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_第1页
试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_第2页
试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摘要:随着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普遍增大,给我国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年前,我国地质勘探研究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一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某矿山工程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包含岩n-程和地质

2、灾害防治工程两个范畴,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1.几类常见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从统计资料来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频繁。其中崩

3、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造成滑坡的诱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以及乱砍乱伐等。滑坡发生的规律: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易滑(坡)岩、土分布区;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

4、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t-gr现象称为崩塌。崩塌的诱因: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引起地质强烈振动。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不合理开挖,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滥伐乱垦等是引起地质泥石流的诱因。2.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析人为活动加剧或加速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带来的危害性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产生的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如: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铁道、公路等各种工程建设的开挖,亦经常

5、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土壤侵蚀、地面塌陷与沉降、滑坡、岩爆、泥石流、荒漠化以及坑道涌水、瓦斯爆炸等灾害。人工滥伐森林资源,也造成土壤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并导致洪灾的加剧发生。人工爆破也会诱发岩溶塌陷、滑坡等灾害的发生,还有可能引起连锁性的岩溶塌陷。人工诱发地质灾害的特点如下:诱发速度快: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诱发灾害面广:例如由于生物资源森林的破坏,工程的大规模开挖,影响的是区域性环境恶化,诱发区域性旱涝灾害,以至引发全球性

6、荒漠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升温效应,对气候及地质灾害诱发作用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灾害损失巨大: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施工技术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女口抗滑桩)、复杂性(女口抗滑桩+锚拉+挡板+冠梁)和多样性(防治滑坡可采用桩,亦可采用挡土墙),以地下工程施工为工艺特点,因此与地基与基础工程和岩土工程具有十分相近或相同的工艺流程、施工工序和施工工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

7、范和标准主要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8-2006):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的成因机制、运动模式、易发性及防治目标制定。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8、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少,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另外,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调查区需搬迁避让或已搬迁的灾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论文    · 贵州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