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第1页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第2页
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摘要运用亲水性角膜软镜能吸收和释放药液的特点,配戴载药软镜治疗角膜病已被临床应用。但持续戴用软镜可以使角膜缺氧和组织乳酸堆积,常引起角膜上皮缺损、基质水肿、继发感染及新生血管形成等系列并发症。作者对配戴前角膜的承受能力进行了测定、选择合格的镜片并采取合理的戴用方法、注意观察并及时处理软镜引起的角膜组织损伤,有效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对配戴亲水软镜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关键词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预防处理Key wordsHydrophilic contact lensComplicationPreventive Treatment亲水性角膜

2、接触镜是以亲水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它配戴简便,通气、含水,还能吸收和释放药液,是治疗角膜病的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主要适用于角膜上皮缺损、化学性烧伤、各种角膜炎、眼睑闭合不全、小的穿孔及术后创口漏水。若配戴时间过长,可引起角膜上皮缺氧,组织内乳酸堆积,导致角膜上皮和前部组织水肿,上皮细胞脱失,继发感染及新生血管增生等一系列并发症。1为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对54例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进行了定期随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做了相应的处理。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54例患者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1083岁,戴用时间20日至30个月。亲水性角膜接触镜选用含水量38%,后弯曲半径8.8m

3、m,直径14.5mm,厚度0.17mm。1.2方法戴镜后每两周更换接触镜一次,清洗,将镜片置于盛有10ml蒸馏水的小瓶中,放入蒸锅中水浴煮沸30min,达到清洗、消毒及去除蛋白的目的,自然冷却后使用庆大霉素(20000U/ml)浸泡24h备用。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文化素养等方面进行戴前教育,制订随访计划,观察戴用情况。2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措施2.1软镜不耐受本组中发生2例,占3.7%。表现为原有症状如结膜充血,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加重。主要由于患者敏感阈值低、软镜破损、操作过程的损伤或软镜不适合等原因造成。其中一例为角膜溃疡穿孔,经裂隙灯检查,镜片处于良好的贴合状态,给予加压包盖,

4、24h后,症状明显减轻,伤口已闭合,前房形成。另一例为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配戴后裂隙灯评估:软镜周边形成皱折,由于缺少合适曲率的镜片,更换治疗方案。2.2角膜新生血管本组发生4例,占7.4%,其中戴镜3个月以内者3例,均为化学性烧伤,3个月以上者1例,为大泡性角膜病变,一般患者无自觉症状。主要由于角膜局部缺氧,机械性刺激及角膜代谢紊乱所致。142.3角膜水肿本组发生1例,占1.85%。表现为视物模糊,角膜增厚,透明度降低。主要由于长时间配戴引起角膜上皮缺氧,组织内乳酸堆积及免疫球蛋白等在接触镜表面形成一层半透膜,导致接触镜的携氧能力下降所致。该水肿的部位主要为上皮和浅基质层。1,4预防措施:

5、配戴前进行评估,检查角膜的知觉度,瞬目次数,正常1416次/min。瞬目次数少者应慎用或根据病情减少配戴时间。配戴时应选用无破损的接触镜,用棉棒取出接触镜,稍干使其弯曲度复原,仔细观察边缘是否光滑。对于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和不能自觉配合的患者在配戴时可使用开睑器或拉钩,切忌反复操作。配戴后裂隙灯检查:治疗性接触镜的镜心应该与角膜中心呈同心圆,除去上下眼睑的压迫,随瞬目、眼球运动镜片可产生偏位,但很快恢复中心位置。直径大的镜片粘着较好,比较稳固,镜片后弯曲半径小者稳固较好,大的弯曲半径比较平坦,易于移动。另外,在最初配戴的24h,有17例(31.48%)的患者诉眼磨,不舒服,一般在4872h症状自行

6、缓解。配戴后应定期更换镜片,清洗时要充分除蛋白,水浴法消毒30min;如需治疗时选择稳定性好、分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禁止使用荧光素及红汞染色。在生活中应注意不吸烟,工作环境应无化学性气体污染,怀孕期间慎用。对于已引起新生血管并发症者,应权衡利弊,全面分析,必要时中断戴镜。3讨论在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并发症中,最大的问题是接触镜被细菌、霉菌及寄生虫污染。在机械性刺激及缺氧使角膜上皮脱失、缺损的条件下,失去上皮屏障功能的角膜组织极易被污染的镜片引起感染,4这一严重的并发症已屡见文献报道。4在所有微生物感染中,绿脓杆菌是可以遇到的感染细菌之一,由于其对胶原组织的破坏力强,病灶进展迅速,常导致穿孔,是最

7、危险的并发症。在处理接触镜时我们采用了双消毒法。首先水浴法消毒,利用接触镜的热固性能,在100的沸水中保存30min,杀灭细菌,霉菌。另外在保存的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溶液(庆大霉素20000U/ml),抽样监测均为无菌生长。在操作时改变传统使用清洗的手取接触镜,而是使用消毒棉棒取出和配戴,切断感染途径。对于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在外出时戴挡风镜,防止空气中的灰尘污染,由于采用上述方法,本组中无一例发生感染。角膜接触镜对氧的传递是依赖于氧分子的渗透和弥散作用完成,其渗透作用是通过亲水性角膜接触镜合成物的分子网状结构及大量的亲水集团,使低分子的离子和分子自由通过。1使角膜接触镜表面形成半透膜或破坏

8、其化学结构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缺氧。氧分子的弥散主要通过瞬目反射,当闭眼时,上睑压向镜片,挤出软镜和角膜之间的泪液,睁眼时压力消失,又主动形成间隙,使新泪液再一次充满,从而使角膜源源不断得到氧的供给,由于泪液中富含溶菌酶,免疫球蛋白IgG、IgA及脂质,长期配戴后使角膜接触镜表面形成薄的半透膜,此外泪液中的无机盐如Ca、Fe、Mg等与多数药物结合,也可附着在软镜表面;治疗过程中若使用油剂点眼药物,也会形成隔水膜;有些药物和化学制剂,如肾上腺素、氯霉素、山梨醇、荧光素、四羟唑啉及大分子络合物附着在软镜表面,可改变其结构,使氧弥散系数(DK)值发生改变,从而造成角膜缺氧,致使角膜水肿、糜烂;长期角膜缺

9、氧致使角膜新生血管发生。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制定随访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个并发症都与其携氧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可根据不同的疾病、治疗目的制订随访计划,长期戴用的患者,尤其是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容易出现深层新生血管,应间隔戴用。随着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的逐年增加,适于手术的角膜材料严重缺乏,配戴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缓解症状不失为一好办法,但配戴后出现的新生血管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增加了难度,对角膜内皮代偿不可逆的大泡性角膜病变,尽早施行大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一种积极治疗方法。若移植材料缺失,视力预后差的病例,可考虑角膜层间植入具有内屏障功能的晶状体后囊,经缓解刺激症状,以免因配戴接触镜引起角膜血管增生,为移植手术造成困难。作者单位:030002太原市山西省眼科医院参考文献1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6-1456.2谢培英.角膜接触镜.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80-270.3William E,Smiddv.Therapeutic Contact Lenses Ophalmology.March,1990,291-2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