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鼻咽癌适形调强放疗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鼻咽癌的疗效以及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毒性反应。方法 对27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2 Gy。对于和期患者,在IMRT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方案化疗12周期。结果 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1 D95 的平均剂量为70.22 Gy,GTV1 V95的平均体积为95.56%。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期15个月。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2、。结论 IMRT在早期或晚期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疗效令人满意。 【关键词】 鼻咽癌;化疗;调强放射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toxici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Twenty-seven patients o
3、f first-tre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treated with full course IMRT including nasopharynx and full neck to supraclavicle.The radiotherapy dosage was 6872 Gy to the target.Of these patients,those who were classified as clinical stage or received 1 or 2 courses concurrent chemotherapy,an
4、d the chemotherapy regiment was PDD +5-Fu.Results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plan showed that the mean dose of covering gross tumor volume(GTV)(D95) in the nasopharynx was 70.22 Gy and the mean volume of GTV1(V95) receiving the 95% dose was 95.56%.Those patients received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5、developed different blood toxicity,but didnt affect their treatment after good treatment.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15 months.Conclusion IMRT yields well dose distribution and acceptable toxicity in both first treatment and advanced stag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6、 result is encouraging.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hemotherapy;IMRT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先进的精确放疗技术,它能提高鼻咽癌肿瘤靶区剂量并同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受量。我院自2006年9月开始在初治鼻咽癌中实施全程调强放射治疗,现将27例患者近期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9月2007年7月收治经鼻咽
7、活检和CT/MRI诊断为鼻咽癌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男女之比为2.381。年龄3266岁,中位年龄41.5岁。KPS80,全部标本经病理活检均为低分化鳞癌。本组2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按1992年福州分期的标准,、和期分别为3、9、10和5例。病变侵犯鼻腔4例,上颌窦4例,筛窦2例,蝶窦4例,海绵窦5例和颅底8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外照射,鼻咽和全颈及锁骨上全程实施IMRT,肿瘤靶区授予处方剂量6872 Gy。实际总剂量平均70.22 Gy,原发灶靶区分次剂量为2.21 Gy,5次/周。对于和期患者,在IMRT
8、同时,结合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一般情况给予PDD+5-Fu 方案化疗12周期。 1.3 靶区界定 按ICRU 50号及62号文件标准勾画靶区。原发灶的GTV1、阳性淋巴结的GTV2为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病变范围。原发灶临床靶区(CTV1)为GTV加510 mm 扩边,包括整个鼻咽黏膜(黏膜下5 mm)。原发灶临床靶区(CTV2)包括鼻咽腔、鼻腔上颌窦后部、翼腭窝、部分后组筛窦、咽旁间隙、颅底、部分颈椎或斜坡。淋巴引流区(CTV2)包括、组淋巴引流区。计划靶区(PTV)在各靶区的基础上外扩3 mm。 1.4 调强放
9、疗的准备与实施方法 将勾画好的影像资料传到TPS系统(VENUS-IMRT)。原发灶和全颈及锁骨上部采用IMRT全程治疗,用7个共面射野,间隔51°。 1.5 治疗期间的观察和随诊 治疗期间,每周按RTOG/EORTC标准进行急性毒性的评价,记录肿瘤的消退情况。于治疗中及治疗后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查,观察原病变处肿瘤消退情况,同时活检留取标本行病理及相关检查。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鼻咽及颈部MRI。 2
10、; 结果 2.1 靶区照射剂量与照射体积 治疗计划结果显示,覆盖鼻咽GTV1 D95 的平均剂量为70.22 Gy,GTV1 V95的平均体积为95.56%;靶区内GTV1、GTV2、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0.22 Gy、65.52 Gy、59.10 Gy和52.48 Gy。 2.2 IMRT的急性放射反应 按照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对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治疗结束时出现的口腔黏膜和皮肤急性放射性反应。本组有6例、18例、2例和1例患者分别出现0、1、2和3级的皮肤
11、急性放射性反应;有6例、7例、13例和1例患者分别出现1、2、3和4级的口腔黏膜急性放射性反应;其中1例合并联合化疗患者因严重口腔黏膜炎中断放疗10天。其他合并化疗患者在化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均未影响正常放射治疗。 2.3 临床近期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期15个月(1122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IMRT结束时,有2例患者出现鼻咽局部肿瘤残留但病理检查结果阴性;全组患者随访至11个月时,无一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
12、手段,常规放射治疗应用2个相对野照射给予肿瘤根治性剂量(6670 Gy)。该技术属于二维水平,存在正常组织受到高剂量照射导致严重的放射治疗并发症及等剂量线无法完全包绕不规则靶区的缺陷,影响放射治疗效果。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IMRT技术利用CT影像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重建,可以准确地定义肿瘤靶区范围和周围关键器官,采用逆向的放射治疗计划,使得剂量分布与靶区的三维形状一致,靶区内剂量按处方剂量要求分布,克服了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重叠或漏照,有效提高了放射治疗增益比,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并改善生存质量。肿瘤靶区分次剂量较高,而周围正常组织的分次剂量较低,由此产生不同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保护了周
13、围正常器官,同时IMRT技术可以对不同组织电子密度进行矫正。由于头颈解剖结构复杂,大部分肿瘤靶区极不规则,IMRT技术保证肿瘤靶区得到足量照射,同时有效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因此鼻咽癌成为这一新技术的最大受益者2,3。目前IMRT技术在国内外大量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早期研究已经初步证实IMRT可以提高靶区剂量,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27例患者实施IMRT与同期实施常规放疗的病人相比,肿瘤退缩速度较快,皮肤黏膜反应及口干症状较轻。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疗效与照射靶区覆盖的体积、靶区剂量和靶区内剂量的均匀性等有关。根据鼻咽解剖和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特点,为了达到有效提高GTV的剂量和使亚临床灶与邻近正常组织结构等三层次的结构照射剂量呈梯度递减照射,我们设置了2个CTV(CTV1和CTV2),期望达到有效控制鼻咽病灶和亚临床灶,同时有效减少邻近敏感器官的放射性损伤。IMRT具有有效分隔肿瘤靶区与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不同强度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