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版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6课件苏教版_第1页
202X版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6课件苏教版_第2页
202X版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6课件苏教版_第3页
202X版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6课件苏教版_第4页
202X版高考生物总复习补上一课6课件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重点题型重点题型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方法一:说明: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量(e);摄入量();摄入量(a)同化量()同化量(b)粪便量()粪便量(c)方法二:方法二:说明: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2、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方法三:说明: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分解者的分解量(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典例】 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中的字母表示)。(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3)图中)图中N3表示表示_。(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用。(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中的字母表示)。(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答案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流向分解者和

4、呼吸消耗。)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消耗。(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固定”而不能说而不能说“照射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同化”而不能说而不能说“摄入摄入”。(4)若系统中含有输入的有机物(饵料、有机污染物等),则总能量生产者固)若系统中含有输入的有机物(饵料、有机污染物等),则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输入有机物中能量定的能量输入有机物中能量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下

5、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解析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

6、能量,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题图仅错误;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题图知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错误;由题图知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为15,而

7、并非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并非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错误。答案答案A2.(2019洛阳市统考)洛阳市统考)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表一种生物。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示能量值(单位:kJ)。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根据图甲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请根据图甲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2)图乙中,

8、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其中;其中d表示表示的能量;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属于第所示的能量属于第营养营养级;级;f所示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所示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答案答案(1)(2)没有包括此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一含碳有机物)没有包括此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一含碳有机物

9、转变成转变成CO2(3)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重点题型重点题型2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食物链中能量的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最值”计算计算设食物链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分情况讨论(如下表):(1)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20%即即1/5、10%即即1/10计算)计算)(2)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最值”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法计算。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分别为a%、b%、c%,若,若A的能量为的能量为M,则,则D获得的

10、能量为获得的能量为Ma%b%c%。2.在食物网中分析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3.利用利用“拼图法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巧解能量流动(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

11、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繁殖。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的的D1。(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1/W1)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2/D1)100%。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顺推(用乘法)”还是还是“逆推(用除逆推(用除法)法)”,以,以 为例。为例。若已知若已知“植物同化量(植物同化量(A)”,并告知其,并告知其“传向动

12、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11调整调整为为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计算时宜),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顺推(用乘法)”若已知若已知“人同化量(人同化量(M)”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素食、肉食由11调整为调整为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计算时应),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逆推(用除法)”【典例【典例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最少需消耗水藻,最少需消耗水藻kg,最多消耗水藻,最多消耗水藻kg。审题指导审题指导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

13、递效率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求最少消耗水藻量时。求最少消耗水藻量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选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小鱼小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为为x,则,则x20%20%1 kg,x25 kg;求最多消耗水藻量时,选最长的食物链,;求最多消耗水藻量时,选最长的食物链,即水藻即水藻水蚤水蚤虾虾小鱼小鱼大鱼大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人,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y,则,则y10%10%10%10%10%1 kg,y100 000 kg。答案答案25100 000【典例【典例2

14、】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为103 kJm2a1)。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则肉食动物,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级的传递效率约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审题指导审题指导(1)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

15、能量为0.25(103 kJm2a1),流入肉),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食动物的总能量0.250.055.12.17.5(103 kJm2a1),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5(103 kJm2a1),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7.552.5(103 kJm2a1)。(2)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2.50.59416(103 kJm2a1),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3)第一营养级流

16、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6214(103 kJm2a1),第一营养级的能),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量1437023110(103 k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答案答案2.515.6%12.7%【典例【典例3】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将此食物结构改为改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倍倍。(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

17、能量比例由)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调整为14,能量传递效率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倍。倍。审题指导审题指导(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物的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相对值是28(如下右图)。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如下右图)。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

18、者可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倍。答案答案(1)1.96(2)1.491.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解析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20 g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别为a、b、c,可写出:,可写出:列 方 程 式 得 :列 方 程 式 得 : a 2 0 % 2 0 % 2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