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解和感知摄影瞬间艺术摄影艺术美学是科学、艺术和美学完美结合的现代艺术形式,它便捷快速,瞬间定位美好的事物,帮助人们留下美好真实的生活与历史画面。摄影艺术美学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摄影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征;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形象摄取过程;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摄影艺术的形式美法则;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摄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摄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摄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鉴赏摄影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方法等。一、摄影艺术美学的发展美存在于人类的
2、一切活动之中,但长期以来在摄影领对对艺术美学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许多人认为,摄影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映现,是纪实性的,对摄影过程艺术美的认识产生怀疑,甚至刻意回避美的表现力和艺术表现力。大家清楚,美是人对一种事物的评判,评判基准是审美实践积累的原型。因此,美又是感知的,而感知则体现在每个人之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差异。从而产生了对美的认识上的差异。表现在对摄影图片的评判上,如对一幅图片的评价,有的人认为具有审美价值;则有的人认为缺少审美价值。有的人认为是佳作;则有的人认为是一般。产生以上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人本身的社会实践所产生的文化意识,缺乏某种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的审美实践中感知美的深
3、层意义和美的存在,甚至出现评判错乱性,背离了人类追求美的总体性。诚然,文化意识是产生人与人之间审美心里差异性的根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实践的科学。这样就为摄影美学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展开摄影美学的研究,其最终目的,就是缩小摄影者的文化意识差异和审美心里的差异性,提高摄影的审美创造力,推动摄影审美实践的发展。因此,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在实践活动中的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的学科。美学作为人类审美实践的科学,而摄影艺术美学又是美学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包含了美学研究的规律。由于存在着摄影本身的特殊性与具体性,因而摄影在实践活动中的形成了自身的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二、摄影
4、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摄影艺术美学包括摄影美学及拍摄对象布局、摄影用光三要素。摄影艺术美学产生于人类对美好未来追求中,它自身不断的发挥着功能,传播着“美好事物”的信息。摄影它是以以摄影技术为手段,以独特的视觉瞬间影像,传递信息。摄影艺术美学来源于审美实践过程,一幅好的摄影图片,不但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应,同时又具备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把摄影纳入美学视野中加以研究,这无疑是真正体现了人们对摄影的审美追求。因此,摄影作为美学总体中的个体,也就形成了摄影美学的自身体系。在摄影作品中,那震撼人们心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那就是摄影者在摄影实践活动中,审美实践所把握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类生命活动的影
5、像。应当说,那就是摄影与审美实践密切相关的东西。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它就是摄影审美实践的结晶。因此,研究摄影审美实践活动,就必须研究审美要素的基本构成。主体、客体、主客体关,具体地说,就是研究摄影者本身的审美营造能力及对摄影形式表现的美学原则。摄影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摄影艺术的审美主体,即摄影者,他是摄影艺术的第一审美主体,专门从事摄影审美创造的摄影艺术人士,包括审美意识、审美心里素质和审美标准;第二是审美客体,即摄影所面对的拍摄对象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欣赏和受众的对象也是其客体之一。分为第一审美客体,即可供摄影创作的具有审美特征的一切自然原型或社会生活原型以及那些以视觉形式存在的
6、艺术形式,病与摄影家这个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审美因素的总和;第二审美客体,即以摄影作品方式存在的审美对象。说明摄影艺术的美的本质,以及摄影艺术美的各种存在形式和摄影艺术美的范畴。第三,主客体关系,主要是指摄影作者与画面主体对象和受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双向交流的,相互影响的,互动互融的,是一种交互关系。从摄影艺术美的创造方面,研究摄影物化的表现形式,即摄影艺术的各类题材,以及摄影艺术创造的各种流派的活动规律等。包括美的存在-自然美和社会美;美的感受-摄影家和欣赏者;美的创造-摄影艺术美。这就是摄影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三、摄影艺术美学表现形式摄影艺术美是通过摄影语言符号来表现的,摄影作品是摄影
7、艺术美存在的方式和载体,摄影艺术的语言是由摄影的器材以及被拍摄物体的形、线、光、色等造型元素和摄影家对摄影语言所特有的掌握、组织能力综合而形成的,表现于摄影作品中的美的信息,就是美的摄影艺术语言。摄影艺术美最终是以物化的形态显现在审美主体面前。摄影艺术美是通过减法技巧来达到的目的,“照一个很美的人或物”而不是“很美的照一个人或物”。摄影艺术美主要通过题材、主题、形线美、影调美、色彩美、对称、均衡、整齐一律等来体现,而摄影艺术美的内容主要通过反映自然影景观、人文景观美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人文艺术形象美来体现的。自然景观美是对完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界中的壮观、奇观和幽美的反映;人文景观美
8、是对自然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后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景观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人文艺术形象美,其一是摄影艺术形象的心灵美,即艺术形象要体现人的心灵美,才会有社会功能性的审美价值;其二是摄影艺术形象的行为美,要借助原型原貌,再现出一个铭刻着摄影人审美个性印记的新形象,摄影人的审美行为实际上是靠“借影还魂”,直接把自己的审美愿望渗透进摄影作品中,创作出新的作品。其三是摄影艺术形象的伦理道德美,这是美的内容中相当重要的条件之一,不论摄影人持着什么心态去审美,只要审美态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其作品的内容也不会是美的。当然在我们的摄影作品中可以直接表现美的事物,来达到欣赏美的境界与享受,也可以通过表现“丑”的
9、瞬间,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摒弃那些丑陋的形态或者事物,是从反面来隐喻美,这是一种错位表现美的形式。四、摄影艺术美学的要素要素一:形线之美,摄影面对的是真实的景物,是自然客观存在之美,通过审美主体去发现、提炼、重新组合,获得对大自然形体的再现,成为作品审美视觉要素之一,与观者的心理相呼应引出的审美特征。要素二:影调之美,通过视觉刺激情绪,结合具体的画面形象,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要素三:色彩之美,也称光学之美,色彩是人类审美表达的重要元素,人们在审美时,会将摄影作品色彩与画面中具体艺术形态相结合,自觉地赋予各种色彩不同的含义。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色泽和厚度能传达着不同的情感
10、定势,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审美信息,兴奋与沉静、冷与暖、开放与收缩、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要素四:对称平衡之美,虽然摄影是平面美学,但同样充满着平面中的结构之美,画面中布局合理、相互协调适应。摄影中的“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原理,在摄影作品布局中,如果一边是如同一斤棉花一样大体量的景物,另外一面就要有相当于一斤铁的景物相呼应,才能做到画面的均衡。要素五:对立统一之美,同类图形相同的排列或者不同图形错落排列,均要保证画面整体性的完整统一,不能破坏画面的均衡。摄影画面中形象大小,比例适中,满足视觉悦目的需求,保持形象之间的协调,于变化中求单纯,于变化中求愉悦,于秀美中求和缓,于对立中求统一。五、摄影艺术
11、美的欣赏第一,应从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方法和主题思想四个方面入手。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响表现形象,而摄影艺术则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基本造型因素入手,因为这些造型因素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们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础,也是欣赏的基础,同时是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和认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第二,摄影技术技巧是通过不同画面效果体现出来的,它不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才能感知,所以就这一点来看,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摄影技术技巧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最佳瞬间、气氛、神态的抓
12、取,和角度、质感、线条、动感的表现等等。第三,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两个方面,两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摄影的艺术手法在欣赏中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往往借助于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来达到艺术感染的目的。第四,任何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它是欣赏艺术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对生活的观察和题材的选择,情节的抓取和细节的刻画,主题的确立和意境的深化,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追求,以及刻意创新等方面。艺术手法本身有鲜明和含蓄之分,一些风光、静物及形式感较强的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艺术观的体现,它
13、所具有的意境是靠欣赏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感情来体验的。六、对中国摄影艺术的思考艺术摄影多是人们在照相馆拍摄的,拍艺术摄影的时候,人们需要经过化妆,并且穿上很多华丽的衣,。通过灯光和背景等效果,拍摄之后的效果可谓是非常漂亮的,但这种摄影艺术是简单模仿、千人一面,画面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中国的摄影艺术需要创新,需要与众不同,需要走出自己的特点来充分展示自己。艺术的本质就是在于探索未知,摄影艺术同样如此,我们应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艺术家,让摄影艺术不受题材的限制,天马行空,尽情的表达。好的艺术类作品应该有视觉冲击力、表现到位,摄影风格、题材要新颖,要有摄影艺术主体的个人风格和个性表达,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那些让人有想象空间的作品,有思想性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让人看到拍摄者要说明什么,不仅有审美的意向,还要有人本的、社会的的、人类和谐、社会进步等主旋律,要有与时代特征和审美意向同步融合的精神底蕴。艺术所反映的是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一个时代。当今的艺术不一定能够留存长远,像画家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基本上没有人承认它是艺术而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点合作协议合同协议
- 解除无固定合同协议
- 设备共用协议书范本
- 购买商铺电子合同协议
- 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
- 解除房产协议书范本
- 订货订金协议书范本
- 购买五险险合同协议
- 《第0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1
- 2025年金融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DL∕T 1901-2018 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 教育公平问题案例
- 2024年北京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笔试历年职业技能测验典型例题与考点解析含答案
- (正式版)CB∕T 4549-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加油-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2024版《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MOOC 现代邮政英语(English for Modern Postal Service)-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生命科学导论(中国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4年辽宁省大连理工附中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 桥梁减隔震装置技术条件
- 施工环境保护培训课件
- 电力预防性试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