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可编辑word)_第1页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可编辑word)_第2页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可编辑word)_第3页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可编辑word)_第4页
第三单元 物态变化(可编辑word)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物态变化A组根底题组一、选择题1.日常生活中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于它的认识及使用,正确的选项是A.50 以下的温水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温度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使用前要甩几下,否那么可能测不准D.任何角度都可以看清读数2.2019吉林长春模拟,1,2分以下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积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3.2019泰安样题,4,2分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与这种物态变化一样的自然现象是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树叶挂上

2、了一层白霜D.初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4.2019泰安,12,2分以下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5.2019山东平邑模拟,3,2分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纸锅烧水有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锅却没有烧着。关于纸锅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6.2019吉林长春模拟夏季的清晨,南湖的湖面上常出现一层薄雾,这是由于湖水A.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先汽化后凝华C.先汽化后凝固D.

3、先汽化后液化7.2019广东广州,9,3分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下图。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二、非选择题8.2019威海,17,2分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 9.有一种“超声波喷雾降温扇,在风扇转动时还可喷出水雾,喷雾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中水分的,就加快了从周围物体热量,从而到达降温的目的。 10.9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图1是该实验的装置图。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的位置,再调整固定的位置选填“A或

4、“B。 2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2是小明在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图选填“甲或“乙。 3图3表示的是读取温度计示数时常见的3种情况,请在正确的读数方法后面所对应的括号内填写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4当水温升到88 时,小组的同学开场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 min后停顿读数。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8890929496979899999999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原来沸腾的水不再沸腾,马上他又将燃烧的酒精灯放回原处,发现水又重新沸腾。表格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

5、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 5为理解决实验中加热时间长的问题,他们将实验中的烧杯换为平底烧瓶,如图4所示。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水不再沸腾。小明向老师借来抽气、打气两用气筒,用橡皮管将玻璃弯管的上端开口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时发现水重新沸腾,然后打气,沸腾的水又不再沸腾。小明和同学们重复上面的操作,实验现象是一样的。实验现象说明: 。 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9泰安,13,2分以下四种物态变化一样的一组是夏天,草叶上的露珠;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深秋,树上的白霜;初春,冰雪消融。A.B.C.D.2.2019泰安样题,13,2分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使用的实验

6、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下图,实验操作无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本实验中可以去掉石棉网,使受热更均匀做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在BC段,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A.只有正确B.只有正确C.只有正确D.只有正确3.2019泰安宁阳模拟,8,2分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B.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4.以下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

7、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二、非选择题5.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现象。6.一实验小组进展了探究“液化放热的实验,下面我们一起完成实验。提出问题:液化放热吗?猜测:可能放热,可能不放热。进展实验:1如下图,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装有凉水的烧瓶上,发现。 

8、;2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分析和结论:当高温的水蒸气喷到盛凉水的烧瓶上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由于烧瓶热,故其内部水的温度。实验说明。 交流:请举出一个应用上述结论的实例。要使烧瓶上滴下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什么方法?7.近几年,气候变化不正常,有时冬天气温较常年低了许多,北方某些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灾,对交通而言,冰雪使路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护路工人常常往路面上撒盐,防止路面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1对此现象,你的猜测是,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展探究。实验方案  。 2在严寒的

9、冬天,需要排尽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其 。 第三单元物态变化A组根底题组一、选择题1.C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 ,分度值是0.1 ,故A、B错误;常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细管,分开人体后示数不再下降,故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否那么示数可能不准,C正确;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读数时要从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进展,D错误。2.C凝华现象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选项中只有C符合。3.D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眼镜片发生液化形成的。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

10、融,属于熔化;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属于汽化;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属于凝华;初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属于液化。应选项D符合题意。4.C冰层变薄,水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湿衣服晒干,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汽化;草叶上出现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5.D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故纸的温度最高到达水的沸点,由于纸的着火点高于这个温度,故纸没有烧着。6.D湖面上常出现一层薄雾,是由于湖水先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些水蒸气遇冷又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雾。7.C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

11、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丙物态为液态。选C。二、非选择题8.答案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水的凝固点较高,水在0 就开场结冰;水在04 时反常膨胀以上三种答案,任选两种,意思相近也可得分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一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用水做温度计灵敏度低;水的凝固点较高,在0 就开场结冰;水还有反常膨胀,在04 ,当温度升高时,水体积缩小。因此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9.答案蒸发汽化吸收解析风扇吹风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蒸发

12、吸热,使周围的物体温度降低。10.答案1AB2乙 3如下图4温度保持不变且不断吸热5水的沸点随水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水面上方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解析1由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故首先要调节烧杯到酒精灯的间隔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再调节温度计在水中的位置,故实验前先调整固定A的位置,再调整固定B的位置。2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小;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大,所以甲图表示水沸腾前的现象,乙图表示水沸腾时的现象。3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外表相平,示数为93 。4撤去酒精灯后,水不再沸腾,重新加热,水又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

13、过程中温度不变。5水沸腾后,假设撤去酒精灯,那么水不再吸收热量,此时水的沸腾停顿;向外抽气,那么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之降低,因此水又重新开场沸腾,向内打气,那么烧瓶内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随之升高,因此水又停顿沸腾。故能推理出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的关系。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C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冰花的形成是凝华现象,白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2.D实验中假设去掉石棉网,烧杯受热会不均匀,错误;由图象知,水的沸点为98 ,低于100 ,故做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正确;在BC段,水沸腾,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正确;水沸腾时,水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汽化现

14、象,故气泡上升过程中水蒸气变多,气泡逐渐变大,正确。3.D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露珠和窗玻璃变模糊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4.B运输食品时用干冰保鲜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A错;夏天地上洒水,水蒸发吸热,带走热量,降低温度,C错;饮料中加冰块,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使饮料降温,D错。应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5.答案放热液化扩散解析汤汁的形成主要是水蒸气通过气嘴后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热过程;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所以可以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扩散现象。6.答案进展实验:1烧瓶底部有水滴滴下2变大分析和结论:吸升高液化放热交流:蒸包子、馒头等。降低烧瓶中水的温度参加冰块等。解析从玻璃管中冒出来的水蒸气喷到另一个装有凉水的烧瓶上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了小水滴,液化放热,使烧瓶内水的温度升高。7.答案1撒盐后水的凝固点可能会降低取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分别盛上质量一样、初温一样的水和盐水,同时放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