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岩体处理方案_第1页
危岩体处理方案_第2页
危岩体处理方案_第3页
危岩体处理方案_第4页
危岩体处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危岩体的地质特征二、水文、气象特征三、危岩体可能造成滑坡、坍塌等形成的原因四、处理危岩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五、危岩体的基本特征六、危岩体的处理方案七、危岩体处理方案的施工工序童子沟特大桥46#墩48#1右幅右侧危岩体处理技术方案一、危岩体的地质特征童子沟特大桥所在地隶属卢氏县双槐树乡和五里川镇的交界地段。桥址区域内有一条S331 省道可以通往,交通条件较便利。该桥位于河滩漫滩地形及河谷陡坡地形,桥梁整体沿五里川河纵向展布,多穿插于陡峭山坡坡脚,所处地形变化较大。特别是

2、K27+97U K28+080段呈陡崖状,岩体较破碎,上部外凸形成反坡,且岩石节理裂隙很发育,施工过程中对山体的扰动极易造成岩石坍塌,对桥梁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营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桥址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冲洪积成因的砾石,缓坡处的残坡积的角砾,碎石、粉土;基岩为中元古界峡河群界牌组的变粒岩及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大理岩,桥址区钻探揭示自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 人工填土。 卵石成分主要为花岗岩、变粒岩,中、粗砂充填,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12.8m,主要分布于五里川。 角砾成份为石英岩、大理岩、变粒岩,局部含少量碎石,间隙较多粘性土填充,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 13.5m,其主要分布于山体

3、缓坡处。 强风化大理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多为软岩- 较软岩。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0.5m,仅分布于卢氏台附近。 强风化变粒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以软岩为主,钻孔揭示最大揭 示层厚5.4m,分布于桥区内大多数地方。 中风化大理岩:层状构造,节理不发育。以较硬岩为主。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27.5m,分布于桥台两岸及k27+500k28+450段的处大部分地区。 中风化变粒岩: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以较软岩- 较硬岩为主,钻孔揭示最大揭示层厚25.7m,分布于除两桥台大部分地区,为桥址区的主要地层。桥址岩体中仅发育小型的断层及褶皱,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断裂构造迹象。桥址区岩体节理面倾斜角为3060

4、° ,岩体破碎-较破碎,岩体软硬不均,岩块单轴抗压强度值离散性较大,主要原因沿裂隙面破坏时抗压强度值小,其分布两岸桥台岩体结构类型为破坏破裂状结构,一般具有连续性强、贯通性好的特点。 在卢氏台边坡开挖易沿节理面产生崩塌或危岩体,施工时应引起注意。总体而言,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桥址区于K27+97A K28+080段跨越陡坡坡脚,该段自然坡度约 500600, 坡向约21°,岩层产状2250/61°,发育有3组主要节理分别为J1:295°/25(1条 /m)°, J2:1530/ 15(1 条/m)0, J3:0 0/45(1 条/m)0均成

5、微张或闭合状态。二、水文、气象特征本标段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5.1 C,年无霜期为18422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45.3mm具中夏、秋两季(5-9 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尤其7、 8 两个月降雨量较为集中;在空间上降雨量受地形影响,山岭、山峰去降雨量较大,且多表现为暴雨,谷底降雨量较少;多年平均降雨量大于 800mm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其中58月蒸发量较大,约占全年的60%Z上,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8唳89%平均潮湿度。该桥位于河滩漫滩地形及河谷陡坡地形,桥梁整体沿五里川河纵向展布,多穿插于陡峭山坡坡脚,所处地形变化较大,河谷宽

6、110120m河床最低标高 758m, 桥台处地形最大标高852m, 地形相对高差94m。 五里川河为常年流水,改河是周边地表水向外排泄的主要通道,在暴雨时地表汇水区域较广,且物质来源较丰富,易形成山洪,并携带较多土石方,在局部路段随着山洪携带物质的增多,可能形成水石流。三、危岩体可能造成滑坡、坍塌等形成的原因1、地形地貌条件危岩体后壁山体较陡峻,有利于滑坡的形成。2、地层条件危岩体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冲洪积成因的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厚度较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下部基岩为中元古界峡河群界牌组的变粒岩及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大理岩。因此, 上部土体松散,有利于地表水入渗,下伏基岩为片岩。

7、是较好的隔水层,易于在堆积物与片岩的接触面形成一薄弱层,在松散土体本身自重的作用下,有利滑坡或灾害的形成。3、水文地质条件水是诱发滑坡形成的外在因素,危岩体后壁在地形、地貌上呈明显的陡峭状, 加之滑体土质结构松散,有利于地表水入渗,故在雨季特别是长期降雨时,使危岩体湿度、重度加大,而滑床为片岩,是较好的隔水层,致使抗滑体抗滑力及抗剪强度下降,对危岩体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四、处理危岩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该危岩体一旦失稳,将危及坡下方为桥面、墩柱、承台以及会对今后运营的危害更大,目前该危岩体尚未排除。该危岩体若受到边坡坡脚开挖的影响,坡体可能失稳,会造成滑坡、崩塌等灾害,故对该危岩体进行治理迫在

8、眉睫。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不受损失,防治工程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当岩体失稳发生崩塌或滑坡, 进而使上部岩体失去支撑,卸荷或岩体重力作用加剧,形成切割岩体的结构面,从而形成坠落式危岩,如下示意图:五、危岩体的基本特征2、危岩体的正面3、危岩体的局部六、危岩体的处理方案填缝工程+上部削方减载+预应力锚索+主动柔性防护网+截排水工程布置。说明如下:1、填缝工程主要针对陡崖区后部发育几条与坡面走向一致的裂隙,该裂隙经长期风化和溶蚀等地质作用后,现已发育一条裂缝,采用M10水泥砂浆进行填补,防止其进一步风化卸荷,同时起到防水加固作用。2、上部削方减载为减少坡体下滑力并防止坡体上部局部剪出,对坡体最上部的不稳定体进行削方,以防滑坡体上部局部失稳。削方减载工程主要包括削方、土石方运输等两个分项工程。3、预应力锚索预应力锚索长度穿过危岩体后部裂缝进入基岩,通过提供的反力,固定破裂面以外的危岩体,以增强其整体稳定性。4、主动柔性防护网危岩体顶部进行清危削载后,采用主动柔性防护网进行支护处理,防治削载后的岩体表面掉块形成新的危害。5、截排水工程为防止雨季危岩体外地表径流水流入岩体内,尽量降低危岩体的饱和度,提高坡体本身的抗滑能力,拟在坡体周围外缘5m处设置截排水沟。七、危岩体处理方案的施工工序1、裂缝工程施工顺序搭设工作排架临时安全措施清表拌浆填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