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_第1页
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_第2页
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_第3页
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_第4页
诵读经典 润泽生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诵读经典润泽生命摘要:我校以古诗诵读校本课程为切入点,从校园文化的精神力、形象力、执行力入手,全面、系统、高品位地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引领师生诵读经典,全力打造书香校园。在三年的探索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诵读经典不仅是言语认知活动,更是情感、态度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涌动。它提升了人文素养,丰盈了师生的精神生命,真正成为了“为孩子生命成长奠基”的工程。关键词:诵读古诗校园文化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农村中小学的硬件建设日益提高,校际竞争已经转向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品位的竞争。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只有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才能驾驭学校的战略发展,抓住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2、,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鉴于此认识,我们横街小学及时启动了“诵经典古诗,做儒雅少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一、编写教材,铺垫准备。2007年6月,我校成立了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队伍,并召开了“横街小学关于古诗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研讨会”,领导和老师们达成了共识:将“古诗诵读”校本课程进行到底。接下来由教导处张斌忠和张芳英老师负责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分两本:一本适合一至三年级使用,共收录了60首课文中出现以外的经典古诗。(每个年级20首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处理:一、二、三年级的古诗有注音,四到六年级没有。每首古诗下面都有注解、韵译和评析。

3、在每首古诗的末尾还设置了“我会写”这样一个作业,我们是想把古诗教学和写字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了古诗后,要求把古诗认真地抄写在方格中,这样既加深了对古诗的记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字能力。2007年9月校本教材古诗诵读如期出版,并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2008年,在区校本教材评选中,我校的古诗诵读被评为一等奖。二、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们在学校里建起了“古诗长廊”,将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隽刻在古诗长廊上,在校园走廊、橱窗上粘贴古代名人画像,经典诗文等书法作品,教室四周悬挂名言警句;校园主要

4、通道两旁设置精心设计的文化灯箱,在绿树鲜花的掩映下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周三诵读时间,学校根据诵读诗词内容,统一制作的古筝音乐萦绕整个校园,全体师生在优美的音乐余音缭绕下静静地阅读,与文本对话,与书中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诵经典古诗,做儒雅少年”;“和经典牵手、与圣贤对话”等。学生随时可品

5、诗园里的诗文新韵,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其次,建立“古诗驿站”网页,开放图书馆、建立班级古诗天地。让学生走近经典,品味佳句,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论坛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再则,社区与家庭的参与和支持也很重要,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余时间,茶余饭后,睡前醒后,这些都需要社区和家庭的密切配合。为此我们向家长阐述了诵读古诗的意义,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利用学校开放日,开展了“走进我们校园,了解我们的文化”活动,把书香校园建设方案与家长一起学习和交流,争取他们

6、的理解和参与。每学期举办一次亲子诵读汇报会,邀请党政机关和村两委会领导参加,展示的不仅是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现在社区内已经形成一个个书香家庭,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村委、和谐社区建设。我们还组织学生成立了“经典诵读社团”。按低中高三个年段成立了三个社团,利用业余时间扩展诵读。在社团中经常性地为学生举办小型专题活动:如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绘画、手工制作活动,把古诗中的故事、情节等绘制成图等。适合中高年级的报告会、诵读比赛、故事会等。此外,我们还组织全体家长听关于古诗文诵读的讲座,进一步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邀

7、请家长担任经典诵读的义务辅导员。通过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氛围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三、活动推进,品读生命要想让学生和教师真正把诵读活动推向新的高度,还得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进。因此我们在诵读中精心设计了许多活动,从而激励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巩固了诵读成果。学校层面:学校每年开展“古诗诵读教研节活动”分低、中、高年段进行优质课评比。教师们踊跃参加,在赛课中既切磋了古诗课堂的技艺,又使古诗诵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百花齐放供教师们借鉴。另外学校还专门开通了“古诗驿站”广播站,开辟经典诗文诵读栏目,时间在每周三中午12点30分准时播出。或请学生带领大家朗诵,或播放著名主持人的朗诵

8、古诗磁带,或介绍著名诗人的奇闻逸事,让学生耳闻目睹古往今来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在欣赏中得到情感陶冶。每学年评选一次“经典诵读之星”,人人参与,不限制名额,只要达到规定要求,均可以成为经典诵读之星。2009学年,学校有 300余学生榜上有名。每个寒暑假都开展师生诵读活动,并如期进行假期“诵读之星”评比,及时召开交流会,营造师生共读的气氛。每年评选“书香家庭”一次,以此为契机,引导家长制订亲子诵读计划,并定期召开家庭诵读汇报会,以达到熟读成诵和扩大诵读范围的效果。年级层面:每学期按年段举行一次经典诵读竞赛活动,形式多样,有全体学生参加的诗歌朗诵会、有全员参与再逐级胜出的赛诗会(低段、经典诵读展示会

9、(中段、古诗文学常识知识竞赛(高段。还有各教研组以经典诵读内容为蓝本,结合诵、唱、舞等形式编排节目,参加学校的汇报演出等。班级层面: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以班队会形式开展专题活动,如“遨游诗词王国”、“走进李白”、“诵古诗、学美德”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每学期实验班都举行“背诗大王”擂台赛,这是让人倍受关注的活动。擂台赛模仿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栏目举行,分周擂主、月擂主、季度擂主、学期总擂主四个阶段,每次比赛都异常激烈,学生们个个有备而来,诵读的诗句宛如滔滔江水绵联不断。四、诵读经典,收益匪浅(一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文化如今,在

10、我们的校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早晨,沐浴着清风朝露,操场上师生或一边散步一边吟诵,或置身于绿草林间抒发感受回味积累;教室里,师生或放声诵读或静默阅读,沉浸其中;中午,整个校园在古典音乐的浸染下是那么幽静,教室里、阅览室里一位位学生手捧心爱的书读得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傍晚,美丽的校园在夕阳的余辉浸染下显得格外活泼与宁静,草地中、休闲石上,三五成群的学生相拥着或同看一本书,或围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或一边做着游戏一边喃喃吟诵着古诗词。就这样,一朝一夕,课内课外,校园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到处闪现着一个个天真活泼、“满腹经纶”的孩子,形成了以“古诗诵读“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我校真正成

11、为了孕育儒雅少年的摇篮。(二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千百年来人们似乎已习惯于将读书作为一种成就未来幸福的手段,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有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理想憧憬;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读书总是与考试联在一起,“读、读、读,学生的命根,考、考、考,学生的法宝”,以对学习结果的功利化追求来获得对学习活动的驱动,而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内在快乐却很少关注,这样的读书不仅机械、乏味,甚至是痛苦不堪的。多年的探索告诉我们,让读书本身成为一种目的,让读书变成一种享受,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途经。只有让学生在诵读中找到了乐趣,体验到了快乐,读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12、三提升了师生的人文素养诵读要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要丰厚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就必须走出“一切为了分数,一切服务于考试”的怪圈,重构校园诵读生活。真正意义上的诵读不仅仅是一个识记认知过程,而是融入了情感、态度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一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风声、雨声、诵读声,声声有情,读出诗情画意、读出人文情怀,从而真正培育孩子的诵读兴趣,让孩子和教师喜欢古诗,让诵读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难怪四年级的何小利学生这么说:“自从诵读古诗以来,我再也不怕朗读了,以前每次老师请同学们朗读,我总是干着急,不敢读,即使读了声音也像蚊子叫。现在不同了,因为古诗简短很有味道、很有节奏,我很喜欢读,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诵。双休日回家后,我经常召集村里的小伙伴背给他们听,谗死他们了。现在有几个小伙伴居然也悄悄地买来古诗在背诵呢,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