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林黛玉和史湘云异同中文摘要史湘云是红楼梦中主要的女性脚色之一,她天真烂漫、爽朗豪放 ,具有同时代女子所不具有的生命力,而当她与红楼梦中另一古今文学作品中绝无仅有的美好的女性形象发生碰撞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林黛玉的敏感、细腻、又带有些许刻薄使得二者会激烈碰撞,又或是殊途同归于“叛逆”?关键字:林黛玉 史湘云 异同前言宋代女词人易安居士李清照,有一阕脍炙人口的小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1这首词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易安的词表达了他对大自然春去秋来的深刻感受,转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感。但曹雪芹却从
2、这种感慨引申化喻出显贵世族的家室升沉以及其中个人体验的情感纠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华丽绚烂的锦绣图画红楼梦。 王国维先生曾说: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也”。 而林黛玉就是这一“悲剧中之悲剧也”的作品中最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从她一出场,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传统大家族里的大家闺秀,身体娇弱,有着西子般的病态美,是一个养在深闺中的大家小姐。而经过仔细品读,我们看到了她的“小性儿”、她的敏感细腻,以及内心的“反叛”。听到了她葬花时的低语和竹窗边的低泣。这一形象使我们怜惜和心疼,颠沛坎坷的身世命运造就了少女的敏感和细腻性子,在那样一个封建大家族里更加无处安放,不由的引发我们沉重的思考。与这一形象相
3、比,另一传奇女子不免更使我们愉悦。史湘云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她率性,活泼、自然、灵动,拥有同时代女子所不具有的生命力,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湘云以其独特的可爱、率真、豪爽以及才情,让读者倾倒。这样两个人又有何异同呢?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82785831" 一、 林黛玉和史湘云出场形象比较 5HYPERLINK l "_Toc482785832" (一) 林黛玉出场形象 5HYPERLINK l "_Toc482785833" (二)史湘云出场形象
4、5HYPERLINK l "_Toc482785834" 二、林黛玉和史湘云命运比较 6HYPERLINK l "_Toc482785835" (一)林黛玉的命运 6HYPERLINK l "_Toc482785836" (二) 史湘云的身命运 7HYPERLINK l "_Toc482785837" 三、 林黛玉和史湘云语言艺术比较 9HYPERLINK l "_Toc482785838" (一) 林黛玉的语言艺术 9HYPERLINK l "_Toc482785839"
5、1.化俗成雅 9HYPERLINK l "_Toc482785840" 2.口齿伶俐,语言善辩而又尖刻 9HYPERLINK l "_Toc482785841" (二) 史湘云的语言艺术 10HYPERLINK l "_Toc482785842" 四、 林黛玉和史湘云才情比较 11HYPERLINK l "_Toc482785843" (一)林黛玉才情 11HYPERLINK l "_Toc482785844" 1.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11HYPERLINK l "_Toc48278
6、5845" 2.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11HYPERLINK l "_Toc482785846" (二) 史湘云的才情 12HYPERLINK l "_Toc482785847" 五、 林黛玉和史湘云爱情观比较 13HYPERLINK l "_Toc482785848" (一)林黛玉的爱情观 13HYPERLINK l "_Toc482785849" (二) 史湘云的爱情观 14一、 林黛玉和史湘云出场形象比较(一) 林黛玉出场形象红楼梦开篇便提到,神瑛侍者对三生石畔上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恩,绛珠仙草经过神瑛
7、侍者的灌溉,脱离了草木之胎,幻化成人形,修成女体,游于离恨天之外,为报灌溉之恩,同神瑛侍者下世为人,把她的眼泪还他。林黛玉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绛珠仙草”,“还泪”一说由此而来。可以说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悲剧的结局。初次见面,大家对林黛玉的看法基本一致,美貌出众,年纪不大但言谈举止不凡,虽看着似有有不足之症,但还是很有韵味。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天才算看见了!”贾宝玉也觉得她袅袅婷婷,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2提起林黛玉似乎总是和“还泪”这一形象相衬,泪涟涟更是成了她的代名词。可以说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塑
8、造是因“泪”而生,因“泪”而死。除此之外,初到贾府还格外体现出她的拘谨和小心翼翼。她在家时,常听母亲说起,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这几天见的这些仆妇,吃穿用度,就已很奢侈,别说她们家里了,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就怕被人低看了。林黛玉一出场便不免引起我们的怜惜,曹雪芹先生在塑造这一人物时构造了一个娇弱具有病态美,如西子般引人怜惜的女子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女性形象,在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统治下,更是传统女性中独具特色的一抹亮丽的风景。(二)史湘云出场形象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作为可以和林黛玉和薛宝钗形成“三足鼎立”的史湘云,在登场时似乎太过突兀,没有具体的外貌描写,
9、没有过多的背景描述,只在宝玉与宝钗玩笑间骤然插了句“史大姑娘来了。她就这样大说大笑的出现了。不过,虽然没有外貌描写,没有背景描述,但她浑身都是闪光灯,一出场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一见宝玉就异常亲热的叫爱哥哥,爱哥哥,黛玉就经常打趣她,咬舌还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清楚,只是 叫爱哥哥”。湘云也不客气,笑说保佑给她找一个咬舌儿的林姐夫,让她听爱呀 厄的去。3从她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她与黛玉的不同,她的爽朗和黛玉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之外,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便是她喜欢着男装。这应该正是因为她的性格,豪放爽朗,所以,男装更使她自由。文中曾两次提到,第一次是在三十一回中,宝钗说他旧年三月里穿了宝玉的袍
10、子和靴子,使得老太太认错了人。第二次是在第四十九回中,写湘云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大家都笑她喜欢小子装扮,不过都觉得这样更亮丽。4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出场一个是流着眼泪出现,一个是伴着欢笑登场;一个使我们怜惜,一个使我们欢快。林黛玉出场时虽母亲早亡,但其父林如海仍是一方巡盐御史,官居正七品,家族还未没落;而史湘云出场时,她的家族已经处在衰败的下坡路了。史家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在,史府花园内的枕霞阁,不过是贾母一直以来的念想。不过林黛玉和史湘云同
11、样都是以显贵世家的后裔登场。二、林黛玉和史湘云命运比较(一)林黛玉的命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金簪雪里埋。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放在一起写的.“堪怜咏絮才”一句写林黛玉这样一个有咏絮之才的女子应该被人怜惜。“金簪雪里埋”是写林黛玉的一身才华未被人重视,借玉带暗指林黛玉命运悲惨。林黛玉家世显赫,父亲林如海是开国元勋之后,也是前科的探花,在黛玉来贾府前已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爱女。不幸的是父母早亡,贾母怜其年幼,将她接到荣国府照看。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虽有贾老太太的疼惜,但也过得不尽如意,再加上她敏感纤细的小性子,不免有些得罪人。在贾府她在心理上始终都未有过归属感,只有丫鬟
12、紫鹃真正的为她着想。在第八十八回中,这样一位以爱情为生的女子以她的决绝回应。她焚稿、烧帕,似乎要将那些留有她和宝玉情感经历的回忆全部毁掉,正如她性子里的执拗,既然你们不在乎我,那就将我在这世间存在的痕迹全部抹掉,以后都不要回忆好了。而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只有跟前的两个丫鬟陪伴,潇 湘馆的凄凉和金玉良缘结婚时的场景相比不免令人叹息,就是在她死后,在贾老太太眼中也不过一句是我弄坏了你,可是你也忒傻了。贾府中最疼爱她的人也不过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林黛玉短暂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正如判词中说的那样,这样一个富有才华,聪明伶俐的女子以悲剧收场,我们应该怜惜。(二) 史湘云的身命运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
13、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这两句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判词,前两句是对她身世的写照。史湘云,出生在金陵显贵的史侯家,不幸的是从小父母就双亡,叔叔婶婶抚养她长大,但婶婶对她不好,因此时常被贾母接到府中抚养。史湘云在家中地位究竟如何呢?书中虽未作明确说明,但在描述贾府众人物形象以及塑造史湘云形象的借助于众人之口说出。第三十一回就曾提到史湘云到贾府来见过众人后,贾母见湘云穿得多,叫她把外套脱了,史湘云当初答道:“都是二婶婶叫穿的,谁愿意穿这些。”就这一句话便从侧面反映出她在府中的不自由,连自己的穿着打扮都做不了主,这样热的天气,可能只是由于婶婶随意的一句话,不论自己愿不愿意都要穿上不舒适的衣服。第
14、三十二回宝钗和袭人在提到史湘云在家中情况时,宝钗感叹到家里的事儿湘云完全做不了主,甚至还觉得家里用度大 ,那些针线活儿什么的都是自己做的,湘云也说家里累的很,她再多问几句家常过活的话,她眼圈就红了,口里含含糊糊也不说什么。想其状况,洒脱是起小儿儿没爹娘的苦。”通过宝钗和袭人的对话更是体现出史湘云在史府的艰难处境,其实主要还是归结为没有父母照顾,没有一个真心疼爱她的长辈,贾老太君对她的疼爱和宝玉以及黛玉一比则更显得微小。第三十六回史府打发人来接史湘云回家,文中写道“忽见湘云穿的齐齐整整的走来”。其中“忽见”一词便足以说明在贾府中的史湘云是着装随意自由,人也正如衣着一般,是一种放松的状态,将自己正
15、真的、毫无防备的一面展现出来。现在她突然武装起来,将刚来贾府是穿的那些由不得自己做主的衣服又重新着装,那些衣服如同枷锁一般束缚着她身体,更甚至于是她的灵魂。史湘云其实不想回去,但在家人面前连一点委屈抱怨都不敢表露,只是眼泪汪汪的,她怕自己的委屈让婶婶知道后,自己回府了会活得更加艰难。所以她只能悄悄的告诉宝玉记得提醒老太太派人来接她,这一句说的如此让人兴疼,很难想象,这个此刻小心翼翼而又带有些许卑微的姑娘会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大口喝酒吃肉的豪爽女子。她将以客人身份居住在贾府的生活视为自己真正放松的生活,而那个现实意义上的家史侯府,则是一座牢笼。我们可以想象她在史府的生活,没有疼爱和关心自己的长辈,没
16、有亲密相处的兄弟姐妹,行事都要看叔叔婶婶的眼色,没有半点自由。正是这样压抑的生活让她由豪放不羁的天性学会了在大家族中必备的察言观色,我们也该庆幸,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她仍然保持着让我们喜爱的纯真。后两句则是对史湘云结局的写照,“展眼吊斜晖”写她婚后好景不长,卫若兰不久便暴病身亡,“湘江水逝楚云飞”则为我们留下了一片空白,对史湘云的结局没有具体言说。5史湘云这样一个令我们喜欢的女子,在命运面前的结局不免使我们叹息,这样明媚活泼的女子在父母之命面前交出了自己的爱情,在死神面前留不住自己的丈夫,虽然书中没提到她最终结局但守寡一词放到她的身上,快乐这类词便与她无缘了吧。若从身世经历来看,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
17、父母早亡的孤女,黛玉依附于外祖母和舅舅生活,而湘云则由叔婶照顾。同样都是贾母的孙辈,因贾母怜惜而接到贾府生活,但在贾府共同的生活中,二人又有些冲突,在黛玉还没来贾府之前,都是史湘云与贾宝玉在贾母身边一桌吃饭一床睡觉,一年多是在这里度过的。可见贾母对她的疼爱,就连史湘云自己都说从小在这儿长大,对大家都很熟悉(第一百零八回),但自从黛玉来了贾府后,湘云就没那么受宠了,贾母更加怜惜疼爱自己的亲外孙女黛玉。从二人的结局来看,史湘云接受了父母之命的婚姻,嫁给了卫若兰,虽然感情和睦,但命运没有对这一明媚的姑娘多怜惜,后来丈夫得了痨症,史湘云为其守寡,至于她的结局,红学专家认为“这个问题是诸问题中最难解决的
18、一个6”甚至于有人断定它“永远也猜不破的迷7”就当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吧。林黛玉则一直在自己的爱情里挣扎,最后以身殉情。二人同样以悲剧收场,但若仔细品味又有所不同。从造成二人悲剧的原因来看,一方面,二人同样父母早亡,林黛玉寄居贾府,史湘云在史府依赖于叔婶生活。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虽说寄人篱下但在贾母的看顾下也还过得不错,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受人照料;反观史湘云,各方面都要看叔婶眼色,过得一点都不如意,连自己的衣着都无法做主。另一方面,林黛玉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的悲剧,敏感多疑,心思细腻,典型的南方水土养育下的烟雨楼阁中的大家闺秀。再加上以客人的身份寄居贾府,从初入贾府她便在心里筑起了一道防线
19、来保护自己,小心翼翼的观察周围的环境,对于别人的言行中她总会仔细品读,仿佛都有不一样的意味,这时她会开始反驳,像刺猬一样竖起利器,以尖刻的语言来刺伤别人也伤了自己,给别人留下“小性儿”的印象。与林黛玉不同,史湘云的性格则为她的一生添了不少乐趣,豪爽活泼,不拘小节,行事颇具晋人风度,走到哪里便把欢笑带到哪里。三、 林黛玉和史湘云语言艺术比较(一) 林黛玉的语言艺术1.化俗成雅林黛玉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后裔,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她喜欢读书,阅读书目广博,身上不免带有书卷气,自带一股文人的气质,因此她的在她的言谈举止中都有一种文人墨客的气息,说话语言比较文雅。而且她善于将一些“大俗”的语言改造成适
20、用于当前语境的“大雅”之言。她在嘲笑刘姥姥时就说“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8。连嘲笑人都如此文雅,这样更能体现语言的文雅特色。2.口齿伶俐,语言善辩而又尖刻林黛玉的语言对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她的语言尖刻,在她因宝玉和宝钗、湘云而吃醋时表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当她看到宝玉和宝钗戴着通灵宝玉和长命金锁,宝玉还闹着要吃的“冷香丸”时,一句“我来的不巧了!”并且将自己的嫉妒在语言中表现的极为自然,一口气的八个“来”说的畅快淋漓。尖刻一词用来形容她的语言,其实并非因为她的小性儿。在以孤儿身份客居贾府,这样的背景下,再加上她自幼敏感纤细的性子,总会去揣度别人较为随意的话语,周遭的一些小事在她眼中
21、仿佛都带有不一样的颜色,这时她便会奋起反击,以自己尖利的语言形成自己的保护伞,来刺痛别人保护自己,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来维护她的自尊。就连个性豪爽的史湘云批评她:专挑別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丫头小红也说:嘴爱刻薄別人。 可见这一语言特点让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引起别人的反感。(二) 史湘云的语言艺术史湘云一出场便用她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二十回中她第一次出场作者这样写道:只见史湘云大说大笑的,见他俩个来,忙问好厮见。此处的“大说大笑”几乎伴随着她后来的每次出场,有她的地方总少不了欢笑。“咬舌子”但又“爱说话”是她又一语言特点。“咬舌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舌头”,按理来说这是一生理缺陷,在当时那
22、个社会背景下,对女子的要求极为苛刻,她因为这一缺陷应该承受着诸多的心理压力。在书中二十回中,林黛玉就曾嘲笑过她“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了。”可这类言论并未让史湘云产生自卑,她反而是直面缺陷,毫不掩饰,并犀利反击。虽然有这一缺陷,但并未因此少言,反而更爱说话。正如林黛玉说史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这其实是一句俗语,用来形容史湘云则在恰当不过了,意思就是:越是口齿不清楚,说话不流利的人反而越喜欢说话,话越多。第三十一回中迎春就曾提到:淘气也罢了,我就嫌他爱说话,也没见睡在哪里还是咭咭呱呱,笑一阵,说一阵,也不知哪里来的那些话。此处迎春
23、虽用了“嫌”一词,但在当时语境下却是夸奖他“爱说话”的特点。史湘云虽有“咬舌子”的缺陷,但因她豪放坦荡的性子,并未将这缺陷放在心上。反而高谈阔论,大说大笑,毫无顾忌。由于她自幼所接受的教育,使得她在直白的言论中将粗俗不雅的成分剔除出去,做到谈吐有致。比如在三十一回中,史湘云和丫鬟翠缕的对话,史湘云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用呢!翠缕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史湘云说的是“阴”、“阳”,翠缕听得是“公”、“母”,雅俗之别非常清楚。不论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还是史湘云的豪放坦荡,都致使他们的语言较为直白,说话直来直去,只不过是前者引人反感,后者致人喜欢。二人语言艺术最大的
24、共同点在于,都能将大俗的语言,再具体语境中以文雅的姿态呈现,使得说出来的语言既不显粗俗又能较为直白的贴近本意。做到雅俗共赏,谈吐有致。四、 林黛玉和史湘云才情比较(一)林黛玉才情1.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林黛玉喜爱读书,阅读范围较广,读的最多的应该算是诗词歌赋这一类,可能自幼受她父亲的影响。其父林如海年轻时曾中过探花郎,是一位极富有才情的文人,对黛玉的培养极为重视,而且并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类说法,所以林黛玉从小便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在她父亲去世后她将父亲的书籍都运回了贾府,自此更是沉浸在书海里,将其当成娱乐消遣。从她给香菱讲诗就能看出她是极富有才华的,对于一些优秀的诗词不仅停留在表面,
25、而且都有自己的研究和体会。在大观园生活时她还读过西厢记、牡丹亭等角本杂剧2.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从海棠诗社成立之后,众人的每次作诗,我们都能看出林黛玉的才思敏捷,在别人苦思冥想之际,她总是像在漫不经心的玩乐,而在提笔作诗时又往往一气呵成 ,胸中早有沟壑。她非常善于观察周围环境,可能是生活给了她素材,她在贾府小心翼翼的生活让她学会了察言观色,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内心的苦闷无处抒发,只能将自己悲痛的灵魂融进诗词中,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例如在白海棠诗中,即将海棠花的特点和神韵形象的为我们呈现,又借海棠来抒发内心的情怀,其中“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形象,表面看好像是对海棠花姿态的
26、描写,其实这也是她内心的诉述,她客居在贾府那个深宅大院里,看似受贾母疼爱,与众姐妹也一派和谐、其乐融融,但没有谁能真正让她诉说内心的孤寂,有些话只能自己闷在心里,自己煎熬。生活给了她苦难,但是也这时这些苦难造就了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奇女子,生活中种种的不如意之事留在内心的悲痛都借诗词之口表现出来。让无数痴迷她的人从诗词中走近她。(二) 史湘云的才情薛瑞生认为:“史湘云是封建社会的逍遥者,她独立于叛逆者与卫道者之间,用笑眯眯的眼光看着人世,风度显得是那么潇洒飘逸。”9“是真名士自风流”是史湘云对自己的评价。“你们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
27、是锦心绣口。”(见第49回)这短短的几句话说的多么畅快潇洒,让一众大观园里的世家小姐看的目瞪口呆。以自己的真性情打败了一切矜持。她率真活泼,天真烂漫,初次出现在小说中作者只用了“大说大笑”来介绍这一人物,后来这似乎成立史湘云的标签,凡是她出场总是阳光明媚活泼开朗的。正是她豪放爽朗的性格使得她的行事颇具魏晋风骨,众人吃酒行令,忽然不见了云姑娘,结果,醉酒的史湘云在芍药圃中的石板凳上睡得正香。史湘云的诗词和她的性格一样,豪迈,不拘小节.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作诗,众人作诗独缺了史湘云。次日,史湘云一来得知此事,一时兴起,等不及推敲删改,随笔便作了两首。众人道:我们四首也算想绝了,在一首也不能了,你倒
28、弄了两首来。可见史湘云在诗词方面的过人之处,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众人在品读她所作的诗词时,又是看一句惊讶一句,都说“这个不枉作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都给了极高评价,只是因为昨日未参加,所以未与黛玉和宝钗一争高下。后来再做的对菊供菊这两首更是让孤傲的林黛玉为之称赞。小结作为诗意化的小说,红楼梦中的女子大多都是极富有才华的。林黛玉和史湘云在大观园中都是和宝钗齐呼的诗坛高手,都颇有才情。但是两人的风格又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悲伤、一个豪迈。林黛玉的诗词多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她的性格使得她在看待事物时总是以悲观消极的角度观察,因此她的诗词多是一些抒发内心苦闷,表述自己压抑的灵魂在现实中的挣扎
29、。除了诗还有她的眼泪,面对种种自己不愿接受但又无法改变的事,无处诉说的她只能用借诗和泪来言说。按理来讲,林黛玉和史湘云同样的身世命运,应该内心同样的苦闷,在诗词写作方面也会有诸多共同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史湘云虽同样曾在诗词中自喻,借诗词来言说自己的生活困境,但她并非一味的自怜自怨,而是在困境中找到的自处的方式,正如“也宜墙角也宜盆”一句,既然无法改变,那就试着去接受,并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韧。五、 林黛玉和史湘云爱情观比较(一)林黛玉的爱情观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开头,就以神话故事的形式预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纠葛,并赋予林黛玉还泪的形象。进了贾府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便与别人不同,宝玉一句虽没
30、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一般。便似道破二人的前世今生。后来果然,在贾老太太的庇佑下,她和贾宝玉日久生情,她喜欢上了这个大观园里的混世魔王。在得知宝玉对自己也有情义的情况下,她是欣喜的。可是在所谓“金玉良缘”的言论下,她又是不安的。由于宝玉自幼便和大观园中的姐姐妹妹一起长大,所以经常和众多姐妹一起嬉戏打闹。宝玉和宝钗、湘云之间的亲密必然会引起她的醋意。宝玉让她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一次次的试探,想让宝玉明确表露对她的不同,在宝玉说出林姑娘不是这样的人时,她安心了,她觉得宝玉是理解自己的。之后的她在爱情面前完全丧失了自我,生病后宝玉没来看他,她便自暴自弃,毫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在贾府给宝玉说
31、亲时,她心里是期盼的,然而现实却给了当头一棒,“金玉良缘”面前贾老太太对黛玉的一丝怜惜就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老拿她和宝玉打趣的凤姐说的是宝钗比较合适。在逝去的爱情面前她毫无办法,但又无法死心,她拖着病体去看宝玉,痴傻的宝玉说道:“我是为林妹妹病的”。被她视为生命的爱情就这样子失去了,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结束了,该还的泪也已经留尽了,生命也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二) 史湘云的爱情观宝玉与史湘云之间,从小青梅竹马,他们的感情更像是异姓的兄妹。这样一个心胸宽广,心直口快,心思纯良的湘云,宝玉可能只是把她视为疼爱的妹妹。但是贾宝玉毕竟是湘云接触最多的异性,随着她的慢慢长大,她必然会对男女之情有一定的好奇,而
32、宝玉则正是符合才子佳人的标准,再加上“金麒麟”,更让她对宝玉抱有幻想,但她对爱情并不像黛玉那样执着,而是豁达的看待爱情,可以得到那就珍惜,得不到那也不强求。在无法反抗的现实面前她选择了放弃爱情,接受婶婶给她安排的婚姻。在她看来爱情只是一剂调味品,更重要的是生活。虽然她豪放豁达,但她又有着传统女性的特质,在婚姻方面接受父母之命。也正因为她豁达,所以在爱情面前没有丧失自我。“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红楼梦曲中用这两句来描述史湘云的感情,从这两句中湘云与她的丈夫卫若兰应该是有感情的,并且夫妻关系和谐。可见她虽对宝玉有感情,但受传统婚姻思想的影响当自己的感情与“父母之命”相左时,她会选择放弃
33、感情,选择对自己更好的一面。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一种同病相怜的基础上,二人同是大观园里的“反叛者”。在贾府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人人都济济于富贵,指望通过科考而出仕,这一思想在深宅中的女性都根深蒂固。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唯二的叛逆者,二人在这一方面是相互欣赏的。大观园里,薛宝钗、史湘云、甚至是众丫鬟都劝宝玉多做一些经济学问,而在宝玉看来,这些是“沽名钓誉”的陋习。在这一点上只有林黛玉与她相同,未将这些众人看重的东西放在眼里,北静王送给宝玉的玉佩在她看来不过是臭男人的东西罢了。大观园里的两个“混世魔王”在这一点上惺惺相惜,更因此有了很多共同话题,相处的更加融洽,在宝玉看来黛玉是他的知己,是他叛逆思想的港湾,他更喜欢和黛玉在一起,是对无法直接推倒的封建思想的一种无言的反抗。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也更多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就他自己也说,林妹妹才不会说这样的话,因为林黛玉不会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账话”所以才得他敬重。史湘云和贾宝玉可以说是自小青梅竹马,在林黛玉未进贾府之前,史湘云就和宝玉一起住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专业解析与应用课件》课件
- 媒体广告投放交易合同具体规定
- 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
- 畜牧养殖与饲料供应合作协议
- 车厂供应商合同协议
- 配货生意转让合同协议
- 转让工地临建房合同协议
- 购买木板材合同协议模板
- 产品销售代理协议条款细则
- 转让矿山破碎设备合同协议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土地荒漠化试题及答案
- 初中地理《埃及》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 2024年揭阳市揭西县招聘卫生健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
- 内蒙古百校联盟2025届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 2025年北京市通州区九年级初三一模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数据资产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惠州一中、珠海一中等六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
- 七年级地理下册 7.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