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全能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注释)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元:本来。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苍生:老百姓。材料:于谦生
2、平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
3、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称“煤炭”,再以“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表面上是咏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2. 阅读与理解。春 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白头搔(so sho)更短,浑(hn h
4、250;n)欲不胜簪。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_4填一填,记一记。“诗仙”是指朝诗人,写过;“诗圣”是指朝诗人,他写过; “诗鬼”是指朝诗人 ,他写过。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_3. 填空并答题。独在异乡为异客,_。_ ,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解释带点的词语。独_异乡_3写出
5、诗的前两句意思。_4填空。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全诗抒发了他_。4. 读诗句,完成练习。美丽江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_。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第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3第句从_觉、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4“_”和“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5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
6、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 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两个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
7、恰恰啼。6. 古诗阅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中写到了庭院、_、树、鸦、露珠和_等景物。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是()A.前两句诗描写的是赏月的环境。B.诗句中没有“月”字,却暗含着月色,“地白”二字给人以澄静空明之感。C.“冷露无声湿桂花”写出了中秋之夜的繁华热闹场景。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_。黄沙百战穿金甲,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边塞景色,可以感受到( )A.轻松、愉悦的环境 B.壮丽、雄伟的场面C.紧张的战争
8、气氛,苍凉悲壮的情感3解释诗的后两句的意思。_。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戍边战士不畏艰难、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B.表达了诗人对从军战士的赞美之情。C.全诗的基调是由低沉而转向高昂的。D.诗的后两句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无家可归的同情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_,立根原在_。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1补全古诗。2诗的第一句中,“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的性格。诗的第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4这首诗采用了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
9、达的情操?(_)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5“尔”的意思是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择恰当的解释。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A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读划横线的句子,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词人游蕲水_(填地名)
10、时所作。2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3_这几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词人苏轼不服老、乐观奋发的精神。10. 阅读
11、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 。“薇”指_。2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与“_”、“_”与“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
12、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给下列字注音。(1)苔(_) (2)闼(_)2解释下面词语。(1)长:_ (2)净:_(3)手:_ (4)排闼:_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_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_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课内阅读。清平乐春归
13、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号_。2这首词写的是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之情。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_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13. 阅读理解。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茅檐长扫净无苔(_) (2)两山排闼送青来(_)2下列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烘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黄山传媒公司策划方案
- 股民考试题目及答案
- 巩固几何考试题及答案
- 高职餐饮考试题及答案
- 产品研发流程规划与执行监控工具
- 房产客服考试题及答案
- 发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俄国战争考试题及答案
- 小说人物冲突与戏剧性解析教案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教案-按课时
- 台达伺服asda-b2系列技术手册
- 云南省三校生语文课件
- 园艺产品的主要贮藏方法与原理课件
- 社会及其构成要素
- 环境风险评价(共84张)课件
- 函数极限说课
- 农业经济学ppt全套教学课件
- 果蔬贮藏保鲜概论:第五章 采收与采后商品化处理(第2节 分级 Sorting)
- 弱电桥架安装及电缆敷设施工方案(PPT)
- FQFNew8.0+供应商自审表格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