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_第1页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_第2页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_第3页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_第4页
高考地理限时训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阳甲图乙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 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8 .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意 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保

2、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 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 幅度改变。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亚热带季风 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答案:1.D 2.C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 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 成34题。9 .曲线I、n、田分别代表()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10 风化壳厚度()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

3、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34.解析:第3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 一亚热带森林带 一温带森林带一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 引起的;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一热带草原带一温带草原带一半荒漠草原 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 曲 线I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 应代表降水;曲线H由热 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第 4题,风化作用是 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 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 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图中风化壳厚度甲 大于丁主要是因为

4、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 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 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 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 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答案:3.B 4.C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 读图回答56题。臂案中| a R h HU土,退化|I_11 按图中字母顺序将地表侵蚀、地表起伏大、水土流失、 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A. B.C. D.12 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13 河流汇水

5、速度快,水位升高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56.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降水集中等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水土流失,故d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地表侵蚀,故 c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b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a为地表起伏大。第6题,水土流失会 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在河道中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5.D 6.A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科 耐 莉7 .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 ()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8 .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入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

6、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安第斯山脉的隆起使山脉 东西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西侧主要流向太平洋,东侧主要流向大西 洋。由于安第斯山脉分布在大陆西侧,故地表径流主要流向大西洋。 故选B。答案:B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 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 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 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89题。0 ft I21B24 f512L824h0 6 IR24 6 L2lR24ti,第一 口*卜第二口*第一 笫二EF-I丽年2012年8 .近十几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

7、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 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9 .近十几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 B.C. D.89.解析:第8题,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 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 力提高。第9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 拦截泥沙的作用。答案:8.C 9.B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 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读图

8、,回答1011题。土填水分盘量 陶匕金水分才独隔J甲乙10 .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A.相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B. 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显著提高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D.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11 .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缓坡陡坡阳坡阴坡A. B.C. D.1011.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总体来看,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 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 会明显减少。第11题,结合图示可知,总体来看,阴坡和缓坡的土 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因而选 D答案:10.

9、C 11.D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 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12 13题。晋升,储12 .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A.甲 B.乙C.丙 D. 丁13 .图中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1213.解析:第12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 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 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 D 正确。第13题,读图,根据

10、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 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 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 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 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 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 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 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 D表述正确。答案:12.D 13.C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 3个月,搭车88次,穿越 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下图为 此次旅行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题。14 .从亚洲到欧

11、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 B.C. D.15 .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海拔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非地带性一一海陆位置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1415.解析:第14题,从北京至哈萨克斯坦沿途的自然带依次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土耳其沿海地区为 地中海气候,发育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德国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 候,发育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选 C。第15题,该旅游线路位于中 纬度,经历了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的过程,沿途

12、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水分的影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选Do答案:14c 15.D16、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 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Wtic (*)站点原站点.站点nton-该山地()A .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 C以上,故没有终 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 地基带月均温在15 C以上,且山麓海拔低,低于 500米,应该位于 喜马

13、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 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答案:C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 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 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1718题。管幽辰篇)山地植施小意图3CKX)米2000 米-7500 米-1值0米17 .枢榆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解析:由“按照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 (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枢榆典型植 被为落叶阔叶林。答案:B18 .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A.光照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C.热量的差异 D.

14、 土壤的差异解析: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然有差异,同 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 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 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答案:C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920题。19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20 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0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1920.解析:第19题,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

15、落叶阔叶林。 第20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 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 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答案:19.C20.D22题。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 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121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 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2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 布,其主要原因是()A.

16、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2122.解析:第21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地处西南季 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 区,森林分布范围广,所以选 Do第22题,森林分布主要受水分影 响,地势较高区域,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好,河谷和平地有冻 土发育不利于树木生长,所以选 Co答案:21.D 22.C二、综合题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4)题。(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

17、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 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 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 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 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 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植物多理性*商 .丁 尸'阳联一那波2000 1100 2 200 1 K0 2400 1K0 24W 渴蜘6(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18、。(6分)(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 小的原因。(6分)解析:(1)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 0002 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 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2)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 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 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3)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

19、材料 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 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4)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 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 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 越低,干扰越强烈)。(6分)(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 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 于阴坡最高值。(6分)(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 蒸发历时长。(6分,每点2分)(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 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6分, 每点3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马达加斯加岛(下图),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386千米,南北长达 1 700千米,东西宽约600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多年前, 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