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文明_第1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_第2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_第3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_第4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轮复习之第二轮复习之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20112011年考点展示:年考点展示:1 1、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 :2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三代时期三代时期夏夏形成,形成,商商发展,发展,西周西周强盛,强盛,春秋春秋瓦解。瓦解。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六个历史时期六个历史时期战国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秦汉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

2、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隋唐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宋、辽、夏、金、元五代、宋、辽、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的继续发展明、清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古代朝代更替基本史实古代朝代更替基本史实1、西周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分封目的、对象;分封目的、对象;主要诸侯国(结合省编图册);主要诸侯国(结合省编图册);受封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受封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

3、积极;消极。分封制的影响:积极;消极。(2)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含义;含义;目的;目的;特点;特点;宗法等级体系;宗法等级体系;影响。影响。(3)西周政治制度特点:)西周政治制度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周王对诸侯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特征。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

4、系下)君臣关系君臣关系“国国”大宗小宗关系大宗小宗关系“家家” (“国国”“”“家家”一体)一体)等级从属关系等级从属关系对宗法制的认识对宗法制的认识一、一、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大宗、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二、二、与分封制相辅相成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制可以解决诸侯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宗法制可以解决诸侯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三、三、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严格嫡庶长幼之分,亲疏之别。继承原,严格嫡庶长幼之分,亲疏之别。继承原则是则是“有嫡立嫡,无嫡

5、立长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四、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四、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五、五、族权与王权族权与王权统一,统一,家与国家与国同构,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至尊地同构,周天子确立天下共主的至尊地位。位。六、事实上形成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多层次六、事实上形成一种凝固的、僵化的、具有稳定隶属关系的多层次宝塔式等级秩序宝塔式等级秩序。1.“尊宗敬祖尊宗敬祖”、“认祖归宗认祖归宗”“”“尊老爱幼尊老爱幼”等现象等现象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人为地划

6、分远近尊卑,干部职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干部职务终身制务终身制(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与现代的平等和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些违背互为表里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相辅相成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背景;过程;影响等背景;过程;影响等结合选修结合选修4(2)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皇位

7、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3)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的职能;三公九卿的职能;(4)地方官制:)地方官制:郡县制郡县制最早出现的时间、秦朝全最早出现的时间、秦朝全面实施、郡县所设的主要官职及职能;郡县制的意面实施、郡县所设的主要官职及职能;郡县制的意义等义等(5)中央集权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6)中央集权制的)中央集权制的经济基础等经济基础等。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始皇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及其规律;)中央官僚机构的演变及其规律;(2)地方机构演变及其规律;)地方机构

8、演变及其规律;地方行政区划;行省制度的实行及其评价地方行政区划;行省制度的实行及其评价(3)监察机构的演变;)监察机构的演变;(4)选官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的实施及其评价等科举制的实施及其评价等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唐太宗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皇帝、目的、影响;废除丞相:皇帝、目的、影响;内阁的设置:皇帝、内阁的职能、地位、影响;内阁的设置:皇帝、内阁的职能、地位、影响;特务机构:特务机构:P9知识链接知识链接(2)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置:设置的时期、起因、

9、职能、特点、影响;军机处的设置:设置的时期、起因、职能、特点、影响;密折制;密折制;文字狱等;文字狱等;(3)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康熙帝二、秦至清的政治制度二、秦至清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2、地方管理制度:、地方管理制度:3、选官制度:、选官制度:4、监察制度:、监察制度: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察举制,科举制察举制,科举制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

10、御史台、都察院、密折制御史大夫、监御史、刺史、御史台、都察院、密折制中央政治制度演变: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汉:内外朝制汉:内外朝制隋唐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清:设立军机处元:中书省元:中书省秦朝秦朝汉末魏晋汉末魏晋唐朝唐朝宋朝宋朝元朝元朝明朝明朝清朝清朝郡郡道道路路行省行省州州州州县县县县县县州州郡郡县县路路州州县县承宣布政使司(行省)承宣布政使司(行省)府府县县省省道道府府县县府府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

11、度比较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世袭世袭皇帝任免和调用皇帝任免和调用皇帝任免和调用皇帝任免和调用拥有封地和统拥有封地和统治权治权只有俸禄,无封只有俸禄,无封地,无统治权地,无统治权只有俸禄,无封只有俸禄,无封地,无统治权地,无统治权诸侯国有很强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的地方独立性 中央垂直管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绝对服从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央 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央节制,构,受中央节制,绝对服从中央绝对服从中央有利于稳定当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据势力 实现了地方权力向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有利于中央集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进一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