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_第1页
高海拔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_第2页
高海拔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海拔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监护【摘要】为减少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HARDS)的病死率,对收入ICU的252例创伤、感染、大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电、呼吸、血气、生化连续动态监护。结果:252例中有28例分别于伤后372 h(平均196 h)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除1例死亡外,27例抢救成活。提示连续动态监护为HARDS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减少了病死率。 【关键词】 监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海拔区Key words monitoringARDShigh altitude area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严密的多功能生命动态监

2、护是争取早期诊断、治疗,提高抢救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尤其对高海拔区的患者显得更加重要。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对252例创伤、感染、大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电、呼吸、血气、生化的动态监护,其中28例发生了ARDS,经抢救,27例成活,监护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中男23例,女5例,年龄最小51岁,最大71岁,平均623岁。其中20例为食管癌、肺癌、肾癌、纵隔肿瘤术后出现感染、出血、休克致ARDS;4例为肠穿孔、腹膜炎、重症胰腺炎术中休克、心跳骤停所致;4例原发于严重创伤、失血、休克。均符合ARDS/MODS诊断标准。28例中2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多器官全生化功能检查和

3、血气、心电图、胸片、肺功能检查,除8例显示肺功能轻、中度减退外,均未发现其它器官功能受损。所有病例致伤(原发伤或继发伤)至诊断ARDS时间最短3 h,最长72 h,平均196 h。本组患者在处理致伤同时及时接受呼吸机(纽邦200或西门子900 C)支持治疗,采用低潮气量710 ml/kg,频率1214次/min,吸呼比12或13,呼吸末正压模式(29524902 Pa)为主,呼吸机使用时间最长60 d,最短4 d,平均86 d。连续进行血气、心电动态观察,每日行多器官生化功能指标检查和床旁胸部摄片。呼吸频率和血气每日取3个时间段的平均值。12 监护结果28例中第13天呼吸频率、血气动态变化见表

4、1。表1 ARDS发病后第13天呼吸频率及血气变化(略)监护结果表明,ARDS在1 500 m高海拔地区呼吸频率和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国内外标准。28例中10例乳酸脱氢酶为230690 U/L、肌酸肌酶149758 U/L、谷草转氨酶83213 U/L、尿素氮8331356 mmol/L、肌酐133139 mol/L,均高于正常值,提示有肺外器官受损。3例(107%)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其中1例死亡。27例抢救成活。2 护理21 生命体征的监护随时观察HR、R、BP等各项指标;每隔48 h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动态观察各指标的变化。当遇有不易解释的呼吸频

5、率增快、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吸氧效果不佳时,及时检查造成呼吸障碍的原因。在排除低血容量休克、血气胸、肺不张等常见并发症后,根据本地区标准遇有进行性低氧血症(即PaO2/FiO220 kPa,SaO2080,P(A-a)O220 kPa,呼吸频率30次/min),应考虑ARDS的可能。28例中2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后2448 h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HR 150160次/min,R 3640次/min,胸部X线检查见两肺大量细斑片状阴影,常规给氧下PaO2进行性降低(733 kPa),PaCO2进行性增高(667 kPa),SaO2080,由于发病早期明确诊断,得到了及时治疗。8例急症手术病

6、例最早于伤后3 h发生呼吸窘迫,说明ARDS发生在海拔较高地区的病程进展较快、病情较重,早期监护、及时治疗为避免或减轻肺外器官受损程度取得了较好效果。22 呼吸道管理本组病例多为老年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受限,因此,呼吸道准备和围手术期监护尤其重要。28例中20例为选择性胸部手术,创伤和全麻插管、误吸常是诱发呼吸道并发症、进而发展成ARDS的重要诱因。术前通气功能受损(FEV1070,MVC060)是肺部并发症的潜在诱因。术前7 d进行咳嗽、深呼吸训练,使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方法,以减少肺部并发症;对吸烟患者要强制戒烟。术前3 d进行雾化吸入,3次/d,雾化液由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

7、、地塞米松5 mg和乙酰半胱胺酸025 mg加生理盐水20 ml组成。23 机械通气的监护详细记录有无自主呼吸和呼吸次数,胸廓起伏幅度,痰量及颜色,皮肤末梢循环,神志,体温,尿量等。准确记录呼吸机参数,如通气模式、潮气量、气道压力、吸氧浓度,注意有无呼吸对抗。每日更换加湿器内灭菌用水;保持水温3436,及时清除呼吸机管道中的水分。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1次。呼吸机报警时先找原因,再对症处理。躁动患者应固定双手,严防导管脱落及拔管。长期应用呼吸机患者可产生呼吸机依赖心理,要经常指导患者加强自主呼吸锻炼,争取早日脱机。本组28例中使用呼吸机最长60 d,最短4 d,平均86 d。24 气管插管的护理经

8、常检查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及导管固定是否牢靠,气管插管下段位置应在气管分叉上1 cm。可选用适当的牙垫,防止气管导管堵塞。定时正确吸痰。用无菌镊子夹住吸痰管,将其伸入气管导管,边旋转边吸引,深度长于气管导管2 cm,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不超过30 s。痰粘稠不易吸出时,气管内注入3 ml湿化液(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再进行吸引。定时开放气囊,防止气道粘膜压迫致缺血、水肿。开放气囊应先行口腔及咽部吸引。每隔34 h开放气囊13 min,再注入气体约610 ml。严格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咽部分泌物。每日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口腔34次,若霉菌感染可用4%碳酸氢钠液清洗

9、。25 气管切开的护理固定导管的颈带松紧要适度,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气管套囊充气以不漏气为准,防止压力过高。切口周围纱布每日更换12次,保持清洁、干燥。使用金属套管,内套管每日消毒12次。26 营养支持本组食管癌根治术后ARDS发生的比例明显高于肺切除手术,前者为125%,后者为24%,原因可能与全麻下胃肠减压管反流误吸、全身性营养状态低下、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呼吸肌营养受损、全身性机能减退等因素有关,故在围手术期应重视营养支持和术前肝糖元储备,减少负氮平衡。【参考文献】 1 张世范,郭远明,高 炜等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试行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9,11(11):7032 王今达,王宝恩ARDS/MODS诊断标准:经庐山95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讨论通过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1995,7(6):3463 Bernard G R, Artigas A, Brigham K L et al. Report of the AmerEuro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 In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