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1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2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3页
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S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阅读。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注释鹊桥仙:词牌名。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忍顾:怎忍回视。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银汉迢迢暗度。(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便胜却、人间无数。(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2、C超过。忍顾鹊桥归路?(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两情若是久长时。(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3)这首词借   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_2. 课外阅读。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清气:清香的气味。乾坤:天地。1判断对错。(1)“不要人夸好颜色”中的“人”指

3、的是王冕。(_)(2)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两句诗标示的节奏是正确的。(_)2这首诗中写墨梅色彩的诗句是“_”。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3写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意思。_4这首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誓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3. 课外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首句用“_”和两个“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2“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3“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

4、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的具体内容了。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_4. 古诗对比阅读。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是刘禹锡的一组九首诗中的一首,“浪淘沙”是_。2下面哪句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最相近()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3对诗歌后两句的

5、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5. 阅读理解。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_3有一个同

6、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_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1补全古诗。2解释下列字词。乃:_ 发生:_ 野径:_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

7、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4我们常用“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7. 课内精彩回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这首诗是_代诗人_的作品,这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心情。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初闻涕泪满衣裳”中诗人流出的是喜悦的泪、高兴的泪。(_)(2)令杜

8、甫“喜欲狂”的原因是可以回到家乡去了。 (_)(3)诗中的“妻子”与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_)3下列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一个“喜”字。B.“满”字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喜极而泣、泪如泉涌的情态,逼真地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C.“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包含_、_、_、_这四个地方,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8. 读下面的古诗过故人庄,并完成填空。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

9、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解释下列字词。过:_   鸡黍:_轩:_   话桑麻:_2诗中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_。三、四句是描写_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_。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像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和。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B. 颔联描写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远景,绿树环合,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大,优雅恬静;下句

10、是近景,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景象。C. 颈联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心旷神怡之感。D. 尾联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悦,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言有尽而意无穷。4诗中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说说颔联中“合”“斜”两字的表达效果。_9.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唤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

11、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

12、“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_10.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作者是唐代诗人_(姓名),诗句“日暮客愁新”中“客”是_2诗人所在的地点是“_”,时间是“_”。(用原文回答)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表达羁旅愁思的五言绝句。B.一二两句直接抒发日暮无归的惆怅。C.三四两句由近观到远眺,寓情于景。D.统领全诗的是一个“愁”字。11. 古诗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

13、停顿2写景的诗句是:_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4这首词写的是:_的事。5这首词表达了_1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写出下列词的意思。(1)等闲:_(2)浑:_(3)清白:_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灰的前身石灰岩需要经过_和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岩的态度是_,这表现了石灰岩的_。(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体现出的石灰的精神,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精神的四字词语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3石灰吟是一首()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4石灰吟一诗表达了诗人_的高尚情操。13.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_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_,_。_,_。1默写古诗。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