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_第1页
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_第2页
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_第3页
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 A.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D.符合通式Cm(H2O)n的一定是糖2.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是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B. 是一种多羟基醛,有还原性C. 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酒精 D. 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3. 医疗上葡萄糖被用于病人输液的原因是 ()A. 葡萄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B. 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 葡萄糖在人体内能直接进入新陈代谢D. 葡萄糖被氧化释放的能量比同质量油脂被氧化时放出的能量多4. 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

2、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5. 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  )A. 氧化反应    B. 取代反应    C. 加成反应     D. 水解反应1. 下列关于淀粉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属于糖类,有甜味 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淀粉与碘水作用呈现蓝色D淀粉在人体内能够水解,生成葡萄糖,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2. 下列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

3、,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 淀粉 B. 葡萄糖 C. 蔗糖 D. 乙酸乙酯3.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致人发胖C. 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D.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4. 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的有害物质。从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 二糖 B. 多糖 C. 氨基酸 D. 脂肪5. 科学家正在研究开发新的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热等。

4、“绿色能源”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新能源之一,把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种子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绿色能源”中的一种。这种物质是 ( )A.氢气 B.甲烷 C.酒精 D.木炭2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3鉴别两种食盐水和蔗糖水的方法有在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碱中和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微热;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用舌头尝味道。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ABCD9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5、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17将淀粉浆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加热)、和浓HNO3(微热)作用,其现象是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 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变黑色、显黄色 D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纯净物 (B)油脂是含热能最高的营养物质 (C

6、)蔗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 (D)人造丝、蚕丝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糖类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C、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D、糖类中结构最简单3、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有甜味,属于碳水化合物 B、能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C、能发生水解反应 D、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之一是果糖4、将某病人的尿液加入新制的Cu(OH)2浊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5、能把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用一种试剂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新制氢氧化铜 B、溴水C、银氨溶液

7、 D、酸性KMnO4溶液6、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 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水解产物 D、纤维素水解产物7、下列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中不含有葡萄糖的是( )A、蔗糖 B、淀粉 C、纤维素 D、油脂9、下列物质中的主要成分不属于糖类的是( )A、棉花 B、木材 C、豆油 D、小麦10、鉴别食盐水与蔗糖水的方法: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再加NaOH中和H2SO4,再加入银氨溶液微热;测溶液的导电性;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用舌头尝味道、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 )A、 B、 C、 D、11、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淀粉 B、纤维素 C、

8、葡萄糖 D、乙酸12、能证明淀粉已经完全水解的试剂是( )A、淀粉碘化钾试纸 B、银氨溶液 C、碘水 D、碘化钾14、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 )A、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B、分别加稀硫酸煮沸,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C、分别加热水溶解,观察溶解性D、放在嘴里咀嚼,有无甜味产生、 1我国继启动了食盐补碘工程之后,今年又启动了补铁工程。我国补铁工程的载体主要是A食盐 B淀粉 C酱油 D食油2人剧烈运动,骨骼肌组织会供氧不足,导致葡萄糖无氧氧化,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分子式为 C3H6O3),如果该物质过度堆积于腿部,会引起肌肉酸痛。体现该物质酸性的基团是 A羟基 B甲基 C乙基 D羧

9、基 3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A纤维素、脂肪 B蛋白质、高级烃 C淀粉、油脂 D蛋白质、硬化油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都能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B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D水是营养物质10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 B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C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D葡萄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6. 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糖类物质都有甜味,但不一定都溶于水B葡萄糖和果糖性质不同,但分子式相同C蔗糖和葡萄糖都是单糖D摄入人体的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能水解为葡萄糖5剧毒,致死量为0.3g,万

10、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及适量解毒剂,此解毒剂应是( )。(A) (B) (C) (D)8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 (D)水解反应10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的反应属于( )。 (A)消去反应 (B)聚合反应 (C)水解反应 (D)酯化反应11天然皮革是( ) (A)纤维素制品 (B)酯类制品 (C)合成高分子制品 (D)变性的蛋白质12下列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A)无色试剂瓶中的浓呈黄色 (B)久置的KI溶液呈黄色 (C)鸡蛋白遇浓呈黄色 (D)在普通玻璃导管口点燃纯净时,

11、火焰呈黄色1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里加(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B)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C)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D)任何结构的蛋白质遇到浓HNO3都会变为黄色15关于蛋白质的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水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 B所有的蛋白质都能与发生颜色反应C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D天然蛋白质分子中既含,又含16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的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滴加浓硝酸 滴加浓硫酸 滴加酒精 灼烧 A和 B和 C和 D和19. 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

12、下列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是( )A、经常晒太阳 B、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D、大量补充维生素D20. 下列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A 铁 B 锌 C 汞 D 氮 21. 坏血病患者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水果和蔬菜 B鱼肉和猪肉 C鸡蛋和鸭蛋 D糙米和肝脏22. 缺铁会引起下列哪些症状:A 侏儒症 B 骨质疏松症 C 甲亢 D 贫血23.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水溶液呈酸性)化学式为C6H8O6,结构如下图所示。人体缺乏这种维生素C易得坏血症,所以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乳制品中都含维生素C,如新鲜的橙汁中维生素C

13、的含量在500mg/L左右。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叙述错误的是.维生素C能使溴水褪色.维生素C可作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可发生水解反应 .维生素C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24有关油脂的说法错误的是A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属于脂类 B油脂的水解叫皂化反应C天然油脂大多由混甘油脂分子构成的混合物 D脂肪里的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较大,熔点较高25油脂水解后的一种共同产物是A硬脂酸 B甘油 C软脂酸 D油酸26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羧酸与醇生成的酯就是油脂 B液态油催化加氢后可以生成固态脂肪 C天然油脂都是单甘油酯 D植物油兼有酯类和烯烃的性质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淀粉

14、和纤维素都是纯净物 (B)油脂是含热能最高的营养物质 (C)蔗糖和淀粉都不显还原性 (D)人造丝、蚕丝的主要成分属于蛋白质29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A)溶液 (B)酒精溶液 (C)溶液 (D)溶液30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是( )。 (A)肥皂 (B)油脂 (C)纤维素 (D)蛋白质 17、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B、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虽再加水,也不溶解C、重金属盐类能使蛋白质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类能使人中毒D、浓硝

15、酸溅在皮肤上能使皮肤呈现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18、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19、要使蛋白质从胶体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应加入的试剂是( )A、乙醇 B、福尔马林 C、(NH4)2SO4浓溶液 D、(CH3COO)2Pb浓溶液20、下列现象不属于蛋白质变性的是( )A、打针时用酒精消毒 B、用稀的福尔马林浸泡种子C、蛋白溶液中加入食盐变浑浊 D、用波尔多液防止作物虫害21、用来分离蛋白质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方法是( )A、蒸发结晶 B、加CCl4萃取C、盐析过滤 D、加

16、浓硝酸微热22、下列过程不可逆的是( )A、蛋白质中加Na2SO4后析出蛋白质 B、蛋白质中加CuSO4后析出白色固体C、蛋白质中加(NH4)2SO4后析出蛋白质固体 D、蛋白质中加BaCl2后析出白色固体 23、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的中毒,急救方法是( )A、服用大量生理盐水 B、服用大量冷开水C、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 D、服用大量小苏打溶液24、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的变化是( )A、盐析 B、水解 C、变性 D、颜色反应27、关于蛋白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因此生吃鸡蛋比熟吃好B、一束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产生丁达尔效应C、鸡蛋清加入食盐,会使蛋白质变性D、天然蛋白质

17、中仅含C、H、O、N四种元素28、在下列物质:K2SO4 HCHO MgSO4 NH4Cl KOH Hg(NO3)2中,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是( )A、 B、 C、 D、15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下列有关说法可能符合题意的是A“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B“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C“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D“安乐泉”能解“哑泉

18、”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Cu(OH)218. 调味剂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向其中加入盐酸适当处理可得谷氨酸,谷氨酸具有两性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将一定量的醋酸溶液稀释,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都减小C食盐是咸味剂,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钠D木糖醇(C5H12O5)是一种甜味剂,它属于多羟基化合物,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19. 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中富含的维生素C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但易被空气氧化。某课外小组利用碘滴定法测某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其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为取代反应 B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9OC滴定时碘溶液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D滴定时可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20.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oger.D.Kormberg,他提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HO溶液或(NH4)2SO4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B.可以采用多次盐析或多次渗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C.蛋白质均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D.人造丝和蚕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时均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21. 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盐,如锌营养盐、钙营养盐、硒营养盐、低钠营养盐、加碘营养盐等十多种营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