以预防污染、遏制污染源为重点。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已逐步由地表水污染防治转向地下水污染控制。我国的现状是地表水污染状况依然严峻,因此地表水的保护依然是重点,但地下水的保护问题同样重要,所以也需要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由于地下水具有流动极其缓慢的特点,因此地下水污染过程更加缓慢,也更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在已经受污染的地下水域,在其污染源得到彻底控制后,一般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使水质复原。 结语 现如今,我国对于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地下水资源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同样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合理的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我们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证国民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