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_第1页
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_第2页
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_第3页
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_第4页
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邻里监督:关于信用合作社设计的理论和检验*感谢Ben Bernanke,William English,Ronald I.Miller,Jonathan Morduch,Andrei Shleifer和匿名审稿人对本文初稿提供的有益意见。贝斯利(Besley)感谢林德与哈里布拉德利基金会(the Lynde and Harry Bradley Foundation)提供经费支持,吉内恩(Gunnane)感谢 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tdienst,经济史协会,NSF(SES-9209685)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经费支持。* 王东宾译,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wdb

2、05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蒂莫西·贝斯利(Timothy Besley)蒂莫西·吉内恩( Timothy Guinnane) 目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欠发达经济体的资源分配深受非公司制度的影响。然而,非公司制度理论常常给政策方面的问题开出不同的药方。本文使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信用合作社的数据,阐释了区分不同非公司制度理论的方法,构造一个能够提供监督激励的信用合作社的模型,并使用十九世纪的数据进行检验。 I 简介 目前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欠发达经济体的资源分配深受非公司制度的影响,如信用合作制,租佃分成

3、制 (Stigltz, 1974),市场内联 (Braverma ;Stigltiz ,1982),互助会 (Besley;Coate;Loury 1993),随礼交换,宗族家庭等。尽管主流理论已开始研究公司的组织方式(参见Willianmson1975),但关于非公司组织的理论还拘泥于功能解释的层面(Eswaran和Kotwal1985例外)。而且这些理论尚无定论,对现实问题不能给出明确指导。本文以十九世纪德国信用合作社为例,阐释了区分不同非公司制度理论的方法。 在欠发达经济体中,合作制比正规银行制度绩效更好,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强调共同体防止成员机会主义行为方面的作用,这本质上属于社

4、会学范畴。在传统银行中,社会约束力是无效的,而在合作社中却是可行的Besley和Coacat 1992。第二种观点认为,由于成员间不断来往,可以维持合作。两种观点在解释为什么在合作社内部可以减少自私、短视行为时,比较相似。在政策应用方面也很相似:合作社的制度设计应确保,成员间有持续的长期联系,拥有对于集体的充分认同。因此,我们把这两个观点做为一个假设,称之为信用合作的“长期相互影响”假说。 最后一种观点是从斯蒂格利茨的理论(Stiglitz1990)引出的,即合作社可以提供引导借款人进行监督的有效机制,称之为 “邻里监督”(peer monitoring)假说这种监督是Fagneux1908合

5、作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把小村庄看作这样一个地方,“人们的眼睛总是特别关注邻人所发生的事情”(where ones eyes are so attentive to what occurs among the neighbours)。我们对比一下这两种假设。尽管合作社缺乏资本,使其需要从银行筹集外部资金,仍可以合作成员要比银行拥有关于借贷者的更多信息。这样,合作社获得了具有共同体范围内的监督,瓦里安(Varian1989)和斯蒂格利茨(Stigltz1990)最早提出并分析了这个问题。为了形成这种监督机制,合作组织必须为其成员提供互相监督的激励。 为此,本文提出三种可行的方法: 1. 合作社的

6、任何逾期贷款,合作社其他成员要承担全部或部分责任。 2.每笔贷款中的一部分资金应源于其他成员,因此,如果贷款者违约,合作社其他成员也将蒙受损失。 3. 提高由其他成员提供资金的那部分贷款的利息,以增加成员间的利益相关度,保证收回贷款。 本模型包括三种角色,委托人(银行),监督人(没有贷款的合作成员),代理人(借款者)。已经有了这个模型的一般研究 (见Tirole 1988),但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应用用德国合作社作为样本,并刻画了最优合作社的组织形式。该模型也得益于贝斯利关于早期合作社文献的综述(Besley1993)。负债,内部借款和付给成员的利息,是合作社实现最优化的三个可选工具。 这些十

7、九世纪德国的数据不足以支持正式的统计假设检验,但它们对当前的研究很有价值。在德国,制度工具的选择是在合作社层面上做出的,这使制度可以最好地反映它们的特质。数据时间跨度长,也使得每家合作社可以形成最优制度设计。在爱尔兰,合作社的寿命很短,反映了糟糕的制度设计(见Guinnane1994)。. 对“邻里监督”的检验主要有两方面局限性。首先,缺乏选择最优制度工具的直接证据。替代方法是,我们先得出其动态比较特性,并把这些特性与合作社的截面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次,“长期相互影响”和“邻里监督”两种观点并不相互矛盾。因此,“邻里监督”模型的预测与数据吻合,并不必然证明它正确。我们只能通过发现它的比较静态特

8、性与数据不吻合,找到反对这种观点的依据。 本文的其他部分是这样安排的。第II-IV部分我们建构一个最佳信用合作社的模型,并且从中推导出预测。第V部分用十九世纪德国合作社的数据来检验这些预测。第VI部分是结论。II 模型 本模型是基于德国合作社的结构而建构的。尽管模型的描述难免程式化,但本模型还是抓住了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在第III部分结尾初,简要讨论了模型与历史上合作社之间的相通之处,并在第V部分详细地讨论。 模型假设合作社拥有两位成员,每位成员拥有两种资产:一小块土地和一笔货币财富。初始条件下,自然仅仅赋予一位合作社成员一次使其土地高产的机会。这要求一个对K+个单位资本的投资,因此想要实施,

9、就需要贷款。假定另一位成员没有这样的投资机会,并且他从自己的土地获得稳定的回报q。我们假设<K,意味着合作社内部的全部货币资本,也不足以支持这次投资。因而,贷款的一部分必须从外部获得。合作社从外界借得b,监督者借给贷款者(K-b)。我们指定付给外部贷款的利润率为R,付给内部的为r。我们假设>R,以保证非贷款者的财富大于要付给外部出资者的最大数额。 非贷款成员有三个潜在的作用。第一,他是出借者;第二,他是一个担保人,因此当借款者不能偿付对外部出资者的债务时,他要负责任。我们指定这部分债务为(bR);第三,它可以监督贷款者。 一旦项目资金到位,非贷款者选择其监督水平来影响贷款者的项目选

10、择。贷款者选择一个项目,结果获得收益,如果他有足够的资金,那么他就会偿还监督者和外部出资人的贷款。反之,当他无法履约时,监督者就必须偿还。 监督者也可以从合作社外部投资机会获得收益,得到的毛收益为,而净收益是-, 通常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正表明合作社是存款更方便的机构,而负表明外部银行可以提供信用社所没有的服务,如咨询等。既然贷款者可能违约,合作社内部借款的收益就必须补偿非贷款者成员所承担的风险。因此,考虑到违约风险,r至少要和非贷款成员资金的机会成本一样高。合作社制度根据(b, ,r)三项定义:内部借款总额,非贷款者成员责任,内部借款利率。III 项目选择 虽然项目是由贷款者选择的,但也受

11、非贷款成员的影响。这一节用(b, ,r)的函数来描述项目选择。项目用一个成功概率来标记(indexed):,1。一个项目以概率的可能性获得收益,否则就没有任何收益。项目的期望收益用E()()来表示。我们假设() >0,()<0。 前面已经说明拥有高期望收益的项目比较安全。 用代表出借者资金的机会成本。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外部资金的利率由“零利润定理”(zero-profit condition)来决定。(1) Rb + (1-) = b.收回贷款的概率为,而从非贷款成员得到概率为(1-)。资金机会成本为b。由(1)式解出R,则支付给任何项目的总利息是(2) 这是支付给内外部借款的

12、利息总额。为表示贷款者会选择从社会角度看风险太大的项目,我们假设,(3) 与负相关。因而,如果他能够以出借者资金的机会成本获得贷款,贷款者会发现选择风险最大的项目是有利可图的。而这和出借方所要阻止的正相反,因而迫使其要求更高的利率。出借者偏好高值的项目,而贷款者倾向于低值的项目。非贷款成员能够影响项目的选择。我们将这种影响模型化为,如果贷款者选择项目,就对其实行的惩罚。因此,对于备选项目,贷款者肯定首选,并将受到惩罚c。如果满足下面的激励相容约束条件(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那么贷款者将选择项目:(4) 监督者选择c,并假设,如果贷款者转向项目,

13、监督者一定会惩罚他。这是从下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炼的。第一,贷款者不允许贿赂监督者以改变其行为。第二,我们忽略一个重要事实,即可能由于执行成本过高,惩罚是不可置信的。执行惩罚c的成本,由一个递增的凸函数M(c)给出。在均衡状态下,实际上惩罚从来不会被实施。然而我们假设,对合作社非贷款成员而言,如果在必要的时候,将自己置身于处罚者的角色时,代价是很大的。惩罚的成本部分反映了收集信息的费用,同时也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既是监管者必须重新安排他的事务,以便在项目的关键阶段时监视贷款者。由于仅有一个监管者,因而这里没有监督的免费搭车问题,但对于大型合作社而言,这个问题可能会很严重。 假设监管者在贷款者选择

14、之前决定c。在均衡状态下选择的项目就是满足(4)为等式的(假定有内部解interior solution)。但是在(2)式依赖和向量(b, ,r),均衡的项目可以写成复合关系式(fixed point relationship):(5) 从(4)式可得,当足够大并且满足时,满足(4)式的值是唯一的,证明:记由于当-> 1,公式中的第一项趋向零,并且第二项有界,所以结论成立。(译者注:第二个大括弧在原文中缺一半,根据上下文意思添加)则我们可以函数=g(b,l,r,c)来表示项目的选择,前面三个参数代表合作社的制度设计,后面一个参数代表监督者选择的惩罚水平。 现在我们研究保持c不变时,的选择

15、如何依赖于合作社的制度设计(详见附录 A)。这种影响通过支付的利息实现的。由于增加对非贷款者的负债,会降低外部存款者所要求的利息,这样会提高。由于增加r会提高,所以会带来相反的影响。改变b的影响则依赖于(R-r)的符号;内外部资金平衡变化提高还是降低利率水平,则依赖于内外部资本价格是否更便宜。意识到是由 函数h(·) 决定的,监管者将选择c以使(K-b)-(1-) -M(c)最大化。这需要满足一阶条件:(6) 乘以的一项表示,非贷款者防止项目失败获得成功时的所得,因此这衡量了对监督者提高的激励水平。从(6)式解出c=f(b, ,r,) ,也就是说,惩罚水平的选择是合作社制度设计和项目

16、选择的函数。研究(6)式的比较统计特性,要考虑两方面的影响。首先是直接影响,通过(Kb)r+)起作用;其次是间接影响,通过总利息报酬由(b,r)对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后者表示合作社的制度设计是如何作用于c,对项目选择产生的边际影响的。的增加直接提高了监管激励,并且当它降低时会提高。因此,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更多负债会提高c。r增加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直接影响是激励监督,但同时增加了也导致不利的间接影响。最后,若R>r,b增加会降低对非借款成员参与高成本监督的激励。直接影响总是降低监督激励,而当R>r时,增加也会使间接影响为负面。c与的均衡值由映射g(b,r, ,c)与c=f(b,r,

17、, )联立(fixed points)求解得到(详见附录A)。均衡值用c(b,r, )和(b, ,r)表示。因此,项目选择和监督者的决策可以写作合作社制度设计的函数。下一节探讨合作社如何最优设定这些参数时,上述模型假设会非常有效。该模型在19世纪德国合作社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具体的假设。这里将讨论这些假设的理由。首先,我们排除了抵押。之所以这样做(in doing so),是由于我们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土地抵押有缺陷,并且合作社成员主要是那些只有很少资产可供抵押的人。总之,引入部分抵押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改变。第二,我们假设内部资金的回报必须大于其机会成本,这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只要合作社成员

18、愿意,他们可以利用其他金融中介进行储蓄。在现实中,正如后面将进一步讨论的,合作社的利率通常要高于外界可得的。否则,将很难促使个人在合作社储蓄。第三,我们假设排除部分拖欠(partial default)。据我们所知,与全部拖欠一样 ,这(部分拖欠)也将导致被从合作社中开除。这是可接受的假设,如社会排挤(ostracism)或开除出合作社这样的惩罚是天然不可分割的,这就使得对于部分拖欠的惩罚与全部拖欠的惩罚基本一致。既然模型可以宽泛地(be extended to)处理部分拖欠的问题,就看不出拘泥于此会获得明显的成果。第四,我们排除了共谋问题。虽然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相关资料从没批露共谋问题的存

19、在,但我们没有直接依据证明共谋不是个问题。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if anything),成员不参加管理会议产生的搭便车问题,似乎是一个更值得注意的问题。IV 最优信用合作社 这一节研究最优设计的信用合作社,也就是说,参数(b, ,r)应如何设定,才能提高对监督和项目选择的激励。我们假定信用合作社的目标是使其预付资本的盈余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当合作社的章程设计出来后,合作社的每个成员都有相等的概率成为借款者或非借款者。,给定(7) VE()-M(c)-K+(K-b) 这等于项目的期望收益减去监督成本和资本的机会成本。最后一项是如果合作社内部资金机会成本不同时的收益或损失。 合作社面临两个代理人

20、问题。首先是一般的(standard)的代理问题:贷款者可能不选择利润最大化的项目。这可能通过一个可以惩罚借款人的监督者来弥补。然而,让监督者最优选择惩罚会产生第二个代理问题。合作社可以制定关于外部拆借、负债和内部利率的规则,但是却不能直接规定项目选择或者监督的水平。因此,它必须考虑激励约束(4)和(6)。合作社的最优制度设计包括,在由(4)和(6)决定的和c的约束下,选择(b, ,r)使盈余最大化。 从这开始思考,如果先是和c,然后只有c,可以作为合作社的设计直接选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前一种情况下,将选择=1和c=0,因为安全项目拥有最高的期望收益,并且没有监督成本(译者注:原文为moni

21、toring is costly,疑有误)。是否使用内部资金取决于大于或小于0。那么合作社制度的其他方面对于其绩效没有影响。当c而非可以选择时,可以设定参数(b, ,r)影响项目选择。但是,既然可以规定c值,将会选择使(7)最大化,则有:(8) 因此,当c增大时,监督的边际价值随项目的期望收益增加而增加,设定其等于边际成本。这样就值得进行监管以抵消(counteract)借款者的冒险激励。由于监督中存在代理人问题,(8)式所得的监督水平并不必然是最优的,它忽视了(b, ,r)通过对于项目选择的影响。但对于后面的研究,(8)是一个有效的基准依据(benchmark case)。研究最优信用合作社

22、从求(b, ,r)一阶条件开始。b的一阶条件是:(9) 在0<b<k时等式成立。式中共三项,第一项是项目选择的影响,它有直接影响(direct component)(通过发生作用)和通过c的变化起作用的间接影响。第二项代表c变化对于成本的影响。第三项是由内部或外部资金是否有更大机会成本决定其符号的影响。负债选择的一阶条件为:(10) 当0<bR时,等式成立。除了没有最后一项外,这基本上与b的情况一致。同样,选择r的一阶条件为:(11) 当r>(-)/ 时等号成立,因为要想非借款成员意愿借出,合作社必须至少支付资金的机会成本。方程(11)又显示了相同的两个基本项。我们设定

23、(-)/ 和=0作为这些参数的默认值,即表示没有设定任一项能促进监督激励的情形。先把由最优信用合作社导出的c的水平与由(8)式给出的水平做一比较。这可以由以下命题回答:命题 1.较之在c可以直接规定的情形下,最优设计的合作社可以产生更多的监督。如果最优化设定(b, ,r),监督者将选择c的水平,这样监督的边际产品就小于其边际成本(M,(c))。 命题1的论证详见附录B。假设监督在边际上有价值。既然提高会降低同时增加c和,那么它就将设定为可能的最大值。监督者从合作社获得独立于项目成败的收益。同时,他将保留所有的,据推测(ex hypothesi)这比衡量监督的社会收益E()要大。因此,监督的私人

24、收益超过社会收益。命题1:合理设定向量(b, ,r)时,关于最优的一般结果(最优值)。但是,我们希望理解合作社制度设计每一个单独的方面。下面的结果将证明,如何最优化选择合作社制度设计的三个特征量。第一个结果是关于r和的选择。合作社内部资金的利率应该设得高于其机会成本吗?命题1给出了直观(immediate)上的答案。由于c“过高”,并且提高r总是降低,有时会使提高c。因而,除非能降低c,否则没有必要把r提高到(-)/ 以上。因此有,命题2.如果内部资金收益超过其机会成本,则提高r的边际影响一定是降低非贷款成员所施加的惩罚。命题2的证明见附录B。这部分是关于选择和r作为影响c选择的途径。从命题1

25、可知,由于在边际上降低c会提高盈余,所以有望通过选择参数值来达到目标。我们把内部资金的负债和利息作为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从前面的结果可知,提高边际r可以降低c和。降低也会降低c和(通过提高)。但是提高只有通过对产生影响才会降低c。降低r的直接影响是提高c,而降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都是降低c。因此,给定减小,降低所导致c降低的程度要大于提高的影响。只要降低是可行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更可行的制度工具。命题3.如果合作社付给非贷款成员的利息,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那么假设负债为零。 命题3的证明见附录B。最终结果是关于在<0,即合作社内部资金有更小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的资

26、金将全部从外部获取。命题4.如果信用社外部的资金机会成本更高(<0),那么信用社根本不向其成员借款,但还会让非贷款成员作为担保方(>0),这样就产生监督的激励。 命题4的证明见附录B。结果显示,如果合作社社外部存在更好的借款交易,它将补偿监督人,鼓励其将资金存放在那。在这种情况下,信用社将通过支付超过机会成本的利息,激励非贷款成员负责监督惩罚借款人。(注意该命题没有提及当0的情形。)以上是这篇论文的形式(formal)部分。我们下一步的任务是将模型的理论预设,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信用合作社的数据做对比分析。V 检验1.背景 德国的信用合作社是19世纪后半叶时,在海尔曼

27、83;舒尔茨-德里奇(Hermann Schulze-Delitzsch)和弗里德里希·雷发巽(Friederich Raiffeisen)的领导下建立的1951(1887)。两人都把信用市场问题看作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 Verein fur Socialpolitik(1887)是关于德国大部分地区合作社状况的调查。Bonus and Schmidt(1990)是讨论德国合作社论文中的一篇。虽然两位领导人和其他领导人在合作社组织的许多特征上存在不同意见,但都同意合作社的目的在于贷款给那些被排除在银行和其他正式金融机构之外的人:穷人和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们成功了。雷发巽组

28、织报道,在1910年,72的新贷款是由抵押个人担保的,而贷款总额的43%中,每笔额度为300马克或更少Cahill 1912,pp.108-09。信用合作社普遍地兴旺起来;到1909年德国有超过14,5000家农村信用社,会员约140万,或者说每1000个德国农村人口拥有5.6家合作社。据某项估计在20世纪初前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德国农村家庭加入了合作社Grabein 1908,p.9。 在金本位汇率体系下,20马克1英镑4.86美元。20世纪前20年,一个德国非熟练劳动力每周大约挣10至20马克。合作社的数据是从德意志联邦银行(the Deutsche Bundesbank)1976,DI,表

29、1.07和1.08获得。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定义为居住在少于2000人地区的居民Marschalk 1984,表1.3和5.5。我们不讨论德国合作社的两个相关的特征。大多数合作社在地区合作银行中拥有账户,旨在缓解合作社间的关联冲击。另外,一些信用合作社联合起来组成购销合作社,后一种联盟形式是争论的主题。 2.德国式争论 在信用合作社的最佳结构的问题上,德国合作运动者有非常活跃的争论。争论焦点集中在责任制形式和红利支付上。无限责任意味着一旦合作社倒闭,未清偿债权方可以起诉合作社任何成员,要求其偿还全部欠款。1889年有限责任制成为合法形式,被许多舒尔茨-德里奇(Schulze-Delitzsc

30、h)式合作社采用。红利政策在合作社组织中也各不相同。雷发巽(Raiffeisen)式合作社只有名义股份,不向成员分配任何红利;在一个财务年度中的所有利润,都存到一个永久储备基金里。另一方面,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有大额股份,并且向成员支付红利。合作运动者利用经济和非经济论据,支持他们关于合作社最佳结构的观点。雷发巽自己强调非经济解释;对他而言,有限责任和红利是不必要的,因为这违背了合作主义的精神。而另一些人采用经济视角,认为组织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结为使合作社制度适应当地环境的实践问题。到1914年,哈斯合作联社(the Haas federation of cooperative)接纳了德国大部

31、分信用合作社,通过允许个体合作社选择他们自己的责任制形式,来处理这个实践问题。由于德国合作社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可以用合作社结构的截面变量来检验我们的模型。对前述命题的严格计量检验超出了本文的范围。由于缺乏正式出版的统计资料,这方面需要依靠如吉内恩所整理的1992a,1992b手稿资料。这里我们将限定讨论模型中的预设与从合作社研究文献得到的所有信息(aggregate information)之间的关系。我们下面使用的数据是准确的,即便可能有个别例外,但也适用于大多数德国合作社。主要缺陷是已发表数据的定义并不总是符合我们模型中的变量。3.对比数据分析的结果模型显示监督水平会达到其边际价值为负的

32、一点。这一结果对德国合作社运动一项值得夸耀的成就:他们极其低的破产率,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在1909至1910年间,德国大约有15,000家信用合作社,但没有任何一家无限责任制合作社倒闭,并且只有三家有限责任制合作社倒闭。比较而言,在1895至1905年间,个人信用机构的破产概率是农村信用合作的55倍Great Britain 1914,p.315。鉴于理论所暗含的某些关系式,用模拟分析来补充上一节的分析结果,将十分有益。例如研究R()=+和 M(c)=c2/2(附录C显示出对于足够大的,这满足必要约束条件)。我们变换三个外生变量:内外部资本相对成本,监督成本,代表预期收益对借款人行为敏感性的。

33、注意对任意给定的,高值都表示更高的社会收益,因此用参数表示对借款人的私人和社会激励的差异程度。表列出了主要的模拟结果。注意严重的代理问题,通过提高或,导致合作社更强调使用激励手段。例如,当的提高显著地降低了内部借款利率。我们发现设定可行的最差项目等于0.8或者更大的时候,需要更合理的(plausible looking)利息升水。根据合作社相对低的破产率,这似乎并非不合理。在讨论其他具体发现的时候,我们将回归出其他的模拟结果。 Table 模拟结果资料来源:作者的计算a.除非另外指出,=20,=1,=0.9,=0.05,K=2,=-0.03b.函数最大化是在V.3.的例子给出的方程式(7)。列

34、出的函数值是按100×exp(U)c. 利率贴水=(-)/ d.比例监督成本-100m2/2(+)(注意原文中c、d与表中角标位置不一致,根据文章做出了修改。)e.当b=2时,r无意义模型(命题2)预测l与r 不能同时设定大于默认值,说明无限责任制合作社向贷款人索取的利率更低。已有数据使在单个合作社(cooperative-cooperative)基础上比较与r非常困难,但合作社基本的组织差异却支持这种预测。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向成员支付红利,而雷发巽式合作社不分红。实际上,有时舒尔茨-德里奇合作社因红利问题所受的责难,与因低息贷款的一样多。在争论中,这种差异主要由于雷发巽式支持者

35、坚持为借款者保持低费用的理念。模型揭示了问题的另一方面:给定雷发巽式为无限责任,高利率作为激励手段就是多余的。总之,这一发现与我们的理论模型是一致的。文中模型,特别是命题4,说明符号是责任制形式是否提供监督激励的重要决定量,而当为负时无限责任更可能满足条件。 参数为正(负)说明合作社对于当地储蓄者存款是个理想(不理想)的机构。农村合作社主要采用无限责任制。在1908年,93%的农村信用社采用了无限责任制;相比之下,只有54%的城市信用社采用无限责任制。Wygodzinski 1911,p.60 的符号能否解释这一点?乍一看,由于农村信用社相对隔绝的状态,似乎应该为正。德国的Sparkassen

36、银行系统(国有储蓄机构)很少扩张到城镇以外。在介绍地方信用合作社时,专业人士称,储户宁肯将他们的现金保存在家中,也不愿长途跋涉去储蓄机构Grabein 1908,pp.54-55。但是,农村信用社比Sparkassen银行多提供了利率升水。例如,1901年时,某机构向储户支付利率平均为3.65,相比之下,Sparkassen体系只有3.42Grabein 1908,第59页。虽然这可以用信用社存款的高风险来解释,但这表明为负。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和Sparkassen系统都几乎没有失信于其储户,少量的利率升水可能归因于其破产风险。可以看出,大多数合作社向储户提供的服务,不如在Sparkassen

37、或商业银行提供的完善,这进一步强化了实际为负的可能性。总体而言,由于说明为负的可用资料有限,所以贸然对于的符号下明确的结论是有问题的。表中列出的模拟结果,更详细地研究变化对于负债决策的影响。正如命题4所预测的,负值意味着正的负债。如果让值上升,那么负债水平下降。若存在的正值(非常小),则信用合作社最优制度设计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正如在命题2中所描述的,合作社将使用利率激励手段,从外部负债转而使用内部借款。前面我们指出对的符号做出明确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模拟结果证明了前面的预测,信用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与值变化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这表明了相对较小的差异,是如何造成农村和城市信用社的巨大差异,而这正支持

38、了我们的模型。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大约一半的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是无限责任,而少数农村信用社是有限责任。 TABlE 影响的模拟结果a 资料来源:作者的计算a. 函数最大化是在V.3.小节的例子给出的方程式(7)。列出的函数值是按100×exp(U)b. 除非另外指出,=20,=1,=0.9,=0.05,K=2c. 当b=2时,r无意义模拟结果也说明增加降低对外部负债的依赖,并且提高从合作社内部借款的数额。历史经验与对影响的这种预测相一致。观察家认为,城乡环境的不同完全可以解释舒尔茨-德里奇式和雷发巽式合作社的不同。雷发巽组织1913年的报告称,他们80的信用合作社位于不足3000

39、人的小城镇Winkler1933,第65页。城市信用合作社一般大于农村的规模,1908年时,城市信用合作社平均拥有469个成员,而农村合作社平均只拥有94个成员。几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成员很多(enormous):慕尼黑银行(Munich)拥有2600个成员Wygodzinski 1911,8081。一般认为城市中和大型合作社的监督成本更高;合作社成员分散在城镇各处,不可能朝夕相处(come into day-to-day contact)。另外,他们所给予贷款的项目并不像农业投资那样置于公众视线之下。雷发巽式合作社严格坚持成员在一个小区域内的限制原则,以保证最大程度地获得成员的信息。正如在模拟分

40、析中所证明的那样,更低的监督成本,会激励合作社使用更高水平的负债。 一些农民属于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一些城镇居民属于雷发巽式合作社,但是舒尔茨-德里奇式更倾向于在多人口中心地区。1912年,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的会员包括28的农民或农场劳动力Great Britain 1914,p.311。在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成员职业的强异质性也暗示了较大的,因为对于一个城镇工人而言,很难鉴别和监督农业项目,反之亦然。然而,这种影响的程度却很弱,这与我们对模型的直觉理解相一致。的变化导致监督的个人和社会激励都变化,但不必然导致个人和社会激励的分离(wedge),而后者决定监督水平的选择。模拟结果也显

41、示了低值也导致使用更少负债,而大值鼓励合作社使用负债以提高监督水平。因为对足够大的,我们可以预期即使为正,也会使用高负债水平。如果我们假设了城市地区的代理问题更严重,那么这也可以解释那里激励负债的重要性。实际上,城市中占主流的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都故意阻碍穷人加入。在这些有限责任制合作社中,只有相对极少数拥有很少资产的借款者,有骗取贷款后逃跑的冲动。而且,他们着重发放短期贷款,这样就使得试图用长期项目申请大额贷款,尔后滥用贷款或携款潜逃非常困难。而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社通常给非常贫困的人发放小额长期贷款,这些人(在合作社的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也可能试图携款逃跑,或者选择高风险的项目。另外,相同使

42、城市地区监督成本很高的原因,也可能导致值较高。该模型进一步预测只有当为正时,r与b可于提供激励。这是一个利用现有数据最难证明的命题。我们已谈到从经验上确定符号的困难,并且已公开信息并没有告诉我们有多少存款来自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有三个基本的贷款资本来源:源于外部的贷款,源于内部的贷款(就是成员存款)和合作社自有资金。公开的账目三者是一起的(成员与非成员一样),并且只有从自有资金(eigene Mittel)才能加以区分。合作社自有资金来源于入社费,股本,留存收益。城市的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相对更依赖于自有资金作为贷款资本。1908年,在哈斯(Haas)机构(主要是农村的和无限责任制)的12,0

43、00家信用合作社的负债中,只有4%是自有资金。相比而言,1000家舒尔茨-德里奇式合作社的数据是28%Wygodzinski 1911,139,164。因为从某种意义说,自有资金也属于成员,从这条途径获取的用于贷款的资金是属于内部来源,现有信息显示从内部借款越多值越低,这与与预测恰好相反。 在什么(设么?)上的一篇很长的文章,RD集团机关报,关于R式机构对存款依赖的批评结论是,该理论中提出的三个主要命题中,只有一个明显地得到数据的支持,即负债与利率激励不能同时使用。不是说其他两个命题被数据否定,而是它们不能由数据直接验证(confirmed)。4.扩展 这里我们考虑信用社深层特征,这些特征对于

44、解释制度设计可能更为重要。无限责任也可当作信号工具;它使借款人相信合作社运营良好Buchrucher 1905,p. 15。考虑到在德国的无限责任制合作社中,也注意吸收穷人会员,这些人发现表明他们负责任很重要,因而这个推论似乎有道理。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这些人很穷,并且拥有很少的资产,这可能降低这一信号(signal) 的可信度。关于无限责任重要性的另外一种解释是基于一些合作社比另外一些实力弱的事实。目前为止我们假定每家合作社拥有相同的从其成员借款的能力,但是实力弱的信用社发现这更困难,因而需要更多地利用负债。这与实力弱的信用社从外界借款更多的情况相一致,并且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是在农村,实力弱

45、的雷发巽式合作社也依赖于借款。但是对于实力弱的合作社而言,由于缺少资产,使用负债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实力弱的信用社似乎没有提供监督激励的有效方式,应有更高的破产率,但农村合作社的破产率要低于城市合作社。我们模型的另一个潜在的缺陷是没有考虑风险规避。但如果人们是很强的风险规避者,就将阻止大部分穷人加入无限责任制合作社,这似乎与事实相反。一个需要放宽的假设是合作社追求其总盈余最大化。在初始分析信用社合作社时,用这一假设能导出严谨的推论,但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放宽。由于当成员的情况一样时,总盈余最大化也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收益最大化,这种假设是理所当然的。但成员间在财富和资金需求方面的异质性是合作社的一个

46、真实特征Guinnane 1992b。借款概率或财富水平的不同,要求我们对程式化的模型作出实质性修改,以保证成员的参与度。在有充分异质性的人群里,强调高负债的雷发巽式合作社,是有困难的。观察家指出,在波美拉尼亚(Pomerania)的一些有限责任制合作社中,某成员可能拥有100马克的股份,而另一成员可能有价值多达20,000马克的股份。如果如在无限责任制结构中那样,后者要承担全部责任,那么富有的人不可能加入(引自Grabein1908,p.13,尾注1)。在普鲁士(Prussian)省的萨克森(Saxon)和波美拉尼亚地区,有相当数量的大农场,而这两个地区农村的无限责任制合作社相对不太流行。1

47、894年,当爱尔兰农业组织协会(Irish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Society)将信用合作社引入爱尔兰时,非常不幸的是它选择了严格的雷发巽模式。爱尔兰的信用合作社从没有成功,正如观察家所指出的,由于需要承担大部分责任,较富裕的人不愿意加入这样的组织。 在20世纪初,极少数成功的爱尔兰信用合作社是有限责任制。见Guinnane1994 结论这篇论文建构了关于最优信用合作社的一个简单的模型。利用德国的历史经验,我们检验了信用合作社“邻里监督”假说的一些推论。我们从数据中获得了该模型的有力的证明。尽管我们在论文中没有引入信用合作社的其它特征,但这确实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扩展中我们讨论过,引入合作社成员的异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