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1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2页
《耳鼻咽喉科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7 中医甲班耳鼻咽喉科学复习材料第二章 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耳与肾:所属关系:肾主耳,耳为肾之窍,为肾之官。 生理关系:肾藏精,肾之精气上通于耳,肾精充沛,耳窍得以濡养,则听力聪敏,耳主平衡功能正常。 病理关系:肾精亏损,耳窍失于濡养,则可致耳鸣耳聋。肾主藏精而生髓,髓充于骨而汇于脑,若肾精不 足,髓海空虚,不能上荣于耳,则可致耳鸣、眩晕。临床上,肾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可产生 耳鸣、耳聋、眩晕、耳内长期流脓、耳内胀塞等病证。诊断关系:耳的病证,多与肾脏的病理变化有关,肾脏的病变多反映于耳。治疗关系:一些耳病,可以从肾论治,如滋肾填精、滋肾降火、温肾利水等。2、鼻与肺:气属关系:肺主鼻

2、,鼻为肺之窍,又为肺之官。生理关系:肺气通于鼻,肺气充沛,则肺鼻互相协调,完成生理功能。鼻为呼吸之气出入之门户,故鼻窍 通畅,呼吸之气出入畅利,则肺气通利。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嗅觉灵敏。病理关系:肺的功能失调,容易导致鼻病的发生,鼻病亦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诊断关系:鼻为肺之外窍,肺脏有病,常驻反映于鼻部,故通过诊察鼻部的病证,可判断肺脏的病变。治疗关系:鼻病多从肺论治,临床上针对鼻病常有疏风宣肺、益气固表、温补肺脏、养肺润燥等治法。3、喉与肺: 所属关系:喉下接气道,与肺相通,为肺系之所属。在经络联系上,肺之经脉入肺脏,上循咽喉,构成了 肺与喉的互相联系。生理关系:肺与喉互相配合,共

3、同完成“行呼吸、发声音”的生理功能,肺气充沛,宣发舒畅,喉的功能 才得健旺,呼吸方能通顺,语音才能洪亮。病理关系:肺失调和,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而导致喉病,如肺失宣降,邪滞咽喉;肺经热盛,上攻咽喉; 肺阴受损,气阴不足,咽喉失养,甚则虚火上攻咽喉等。治疗关系:喉病常常从肺论治。临床上,风邪袭肺或肺经热盛所到的喉病,常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等治 法;若肺气虚弱或阴虚肺燥导致喉病,常治以补肺敛气、养阴清肺之法。4、通窍法: 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升阳通窍、利湿通窍。5、咽鼓管自行吹张法: 主要用于治疗耳胀耳闭。6、鼓膜按摩法: 用于治疗耳胀耳闭之耳鸣、耳聋、鼓膜内陷者。7、鸣天鼓法: 用于防治耳鸣耳聋

4、。8、耳鼻咽喉病常见症状及体征的辨病与辨证(请大家自行看书复习)。第六章 耳科疾病1、耳郭痰包: 是指以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 征的疾病。2、断耳疮: 是指以耳郭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郭 化脓性软骨膜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3、旋耳疮: 是指旋绕耳郭或耳周围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 西医学的外耳道湿疹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4、耳疖: 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5、耳疮: 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弥

5、漫性外耳道炎”可参考本病进 行辩证施治。6、耳胀耳闭: 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 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牙侵袭而致,所以古人又有“风聋”之称;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 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故古代医 籍中又有“气闭耳聋”之称。西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 施治。7、脓耳: 是指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耳病。西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 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8、常见的 脓耳变证 有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及黄耳伤寒等

6、。9、耳鸣: 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 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程度较轻者也称“重听” 。 西医学的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 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辩证施治。10、耳眩晕: 是指由耳窍病变所引起的以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内 耳疾病所引起的眩晕,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诞神经炎、药物中毒性眩晕、迷路炎 等均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11、鼓膜破裂的处理: 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12、耳菌: 是指发生于耳部的恶性肿瘤。以耳部肿块、疼痛

7、、流污秽脓脓血为主要特征。 第九节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圆球形异物:可用刮匙或耳钩,顺耳壁与耳道间的空隙超过异物后方,然后轻轻地将异物向前 拉出。切勿用镊子或钳子夹取,以防异物滑入外耳道深处。第十一节 耳胀 耳闭1、病因病机: 1)风邪外袭,痞塞耳窍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3)脾虚失动,湿浊困耳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2、诊断要点:自行看书复习3、分型论治 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风寒偏重者宜疏风散寒,宣肺通窍荆防败毒散 风热偏重者宜疏风清热,散邪通窍银翘散肝胆湿热,上蒸耳窍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脾虚失动,湿浊困耳健脾利湿,化浊通窍参苓白术散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开闭通窍

8、活血汤第十二节 脓耳1、病因病机: 1)风热外侵2)肝胆火炽3)脾虚湿困4)肾元亏损2、临床症状:急发者,以耳痛逐渐加重、听力下降、耳内流脓为主要症状;全身可有发热、恶风寒、头 痛等症状;小儿急性发作者,症状较重,可见高热并伴有呕吐、泄泻或惊厥。鼓膜穿孔流脓后,全身 症状逐渐缓解。病久者,主要表现为耳内反复流脓或持续流脓、听力下降。3、分型论治风热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肝胆火炽清肝泻火,解毒排脓龙胆泻肝汤脾虚湿困健脾渗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 肾无亏损补肾培元,祛腐化湿(肾阴虚)知柏地黄丸(肾阳虚)肾气丸第十三节 脓耳变证常见的脓耳变证有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及黄耳伤寒等。第十四

9、节 耳鸣 耳聋1、病因病机: 1)风热侵袭 2)肝火上扰 3)痰火郁结 4)气滞血瘀 5)肾精亏损 6)气血亏虚2、诊断要点:自行看书复习 3、分型论治风热侵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银翘散肝火上扰清肝泻热,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耳聋左慈丸 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归脾汤3 类: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4、根据耳聋的发生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将其分为第十五节 耳眩晕1、病因病机: 1)风邪外袭 2)痰浊中阻 3)肝阳上扰 4)寒水上泛 5)髓海不足 6)上气不足2、诊断:自行看书复习3、分型论治风

10、邪外袭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桑菊饮痰浊中阻燥湿健脾,涤痰止眩半夏白术天麻汤肝阳上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寒水上泛温肾壮阳,散寒利水真武汤髓海不足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杞菊地黄丸上气不足补益气血,健脾安神归脾汤第七章 鼻科疾病第一节 鼻疔1、鼻疔:是指发生在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位的疖肿。以局部红肿疼痛、呈粟粒状突起、有脓点为特征。 西医学的鼻疖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切开时2、排脓:脓成顶软者,局部消毒后,用尖刀片挑破脓头,小镊子钳出脓头或吸引器头吸出脓栓。 不可切及周围浸润部分,且忌挤压。第二节 鼻疳鼻疳的外治法:主要用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中药外洗或外敷。第四节 鼻窒1、鼻窒: 是指以经常性鼻塞

11、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西医学的慢性鼻炎等疾病 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2、病因病机: 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 3)邪毒久留,血瘀鼻窍3、本病避免局部长期血管收缩剂滴鼻。第五节 鼻槁1、鼻槁:是指以鼻内干燥、粘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为特征的慢性鼻病。西医学的干燥性鼻炎、萎缩性 鼻炎等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2、病因病机:主要是津伤而致鼻窍失养1)燥邪犯肺 2)肺肾阴虚 3脾气虚弱3、本病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第六节 鼻鼽1、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西医学的变应性 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12、非变应性鼻炎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2、病因病机: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2)脾气虚弱,清阳不升3)肾阳不足,温煦失职4)肺经伏热,上犯鼻窍。3、诊断要点:病史:部分病人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临床症状:本病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呈阵发性,具有突 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检查:在发作期鼻粘膜多为灰白或淡蓝色,亦可充血色红,鼻甲肿大,鼻腔有较多水样分 泌物。在间歇期以上特征不明显。4、分型论治 肺气虚寒,卫表不固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温肺止流丹亦可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脾气虚弱,清阳不升益气健脾,升阳通窍补中益气汤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温补肾阳,固肾纳气肾气丸 肺经伏热

13、,上犯鼻窍清宣肺气,通利鼻窍辛夷清肺饮第七节 鼻渊1、鼻渊:是指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 是鼻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 愈。西医学的鼻窦炎症性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2、病因病机: 1)肺经风热 2)胆腑郁热 3)脾胃湿热 4)肺气虚寒 5)脾气虚弱3、诊断要点:自行看书复习4、 上颌窦穿刺冲洗的作用:1 )诊断作用2)治疗作用。可了解窦内有无脓液及其性质、量、气味等,但 此检查需在病人无发热,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的情况下施行。4、分型论治肺经风热-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一-银翘散胆腑

14、郁热一-清泻胆热,利湿通窍一-龙胆泻肝汤脾胃湿热一-清热利湿,化浊通窍-甘露消毒丹肺气虚寒一-温补肺脏,散寒通窍一-温肺止流丹脾气虚弱一一-健脾利湿,益气通窍-参苓白术散第九节鼻衄病因病机:1)肺经风热2)胃热炽盛3)肝火上逆4)心火亢盛5)肝肾阴虚6)脾不统血第十节鼻异物临床症状:儿童单侧鼻塞及流脓血涕且伴秽臭者,应首先考虑鼻腔异物。圆形异物:如珠子、豆子、钮扣等,可用异物钩或小刮匙,绕至异物后方,由后向前拨出。不可用镊子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第十一节鼻损伤鼻骨骨折:复位最迟不宜超过14天,以免骨痂形成太多,或错位愈合,则不易整复。复位器械伸入鼻腔后,不宜超过两眼内眦连线 。窦口鼻道复合

15、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 组筛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开口等一系列解剖结构。第八章咽喉科疾病第一节喉痹1、喉痹: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咽部红肿,或喉底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西医学的 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庄施治。2、分型论治外邪侵袭,上犯咽喉一一疏风散邪,宣肺利咽一一风热外袭者,宜疏风清热,消肿利咽一一疏风清热汤 风寒外袭者,宜疏风散寒,宣肺利咽一一六味汤第二节乳蛾1、乳蛾: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可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本病可诱发 喉痈及痹证、水肿、心悸、怔忡等全身疾病。西

16、医学的扁桃体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庄施治。2、喉核的特点:喉核上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喉核表面腐脓成片,但不超出喉核范围,且易拭去,颌下 有核。迁延日久可见喉核肥大或干瘪,表面凹凸不平,色暗红,上有白星点,挤压喉核,白色腐物自喉 核隐窝口溢出。3、分型论治:风热外袭,肺经有热一一疏风清热,利咽消肿一一疏风清热汤邪热传里,肺胃热盛一一泻热解毒,利咽消肿一一清咽利膈汤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一一滋养肺肾,清利咽喉一一百合固金汤脾胃虚弱,喉核失养一一健脾和胃,祛湿利湿一一六君子汤痰瘀互结,凝聚喉核活血化瘀,祛痰利咽会厌逐瘀汤4、预后及转归:局部并发症有耳胀、喉痹、喉痈等,全身并发症有低热、痹证、心悸、怔忡、水

17、肿等。 第三节喉痈1、喉痈:是指发生于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的痈肿。2、生于喉关的称喉关痈或骑关痈,生于会厌的称会厌痈,生于喉底的称里喉痈,生于颌下的称颌下痈。 西医学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会厌炎及会厌脓肿、咽后脓肿、咽旁脓肿等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施治。3、喉关痈、颌下痈可出现张口困难;会厌痈、里喉痈可出现呼吸困难;里喉痈可出现吞咽困难,严重者 呼吸困难;颌下痈可出现吞咽障碍、张口困难。4、排脓:喉痈脓成之后,应及时排脓。可行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里喉痈应采取仰卧垂头位,并在做好抽吸痰液及气管切开器械的准备下进行,以防脓肿突然破裂,脓液插入气道,导致窒息。 第四节 喉喑1、喉喑:是指以声音嘶哑为主

18、要特征的喉部疾病。西医学中喉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喉肌无力、声带麻 痹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辩证庄施治。2、病因病机:喉喑有虚实之分,实证者多由风寒、风热、痰热犯肺,肺气不宣,邪滞喉窍,声门开合不 利而臻,即所谓 “金实不鸣” 、“窍闭而喑” 。虚证者多因脏腑虚损,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而致,即 所谓 “金破不鸣” 。1)风寒袭肺 2)风热犯肺 3)肺热壅盛 4)肺肾阴虚 5)肺脾气虚 6)血瘀痰凝 证治:肺肾阴虚滋阴降火,润喉开音百合固金汤 第五节 急喉风 1、急喉风:是指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西医学的急性喉阻塞可参考本病进行辩 证庄施治。2、气管切开术:根据病因及呼吸困难的程度

19、,适时地进行气管切开,及时解除呼吸困难,是治疗本病的 重要方法。一般来说,一、二度呼吸困难,以病因治疗为主,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若药物治疗未见 好转,全身情况较差,或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病因,则应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四度呼吸困难,宜立 即行气管切开,必要时可行紧急气管切开或环甲膜切开术,为进一步处理赢得时机。第六节 梅核气 1、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临床症状:以咽部异物阻塞感为主要症状。其状或如梅核,或如炙脔,或如贴棉絮,或如虫扰,或如 丝如发,或如痰阻,或如球如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痛不痒,不碍饮食及呼吸。多于情志不舒, 心情郁闷时症状加重。4、分型论治: 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散结解郁逍遥散 痰气互结行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