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_第1页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_第2页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_第3页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_第4页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综 述 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与高血压病的个体化用药徐承华 综述 , 杨玉雯 审校(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安徽 芜湖 241001摘要 :药物基因组学是高血压病个体化治疗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高血压病药物基因组学的深入研究 , 为临床医生 选择更适合个体的抗高血压治疗提供依据 , 从而达到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 。 关键词 :高血压 ; 个体化治疗 ; 药物基因组学中图分类号 :R544. 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7236(2010 032441203通讯作者 :杨玉雯 , 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高血压病基因组学研究E mail:Y ANGY UW E NWHYahoo . c

2、om. cn作者简介 :徐承华 , 主治医师 , 硕士生E mail:xuchenghua88sina . com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多基因病 1。目前 , 高血压药物治疗中一 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不稳定 ,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2。 , 谢酶 、 案 , 实现 “ 基因导向型 ” 个体化药物治疗是当今临床 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方向 。 1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药物基因组学是 20世纪 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 基于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药理学的一门科学 。药物遗传多态性是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 , 表现为药物代 谢酶 、 转运体 、 受体及药物靶标的多态性等 。这些

3、多 态性的存在可能导致许多药物治疗中药效和毒副作 用的个体间差异 。 药物基因组学从基因水平揭示这 些差异的遗传特征 , 鉴别基因序列中的差异 , 在基因 水平研究药效的差异 , 并以药物效应及安全性为目 标 , 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之间的关 系 4。 它将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效应个体多样性紧密 联系在一起 , 以此为平台开发药 , 指导合理用药 , 提 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高血压药物相关作用受体及多态性2. 1 利尿剂 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低 , 心排血量降低 , 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 。 2Adducin 是一种 /异源二聚体骨骼肌膜蛋白 , 参与细胞间信 号的转运

4、。 目前发现 2Adducin 基因具功能意义的 突变体为 G460T, 即 460位甘氨酸突变为色氨酸 。G460T 5, Na 2K 2ATP 酶 , 6。, 携带 G460T 突变基因的患者使用利尿药 的短期效应是血压下降幅度更大 。第 2个影响利尿 药降压效果的基因为 G 蛋白基因 , G 蛋白可激活细 胞膜上的受体 , 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 , 调节酶偶联受 体信号和离子通道的转运 , 进而产生治疗效应 。其中 3亚单位的多态性表现为第 10个外显子 825C /T 的突变 。 该突变与利尿剂降压的相关性表现在 :TT 型患者使用利尿药后 , 其平均收缩压 、 舒张压下降比 CC 型患

5、者更明显 , 而对于 受体阻滞剂来说 , 情况则刚好相反 , 携带 T 等位基因的患者降压效果 较差 。 Sciarr one 等的研究表明 , ACE 基因型为 II 的 高血压患者对于利尿药的降压效果大于基因型为 DD 的患者 。 此外 , 噻嗪类利尿剂的降压效果与 NO酶 E298D 突变有关 , EE 纯合子的高血压患者在利尿剂作用下舒张压下降 (816±014 mmHg, 而其他 基因型仅下降 (711±016 mmHg 。2.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 I 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类抗 高血压药物 , 主要作用于肾 素 -血管

6、紧张素系统 (RAS , 通 过 抑 制 RAS 中 的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ACE 而减少血管紧张素 (Ang 的生成 , 从而发挥控制血压 , 保护靶器官的作用 。 ACE 是 ACE I 的作用靶点 , 其基因多态性可影响 ACE I 的疗效 。 编码 ACE 蛋白的基因 , 根据其第 16内含子中 287bp 片段的存在与否表现为插入 (inserti on, I /缺失 (deleti on, D 多态性 7。 研究发现血清 ACE 水平与 ACE 基因多态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 血清 ACE 活性高低在不同 ACE 基因型人群中依次为 DD >I D >I

7、I 型 。 在 ACE 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上 , 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同 , 甚至完全相反 ,144 心 脏 杂 志 (Chin Heart J 2010, 22(3例如 Schelle man 等 8通过总结了 19962004年的 所有相关文献报道 , 发现携带 D 突变基因的患者相 对 ACE I 的血压下降程度较大 。相反 , Psaly 等 9研 究发现携带 I 突变基因的患者使用 ACE I 降压效果 强 , 持续时间长 。 目前发现 , 血管紧张素原 (AGT 基 因目前发现有 2种错义突变 :T174M 和 M235T 。实 验表明 ,M253TT 基因型携

8、带者的血浆 AGT 水平显 著高于 MM 型 。 然而最近发现 , 253位点为 TT 型和 T M 型的收缩压 、 舒张压和血浆 AGT 浓度均显著高 于 MM 型 6, 但尚无法证实 AGT 基因 M235T 多态性 与高血压有关 。2. 3 2受 体阻滞剂 2受 体阻滞剂是通过阻断交 感神经活性 , 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 从而降低血 压 ,床常用的大部分 行代谢 , 而 (lis m, P M 、 (metabolis m, I M 、 强代谢型 (extensive metabolis m , E M 和超快代谢型 (ultraextensive metabolis m , UE

9、 M 4种表型 。根据表 型的不同 , 给药的剂量也不一样 , 如 P M 型要适当减 少药量 ; E M 型使用常规治疗剂量 ; UE M 型应适当增 加药量 10。表明 2受 体阻滞剂的代谢与 CYP2D6基因多态性明显相关 , 低代谢型的血药浓度可数倍 于高代谢型的血药浓度 。 受体阻止剂通过阻滞 1受体 , 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持续刺激 , 恢复心脏 1受体的功能和数量 , 从而保护心脏 , 防止心脏发生纤维化 。目前已知 1受体编码基因 389和 49位上存在两处突变 ,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1受 体 389位野生纯合子对美托洛尔的降压疗效比携带 突变基因的杂合子降压效果 大

10、3倍 11。另 有研 究 12发现 , 带有 AGT 基因的 6A 或者 235T 等位基 因的患者对阿替洛尔有更明显的药物治疗效果 。 2. 4 钙拮抗剂 钙通道阻断剂通过阻滞钙离子 L 通道 , 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 , 从而使血 管平滑肌松弛 , 心肌收缩力降低 , 进而使血压下降 。 钙通 道 阻 滞 剂 在 体 内 的 代 谢 主 要 依 靠 CYP3A , CYP3A 的多态性主要有 CYP3A33, 该突变可引起 CYP3A 酶活性下降 , 结果可导致体内钙通道阻断剂 血药浓度增加 , 药物的毒性也相应增加 , 故应适当减 少药物的用量 13。2. 5 血管紧张素 受体

11、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 受 体阻滞剂 (ARB 主要通过 Ang 受体阻滞而发挥降 压作用 。 此类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依靠 CYP2C9, 其突变型为 CYP2C933(A rg144/Leu359 , 该突变使 酶活性明显下降 , 毒性增加 , 疗效降低 。 Ang 受体 AT 1基因存在 1166A /C多态性 (3端非翻译区 , 此 多态性与 ACE I 的降压效果有关 6, 服相同剂量的 ARB 后 , AA 型收缩压下降约为 6mmHg, AC /CC型 收缩压下降约为 14mmHg, 并且含 C 突变因子的患 者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较低 。另外 , CYP11B2是体 内醛固酮生物合成

12、的限速酶 , 其多态性被证实与 ARB 的降压效果相关 14。 CYP11B2突变使得酶活 性增加 , 引起机体对 ARB 敏感性增加 , 表现为收缩 压下降较无突变型明显 15。目前 , 有关 Ang 受体 AT 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还很少 。3、 而毒性又 。然而 ,效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故给药剂量及间隔也 应因人而异 , 据此 , 提出了个体化用药的概念 16。 由于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 , 将使 21世 纪的用药模式由“ 偶然式 -机会式 ” 给药方式向“ 基 因导向性用药模式 ” 的根本改变 , 即根据患者的基因 结构 , 特别是发生变异的基因结构 , 有针对性地选择

13、 和给予适合患者的剂量 。从而提高了药物疗效 、 减 少了药物毒性反应 。因此 , 依据患者基因组特征优 化给药方案 , 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 实现给药方案个体 化 , 从而取得高效 、 安全 、 经济的最佳治疗效果 。4 问题与展望目前国内有关高血压基因研究和个体化用药的 报道很多 , 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7: 许多研究的 样本量不够大 ; 大多缺乏基因功能研究 ; 研究大 多涉及单个基因 , 且均是高血压病候选基因 ; 患者 对药物反应的机制非常复杂 , 有待完全阐明 ; 目前 尚缺乏一种快速 、 准确 、 经济适用的基因分型方法 (如 DNA 芯片技术和 S NP 高通量分析技术 。

14、当这 些问题得到解决时 , 药物基因组学才能真正成为个 体化用药的有效手段 。合理用药的核心是个体化给药 。随着基因分析 技术的飞速发展 , 目前在灵敏快速的高通量检测技 术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8。不久将 会出现应用分子诊断技术更加准确地选择药物和剂 量的方法 , 依靠这些诊断手段 , 对每组基因仅需测定 一次 , 就可以绘制出个体化用药的蓝图 。从而使临 床用药更具针对性 、 高效性和安全性 , 以实现治疗学 上按基因选药和个体化用药的飞跃 。244 心 脏 杂 志 (Chin Heart J 2010, 22(3 参考文献1Schelle man H, Klungel OH,

15、 van Duijn C M, et al . D rug gene inter 2 acti on bet w een the inserti on /deletion poly mor phis m of the angi oten 2 sin converting enzy me gene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J .The Annals of Phar m acot herapy , 2006, 40(2 :212-218.2Turner ST, Schwartz G L. Gene markers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

16、apy J .Current Hypertension R reports , 2005, 7(1 :21-30.3Sadee W , Dai Z . Phar macogenetics/genomics and pers onalize medi 2 cineJ .Hum M ol Genet , 2005, 14(2 :207-214.4Romkes M, Buch SC . Genetyp ing technol ogies:app licati on t o bi o 2 trans for mati on enzy me genetic poly mor phis m screeni

17、ngMethodsJ . M ol B iol , 2005, 291:399-414.5Manunta P, B ianchi G . Phar macogenom ics and phar macogenetics of hypertensi on:update and pers pectives 2the adducin paradig m J . J Am Soc N ephrol , 2006, 17(4Supp l 2 :S30-S35.6Schelle man H, Stricker BHC, Boer AD, et al . D rug Gene I nterac 2 ti o

18、ns bet w een Genetic Poly mor phis m s andJ .D rugs , 2004, 64( :-7A rnettDK,ive treat m entJ , 2006, 44(2 :107-118. 8Schelle man H, BH, Boer AD, et al . D rug gene interacti ons bet w een genetic poly mor phis m s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ray J . D rugs , 2004, 64(16 :1801-1816.9Psaly BM, S m ith NL

19、, Heckbert SR, et al . D iuretic therapy, the 2 adduein gene variant and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 on or str oke in pers ons with treated hypertensi onJ .JAMA , 2002, 287(13 :1680 -l689.10Minushkina LO, Zateishchikov DA, Sidorenko BA. I ndividual sen 2sitivity t o antihypertensive drugs:geneti

20、c as pectsJ .Kardiologiia , 2005, 45(7 :58-65.11Liu J, L iu Z Q , Tan ZR, et al . Gly389A rg poly mor phis m of beta1 adrenergic recep t or is ass ociated with the cardi ovascular res ponse t o met op r ol olJ .C lin Phar m acol Ther , 2003, 74(4 :372-379. 12Kurland L, L iljedahl U, Karlss on J, et

21、al . Angi otensinogen gene poly mor phis m s:relati onshi p t o bl ood p ressure res ponse t o antihyper 2 tensive treat m ent . Results fr om the S wedish irbesartan Left Ventricu 2 lar Hypertr ophy I nvestigati on vs A tenol ol (SI L VH I A trialJ .Am J Hypertens , 2004, 17(1 :8-13.13Felix CA, W a

22、lkerAH, Lane BJ, et al . A ss ociati on of CYP3A4gen 2 otype with treat m ent 2related leuke m iaJ .Proc N agl Acad Sci USA , 1998, 95(22 :13176-13181.14Tr otta R, DonatiMB, I acoviell o L. phar macogenom ics of acting J Research , 4:-et al . Genetic p redis positi on t o a systematic revie w J .J H

23、ypertens , 2004, 22(7 : 1243-1249.16Walter F . Challenge of pers onalized health care t o what extenismed 2 icine already individualized and what are the future trend J .M ed Sci M onit , 2004, 10(5 :111-123.17Johns on JA, Turner ST . Hypertensi on phar macogenom ic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

24、i onsJ .Curr O pin M ol Ther , 2005, 7(3 : 218-225.18Janneito PJ, Laleli 2Sahin E, Wong S H. Phar macogeno m ic genoty p ing methodol ogiesJ .Clin Che m LabM ed , 2004, 42(11 :1256-1264. (收稿日期 :2009206210; 接受日期 :2009210206(上接第 440页 11布 伦 , 唐发宽 , 华 宁 , 等 . 心磁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 价值 J .中国医疗设备 , 2009, 24(4 :7-

25、12.12Park J W , Leithauser B, V rsankyM , et al . Dobuta m ine stress mag 2 net ocardi ography for the detecti on of significant cor onary artery ste 2 nosis 2a p r os pective study in comparis on with si m ultaneous 122Lead Electr ocargraphyJ .C lin He m orheol M icroire , 2008, 39(1-4 : 21-32.13Go

26、eringM , DemelisM , D i p ietr o Paol o D, et al . Stress testing in cor onary artery disease by magnetic field i m aging:a 32di m ensi onal current distributi on modelJ .J Electrocardiol , 2007, 40(4 :S62. 14QuanWW , Lu GP, Q iWH, et al . D 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 ocar 2 di ography in patients wi

27、th cor 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 n 2stant rest 2 enosisJ .Chin M ed J (Eng , 2008, 121(1 :22-26.15HailerB, Van Leeuwen P, Chaikesky I, et al . The value of magne 2 t ocadi ography in the course of cor onary interventi onJ .Ann nonin 2 vasive Electrcardiol , 2005, 10(2 :188-196.16Fenci R, B risina D

28、. B riding non 2invasive and interventi onal elec 2 tr oanat om ical i m aging:r ole of magnet ocardi ographyJ .J E lectro 2 cardiol , 2007, 40(1 :S47-S52.17Brisinda D, Fenici R. Noninvasive classificati on of ventricular p re 2 exitati on with unshielded magnet ocardi ography and transes ophageal a

29、rterial pacing and f oll ow 2up J .Pacing C lin Electrophysiol , 2007, 30(Supp l 1 :S151-S155. 18Korhonen P, Husa T, Tierala I, et al . I ncreased intra 2QRS frag men 2 tati on in magnet ocardi ography as a p redict or of arrhyth m ic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with cardiac dysfuncti on aftermyocardial infarc 2 ti on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 2006, 17(4 :402-404. 19Hosono T . FelalMagnet ocardi ographyJ .R insho B yori , 2006, 54 (5 :477-485.20CuneoBF, Strasburger JF, W akai RT . Magnet ocardi ography in the eval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