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1页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2页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3页
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文言文阅读。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语。衡乃穿壁引其光 (_) 遂成大学(_)而不求偿(_)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2文中有关匡衡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3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学

2、习匡衡的什么品质?_。2. 文言文阅读。杀骆驼破瓮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选自百喻经)(注)昔:从前;古时候。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用:采纳。痴:傻、愚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有一老人来语之曰  语:_(2)吾教汝出 汝:_(3)以刀斩头 以:_(4)既杀驼而复破瓮   既: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骆驼入瓮中食谷,首不得出。译文:_(2)既不得出,

3、其人以为忧。译文:_(3)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译文:_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宋人有闵其苗   闵(_)揠之者    揠(_)予助苗长矣    予(_)2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_3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4、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_) 其子趋而往视之   (_)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_(2)苗则槁矣。   _4.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摘自礼记·檀弓下注:黔敖:春秋时

5、齐国一富翁。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奉:捧。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与,句末语气助词。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黔敖为食于路 (_)  (2)以待饿者而食之 (_)(3)嗟!来食 (_)  (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_)(4)以至于斯也 (_)  (6)可去 (_)(7)其谢也 (_)2翻译下列句子。(1)嗟!来食!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_(3)其嗟也,

6、可去,其谢也,可食。_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_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_5.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3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的出处。6. 读文言文伯牙鼓琴,按照要求做各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

7、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原文。2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_3故事说明的道理是:_7.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截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2为文中的“善”选择正确的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

8、号填入括号内。a赞叹b擅长、善于“善鼓琴”中的“善”是(_)的意思。“善哉”中的“善”表示(_)之义。3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伯牙绝弦是因为_。(原文回答)5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听者的知音。请写出一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_8. 文言文阅读。螳螂捕蝉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9、。选自说苑·正谏(注释)居:停留,居住。委身曲附:缩着身子,屈着前肢。傍:通“旁”,旁边。延:伸长。务:一定,必须。顾:考虑。患:灾祸。1下列句子中的“其”各指代什么?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黄雀 B螳螂   C蝉   D树(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_)(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_)(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_)(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_)2文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先摘录句子,然后用现代汉语翻译。摘录:_翻译:_3不是本文给人启示的是( )A.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危险。B.看问题要全面,不能主观片面。C.没有真才

10、实学,最终没有好下场。D.居安不能忘危,见利不能忘害。9. 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文中用_的方法叙述两人学弈的态度。2用文中的话说说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_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10. 读文言文鹿亦有智,完成练习。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

11、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注:博山:古地名。伐薪:砍柴。仔:同“崽”。秋祭:官府在秋季举行的祭天地的仪式。固:坚持。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其家户外皆山 _ (2)时值秋祭 _(3)李氏不与 _(4)鹿稍长 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_(2)是夜鹿去,遂不归。_3文中鹿的“智”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写两点)_4文中说“李氏深悔之”,李氏到

12、底“悔”什么?_5这则小故事给你怎样的思考?_11. 阅读拓展。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盘盂(yúyù)   孰为汝多知乎(shúsh)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及:_(2)沧沧凉凉:_(3)探汤:_  (

13、4)决:_(5)孰:_  (6)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12.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甲)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乙)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2对“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孩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B.两个小孩讥讽孔子无能,不懂装懂。C

14、.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D.两个小孩很尊敬孔子,显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3把第一个小孩的观点画上“_”,把第二个小孩的观点画上“”。一小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_4两小儿辩斗时,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认识事物的?请选一选。A温度的高低B形状的大小(甲)小儿:_  (乙)小儿:_5对两个小儿的不同看法,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_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_。6下列不是两小儿辩日一文中可以悟出道理的是()A.应该独立思考,大胆质疑。B.上课时候可以想想下课怎么玩。C.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D.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13. 阅读

15、文言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作者相传是_时期的列子。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3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B.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C.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D.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14.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注释)夸父: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炎帝的后裔(yì)。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走,奔跑。入日:意思是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