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道路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一条三维空间构造物。2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环境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3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4设计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5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具体数值由交通调查和交通预测确定。6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7设计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它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
2、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8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个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表示。9基本通行能力:在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某一条车道或某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量,是计算各种通行能力的基础。10可能通行能力:是在实际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一点所能通过的最大交通量。11设计通行能力: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12服务水平:车辆在交通流中的运行条件和驾驶员与乘客所感受的行车质量的量度。13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
3、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14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15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16路线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17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18同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中间用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19反向曲线:两个转向相反的圆曲线之间以直线或缓和曲线或径向相连接而成的平面线形。20汽车行驶稳定性: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21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间或半径相差较大、转向相同的两圆曲
4、线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22路线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23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路线线位高度及坡度变化情况的过程。24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25设计线: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续。26地面高程:中线上地面点高程。27设计高程:一般公路,路基未设加宽超高前的路肩边缘的高程。分隔带公路,一般为分隔带外边缘。28路基高度:横断面上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之高差。29路堤: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路堑反之31最小纵坡:是为纵向排水的需要,对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33合成坡度: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
5、横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其方向即流水线方向。34竖曲线: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35变坡点:相邻两条坡度线的交点。36变坡角:相邻两条坡度线的坡角差。37路线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38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横断面结构组成及尺寸的过程。39富余宽度:是指对向行驶时两车箱之间的安全间隙、汽车轮胎至路面边缘的安全距离。40路肩:位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称为路肩。41路拱:为了利于向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的具有一定横坡的拱起形状,称为路拱。42平曲线加宽: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
6、增加路面、路基宽度。43加宽过渡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44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的横断面形式。45超高过渡段:从直线段的双向路拱横坡渐变到圆曲线段具有单向横坡的路段46超高值: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47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48会车视距:两辆车相向行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车辆时起,至安全会车时止,两辆汽车行驶所需的最短距离。49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车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
7、所需的最短距离。50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51基本型曲线: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线形。52S型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53卵形曲线: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54凸形曲线: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55复合型曲线:将两个以上的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组合。56C型曲线: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向相连接的组合。57视觉分析: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
8、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称为视觉分析。58视觉评价方法:利用视觉印象随时间变化的道路透视图60选线:在路线起终点之间的大地表面上,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定道路中线位置的过程。62越岭线: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的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63山脊线: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64定线: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路线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65实地放线:将纸上定线和纸上移线定好的路线敷设到地面上,供详细测量和施工之用的作业过程。66平面交叉口:道路与道路(
9、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67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68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69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70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是指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71道路阻力系数由于坡度阻力与滚动阻力均属于与道路有关的阻力,而且均与汽车重力成正比,故可把这两种阻力合在一起称作道路阻力,以F表示,即F=Ff+Fi=Gfcos+Gsin当不大时,cos1;sini,则F=Gf+Gi=G(f+i令f+i=,称为道路阻力系数72纸上定线在大
10、比例地形图上(一般以1:2000为宜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工作。73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的必要的安全距离。74缓和坡段当连续陡坡长度大于最大坡长限制的规定值时,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纵坡不大于3%的坡段,称为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坡长应满足最小坡长的规定75回旋参数回旋线中表征回旋线缓急程度的一个参数76计价土石方所有的挖方和借方之和78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79渠化交通利用车道线、绿岛和交通岛等分隔车流,使不同类型
11、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80平均坡度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81动力因素某车型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总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82平均运距一般指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83经济运距-移挖作填与附近借方经济比较,调运填方最大距离即所谓的经济运距84.运距-一般指挖方体积重心至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直线的特点优点:直线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便于测设。缺点: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若长度运用不当,破坏线形的连续性,也不便达到线形设计自身
12、的协调。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宜采用直线线形的路段(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3长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采用长直线应注意的问题(1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更易导致高速度。(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为宜,这样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雕塑、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4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
13、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横向力系数对汽车行驶的稳定性、经济性、舒适性有何影响?(1危及行车安全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上滑移,要求横向力系数低于轮胎与路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f(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弯道上行驶的汽车,在横向力作用下,弹性的轮胎会产生横向变形,使轮胎的中间平与轮迹前进方向形成一个横向偏移角,车速较高时,如横向偏移角超过5o一般驾驶员就不易保持驾驶方向的稳定。(3增加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使车辆的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4行旅不舒适圆曲线特点1.圆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2.圆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
14、地形的变化,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3.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要受离心力的作用,对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圆曲线半径越小、行驶速度越高,行车越危险4.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轨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5.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车事故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性好、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优点,使用十分普遍。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
15、形美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考虑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3.行驶时间不过短缓和曲线的省略(1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2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间,当小圆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3小圆半径大于复曲线中小圆临界曲线半径,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小圆曲线按规定设置相当于最小回旋线长的回旋线时,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不超过0.10m。计算行车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计算行车速度<80km/h时,大圆半径(R1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
16、骤1. 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平面设计成果;沿线地质资料等。(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2. 标注高程控制点:路线起、终点;越岭哑口;重要桥涵;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按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进行。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精度要求:变坡点桩号
17、: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7. 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 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逐桩计算设计高程。(二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特别是凹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陀峰式”纵
18、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路肩的作用:(1支挡作用; (2供临时停车或堆料; (3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 (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中间带的作用:(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3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可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4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增加行车侧向余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超高过渡
19、方式: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工程。绕路中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4.5m的公路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填挖方面积分别计算;(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土石面积分别计算;(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填方扣除、挖方增加;(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土石方调配原则:(1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2不跨沟调运;(3高向低调运
20、;(4经济合理;土石方调配的目的:确定填方用土的来源、挖方弃土的去向;以及计价土石方的数量和运量等。平曲线线形设计要点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行驶力学上要求,视觉和心理上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均衡与连续性4.避免连续急弯线形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因素制定极限值,设计时
21、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为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二关于最短坡长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行程为宜。对连续起伏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五关于
22、相邻竖曲线的衔接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要素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除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外,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 (一)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二)与相交道路、街
23、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平顺衔接。 (三)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在保证路基稳定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 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 (四)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排水。 (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 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要求。 (六)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 0.5%,困难时不小于 0.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 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 沟或采取其它综合排水措施。 (七)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锯齿形街沟设计 (一)设置据齿形街沟目的
24、 道路中线标高与两侧建筑物前地坪标高衔接,采用很小的甚至是水平的纵坡度。 对设计纵坡很小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设置锯齿形街沟(或称偏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 (二)设置锯齿形街沟条件 根据经验总结,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 0.3%时,就要采取措施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城规规定:道路中线 纵坡度小于 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 1m3m 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 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平、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1. 视觉自然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 2. 保持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线形在视觉上、心理上保持协调。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
25、 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 平、纵线形组合形式 1.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直坡线-构成恒等坡度的直线 2.平面为直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直线 3.平面是直线,纵断面是凸形竖曲线-构成凸起的直线 4. 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线-恒等坡度的平曲线 5. 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凹形竖曲线-构成凹下去的平曲线 6.平面为曲线,纵断面是直坡线构成凸起来的平曲线 平、纵线型组合的基本要求 1.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直线与凸型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类型 2.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3.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4.选用适当的合成坡度 形
26、设计应避免的组 应避免的组合 平、纵线形设计应避免的组合 1.避免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与反向平曲线拐点重合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3.在长平曲线内,要尽量设计成直坡线,避免设置短的、半径小的竖曲线。 4.避免在一个平曲线上连续出现多个凹、凸竖曲线。 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线形与景观配合应遵循原则: 1在道路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尤其在规划和选线阶段,比如对风景旅游区、 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区、文物保护区等景点和其它特殊地区,一般绕避。 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 3提供视野的多样性,力求与周围的风景自然地融为一体。 4不得
27、已时,可采用修整、植草皮、种树等措施加以补救。 6 5条件允许时,以适当放缓边坡或将其变坡点修整圆滑,以使边坡接近于自然地面形状,增进路容美观。 6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将绿化视作引导视线、点缀风景以及改造环境的 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专门设计。 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5道路设置加宽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设置?制订加宽值标准的原理是什么? 由于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每一个车轮都以不同的半径绕园心运动,汽车前后轮的轨迹不重合,因此, 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所占路面宽度就比直线上宽。另外,由于曲线行车受横向力的影响,汽车会出现不同程 度的摆动(其值与实行行驶速度有关) ,因此,为保证行车的安全,曲线段的路面应做适当的加宽。 标准规定,当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 250m 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轴距越大,加宽值就越大。加宽值还与车速有关。 公路的超高布置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 3公路的超高布置方式有哪些基本型式? 答:对于双车道公路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1)绕内边轴旋转 2)绕中线旋转 3)绕外边轴旋转 对于有中间带公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氢能源氢燃料电池运行状态测试员合同
- 水泥厂粉尘监测系统租赁与智能化数据分析合同
- 通信行业数据隐私保护协议(GDPRCCPA合规)
- 《心律失常与治疗》课件
- 电视剧原声带音乐改编授权及分成比例补充协议
- 直播平台与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合作合同
- 《胃溃疡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古园林文化》课件
- 驱蚊音乐游戏活动方案
- 《C效果图展示》课件
- DB23T 3104-2022 油田含油污泥处置与利用污染控制要求
- 2030冷轧车间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
- 大型污泥脱水离心机机组安装及调试工法
- 塔式起重机大臂减臂使用的受力分析和计算
- 三年高考高考生物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
-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考试卷及答案
- 生物大分子晶体学基础(I)2016
- 申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材料范本说明书
- 关于电商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审核要求或规范文件
- 日用百货购销合同(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