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囯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2015_第1页
中囯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2015_第2页
中囯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2015_第3页
中囯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2015_第4页
中囯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陆、台湾两岸半导体产业发展及未来(二) Oct .2015 吴梓豪此消彼长的两岸半导体市场 经过了第一篇对两岸半导体的基本介绍 , 读者对两岸半导体应该有了基础的认知 .全球半导体产业发了近70年 , 相较于欧美,日以及韩国 , 台湾是半导体市场的后来者 , 它吸取了之前的国际发展经验 , 在夹缝中发展出了一条专注于芯片制造的路线 , 并带动了IC设计的蓬勃发展 . 这是台湾30年倾全力发展的结果 , 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的阻碍 , 未知 ,探索以及调整 . 终至最后开花结果 . 成就了台湾全球半导体产出世界第2的地位 .做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后来者的台湾最后也将面临更后来者的追击 , 海峡对岸

2、同文同种的中国大陆 , 在经历30年的改革开放 , 跃升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 , 严然成为了台湾最大的兢争对手 .科技的进步最可贵的是我们可以遵循前人所开创的格局 , 从模仿到优化 , 然后使用比前人更短的时间达到更高的成就 , 台湾如此中国大陆亦然 , 人类发展的巨轮将一如既往的前进 , 没有谁对谁错 .2000年有着中国半导体之父之称的世大集成电路董事长张汝京先生 ,从台湾来到中国创办了中芯国际(SMIC) , 就此中国拉开了开始追赶世界先进半导体企业的序幕 , 在此之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是各封闭的群体 , 在世界科技演变的浪潮中基本消失殆尽 .中芯的成立引领了中国半导体的行业的第一波热潮 ,

3、 华宏 ,宏力 ,和舰 ,台积开始纷纷设厂 , 国际半导体巨头也开始注意中国 , 开始于中国设立其封装基地 .2007年海力士无锡工厂开始投产 , 宣告大陆半导体进入12吋晶圆时代 ,随后中芯武汉 ,北京12吋厂也在国家的积极支持下陆续建成 , 2010年英特尔在大连投产亚洲第一座芯片生产工厂 , 2014年三星西安工厂投产 . 全球先进的半导体工艺陆续在中国落地开花 ,但是代表着本土半导体的中芯国际却还是仰赖着国家不断的扶持 , 工艺缩进到与全球相差两个世代 , 中芯国际任重而道远 .2014年中国成立了半导体产业大基金 , 中芯为中国第一半导体制造企业 , 大基金以30亿入股中芯10%将其

4、纳入中国半导体国家队主将 , 2014年中国以反垄断法逼迫全球手机芯片霸主高通认罚60亿人民币 ,用以换取在中国的顺利营运 . 高通就此开始布局中国半导体市场 , 15年宣布将在中芯投产28nm的骁龙410芯片 , 并且再与中芯 ,大基金 ,长电共同成立半导体封装公司 . 高通的一系列讨好动作 , 让他在中国市场抢占先机 .中芯国际获得高通这张28nm订单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具份量的一份订单 ,虽然他所使用的工艺落后全球足足有2各世代 , 但是却是国际半导体巨头的第一次放下身段对待中国同行 ,不过在中芯高调宣布出货的同时 , 内部人员却传出28nm现在良率还远远未达标准 , 中芯高调宣布的“部分

5、”代工高通骁龙410芯片 , 那个“部分”两个字让我们明了了 , 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 中国产业习惯性的不切实际 , 随着政府大基金的进入 , 将变本加厉 . 估且不论高通这张宣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订单 , 中国半导体龙头中芯面对的可能是有好订单却无能为力的窘境 , 自身的实力增强我想是中芯的当务之急 , 当然有着国家政策以及资金支持的中芯国际 , 自身实力的提升确实是早晚的事 . 中国企业从计划经济中一路走来确实有他的许多特性 ,比如在面临一些较具意义的节点 , 中国企业习惯性的以吹嘘为先 , 然而我们也必须佩服的是他们的吹嘘好像如一个加速程序一般 , 很快的他们也将能达成吹嘘的规划

6、. 这样的模式中国在与全世界竞争的各行各业中屡试不爽 , 而且成绩斐然 .但是在号称全球最尖端制造的半导体制造领域 , 这个完全不同于之前所有的大宗制造的领域 , 具备天时及地利的中芯国际 , 最后也能凭借自我技术的真实突破而挤身全球半导体制造巨头的行列吗? 个人认为这样的机率可能只有一半 , 而非随着时间推移就顺理成章 , 因为很可能成也大基金 ,败也大基金 . 全球最尖端制造的真正核心技术 , 很难在缺乏创新的土壤里生成 , 大基金能给我们的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 .中国的利剑 2014年1380亿人民币的中国半导体产业基金成立 , 其中10%针对 IC设计产业 , 4050%投入IC制

7、造 , 10%用以封装行业 , 5%扶持设备制造 ,20%进行全球行业收购 ,10%用来整合国内外企业 . 目前看来大基金的有着几大重点优势 1. 资金充沛 , 除了原有的1380亿基金以外 , 各个项目也将受各地地方政府的追捧 , 投入大量资金支持 , 这样的资金支持对于全世界的半导体行业都是前所未见的 , 不管习惯于扶持的本土企业或者充分经历了市场竞争而生存下来的跨国半导体巨头 , 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任谁想要分一杯羹 .2. 中央统筹并主导发展方向 , 不在像以前各地方政府无序投入 . 决策者可以依照世界各国的半导体发展路线 , 从中研究并学习 ,可以很好的制定出适合中国的发展策略 ,后发

8、制人的优势非常有利 , 但是决策者的能力将起到最关键性的作用3. 成立的时间点非常好 , 中国严然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 ,中国半导体高科技行业也经历了10来年的摸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 而全球半导体行业本身也正在经历新的转变 ,移动通讯 ,大数据以及物联网这些新的应用 , 带给了中国一个巨大的机会 , 大基金的成立能有效帮助本土企业迅速抢占先机 .4.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 更关键的是他们有改变政府政策的能力 , 既是球员也能是裁判 , 凭借巨大的中国市场制订适合中国的游戏规则 , 并以此增加国际上的话语权 , 这将是中国的终极杀手剪 .如展讯CEO李力游所言 ,天时地利人合都

9、站在中国这一边 . 接受大基金大力支持的中国IC设计企业展讯科技 , 近来意气风发 . 大基金协助紫光 ,收购了中国IC设计老2展讯 ,以及老3锐迪科 并注入300亿资金 , 并引来Intel 以15亿美金入股20% ,在移动通讯严重受挫的Intel也想藉大基金以及中国市场的力量试图反击高通以及ARM .中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不再是孤军对抗长期将他封锁的欧美企业了 , 中国开始寻找盟友 , 而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国现在可以寻找弱势的一方并给予结盟支持 .中国开始具备话语权了 , 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 .不过欧美巨头的算盘似乎是更加精明的 , 财大气粗的中国或许只是他们的提款机 ,庞大外溢又缺

10、乏监管的大基金任谁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 而真正核心的技术亦或对中国有用的东西那可能留下的不会太多 , 不过凡事总是一步一步来的现在看来大家各取所需 , 对中国来说也绝对利大于弊 .IC设计领域之争 , 展讯的首先发难 两岸的半导体行业发展 , 从2014年开始的联发科与展讯之争最为激烈 , 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突破口可能在IC设计领域 . 展讯通信2014年以13亿美元名列全球IC设计公司第13位 , 在中国仅次于全球排名第8华为的海思半导体 , 他们都是移动通讯手机芯片的佼佼者 . 展讯在2G 时代跟随着联发科的成功模式在中国大量的低端手机市场大放异彩 , 但是进入3G通讯

11、时代 , 因为战略错误 , 甚至出现一个客户都没有的境地 ,09年差点宣布破产 , 元气大伤之后于2012年后才慢慢的从MTK手中拿回一点点市场 .2013年至14年在高通转进4G 后联发科占据大陆3G芯片大部份市场 . 2013年紫光集团挟大基金收购展讯并提供3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 这在当时年营收不足30亿的展讯来说好像是永远花不完的钱 , 吃了这大补丸 , 2014年展讯开始发力 , 并于2015年直捣联发科大本营 , 让其原本占据大部份市场的大陆3G手机业务 , 如今只剩下不足30%的市占率 , 甚至还在节节败退中 . 2014年达到发展高峰的展讯营以收达80亿人民币 , 获利在2

12、0多亿 , 大基金300亿的资金挹注 , 等于其15年获利总和 , 我在想一个正常的企业会如何应用他都没见过的巨款呢 ?获得如此巨资的企业他的心态是如何呢 ? 我们可以从展讯CEO李力游先生的言语可以理解一二 .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一边 ,5年内展讯将拿下联发科 成为全球第2的手机芯片企业 . 虽然展讯获得其都不知道怎花的资金注溢 , 并用尽全力夺回联发科在大陆低端手机市场的份额 , 但这也仅仅是快被淘汰的3G且低端市场 , 更令人不解的是展讯在2015年还将研发重点放在只可以马上看到效应的3G业务 . 我想我们应该来看看展讯即将打败的对手联发科现在再做些什么 联发科(MTK)做为仅次于美

13、国高通的手机芯片企业 , 也一直是台湾IC设计的领头羊 , 2014年在全球IC设计行业里排名第3 , 更以72亿美金的营收名列全球所有半导体企业第12名 . MTK董事长蔡明介在台湾半导体行业的地位也仅次于TSMC张忠谋.MTK早期为DVD光驱IC专业制造厂家, 随后涉入移动通讯领域 ,并在GSM 时代大放异彩取得优异的成绩 ,并奠定了往后全球手机芯片大厂的地位 , MTK的崛起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大量的黑牌手机 , 而大陆的黑牌手机市场也因为MTK可以一览子提供各式各样的功能解决方案而大量兴起 , 全球最好的手机有什么功能 ,虽然差点但我们也全都有,一项都不会落 . 这是早期大陆黑牌手机的最

14、佳写照 .MTK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每一次的战略成功 , 押宝手机芯片 ,提供turn-key解决方案专攻大陆低阶手机市场 ,并在奠定基础后往中高端抢食高通客户 .2012年以1150亿新台币并购晨星被视为蔡明介的代表作 ,合并了最强的兢争对手 ,并让晨星一举成为电视芯片的全球霸主 .并在之前合并了台湾WLAN芯片第一大厂雷凌.以及提前布局入股现在看起来很红火面板触控IC汇顶.2015年面对中国大陆紫光集团旗下展讯的来势汹汹 , MTK不甘示弱的用一系列旋风式的并购来直接呼应对岸的挑战 , 一连收购了曜鹏、常忆、奕力、立锜4家在各领域都有坚强实力的IC设计公司 ,这将是MTK面临大陆IC业者

15、倾举国之力的保卫战 ,甚至关乎MTK是否能在全球fabless更上一层楼的重大举措 .兴起或没落可能就在此一战.蔡明介先生的独到眼光以及战略布局一直深被业界所称颂 ,我们可以从他一系列成功的战略布局看出 ,他所并购的公司都是细分市场的佼佼者 , 并且每一次的整合也确实的补强了MTK的实力 . 这在并购市场里是难得一见的 .依照目前的MTK集团及成员看来 , 以MTK主打目前的移动通讯芯片,发展4G LTE市场避开展讯,分食高通 , 以晨星布局智能家庭娱乐设备 ,未来的智能家居肯定以TV为智能中心 , 这点从Google TV 跟Apple TV可以看出端倪 , 整各MTK集团以手机以及智能电视

16、为主要两大重点发展领域并搭配汇顶的触控IC、雷凌的WLAN IC、 立锜的类比IC、奕力的LCD驱动IC、曜鹏的图像处理芯片、晶心的嵌入式MCU、络达的无线连结芯片、mCube的电子罗盘(MEMS)技术, 这些各自独领风骚的公司都完美的补强 MTK在手机移动通讯以及智能家居两大领域的实力 .并以此作为布局物联网的强大基石 .在经历2014的大丰收 ,2015年MTK的营收却是面临很大的挑战 , 尤其是在他出货量最大的中国3G手机芯片市场 , 获得国家大基金支持的展讯来势汹汹 , 以不惜血本来抢杀市占率, 在3G手机芯片市场攻城略地 , 而块正是MTK最大蛋糕 ,现在MTK在大陆3G手机芯片已经

17、掉到不足3成了 ,不过也正是蔡明介的布局高明 , 4G LTE的提前布局 ,成功抢占了高通一大部分的市场 , 并且在印度 ,俄罗斯 等新兴市场一直保持着第一的优势 . 这些举措确实可以让联发科好过一点点 , 但是2015业绩下滑基本已成定局 , 再经历数年的高度成长以后 , 面对展讯的挑战 , 联发科可以确定不会有太好的日子可过 .展讯手握300亿资金 , 2015年Intel投资的15亿美金也即将到位 , 这些钱首先肯定会先来用以支持展讯的价格战 , 研发资金也不虞匮乏 , 面对大陆倾国家之力的狂轰乱炸 , MTK蔡明介的用心良苦的精心布局有抵抗的能力吗? 5年后市场格局会是如此呢 ? 我只

18、能说愿上帝保佑了. 中国的进攻以及台湾的防守中国对于半导体产业具有雄心壮志 , 它关乎着经济转型 ,军工发展以及国家安全 , 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势在必得 , 虽然10几年来中国一直在重点发展半导体 , 但似乎这次是来真的而且来势汹汹 .IC设计领域展讯正面对决联发科 ,并挖角联发科研发副总袁帝文加盟 . IC制造领域 中芯国际宣示性的取得高通28nm订单 ,紫光集团挖角台湾颇具份量的DRAM教父高启全加盟紫光 . IC封测行业长电收购长期亏损的全球第4大封测企业STATS , 大陆近年来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面对对岸的挑战 , 台湾IC龙头联发科应该是受冲击最大的 , 不论其董事长蔡明介如何高明的布局 , 在既有领域如何逃脱展讯的狙击并开发新战场是绝对的当务之急 . 台积电在Foundry独霸的地位基本5年内不会有受到来自大陆企业的威胁 , 它的竞争对手也是目前全球前两大半导体公司英特尔与三星 , 他们三强的竞赛目前进入白热化 , 中国企业只会面对越来越大的差距 .IC封装行业全球第一大封测厂日月光可能会受到部份冲击 , 长电收购STATS并无法有效挑战其地位 ,但是跟全球第三的硅品可能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 , 依托着中国市场的具有地缘优势的长电的未来具有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