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1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2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3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复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茅檐长扫净无苔”中“长扫”的意思是_,“净无苔”说明了茅屋_。2通过“手自栽”可以感受到( )A.主人的生活非常无聊。B.主人非常勤劳。C.主人只会栽花种草,没有别的专长。3表现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山清水秀的诗句是哪两句?请你体会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的特点,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_4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_2. 古诗赏析。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2、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3. 读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秋风动客情。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3、_。1补全诗句。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3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的思想感情。4诗中“挑”的意思是_,“促织”就是_。作者看到_,料想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4. 课内阅读。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_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A可

4、以。“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B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C不可以。“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D可以。“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5、。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

6、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聊_,聊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暗尘:_   (2)逐人:_(3)游妓:_   (4)金吾:_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了什么景物?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_3“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5请你写两句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句。_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商山早行

7、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释)商山: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征铎(duó):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槲(hú):一种落叶乔木。明:使明亮。驿墙:驿站的墙壁。杜陵:这里指长安。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1下面哪句诗最能表现出古诗描写的是深秋季节?   ()A.鸡声茅店月 B.人迹板桥霜 C.槲叶落山路 D.凫雁满回塘2全诗紧扣“_”二字,选取了鸡声、_、_、人迹、_、槲叶、枳花等典型景物,将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

8、,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3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句是“_”。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思是_。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填地名)时所作。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

9、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3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1补全古诗。2解释下列字词。乃:_ 发生:_ 野径:_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

10、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4我们常用“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10. 阅读诗歌,完成练习。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 )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很重的欺压。D.“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写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氛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恨。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D.诗人善于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

12、见坚实,平淡中见深远。3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_”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_”伟大精神的写照。11. 读诗句,完成练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词语。护田:_。送青来:_。2判断对错。(1)这两句诗采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水人的感情,显得既生机勃勃又清新幽雅。(_)(2)“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以改为“主人开门见青山”,意思的主人打开了门,就会看见青翠的山峰。(_)(3)诗人写出了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表现了人的高洁。(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补全古诗2“往来”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

13、_的景象。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资料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_1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心情。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2)令杜甫“喜欲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