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1页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2页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3页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对策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0例,感染率为18.90 %;其中下呼吸道部位感染最多,占66.36 %;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发生感染占12.54 %,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

2、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调查分析随着危重病学的发展,重症监护室(ICU)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收治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各种侵入性检查治疗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使医院感染机会增加,ICU的医院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1。ICU患者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就会加重患者原发病,使病情复杂恶化1-3,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患者死亡率;又由于ICU患者流动性大,常会随着患者转出而造成医院内的感染流行。因此,分析ICU院内感染的病原学资料及相关因素,对预防控制感染具有重

3、要意义。现对我院1 164例住院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收治的全部患者1 164例,其中男性823例,女性341例。转出ICU患者主要到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由专人到相应科室随诊48 h。1.2 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监控医生,查阅病例资料,填写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病程记录、医院感染部位、检验报告单、抗生素应用情况等项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按照卫生部2001年1月下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经临床表现、胸片、血液检查、细菌学检查确诊

4、。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ICU收治的1 16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20例,感染率18.90 %,其中使用呼吸机医院感染146例(12.54 %),留置导尿医院感染52例(4.47 %),留置深静脉插管医院感染14例(1.20 %),器械使用时间越长医院感染发生率就越高。2.2 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 在220例感染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46例,占66.36 %,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52例,占23.64 %。见表1。表1 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部位及构成比感染部位3 讨论3.1 医院感染发生率 ICU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均比其他科室高3,此结

5、果与近年来国内学者报道相一致4-5。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老年人居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操作等均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ICU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动静脉置管、留置胃管、导尿管和胸腔引流等,这些侵入性操作均存在一定的机械损伤,削弱了黏膜屏障,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了有利条件,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液感染等6。3.2 呼吸道感染 ICU呼吸道感染多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多发生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使用的患者,患者多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多数气管插管患者易造成气管

6、内误吸;存在于咽喉的菌群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气管侵入性操作后气道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使患者呼吸道屏障破坏,失去鼻咽部对空气的清洁过滤、加温保湿作用,加之患者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中免疫球蛋白、溶菌酶、补体成分减少,病原菌易于繁殖;频繁吸痰,使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纤毛柱状上皮大量破坏,纤毛运动能力下降,消除病原菌颗粒能力下降7,消弱了纤毛清除运动和咳嗽反射,降低了上呼吸道防御功能,使鼻咽、口腔细菌随着导管气囊周围潴留的分泌物淤积和下漏,进入气管及肺组织,使下呼吸道感染易于发生。另外,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也是ICU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8;ICU环境中

7、,空气和医务人员手上的细菌污染也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不可忽视的因素9。所以规范口腔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的定植、避免误吸、保持空气洁净和呼吸道侵入性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是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3.3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道引起的炎症,是医院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在我院感染构成比中占23.64 %。据报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80 %90 %与使用导尿管有关,5 %10 %与其他泌尿系的操作有关,所以导尿是泌尿系受感染最常见的原因。病原菌主要来自患者身体内定居的内源菌或医院环境污染的外源菌,这些细菌可通过直接定居尿道周围或污染导尿管引起泌尿系感染。另外,导尿管表面

8、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留置尿管为细菌提供了逆行感染的机会,给患者留置导尿,显著增加了获得尿路感染的危险性。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危险性越大,导尿每增加一天,感染危险增加5 %6。操作前一定要评估导尿和留置导尿的必要性,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粗细适中的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尿道口的消毒,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因导管移动造成黏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管者,要保持导尿管系统密闭,减少导尿管与尿袋的分离次数,可降低相关感染率。3.4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 留置深静脉插管不仅为长期静脉输液者减少了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也为静脉高营养治疗提供很好的通路,为抢救患者建立了

9、方便、快捷的给药及补液途径。我院多采用易穿刺、固定的锁骨下静脉置管。置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插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屏障,易发生感染;导管作为异物存在血液中,细菌较易粘附在导管上,随导管进入血液引起导管源性感染;在污染的环境中置管,经导管输入血液制品、加药,使用三通开关或更换添加输液装置等均可使导管或其接头受污染而致导管腔内感染。所以操作人员要技术熟练,穿刺部位要进行严格消毒,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污染,确保整个输液系统各连接点牢固固定,不露气、不掉落,防止导管滑出,避免在导管处输血制品、抽血、加药等。ICU患者大多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多,如果不严格无菌操作和控制很易受感

10、染。因此,正确掌握侵入性操作适应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避免或减少操作损伤,避免重复操作,缩短置管时间,做好各种置管的护理,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2 刘黎,王汉香,张风琴.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各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疗效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5(1):62.3 张耀亭.肺结核控制的重点难点和亮点J.东南国防医药,2005,7(2):156-160.4 徐欣欣,杨雪松,申玉玲,等.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0):1116-1118.5 郑丽华,贺亚宁,张晓霞,等.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6):532-533.6 伏平.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72-273.7 朱士俊.现代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3-93.8 徐昕,许燕卿,左亚沙,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内肺炎细菌耐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