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_第1页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_第2页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_第3页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_第4页
老子思想的学习感受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老子思想的心得感受摘要:老子作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始祖,而且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启蒙者,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关键字:老子、无为而治、辩证思想、小国寡民在哲学思想上,老子在哲学思想上提出了 “道 ”这一个空虚无形,却又用之不尽的东西,并且认为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从“道 ”那里派生出来的。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因此, “道 ”就成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具体的事物都可以用名称来表

2、示,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天地是从 “道 ”那里产生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归根结底,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说明,老子所谓的“道 ”也就是 “无 ”,它是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属性的东西。同时, “道 ”在老子那里也指规律。老子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看到客观世界变化无穷,看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认识到天地万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相互依存、相互转 化。如他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等,都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虽然老子的这些辩

3、证思想由于时代的因素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如他认识到事物的转化,却无视事物转化的条件与质的区别,事物的发展和转化,只停留在循环往复上面,但是老子的这些朴素的辩证思想在古代是难能可贵的,对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和 “道 ”的思想相适应,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听其自然。同时,在政治上“不尚贤 ”,这实质上是企图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达到 “无不为 ”的效果。为此老子主张实行“愚民 ”政策。所谓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于是他认为应当“绝仁弃义 ”,使民 “无知无欲 ”。这就是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妙用。老子理想的社会是“至治之极 ”的

4、“小国寡民 ”的世界,即“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很明显,老子向往的并不是一幅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而是早已在历史上消逝了的,经过他的美化,保留有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制社会。应该说,老子不满当时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残暴和虚伪,甚至骂他们是强盗头子,是有进步性的,但他又看不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所作所为,鼓吹历史的倒退,则是一种没落的阶级意识,完全是行不通的。老子的从“无为而治 ”到 “寡国小民 ”社会的描绘,完全是是他所处时代与现实环境的产物。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老子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为 ”呢?我想

5、,答案是肯定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 思想既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 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 ,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虽然观念上的“道 ”不能让人们直接接触且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是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这都是有值得我们后人借鉴的地方的。首先,老子的思辨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很重要,没有批判的能力,社会就不能发展。老子用自己

6、的眼光看事物,也就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他认为,“有为 ”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就像在治国方面,老子有很多治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有力的,同时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要讲究技巧,煎鱼时不能随便翻,把鱼都翻烂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它自己熟。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

7、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我们现在的社会上有一些现象,按照老子的批判精神也应该被质疑和否定。比如宣传一个人热爱工作、投身事业是应该的,社会需要弘扬这种风气。但是一定不能过分。如果一个人的父亲死了,他不奔丧;老婆生孩子,也说工作忙离不开,这在我看来就是不正常了。一个不关爱父母也不爱惜妻子的人,他对工作的爱就可能是装出来的。我想我们是有理由质疑的,一个连基本的人情都没有的人,能对事业工作真正负责吗?社会正气是符合自然、符合人情的,不是虚假的“有为 ”。老子的批判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肯定。其实,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好的一面包含不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包含着好的一面,没有单纯的利也没有单纯的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又或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