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_第1页
贾汪区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_第2页
贾汪区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贾汪区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        摘要介绍了贾汪区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 关键词二化螟;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江苏徐州;贾汪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1,紫庄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 666.67 hm2,其中杂交稻1 400.00hm2,粳稻266.67hm2。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1代螟虫发生期间,依据发育进度调查及灯光诱虫信息预测、预报,2009年为大发生,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危害最重的一年。提出主治秧田,普治大田

2、,压低2代二化螟繁殖基数的防治对策。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12次,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不同水稻栽插期进行不同时间的本田普治1次,防治面积为1 333.33公顷次,失治面积约33.33hm2。8月上旬对2代二化螟进行了全面普治,防治面积为 1 666.67公顷次。 1发生特点 1.11代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为害重,2代发生峰次多、时间长 2009年由于5月线路不通没有开灯,到6月4号灯光通电正常,当天1代灯下蛾量为215头,整个6月上旬每天平均蛾量为147.4头,雌雄比为1.91.0,6月12日为终见期,累计蛾量1 099头。田间4月25日在稻桩上对越冬基数剥查,蛾量为8 116.5头/hm

3、2,较2008年多2 334.0头/hm2。秧田6月13日进入发蛾高峰,当时秧田有卵1.0万块/hm2,6月10日止累计卵量为3.0万块/hm2,秧田发蛾盛期为5月27日至6月8日,持续了12d。2代灯下7月27日始见,而峰次较多、时间长,到8月24日一直为盛期,9月15日终止,其中8月1日、19日、27日3次峰日,当日蛾量分别为19、35、29头,9月12日下旬仍零星出现。10月上旬,田间还能见到二化螟成虫。从7月22日至9月30日,各旬累计蛾量分别为54、109、118、100、43、115、1头,累计为540头。 1.2螟害损失率高 由于2009年二化螟发生重,提出了秧田防治12次,本田

4、普遍防治1次,甚至有的农户防治3次,结果秧田危害较轻,本田危害较重。7月中旬调查被害穴率030%,平均8%,枯心苗率平均1.6%,高达5%,为害重的田块“枯心塘”率均占全田的4%左右,严重达10%左右,残虫量9 45030 001.5头/hm2,平均为19 726.5头/hm2,是2008年同期的2倍,一般杂交稻重于粳稻,部分失治田螟害穴率达40%以上,“枯心苗”达15%以上,失治面积约33.33hm2。2代同样为大发生。由于1代残虫量较高,造成2代加重危害,9月15日调查(收获前)失治田,“枯心塘”率占全田的15%以上,严重的达20%左右,螟害穴率平均为1.05%,残虫量19 863.75头

5、/hm2。失治面积100hm2左右,9月25日对产量损失测定,粒重下降11.8%,直接稻谷损失105.9t。 1.3地区差异均等 近几年来,原紫庄镇西部几个村二化螟发生较重,东部发生轻,特别是中西部,如阮庄、赵庄、董庄、彭庄、徐台等村,麦、稻年年连作,常年发生偏重,近2年东部螟虫危害同样加重,已遍及全镇。 1         2发生原因 2.1虫源基数较多,发生条件比较适宜 多年来,稻、麦连作实行免(少)耕,大面积的稻茬得不到清理,给螟虫提供了“宽敞”的越冬场所,促使螟虫有效积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材“

6、生火”改用了“化”的能源生火,使大量稻草堆满场间、地头、路边,再加上沟、河、路边、杂草丛生,多年不清理,给越冬虫源提供了栖息处。水稻落谷提前,1代螟虫增加。近两年来随着品种的更换,水稻落谷由5月初到5月10日,提前到了4月26日至5月初,前移了5d左右,在1代二化螟发蛾盛期,而秧龄已达35叶,增加了1代的有效蛾量,提供了产卵场所。杂交稻早熟品种的扩大促进了积累。目前大面积推广特优559,破口抽穗与1代二化螟卵孵期不相吻合,有利于晚熟品种为害。越冬期干旱少雨,越冬成虫活率高。近2年来秋冬一直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提高了越冬幼虫的生存率和生活力。通过对越冬虫源基数调查,1999年残虫量为1 950头

7、/hm2,2000年为4 911头/hm2,2001年为6 769.5头/hm2,2002年为8 161.5头/hm2,为2009年二化螟大发生奠定了基础。 2.2适生危害期延长 二化螟为害期与水稻敏感生育期吻合程度较高,特别是早栽稻与1代为害吻合,晚栽晚熟稻与2代为害吻合,这样就延长了适生危害期。不同的品种、栽插期、成熟期及施肥水平,其为害程度不同2。通过调查,1代为害,早栽为害重于晚栽,施肥重的受害重于施肥轻的;2代为害,早熟品种轻于晚熟品种,特别是汕优类品种为害重。另一个因素是水浆管理,灌水浅受害重于灌水深的。 2.3药剂防治存在问题 药剂品种不同效果有差异。目前农药市场较混乱,品种多而

8、复杂,同一药剂成分不同,且品牌较多,不能统一性药剂防治。实践证明在总体推荐的药品中,防治1代螟虫适期内必须用内吸性强药剂,如40%久效磷为最佳药剂,而甲胺磷、乐果防效差不能使用。杀虫双、杀虫丹应为当家主方。这为防2代螟虫打下较牢的基础。在防治2代适期内,如离收获还有30多天,也可适当加些有机磷药剂(在不超过标准残留量下),否则用一次性药剂在大发生的情况下难以控制。另外,施药量要足,特别是2代防治药液量要足,提倡放深水(5cm以上)细喷雾,不能粗喷。掌握水稻不同生育期、破口的早晚进行技术指导,在适期内防治后,根据情况适当二次补治,为压低第2年的虫源基数打下良好基础。 3防治措施 尽量统一品种、统一指导、统一药剂、统一防治。强化冬季清理杂草,销毁积存稻草,耕翻稻茬残虫基数,开展综合防治3。治理农药市场,选择高效药剂品种,加强基数研究,积极开发新型内吸、高效的治螟药种。加强检测系统建设,提供预测预报的准确率,认真实施综防技术,狠抓农业防治,在化学防治中,应坚持实施“狠治1代、普治2代、压低越冬代的基数”,妥善协调好各项技术措施4。改进耕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充分发挥“栽培避螟”的作用,把螟虫的危害损失降到极限。 4 1 李秀艳.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