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建立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建立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立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进展 摘要AD型痴呆占老年性痴呆50%以上,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有关AD的研究,特别是近年关于AD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建立一个可靠的模型是研究该病的关键。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公认理想的AD模型,本文综述了六十年代以来有关AD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进展状况,阐明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疾患已成为一个明显影响人类健康突出的问题,其中老年性痴呆(Seniledementia,SD)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它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意外并列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疾病。据国外报道,SD患病率占老年人群4-5%,其中半数以上为Alzheimer氏病(简称AD)。国内报道,我国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4.36%,其中AD患者占2.8%1。AD是一种原发变性型老年性痴呆,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早,多在65岁以前,故又称作早老年性痴呆,病程进展缓慢,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力明显减退,在神经化学方面,往往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受损。 自1906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Alzheim

3、er发现AD以来,许多科学工作者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潜心探究,从形态学、神经生物学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AD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关于AD病因有下述多种学说:遗传学说2;微量元素学说,其中提出最多的是铝和硅3-4;神经递质学说,AD患者神经递质活动改变主要在海马、基底前脑核及大脑新皮质区。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乙酰胆碱能系统改变有关,其次为5-羟色氨能系统等5-6;免疫反应学说,可能是独立因素,也可能是与感染、遗传和环境中毒相关的继发因素,并提出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有关7-8;慢病毒学说9;雌激素水平下降10。对上述病因学

4、说,诸多学者互有辗段闹姨醄建立Alzheimer氏病动物模型方法的研究进展 椋形抟恢氯鲜丁?临床上AD患者主要表现为大脑认知功能障碍,如健忘、记忆力和空间辨别能力减退以及反应迟钝等。关于AD的病理机制,目前较为明确的是:基底前脑核群内乙酰胆碱(ACh)能神经元的变性和丢失;患者脑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新皮质和海马结构内出现大量的淀粉样沉积,其数量的多寡与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1。近年已从淀粉样沉积核心中分离和鉴别出一种肽类物质,称为-淀粉样肽(-AP或/A4蛋白)。-AP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病理性裂解产物,正常情况下不表达,在正常老年人有极少量的表达。(4)脑内形成AMY斑块。这

5、一病理改变是Trojanowski等人的最新发现,其与神经原纤维缠结、淀粉样沉积一起为AD病人的三大特征性病理改变12。由于AD疾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因而,关于AD疾病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重视。建立一个可靠的AD动物模型是研究AD的重要环节。有关AD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本文将有关方法比较综术如下。 1化学损伤 1.1神经毒氨基酸损毁基底大细胞核(nucleusbasalismagnocellularis,NBM) 1980年Ben-An、1985年Sofroniew等分别报道用兴奋性神经毒氨基酸,如红藻氨酸(KA)、鹅膏蕈氨酸(

6、IBD)、使君子氨酸(QUIS)、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注入大鼠NBM,以损毁大鼠NBM建立痴呆模型13-15,随后国内外一些科研工作者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了AD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关于AD的一系列研究。1987年Dunnett等人用这四种神经毒氨基酸同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使君子氨基酸特异性最高,对非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最小;KA对非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最大,且毒性作用是其它三种的2-3倍。使君子氨酸毒性作用相对缓和,剂量较易掌握,动物死亡率低,模型建立成功率高,因素基优于其它三种16。我们采用红藻氨酸进行实验证实了其毒性作用较强,很难掌握用量,动物易死亡,这与Dunnett等人的实

7、验结果是一致的。总的来看这些神经毒氨基酸都可导致NBM的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和减少,继而引进相应大脑新皮质区的胆碱能纤维减少,细胞变性与死亡,胆碱能的标志酶ChAT和AChE含量下降,学习记忆行为减退,所以可以用来建立AD的模型。但有以下几个缺陷:无神经炎斑及神经纤维缠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17;神经毒氨基酸对非胆碱能神经元也有影响;ChAT的活性在海马末受影响;据报道神经毒氨基酸对乙酰胆碱系统的损伤可逆转18;业已证明AD病的基底核胆碱能神经元的丧失是逆行性引起的,即继发于大脑皮层的病理变化。1993年在第23届美国神经科学年会上Dunbar等也提出此种方法关非为AD的理想模型19。 1.2AF64

8、A(Ethylcholinemustardaziridiniumion) AF64A是一种特异的突触前胆碱毒。Mantione等人用AF64A注射入小鼠侧脑室进行其神经毒性的研究,发现AF64A可引起小鼠乙酰胆碱能系统的特异性损伤。如果用AF64A直接向大鼠背海马内注射,其对胆碱能神经系统的毒性较注入侧脑室强20。另有实验报道用AF64A直接向NBM注射,造成胆碱能功能损害来建立AD模型21。用AF64A制做的AD模型表现为胆碱能系统和记忆功能损害,但不影响非胆碱能神经元,这点优于兴奋性神经毒氨基酸。然而,用此方法也不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1.3192IgG-Sap

9、orin 近年Lappi和Gary等人用192IgG-Saporin向大鼠侧脑室有前脑基底区注射进行有关AD的研究22-23。192IgG-Saporin是一种抗神经免疫毒。用其向大鼠脑内NBM注射,可选择性损害与基底前脑核有关的乙酰胆碱系统,如内侧隔区、斜角带,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的表现,但仍然不能出现AD所特有的其它组织病理学改变。 1.4喹啉酸(Quinolinicacid,QUIN) 喹啉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毒素。1995年宋前流等人用其注入海马CAI区,通过其选择性破坏谷氨酸(Glu)能神经元,拟制成Glu能损毁的AD模型。本模型的制做是基于Maragos提出的AD-Glu假说24。喹啉酸

10、为Glu类似物,是脑内潜在的内源性兴奋性毒素25,当以较高浓度应用于细胞时,产生与海人酸和鹅膏蕈氨酸相似的病理和生化改变,实验表明,其可引起大鼠空间辨别能力和学习记忆障碍。但是它能否导致其它组织病理学改变未见文献报道。 1.5东莨菪碱(Scopolamine) 东莨菪碱是一种抗胆碱能药。东莨菪碱可阻断大脑皮层中的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位点,从而引起胆碱能系统功能障碍。Caulfield等将东莨菪碱注入小鼠、大鼠、猴等哺乳动物的侧脑室进行了有关乙酰胆碱功能及AD方面的研究26。与神经毒氨基酸和AF64A比较,此方法建立的AD模型主要是出现与AD一致的记忆、认知功能障碍,有关AD特有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

11、否发生未见文献报道:据文献提示东莨菪碱引起的胆碱能功能损害可逆转,而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转的神经性疾病。所以用此方法不能完全模拟出AD的各种特征。 1.6铝元素中毒 正常人脑组织铝的含量1.8±0.8g/g(干重)或1.22g/g(湿重),正常大鼠脑内铝含量为1.1g/g(干重)27-28。已被公认,铝在体内一些部位的异常蓄积可产生毒性作用。早在1937年Scherp和Church就提出铝可引起神经元退化的看法28。1965年Klatzo和Terry等提出铝中毒可能与AD发病有关,他发现AD病人与铝中毒病人脑中均可见NFT3。此后1973年Crapper等人提出铝可能是神经毒素,他们给猫脑内直接注射铝盐,发现铝具有神经毒素样作用,导致神经纤维变性4。国内有学者采用给大鼠或小鼠腹腔注射及口服铝盐建立AD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