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_第1页
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_第2页
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_第3页
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_第4页
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作用的实验观察作者:刘琳琳 马融 张喜莲 王亚雷 晋文蔓 蒋明辉【摘要】 目的 探讨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排铅作用。方法 运用醋酸铅灌胃制作铅中毒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8组,利胆补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依地酸钙钠组、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5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尿、粪中铅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降低血铅含量和增加尿铅排出量中,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在增加粪铅排出量方面,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利胆补肾颗粒高、中剂量组排铅作用优于西药组;其疗效与中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肝肾双

2、排法具有促进铅毒由肾尿道及肝肠道两条途径排泄,从而降低血铅含量,增加尿、粪铅的排出量。 【关键词】 铅中毒; 血液/分析; 尿分析; 粪便/分析; 动物,实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anShenShuangPai (SGLD) in eliminating lead.Methods Lead poisoning model was made by filling the stomach with the acetic lead. All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ight group

3、s: LDBS highdose group,LDBS middledose group,LDBS lowdose group,EDTACaNa2 group,EDTACaNa2+Livona group(combin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group),Livona group,plumbum dyed model control group and blank control group(normal control group). After all the leadpoisoned rats were treated with medicine for 5

4、weeks,the ch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d in blood, urine and excrement was observed. Results On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lead in blood and increasing volume ejection of urine lead,the curative effect decreased from the EDTACaNa2+Livona group, to the EDTACaNa2 group and then to the Livona g

5、roup; on increasing the volume of ejection of excrement lead, the curative effect decreased from the EDTACaNa2+Livona group to the Livona group and to the EDTACaNa2 group.Conclusion GanShenShuangPai can promote lead discharg from kidneyurinary passage and liverintestinal tract. It reduces the concen

6、tration of lead in blood and increases ejection volume of urine and excrement lead. 【Key words】 Lead poisoning; Blood/Analysis; Urine analysis; Feces/Analysis; Animals,laboratory 铅是一种造成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重金属元素,尤其是神经毒性最为明显。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特点,铅代谢与成人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相同接触水平中,儿童对铅接触途径多,易感性强,吸收率比成人高6倍1,排泄率相对较低,而且骨骼中的铅向血液和软组织

7、流动性大,更易造成铅在体内的蓄积,由此可见铅对儿童的危害更为明显2。因此,预防和治疗儿童铅中毒,减少铅损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铅的排泄途径为切入点,在由肾脏经尿道排铅的基础上,提出促使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肠道排铅的新途径,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创立“肝肾双排”新治法,并据此研究出利胆补肾颗粒。本文以动物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驱铅效果,初步探讨肝肾双排法的驱铅作用及驱铅途径,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组间比较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

8、y ANOVA);治疗前后比较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1 2 结果 2.1 造模后血、尿、粪中铅的含量 见表1。表1 大鼠造模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5。 表1结果表明,造模后各组血铅、尿铅、粪铅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 2.2 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 见表2。表2 造模大鼠治疗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依地酸钙钠组比较,cP0.05;与利胆醇组比较,dP0.05;与依地酸钙钠利

9、胆醇组比较,eP0.05;与利胆补肾颗粒低剂量组比较,fP0.05;与利胆补肾颗粒中剂量组比较,gP0.05。 表2结果表明,各治疗组治疗后血铅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血铅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各治疗组治疗后血铅含量均100 g/L,西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和利胆补肾颗粒高剂量组血铅含量最小,中药各剂量组与血铅含量呈负相关,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西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血铅含量最低,依地酸钙钠组次之,利胆醇组最高。 各治疗组经过肾-尿道排出的铅,各治疗组治疗后尿铅明显高于

10、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多,其次是中药中剂量组、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和依地酸钙钠组,中药各剂量组与尿铅排出量呈正相关。 各治疗组经过肝-肠道排出的铅,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各治疗组治疗后粪铅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排出量,优于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中药各剂量组与粪铅排出量呈正相关。西药粪铅排出量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 3 讨论 医学认为铅是一种造成人体多系统损害的重金属毒物,对儿童神经毒性尤为明显。其排泄途径为近2/3经肾脏由尿道排出,近1/3通过胆汁分泌由肠道排出3。肝细胞对铅具有主动通透

11、作用,可从血浆中摄取铅而排入胆汁,胆汁中的铅含量是血中的40100倍。 目前西医传统驱铅方法是使用螯合剂(如依地酸钠钙等)与血铅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肾脏由尿排出,对软组织、脑、肾中的铅有较强消除能力,但缺点是药物特异性差,排铅同时非特异性地排泄内源性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及维生素,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剂量大时对肾脏亦有损害。而利胆醇为慢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药,可促使肝细胞分泌胆汁,促进消化。 笔者根据铅中毒儿童烦躁不安、任性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表现,认为其病机关键在肝失疏泄、肝胆郁滞,肾气不足、气化失常。铅邪内侵于肝,肝失疏泄,肝阳上亢,故见多动、冲动、急躁易怒;肝失疏泄,胆汁分泌

12、排泄不利,铅邪不得外泄郁积体内,加重损害;肝失疏泄,还可致肾之气化、膀胱之开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铅邪由尿道排出。铅邪内侵于肾,更易致肾气不足,肾精化生乏源,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智力减低等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气化失常,膀胱开阖失司,故影响铅邪的正常排泄。 因此本文采用疏肝利胆、补肾利水的肝肾双排法,一方面可直接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增加肠道排铅量;另一方面益肾填精,使肾气化充足,膀胱开阖有调,有利于铅邪由尿道排出,保障各脏腑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据此研制了利胆补肾颗粒,方中柴胡调畅肝胆气机;茵陈除湿利胆退黄;大黄荡涤肠胃,通利水谷。郁金善调肝郁,行

13、气利胆;泽泻、土茯苓利湿泻浊,助邪从小便出。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枸杞子益肾填精,此二味固肝肾之本,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疏泄有常,肾气化充足,气机畅和,二道得利,邪自得去。现代药理研究,柴胡、茵陈、大黄、郁金、甘草具有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其中生大黄还能促进尿素氮和肌酐随尿排出体外,进而达到治疗铅性肾病的目的4;土茯苓、泽泻、茵陈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因此为该药促进铅邪“肝肾双排”提供了依据。土茯苓亦有促智作用,柴胡、茵陈、大黄、枸杞子、泽泻等富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钙、锌、铁等,可与铅竞争肠道吸收过程中所需的转运蛋白,降低铅在肠道的吸收,阻断其肠肝循环;并有效地和铅竞争与组织细胞相

14、结合,促进铅从组织细胞的排出;还能弥补西药在排铅的同时导致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丢失的不足。 通过上述西药排铅实验可以看出肝肾双排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如在降低血铅含量和增加尿铅排出量中,疗效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优于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在增加粪铅排出量方面,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 笔者根据铅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铅在人体的代谢特点,首次提出肝肾双排治法,并依法研制的利胆补肾颗粒经实验研究表明,排铅作用优于西药组;其疗效与中药含量呈正相关,利胆补肾颗粒药物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 章丽娟.儿童铅中毒现状及其原因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71773.2 Carrington CD,Sheehan DM,Bolger PM.Hazard assessment of leadJ.Food Addit Contam,1993,10(3):325335.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M.7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